西西河

主题:【原创】吃面 -- 燕人

共:💬159 🌺4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杭州吃面的习惯主要受南宋遗风。现在的杭州话是一种官话

      真正的老杭州话可就不那么容易听懂了。以前老杭州人习惯吃羊汤饭店的羊汤,状元馆的麻将拌面,凤凰寺的羊肉烧卖,奎元馆的虾爆鳝。可惜现在大都没有当年的口味了。

    • 家园 那龙须面归到哪一种呢?

      我家乡吃汤面,面条是用粗细来分的,大致分为宽面,细面,龙须面几种。

    • 家园 燕兄好文

      杭州奎元馆十年前我去过, 虾爆鳝面味道真是没的说.就是服务员的态度有点恶.

    • 家园 长知识了,另外

      关于重庆人和重庆小面,多说几句。

      重庆直辖之后重庆人的确是有理由把自己说成重庆人,而不是四川人,这就像以前的天津、热河、察哈尔等地的人一样,没有谁再按原来的称呼称呼自己了,这不完全是狭隘的地域意识,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有些人可能不太习惯,再多过些日子就没有什么了。

      重庆人本来和四川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自古川渝不分家、巴蜀这俩字也是紧密相关的(重庆现在还有巴蜀小学、巴蜀中学)。原来重庆没有球队的时候,一大帮球迷遇到周末就往成都跑,去支持四川全兴。成都的火爆球市难说就没有重庆人的功劳。就算是后来前卫寰岛到重庆,重庆人也不过是把它当养子(全兴是侄子、重庆红岩是亲儿子),直到后来寰岛、红岩合并,到现在就只支持力帆了。但是,重庆人与四川其他地方的人相比的确是有其特点的,语言、性格都有些不一样,随便找一个成都人、自贡人、内江人聊几句,你就会明白。玩笑说法是重庆崽儿娶一个成都妹儿是绝配,但重庆那么多漂亮姑娘,哪里又舍得舍近求远呢?

      至于说到担担面和重庆小面,这还是颇有些区别的。担担面主要是在川西才这样说,重庆人很少说的,在街上的面摊吃面,没有人会跟老板说“来二两担担面”的,肯定是说“来二两小面”,所以重庆小面的称谓是早已有的,跟直辖绝对没有关系。大学、研究生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吃小面,好些北方来的同学到最后都跟我一样养成夜宵到校门口吃小面的习惯,到现在每次回重庆,如果没有去吃二两小面的话,还会有没有到重庆的感觉。

      另外,我在以前一篇讲重庆火锅的帖子中提到过,重庆的饮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平民化、江湖化,这跟川西的饮食也很不一样,没有那么讲究、精致,小面之小,就在于它没有任何文绉绉的词眼,直截了当,与重庆人干脆、耿直的性格相符。

      河里很久以前关于重庆小面有过一些议论,里面有一段话,说起重庆小面有点意思,看了你就知道重庆小面和担担面还有很有些不同的内涵的:

      重庆的美食何止千万,但最有代表性的的是什么----小面是也(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想不到的)。 重庆的小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粗。不是说面的粗细而是指风格的粗旷。真正地道的面铺应该是这样的:灶台上积着厚厚一层乌漆麻黑的污垢,一口一米见方的锅架于其上,火需用炭,天然气亦可,用电就落了下乘。锅中的面汤需黄中带绿,稠而不浊,水若清则食客去也(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古人诚不我欺也)老板(重庆的面铺很多是家族企业,丈夫主内,分管生产,运输;堂客主外,负责质检,销售,采购)立于灶前,右手一对两尺七寸楠木镂花判官笔(废话,有见筷子用双手的吗),左手一只“上天入地寻小面,一心一意等水开”漏面勺,睥睨前后,顾盼之间,面条竟入掌握之中。盛面的碗需大号粗瓷碗(重庆话叫钵钵),碗沿有几个缺缺为佳;各位看官,最精彩的佐料部分登场了,部分已经被炸焦的大块大块的辣椒(什么老干妈香辣脆之流是断然被拒的),姜末固难以称之为末,蒜泥更遑以为泥,葱段很多还葱断丝联,辅之以花生,黄豆,芝麻,榨菜粒等十数种调料,经老板娘的手一点一拨(需时大概6秒4,比刘翔快一倍),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就告完工。至于味道,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小弟文字粗疏也实在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燕人兄应该是在英国的吧?我在曼城,说不定离你不远,有空咱们聚聚,可以给你做正宗的重庆火锅吃。

    • 家园 福建有一种极细的拉面,

      福州地区叫线面,闽南地区叫面线,台湾也就跟着叫面线了。

      因为细,容易烧熟。客人进门,一碗羊肉汤线面,面里再焐上一个鸡蛋,这是过去福州人待客的礼数。

      • 家园 这个忘记了

        不过我的确对福建饮食了解很少。多谢柳叶刀大兄提醒。

      • 家园 呵呵,福州的线面是米做的,不算“面”

        本地吃法多用排骨汤和老鸭汤做面汤。

        面里多放一两个白煮鸭蛋,因为鸭蛋在福州本地方言立面与“压乱”谐音,取顺利平安之意。

        线面和闽南地区的面线差别还是蛮大的。

        修改:说错了,福州线面是面粉+食油做的,另有一种细扁的似面的才是米做的。

      • 家园 那個是用手搓出來的。 不僅福建﹐ 溫州也有。

        我們叫 " suo(索)面”。 用手搓好後﹐挂在特制的架子上晾干。 架子高高的﹐ 每一根麵都有一米多長。 以前做的時候還有季節講究。 秋冬的氣候最適合做麵條﹐ 加上那個時候還有新麥子做的麵粉。 以前的時候﹐ 老派人家會在辦年貨的時候買幾十斤, 吃到来年。 面裡頭鹽份很多﹐ 可以放一年。 麵條又細﹐放滾水里煮一兩下就熟了。 是很適合存放的方便食品。 家裡來客人要上點心﹐ 或者餓了要吃宵夜﹐ 從燒水到面上桌﹐ 不要五分鐘。 過去一般家裡吃也沒有講究高湯﹐ 就是醬油湯加豬油蔥花。加羊肉或雞湯是要過年的時候﹐ 家裡有現成的肉湯才有的。

        • 家园 索面?还是纱面

          到底是索面还是纱面?温州话里面这两个字发音完全一样。说实话,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做出来的。但是说是搓出来的就叫索面,恐怕依据不足而且恐怕搓不了那么细吧?那么均匀吧?不过也难说,兰州兰面不也能拉的很细嘛。纱面的话,至少形状上挺像细棉纱。在温州,索面最大的用处是家里生了小孩用来招待客人。请人吃索面汤就是说有添丁之喜了。清汤,浇头是香菇肉丝,外加油煎的荷包蛋。温州人吃法里面加羊汤,恐怕很少。我上大学之前就没吃过羊肉,也没见过卖羊肉的。

          • 家园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字

            面的做法是先用手搓细, 然后套在架子上拉的。 面的含盐量很高, 所以很有韧性。 面一根根套在架子上有点像织布机上的线。 至于放肉汤是我母亲娘家的吃法,我外婆经常炖鸭子和鸡,吃面时就加现成的肉汤, 我妈妈喜欢红烧牛肉或羊肉,牛羊汤就是现成的面汤。我在老家见过最常见的吃法则是清酱油汤加猪油葱花。 我父亲的家族以前是做suo面的,他就一直坚持, suo面就是要和清汤吃才好,浓汤会盖了肉的香味。因为清汤的缘故, 我曾经以为这个面叫素面, 素素净净的面。

        • 家园 不就是挂面嘛

          不就是挂面嘛

        • 家园 其实福州话的发音也是类似“索面”

          闽南话则好像是“面SUAN”。

          “索”有绳索的意思,但也有人的发辨的意思,就不知这里到底是取何意了。

          记得小时上学经常经过一家线面作坊,应该还是拉制而成的。

          羊肉线面确是过年节的时侯吃得多,有时人家过生日也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