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幻泡影之二十九 中国经济前瞻 -- 井底望天

共:💬26 🌺9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梦幻泡影之二十九 中国经济前瞻

    五十七

    前面俺曾经就中国的外贸困境和内需转型提出了意见,并且对俺们中国政府调侃了几句。结果在俺娓娓道来,还没有登出中国转型的看法之前,中央政府已经出了重拳,推出了2年4万亿人民币(即5860亿美元)的对实体经济刺激方案,不由得不大声叫好,对胡老板掌舵的党中央,和温老爷牵头的国务院,行动果断,判断正确,头脑清晰,发出由衷的赞叹。当然,各级省市政府可不可以行动快捷,就要看接下来的诸侯群英会,可不可以做到号令一下,军马齐出。不过对中国体制做大事情的高效率,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首先看到的是,外面世界的各大媒体在齐声叫好的同时,不免有又有些嫉妒。毕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玩得出中国现在这个财政大手笔。今天看到高盛的经济学家哈祖斯(Jan Hatzius)谈到美国的金融危机,说到美国金融系统至少要爆掉1万4千亿美元的资产,而现在才清理掉800亿,还需要清理掉600亿。看来俺笑话那些三菱之类的蠢货在半山腰时,喊抄底,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国务院的土鳖在国际救市一事,要比中国金融界的海龟有眼光多了。

    在谈到奥巴马提出的1750亿的救市方案,哈学者说,不够。至少要3000亿到5000亿。看到中国的5860亿,大家只得叹息加上红眼。AIG又快撑不住了,很多其他的保险公司,开始递救济申请表。DHL这个大传递公司一刀子,就砍掉9千个职位,而底特律的美国三大车厂已经在国会山庄,挨门挨户乞讨,如果这三个叫花子拿不到救济,可能会造成6百万人失业。而美国7000亿的救市资金已经花掉了一半在华尔街的银行里面了。

    在俺谈到中国这个刺激经济计划之前,先通俗的对出口外需和自销内需的运作给读者一个交代。

    话说俺们南国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上,开了一家外向型经济工厂,专门为国际大名牌耐克生产运动鞋。一日,有美国客商订货,购买价值1千万美元的鞋子。这家工厂高兴的交了货,拿到1千万美元,然后到央行去兑换成人民币。于是央行“印”了6825万人民币,给了这家工厂,就把那1千万美元给了中投。而中投一投,就打了水漂了。俺声明与中投没有个人恩怨,只是拿他们开涮而已。在这个例子里,美元投不投资,赚了还是赔了,都没有关系。

    那么这个美国客商是谁,把鞋子买了之后,是放到沃尔玛去买,还是用来填海造田,都没有关系。反正最后结果是中国的一个厂家赚了6825万人民币。而央行的账户没有变化。

    假设这个美国客人就是世界首富和首席慈善家老盖,他因为看了一集关于广西山区的穷孩子没有鞋子穿,立即慈悲心打发,买了鞋子送给这些孩子。结果就是孩子们穿上鞋子,大声说,感谢盖大爷!感谢盖氏基金会!

    那么换一个角色。美国政府援助基金,看到了同样的影片,决定向中国给予无息贷款,来帮助这些穷孩子。结果是厂家赚了6825万人民币,央行多了1千万美元,过了若干个月,还了贷款,所以帐号上,也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的是孩子们穿上鞋子的口号成了“感谢美国政府!感谢美国人民!”

    那么在变化一下。中国政府的扶贫基金,决定帮助这些穷孩子。结果是厂家赚了6825万人民币,央行没有任何变化,因为这是个内贸合同。唯一变得是孩子们穿上鞋子的口号,就要改成“感谢党中央!感谢人民政府!”

    这个例子说明的是,其实把外贸转为内需,并不是向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中国政府,善于运用其积聚几年的强大财政能力,推出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新政,成功导致中国经济转型,那么这以后的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就是中国复兴的大好日子。

    五十八

    当然现在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的退税和信贷支持,是希望众多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冷冬天来临时,可以多一件寒衣,可以顶住,免得带来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数百万民工失业而引发社会问题。但在促使沿海企业转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搬迁上,现在倒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是对中国内部需求的商品缺口,进行一个大致的估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行业进行向中西部转移。至于回乡的农民工,要快速追踪他们的返乡地,然后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将破产倒闭的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一火车拉到农民工回乡的地方。如果农民工会四川,就拉到四川,会安徽或者河南,就拉倒这些地方。然后以这些农民工的技术训练,成立工人合股的公司。然后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招募行政和管理人才,以政府财政采购和扶贫(即上面谈到的感谢政府,感谢党的例子),对这些企业帮一程。俺不止一次提出,希望这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在河南,和湖北,湖南,江西一线进行。

    当然要使这个过程成功,建立一个运行顺畅的农村销售网,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过程。但是以中国人民的智慧,这样的销售网估计很快就会建立起来。

    许多人都可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次中央的经济刺激方案,为啥会得出4万亿人民币(586亿美元)这个数字?笔者其实一早就对这个堤外(外贸)损失堤内(内需)补的政策做过考量。如果按照贸易盈余2600亿美元来算的话,以人民币对美元兑换率6.8的粗率计算,就是1.8万亿人民币。因此以这个数来计算以下两年的情况(今年会用4000亿),是打定了外贸盈余为零的最坏打算。

    在内需不可能一下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法当年的罗斯福新政,就是一个必要的选择。当然以这样大的财政支出,进行民生和基建,是否一定会保住8-9%,还是个未知之数。但是如果可以在这两年内,在低收入房屋,全民保健,农村基建,高速铁路,绿色能源等等,对十三亿人民的民生大大改进的话,就算明后两年只有6-7%,为今后十年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是大有所值了。

    这样的经济刺激,可能有人会担心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其实不必担忧。中国现在的国债大概是5万亿,只占总GDP24万亿的21%左右。即使连续两年的刺激方案,也可以将其控制在30%一下,离欧盟列出的警戒线60%还差得远,更不要说美国的接近90%和日本的190%。而中国政府的财政一直有盈余,以安全的3%GDP的财政赤字来计算,中国可以有7千亿的赤字空间可以利用。

    另外在通货膨胀考虑下,笔者在前文已经谈到过,主要在于一个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制造能力来消化,积极财政政策投入的大量货币。只要一个国家可以保证外来资源和能源不成为发展的瓶颈,比如说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回落的情况,又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充足的消费市场,这种积极政策就非常容易成功。而中国今天的环境,和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非常相似。

    美国当年的情行就是,美国政府罗斯福新政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甚至达到了GDP的119%的高度。但美国在二战是形成的强大军工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力。当参加二战的士兵复员回来,导致了对民生产品的强大需求,只是在1947年,因为军工品生产的军工企业,需要向民用品转变,造成了短暂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供求失衡,而导致通货膨胀飙上14%的情形。而很快的几个月内,制造业转型成功,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 家园 完全靠政府是不行的

      政府的信息收集和相应总不能很迅速、效率最高的。

      怎么可能做到民工回乡了,马上就把厂子搬过去?

      再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12亿人就有12亿个不同的需求。国家不可能保证人人都满足需求,12亿的连立方成根本解不开。

      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行政审批,让市场达到最佳资源配置。

      我看现阶段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发改委和证监会给撤了。

    • 家园 发现盗版

      中央政府出重拳:世界各大媒体齐声叫好又嫉妒!

    • 家园 对中国的政府债务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的政府财政,保障民生的部分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的太多,所以赤字比例也没有可比较性。

      如果中国真的要改造成“民生政府”的话,这个赤字空间是需要事先空出来的。现在又回到朱镕基“投资政府”的老路上去了。当然不是说不行,毕竟是形势比人强。但是离胡温上台的纲领就差得太远了。

      • 家园 这次的四万亿大单里面直接用在民生上的内容也不少

        直接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是动辄千亿的级别,很多建设项目、也和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铁路建设,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很多地方交通落后、运力瓶颈严重的问题;再一方面、铁路网发达完善了,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水平会下降、老百姓的出行也更方便了。

    • 家园 这个刺激经济方案的确是正途,堤外损失怎么补却值得研究。

      说到底,刺激经济的含义是GDP增长要达到9%左右的目标。GDP增长9%的含义是就业率能保证在一定水平以继续吸收剩余劳动力,全国财政税收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这两点是全面和谐社会和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看到,就业是刺激经济增长方案中重要指标之一。

      以楼主举的例子

      堤外(外贸)损失堤内(内需)补的政策
      来侃侃: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约占GDP的7%多一些,而且由于加工贸易的比重,实际GDP贡献率低于7%。但是这个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应该不止这个数,想想很多朋友提到的广东出口企业倒闭的情形就知道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倒了就会有一大批工人失业。就以这个产业吸收10%就业人口的比例计算,如果对美国出口下降20%,中国的失业率就会上升2个百分点。再加上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所以,中央的方案考虑到了对就业率拉动,对劳动密集的产业有大量投入,比如包括道路桥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设施的投入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些行业就业要求相对较低,出口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多余劳动力基本上可以直接吸收,不需要培训。这一点我和楼主的看法一致。但是对于楼主说的

      选择合适的行业进行向中西部转移
      我认为实际上不太可行。我只考虑了消费品出口行业的情况来说明。我们出口什么到美国?奈克运动鞋,牛仔裤,衬衣,圣诞节玩具是典型的产品吧?中国真的需要这些吗?或者说需要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吗?生活消费品在中国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低收入阶层(以农村为主)收入不足。在我看来,连美国人也不是真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5双奈克鞋,10条牛仔裤,和数不清的圣诞节玩具(这些数字在我周围的家庭里都算少的),只不过资本家愿意借钱给他们,然后到中国来买产品,解决我们的过剩生产能力,给我们的工人发工资,拉动GDP,我们何乐而不为?

      但是,既然美国人破产了,不再买这些东西,我们也没有必要保持过剩产能,甚至鼓励自己的人民购买这些垃圾。运动鞋有两双就够了,那些用来炫耀的“品牌”更是美国这种垃圾消费文化的代表!

      所以,消费产业转移基本没有意义,这是由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产业性质决定的。我们应该做的,除了前述基础设施投入之外,应该是将资金投入到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上去,让这部份劳动力有机会投入到那些对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地方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所见略同,花枝。

        我本来不打算写的。老实说些也没用。现在看来要附议啊!要写。

      • 家园 这是长久之计

        还必须要加大研发的力度。

        总觉得取得生产力的优势有时候不一定需要占领技术上的制高点。如果能够在某些领域能够大规模的使用成熟的技术可以起到拉动整个生产力的作用。

        比如强制性的在中国大规模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太阳能技术,节水种植技术等等。相信这些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不仅仅可以拉动生产力,提高农村收入,同时可以拉动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类似这样的做法能不能为新技术的出现赢得时间呢?

      • 家园 从长远来看你是对的,但短期里需要一个过渡

        比如说中国很多贫困山区的穷孩子没有鞋子穿。而且你圣诞卡的东西,很容易变成中秋卡之类。俺不认为需要那么多玩具,可是中国西部的孩子们大概还是可以用一些吧!你如果要解决过剩产能,也可以用逐渐的方法来完成。

        主要就是如何解决能源和原材料瓶颈问题,通过绿色再生能源,产品回收再造,和能源原材料效率使用上,着手。

        • 家园 你说的有些道理。

          你的意思是暂时用补助的办法让这些工厂给贫困山区的穷孩子提供运动鞋?我承认这是个暂时保持就业的办法,但如你所说,由于产能过剩长期看这是资源浪费。所以我还是认为现在就应该乘机会转移就业。

          主要就是如何解决能源和原材料瓶颈问题,通过绿色再生能源,产品回收再造,和能源原材料效率使用上,着手。
          这个很赞同!

    • 家园 笑死

      然后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招募行政和管理人才,以政府财政采购和扶贫...

    • 家园 海龟们弄不好就是王明博古

      中国国务院的土鳖在国际救市一事,要比中国金融界的海龟有眼光多了。

      说起来王明博古当年可也都是共产国际的高才生,就是差点把共产党给断送了。

      • 家园 deng yeye ye shi haigui

        • 家园 邓小平在国内打拼多少年了才成为领导人的
        • 家园 他老人家喝的洋墨水

          大概不够多吧?不似现在有“打狗托”的海龟,觉得他在海外打工多过捧书本,看着整个一个苦工的模样:

          一九二零年夏,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抱着满腔的热望,他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坐的是四等舱,即船上装货的地方),于十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十六岁,在同学中是最年轻的。

          邓小平到法国后,情况同他的愿望相反,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工,而且是学不到多少技艺的苦力工。到法国后两个月,他去克娄梭钢铁厂做杂工,以后又在巴黎比扬古雷诺工厂当过钳工,在火车上当过司炉.还到饭馆里做工,收入刚够糊口。只有短时间在贝页中学、夏蒂荣中学等校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欧洲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法国的经济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因难。中国人即使是到那些较好的大工厂去的,工资也只有普通法国工人的一半。邓小平家中已无力寄钱给他,他只能艰难度日。冷酪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来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恩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一九二四年下半年成为小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第二年,他在里昂做工的时候,党组织又委派他担任里昂区党的特派员,领导里昂地区的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邓小平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在法国生活了五年多、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他革命生涯的开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有一份油印出版的《赤光》杂志,是帮助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中国同志学习理论的。邓小平既参加编辑.撰写文章,又要刻蜡纸、油印。后来,在欧洲的中国党团员有很多人分批转赴苏联学习。一‘九二六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到了莫斯科。他先进东方大学,不久转入中山大学。这所大学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那时,国内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下,大批有志青年去中山大学学习。邓小平记得在他们年级中有两个人是最年轻的,一个是冯弗能(冯玉祥长女),一个是蒋经国。

          邓小平在中山大学学习一年。他专心读书,钻研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这时,控制着中国西北地区的国民军领导人冯玉样到了苏联。他正准备参加国民革命、要求派一批中国同志到他的部队工作。邓小平是被选出的二十几个人中的—个。他途经蒙古,穿过沙漠.在一九二七年春回到祖国。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