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 上海人的特点 -- 子玉

共:💬84 🌺1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补充一个特点

      上海人喜欢算小账

      例如:N年前同样站数电车4分、汽车5分,上海人情愿站在风头里等4分的电车,有外地来的亲朋好友时,还不忘叮嘱一番,惹得外地人背后嗤笑半天!

      有一邻居,原是是大学里的教师,现已退休。他把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记超市里各生活用品的价格上了,把方圆二十里内的大型超市的各生活用品的价格和相应的分量记得刷清,成为周围一帮老太太们的咨询师,可以说享受着在做大学老师时大概都没有的礼遇和追捧!

      当然,不是所有上海人都这样夸张,但上海人确是有这种喜欢时不时计算一下的习惯。也说不上好坏。可能在操持一个家时有这特点没啥不好,但不能用在干大事上吧。

      • 家园 上海人在人际关系上并不善于算计

        上海比较早就跨入了工业社会,有大量工业产品可供消费,如果精打细算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我接触过一些日本和欧洲的家庭,他们过日子也要记账,也经常记录比较超市的价格。

        另外在电车票还只值4分钱的时候,那时候的4分钱可不是今天的4分钱。我家老一辈出门连这4分钱都舍不得,上街都是步行的(好在我们家比较市中心),还说:“花这4分钱做啥?还不如给小孩吃根雪糕吃。”(吃雪糕的在这里

        要说真正人际交往中的算计,我到重来没注意过。上海人喜欢捣鼓小集团,小俱乐部,但看住上家守住下家,处处和人过不去不是上海人的特色。总的来说上海人的中国酱缸文化色彩比较淡。

    • 家园 这句话会被误解吧

      上海人看到外地人在饭店里大声喧哗抢着买单,可能会觉得他们特土。

      如果关系好,上海人之间抢着埋单也很多。另外,看到别桌有人抢着埋单,无论是上海还是外地的,上海人也会觉得很正常,没有“土洋”的差别。

      我倒觉得,很多外地朋友到上海,特别是北方朋友,抱怨最多的是上海的菜量小,满满一桌,就是吃不饱。反过来呢,上海人去北方,最不习惯的是菜量太多,本来想几个小菜打发的,没想到愣是吃到撑,还余下很多,浪费了。

    • 家园 为什么最近总和我们过不去?

      说上海人精明,其实上海话里“门槛精”一词并非褒义。上海人最推崇还是laska说的,“拎得清”和“上路”,讲究的还是个人主义与团队协作之间厘清关系。上海人最害怕的是“拆烂污”(不负责任)和“稀里糊涂”(不懂规矩,反应慢,拖别人后腿)。

      说上海人小气,其实上海人,以及江浙一带很多人,讲究的是“亲兄弟,明算账”,以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在学校里借饭票,都是一两块钱借,隔天马上换。我同学里也有“有借无还”的,这种人要再开口马上就会人回上一句“我上次借你的呢?怎么又来借啦?”

      老说上海人都是AA制,其实也不尽然。其实上海人讲究的是繁文缛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但更重要的是里外有别,亲疏有别。我那些上了年纪的亲戚都非常讲究这些,往往还没进饭厅大家就要商量好,等回上账单要先抢下来,别人已经请过一次了,不能再让人破费。即使年轻点的小孩子,只要感情好,出去玩之前都要商量好这次谁请下次谁请。实行AA制的,往往是现在人际关系非常冷淡的白领,不想发展实质性的关系,但又不甘寂寞,想扎堆解解闷。

      大家都以为上海男人面,其实只不过上海女人爱面子,打落了牙齿也要脸上光鲜。我周围的女人都是外面前卫得不得了,在家还是老老实实的家庭主妇。结过婚的女人都是黄脸婆,没有任何资本可言。

      • 家园 呜呜呜,版权是我的

        侬哪能好拎勿清!

        链接出处

      • 家园 同感!送花
      • 家园 最欣赏上海人这一点

        上海人最推崇还是laska说的,“拎得清”和“上路”

        与北方人说人"懂事","懂规矩"有点类似。

      • 家园 花,其实我对上海人的印象非常不错

        原因如下:

        一、我母亲生我的时候难产、大出血,上海大夫(那个年代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下放贵州的)的医术和经验以及责任心,确保了我们母子平安;

        二、我母亲工作之初,是上海人(同样是因为家庭成分原因下放支边的)给她的帮助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提高了自己、奠定了今后人生道路的基准;

        三、我舅舅在一个三线工厂、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他的上海师傅,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与关心。

        ——顺便补充一点:我们家到现在有一个保留菜,蛋饺(经过了改良,馅里面不加糖),就是我母亲当年向上海人学来的:-)

        我父亲说过,我的老家那边,在文教、医疗卫生方面达到最高水准的时候,就是当年大批上海人因为各种原因,被“发配”支边的年代。

        • 家园 上海的蛋饺馅里放糖么?

          极少数的无锡老派人倒有这个习惯,上海的江苏无锡移民中这样的做法也有,不过凤毛麟角,俺家所有亲戚里也就一家有这个做法,而且是在老人下厨房的年代,后来小辈掌勺,反而令俺们怀念起那个啥菜都放糖的岁月了

          • 家园 我在舅舅的师傅家作客,蛋饺里面就放了糖
            • 家园 以偏盖全啦

              这种做法在上海也是少数中的少数

              上海这样的移民城市是不存在做法统一的菜肴的,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例如有些主妇在做红烧肉的时候喜欢在里面发几瓣蒜.有些在做黄芽菜(大白菜)肉丝的时候喜欢勾一下芡做成羹.

              传统意义上的本帮菜是从徽菜演化而来,而一些代表性的本帮菜老店如老正兴,德兴馆等则都是江苏移民将苏菜的特色融入了本帮菜中,最终创造了现在口口相传的浓油赤酱的本帮菜

              • 家园 原来如此啊

                不过呢,以贵州人的标准看,上海人吃糖实在是太多了……我舅舅原来呆的那个厂子,每年要发几次白糖,统共小二十斤,他们一帮贵州、四川籍的青年职工发愁吃不完,但是上海籍的老职工人人抱怨发少了、不够吃:-)

                • 家园 这个倒是的

                  上海人对甜食的喜爱是普遍滴,大白兔奶糖源出上海也是有必然性滴

                  曾经有个朋友以特约加盟滴方式开了家粤式甜品店,门面在闹市,以为生意必好,结果眼瞅着周围的珍珠奶茶铺,冰激凌店摩肩接踵的,他这里小猫三两只的.郁闷之余请俺们去吃一顿给出出主意,结果一看点心单弟兄们就笑喷了.你双皮奶啥的上海人虽然不如广东人嗜之如命至少还能接受,但那些太过粤式的比如海带绿豆汤啥的能在上海卖出去算你本事大,上海人嗜食甜食,但喜欢的是单纯的甜品,绿豆汤里放一些相似的比如米仁,百合都能接受,但象老广那样放海带就实在太逆天了,完全不符合上海饮食的习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