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特别崇拜 -- jiaxuan

共:💬21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特别崇拜

    俺小时后特别崇拜知识分子,长大了也是。看完这篇对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俺认为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缺两样东西, 一是良心, 二是治学的严谨和实事求是。

    就这一段来说,其逻辑水平整得可不是一般的差,真是给著名经济学家丢脸啊。

    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

    。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

    更有人说靠进口是不负责任的。请问粮食缺了还不肯进口反倒是负责任吗?假定我们进

    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我国去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

    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

    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日本人进口粮食,是不是心甘情愿的?能够自给自足,它愿不愿意进口那么多的粮食?

    有钱是不是就一定能买到粮食?有世界范围的天灾和国家间的你死我活的战争怎么办?

    最后一句最绝,此人真是自大自虐。自大是内销的 ,牛皮轰轰。

    自虐是对外销的,象犯错的小学生一样。万一发生粮食禁运,怎么办?是呀,怎么办?

    此时就一句‘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头埋在沙里了事。

    被流氓欺负了,怎么办?是一锤打回去?还是‘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我KAO。

    茅于轼

    如果有人问你:要不要保护耕地?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要”。如果再进一步问:

    为什么要保护耕地?你的答复可能是 “这是基本国策,不容许动摇”。再要问国策的

    根据何在?就会说,因为我国的耕地非常少,为了有足够的粮食,不保护不行。这些普

    遍关于耕地的认识,经过反复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固定思维。不假思索的习惯使

    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逻辑而不自知。基本国策上出问题会造成重大失误。

    保护耕地的口号是很好听的。难道要破坏耕地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个口号的实际指向

    是不许可把农用地转成非农用地。或者说是冻结农业用地。事实上国家政策的确也要求

    冻结农业用地。这就有问题了。凭什么理由要冻结农业用地?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

    发生了饥荒?既然粮食多得吃不完,粮库装不下,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我们对粮食

    如此神经过敏?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把我们吓坏了。

    1959-1961年饥荒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肯利用世界市场。粮食这么缺,不但不进口,1959

    年还出口了400多万吨,够2000万人吃一年。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

    。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

    更有人说靠进口是不负责任的。请问粮食缺了还不肯进口反倒是负责任吗?假定我们进

    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我国去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

    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

    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

    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从现实出发,石油进口的中断远比粮食进口中断更危险。因为

    我们修了许多粮库,有非常充足的粮食储备,而基本没有石油储备。新建的战略储备要

    过三年才能用得上。我们的粮食在出口,而消费的石油中有40%要靠进口。比较对粮食

    问题的担心和对石油问题的担心可以看出我们对粮食的担心完全没有根据。因此保护耕

    地的说法需要重新考虑。

    保护耕地,不允许侵占耕地,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我不得不说,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甚至于是害多于利的。不允许侵占耕地的原因是我国耕地十分稀缺,为了保证粮食生产

    必须保护耕地,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没有看到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不

    论在我国,或者在全世界,粮食和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一样,是供过于求的,这个重大转变

    发生在最近的五十年中。可是老观点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粮

    食问题,也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保护耕地的问题。

    按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粮食生产赶不上人口的增加,确实制约着人类发展几千年之久。

    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全世界的人口增加非常缓慢,人的寿命也增长得非常缓慢。固然人类

    的自相残杀,残酷的剥削,统治阶级的草菅人命也限制了人口和寿命,但是即使没有这一

    切,仅仅由于粮食生产的制约,人类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人口数和寿命这两个最基本

    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速度,而十八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内,人口和

    寿命的增长速度超过过去的十倍,慢慢地人类社会挣脱了粮食的制约,特别是最近的半

    个世纪里,全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了17%,耕地和种粮食的农民都大

    幅度减少,而粮食越来越富余,表现为粮食的相对价格降低了几乎一半,这一情况同样发

    生在我国,改革前富强粉(相当于现在的一般面粉)每斤0.26元,外加一张一斤的粮票。

    现在面粉的价格是1.2元,涨了4.6倍。而按照官方统计的物价指数1978年的一元钱恰好

    也相当于现在的4.6元。如果把粮票的价格也算进去,涨价的幅度不到 4.6的一半。因

    为当时粮票在黑市上的价格超过买粮食的价格。

    记得解放初,人口是5.3亿,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不饱。全国上下最担心的是如何

    能让大家吃饱饭。如果那时候有人说,未来五十年人口增加到13 亿,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大家一定认为是痴人说梦话。现在的事实是耕地减少了几亿亩,种粮的农民减少了几

    亿人,不但我们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大家吃得比过去几千年的任何时候更好,相当

    多的人营养过剩,高血脂,肥胖病, 脂肪肝,需要 减肥。回顾这一段历史也许能提醒我们

    重新看待我国的粮食问题。

    搞清了粮食问题的性质,就对耕地问题有了新看法,因为粮食并不缺,所以耕地也不缺,

    保护耕地的说法要说也不错,但是是片面的。为什么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据

    说是因为耕地紧张,可是要知道我国的其他用地更紧张。我国是一个土地十分稀缺的国

    家,即使把西藏、新疆等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包括进来,我国每平方公里是135人,而世界

    平均是48人,大体上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计算西藏、新疆等地,我国每平方公里

    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五倍左右,而每亩耕地的负担人口数只有三倍(我们常说,我国

    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证明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只保护

    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

    如果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五十年里,中国也许可以完成人口的工业化过程,将现有的60%多

    农民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为城市人口,把农民降低到人口总数的 5%左右,这也就是一个

    长远的城镇化。在此过程中,城镇人口要增加两倍多,从现有的4亿多增加到13亿。无疑

    城市用地也会相应增加,而现有的保护耕地政策显然与城镇化相矛盾。究竟是保护耕地

    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

    守住耕地面积。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

    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

    ,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每当占用耕地就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手续,大大地增

    加了建设成本,延长了工期,尤其值得关心的是用地的审批会造成贪污腐化的机会,当

    前很大一部分的贪污案件都和用地有关,这些贪污犯犯错误固然是因为不能洁身自好,

    但也与占用耕地的审批制度有关,好制度可以防止人贪污腐化,坏制度则造就贪污腐化

    ,现在这种保护耕地的制度确实是害多利少,应该及早调整。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

    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

    ,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 家园 可笑的是,"中山水寒"的那个"大国空巢",就是请的老茅,

      这个没有任何经济学学位的"经济学家"做的序....可见此书有什么技术含量...整个一伪科学..

    • 家园 实际上侵占耕地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止。

      否则也不会出现某些群体事件了。

      城市化过程中不占用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只要稍微平坦的地方,一定是耕地,但占用耕地不一定会带来耕地总量的减少,因为城市化会让农村变空,原来的宅基地逐渐会消失,而宅基地的面积要比相应城市化后的面积要大。需要担心的是,现有的保护耕地的政策下,利益集团会变着法子把地从农民手中抢来骗去,而不是市场自由定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现有体制下吃亏的是农民,而不是房地产开发商。

      粮食安全可以有很多种办法,比如进口关税、比如直接给农民补贴、比如不限制食品价格等等,但限制土地用途可能是相对粗暴和低效的做法。

      茅于轼是学术上正确,政治上幼稚,但个人觉得不至于用脏话去骂。

      10月13日,补充个案例:

      中新社天津十月十一日电题:宅基地换房:天津模式欲破“三农问题”瓶颈

      中新社记者 田齐

      “你们村的地多少钱一亩?”“你们家能换多少平方米楼房?”天津近郊农民眼下最热衷的话题是“宅基地换房”。

      所谓“宅基地换房”办法,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挂”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

      从二00五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围绕破解土地和资金双重约束的难题,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出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并在“十二镇五村”开展试点,涉及津郊近十八万农民。至二00八年末,将有十万农民告别乡间老屋,住上有产权的商品房,过上进工厂上班拿工资、有社保医保的“城里人”生活。

      天津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郝玉兴说,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依靠政府财力、农民自身积累,显然不可能。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通过宅基地换房,让土地流动起来,使资源资本化。郝玉兴给记者算了两笔账。第一笔账:东丽区华明镇十二个村共有宅基地一万两千零七十一亩,总人口四点五万,新建小城镇需占地八千四百二十七亩,其中规划农民安置住宅占地三千四百七十六亩;宅基地复耕后不仅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还可腾出土地三千六百四十四亩。第二笔账:东丽区华明镇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约三十七亿元,可出让的商业开发用地预留了四千多亩,土地出让收益预计达到四十亿元,可以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平衡。

      天津的探索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国家发改委认为,天津用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小城镇,符合中国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土资源部把天津列为全国土地挂钩试点城市,并专门安排了土地周转指标。

      距天津市中心区仅十三公里的华明镇负责人张长河说,我们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将村民全部迁入新镇区,让村民不但保持原来作为村民应得的收益,还要享受到新建镇区良好的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功能。我们将在落实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障和农民就业等方面寻求突破。华明镇不是住宅区也不是城市的扩展,而是带着农村的痕迹、农村的记忆,跨入现代化的、比较典型的小城镇。

      今年四月,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在世界八十七个城市一百零六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上海二0一0年世博会的最佳实践区。

      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该市未来将建设或改造十一个新城和三十个中心镇、七十个一般镇、一百个文明生态村。(完)

    • 家园 茅于轼?

      见识了。原来他用屁股思考,用肛门说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