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螃蟹也会是笑的 -- 黑岛人

共:💬115 🌺3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觉遣词上有些问题。

                          不过无所谓了。等有时间再讨论吧。我这里已经是快后半夜2点了,明天还得上班,先睡了。祝新年快乐。

                          • 家园 新年快乐!

                            近期可能也不一定有时间关注这里,不过您尽管回复,我以后有时间一定会过来看看,不过日期上可能有些迟。前面写一些东西时的确情绪不好,因为自己找抽跑去天涯看了看,看到一些言论有些生气,请您多包涵。不过掐架的话您不用担心,不论网上,即使是在生活里我也有五六年没骂过人了,最近几年 ,在网上讽刺人也就发生过三次,因为被气得不轻,也不在西西河,西西河的气氛很好,如果我破坏了这种气氛,请您提醒。

            • 家园 顺便谈谈对武器的看法

              明朝早期重视骑兵,晚期重视火枪火炮等火器,这和当时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是相对应的,在同时期,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到来,骑士阶级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传统在不断崩解,在日本,在确立织田信长制霸日本时代的长篠之战中织田信长大规模使用火枪击败武田胜赖的甲斐赤备骑兵(当然织田的胜利也同样当时的地形和天气有利于火枪发挥威力有关)。16到17世纪火枪和火炮开始崭露头角,然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触而就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骑兵的地位无疑是日益下降的。欧洲完成近代军事体系的确立大概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拿破仑时代,其大炮制胜论影响深远,拿破仑在进攻埃及的时候像割草一样杀死马穆鲁克骑兵,宣告了骑兵作为野战大杀器的时代的终结。然而在中国,17世纪的满洲骑兵导演了东亚重骑兵最后的辉煌,然而这一辉煌埋葬了明朝,其后清朝带着中国衰亡已经可以说是必然了,在清早中期,清以骑兵夺天下,对火枪的态度可想而知,当骑兵没有战略威慑力的时候,满洲人能靠什么统治中国,这点早期的几个所谓的“康乾盛世”的缔造者看的很清楚。然而到了1840年,问题来了,满洲人可以压制汉人的火器进步以奴役天下汉人,但是欧洲人可是满洲人管不着的,他们从17世纪到19世纪,已经将火器发展为大杀器!在清朝晚期,满洲人的另一特质导致了汉人没有机会像日本人一样在黑船事件之后知耻而后勇,那就是在满洲人的心中“我们是中国的主人,但是我们不是中国人”,这两点,就决定了中国近300多年来的国运。另外不要认为清朝的保守来源与明朝,这点可以自己百度,说实话,明朝灭亡的主因是皇权暗弱,官商一体的官僚集团过于庞大,皇帝能干的事与对错无关,只与是否损害官僚阶级的利益有关。其实,中国人还不算最倒霉的,明帝国被野蛮人毁灭只让汉人睡了三百来年,最近这些年看来要醒过来了。但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掉,足足让欧洲人睡了上千年。其实,我小时候有时会想世界上是否有比中国还差的国家呢?高中后觉得中国还算不错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近两年,有次在维基百科上看了关于中国的定义,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的。

          • 家园 朱明末年是皇帝死社稷!

            你去好好看看历史

            有几个亡国之君为自己得罪过殉国了?

            不好好读书就是这样出来搞笑

            • 家园 大部分军人、大臣死社稷才能体现出大明朝的气节。

              大明朝就崇祯一人吗?明末朝廷运转不灵的一个特征就是皇帝的意志不等于整个国家的意志。凭当时的内战态势,京城陷落,崇祯是肯定活不了的,自杀倒是解脱。如果说,大明朝廷拱卫着皇帝战斗到最后一刻,那倒是颇为悲壮。可惜“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一个朝廷就这么几个人吗?崇祯死前的那句话倒是对自己的朝廷做了一个评价——“皆诸臣误朕”。

              • 家园 哎!江上萎送你一句且去读书

                大明殉国得才几十人?

                自己好好看看历史吧

                • 家园 请你看清楚,我说的是李自成攻陷北京,跟随崇祯殉葬的是几十

                  请你看清楚,我说的是李自成攻陷北京,跟随崇祯殉葬的是几十人。这是明史上明明白白记录的。

                  阁下反复劝我读书。那请问我举的七十倭寇横行千里,史可法给多铎写信,南明四镇加上左镇官兵长于内斗、怯于御敌,这几个例子是不是明史上发生的事实?

    •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大清也吃定意大利面的啊

      欺负意大利不算本事

      意大利垂涎三门湾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早已满目疮痍,西方列强在神州大地上张牙舞爪,德俄英法等国四处强辟“租借地”、划“势力范围”,而当时已经迟了一步的意大利也急不可耐。

      1899年2月,意大利通过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要租借三门湾为海军基地,并要求准其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鄱阳湖的铁路,浙江省南部三分之二均为其势力范围,浙江全省不得租赁给其它国家。

      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总理衙门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表示强烈抗议,并多次严辞拒绝。意大利政府自恃有武力为后盾,态度强硬,给马迪讷发来电报,指令他向清政府递交最后通牒,否则兵戎相见。但电报发出以后,国内民众群起反对,政局因此动荡不安。意大利鉴于事实上并未作好战争准备,而且一旦开战也不一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反而会开罪列强,引来列强干预,因此又发来一份电报,要求马迪讷暂停最后通牒。不想两份电报到达时间上出现了差错,要求暂缓行事的电报先到,而最后通牒后到。马迪讷就想当然地把晚到的最后通牒递交给清政府。不料,清政府在接到最后通牒后并未屈服,反而再次严辞拒绝。意大利政府听说马迪讷违背政府旨意,擅自递交最后通牒,非常惊骇,立刻致电马迪讷,令其按照使馆章程,声明意大利并没有强索之意,收回最后通牒。

      就这样,意大利租借三门湾事件的阴谋告了一个段落。但意大利觊觎三门湾和谋夺在华权益的野心并未消弥,此后时常有满载煤炭的兵舰出没于三门湾附近海面。由于清政府在此事件上态度强硬并作好了应战准备,意大利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阴谋破灭的背后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面对西方强国意大利的最后通牒,一反常态,提出既然“衅自彼开”,则“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执”,甚至不惜与之一战。这既有违中方的外交路线,也大大出乎意方和时人的预料。但这都是有其因果联系的。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意大利提出租借三门湾时,很多报纸也大量刊载“意国底情”、“意船志略”等文章,披露意大利“武备废驰”、“财用困穷”、 “民不聊生”、“外强中干”,两年前甚至兵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的实力还不及当时的中国。基于此类分析,当时国人对打败意大利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即使万不得已与意开战,亦“庶几制胜有期”。

      而另一方面,也还出于预防列强群起效仿考虑。自意大利索租以来,列强更加变本加厉,各小国也“相率效尤”。英国欲占河南全省,德国陈兵山东沂州,法国欲拓华南势力。葡萄牙也不甘人后,欲“在东方筹得利益,或别辟属地,或将澳门租界扩充”……因此如果意大利之例一开,各国必将借口利益均沾,继起以谋割地,则此后索取者将无止境矣。所以清政府提出:“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持。虽兵事之利钝不可知,然即非自我予之,即不难自我争之”。亡羊补牢,以杜后患。

      而国民的强烈反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意大利强租三门湾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流亡日本的康有为闻讯后忧愤异常,即赋《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借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以及乘潮来看吴国灭亡的典故警告清政府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救亡图存的心意。

      此外,帝国主义列强的牵制,也是意大利在三门湾事件中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列强对此事非常关切,且又没有表示明确的支持,因此,迫于列强的压力,意大利不得不有所收敛,强租三门湾也不了了之。

      取得外交胜利之后

      三门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清政府不像以前那样畏列强如虎,对列强的某些要求,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违拗。清政府曾召集总理衙门大臣密议,“决议自今后,凡外国要求借地,悉以兵力拒绝之。”并多次下令有关督抚加紧布防,操练军队,严阵以待。而且还决定整顿陆军、海军,向国外订购了六艘战舰。这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外交涉中是很少见的。

    • 家园 说的不错,汉民族的血性在满清时候

      大多都消失了!清末时候的耻辱不应该妄图用文字去掩盖,知耻而后勇才是正理!

    • 家园 满清政府腐朽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满清政府有心理上的劣势,它始终认为其统治行为是不合法的,是窃明的行为。

    • 家园 谢宝
    • 家园 看看满清抗击帝国主义的战例

      现在印象深的除了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还有冯婉贞,正规军的屈指可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