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望东扯】聚义厅上,休言浙江无人 -- 逸云三洲

共:💬110 🌺444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加两位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乃器

      救国会7君子中的2位浙江人。

      沈钧儒,原籍浙江嘉兴,清光绪时进士。中国法学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

      章乃器,浙江青田人,银行家。曾任粮食部长。

      潜下......

      • 家园 谢谢,这是新开河,

        还是新挖坑?一笑。

        若计民主人士,可能很多的,草纹妹可能是指与中共合作并曾在政府做过“官”的?

        再补上:

        林学家、两浙才子梁希,吴兴人,曾任九三学社副主席,林业部长

        教学家马叙伦,余杭人,教育部长

        沈雁冰当然是“史前恐龙”级的党员,但解放后也是以民主人士身份当的文化部长

    • 家园 【西望东扯】续三:特科尖兵

      续二改了下,一分二,各自添加点人口,并开始试加小标题

      续二:苏区掌门

      陈寿昌不仅当过湘鄂赣首席,更曾是中共特科的干臣、特科三陈之一。陈寿昌的爷爷是个举人,那年头算高级知识分子了,陈寿昌自己就没有太高的学历,16岁的时候就考进电报局工作,不过那时电报局的饭碗,也是很不错的了,牢靠稳定、待遇优厚,沿着此途慢慢爬上去,前途也有可观。不过当年二七大罢工的时候,郑州电报局的员工也参加了声援,陈寿昌受到工运的影响,遂于24年加入中共。大革命时,正在汉口电报局工作的陈寿昌,当上了汉口电报工会的负责人。据说有次刘少奇等人在他家开会,因人数较多,家中的锅小,不敷使用,陈家就用脸盆做了一盆饭大家吃。

      大革命失败后,陈寿昌失去组织关系,到处乱找,终于在街上碰到了李立三,遂跟去上海工作。曾任江苏省委委员、上海闸北区委、沪西区委书记;后来调入特科工作,在“三陈”中的老大陈赓所执掌的二科(情报科)工作过。日共总书记佐野学从苏联经上海回日本时,就是由他出面,安排在前五省联军军法处处长陆翰的公子、时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站人员的陆久之家中予以掩护。后来无线电训练班出了事,四科(交通科)科长李强奉命隐蔽,陈寿昌就接了他的职务。顾顺章事件时,陈寿昌与其他特科人员一起,在陈云等人的指挥下进行了紧急抢救,成功疏散了有关人员并设置了新的联络方法。

      陈寿昌在去苏区之前,已将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去了家乡。据他小女儿陈庭回忆,陈赓大将在去世前十多天时,曾去他家探望过。当时陈庭正好怀有身孕,因陈寿昌没有儿子,陈赓遂叮嘱陈庭,生下孩子千万姓陈。陈赓身经百战,多年分离的妻子,甫见面就成永诀,可说生死随身事;没想到传宗接代这件事上,还蛮传统的咧。不过也是体现多年战友间的友谊。

      特科三陈,陈寿昌之外,陈养山也是浙江人,上虞的;浙江人跟生意粘边的多,不是说都能当老板,学生意的巨多,是普通人家常走的途径。陈养山早年就在汉口当过钱庄学徒以及店员;入了共产党后,跟着恽代英替国民党搞地下工作。没错欧,那时国民党也是异端,沙发板凳一概木有,坐地板也不行,贝司门里干活;至于跨党分子,那时是平常的。当时恽代英是秘密设立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国民党中央交通局局长,陈寿昌在其手下,算是其最早的“特科”生涯。

      两党分家后,陈养山曾在浙江搞过武装起义,失败后逃到上海,参加了中央的保卫工作,是中央特科创建时的老人马。到陈赓的情报科后,以《申报》记者身份为掩护进行活动,并且多次组织新闻通讯社,以此为工具,获得了不少情报。陈养山搞新闻通讯社,多不是新起炉灶的,而是找一个干净的壳,买壳吗?也未必,有时是花钱“租下来”派用场,又快又不着痕迹,比如南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就是出钱挂靠南华在南京的总社。碰上原来的壳主人有点背景的,还现成就多一层掩护。比如在重庆时接手的四川通讯社就是,旧主人把壳转让给陈养山不算,还帮忙从重庆行辕政训处给搞来一些补贴。后来去西安参加办《文化周报》,那更完全自己不出钱了,谁的钱呢?张小开的。

      陈养山后来调回到延安,先后任中央社会部地方工作部主任、情报训练班主任等职,中共进大城市了,陈养山当过西安市公安局局长、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检察署检察长。后来象很多这条线上的干部一样,走了一段背运,不过陈养山总体上算福将,在宁夏管文教,算发配,倒底强过天牢,比冷宫也是好些的。文革后彻底平反,到高检当过副长。退休后平平静静,长寿。

      当然要说特科的浙江人,不能忘了钱壮飞,湖州人。钱壮飞本来是学医的,还在西北军当过军医。关于他打入中统成为成为徐恩曾的红人,并在顾顺章事件里及时报警,使中共中央免去灭顶之灾的事,就不用安的笨嘴来说了,知道的人太多了。钱壮飞在撤离中统之后进入中央苏区,在红一方面军当过保卫局长,后来到总参谋部第二局,搞他的情报老本行,是二局的副局长。最后死在长征途中了。怎么死的,很多推测,却没个定论。

      特科的老前辈蔡叔厚,也是浙江的,诸暨陈蔡人,上海绍敦机电公司的老板。蔡的父亲当过清朝的知县,但家道中落,靠母亲向亲戚借来金饰典当,才完成专科学校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考取官费留学,终于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蔡叔厚是在国共分裂、大批人背离中共的时节逆向行动的,加入特科工作时,协助交通科长李强等,试制出一批无线电收报机,这也是中共自己掌握的第一批无线电收报机。他家的机电公司,也用作中共的交通联络机关,因为帮助掩护了大批中共要员,绍敦公司遂有济难会之称。蔡叔厚后来被派给国产国际搞情报工作。后来因联系人失踪,与组织失联。后来为潘汉年工作,一直做党外关系处理。解放后曾担任过上海市机电一局副局长等职,受潘案牵连,一直仍是党外。文革中更是被关,死于秦城监狱。

      曾在特科短期呆过的李得钊,也提一下吧,他也是浙江人,是前面所说十三军政委金贯真的同乡、同学、好友,也都是谢文锦带入中共的。金贯真死时,时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工作的李得钊,还曾在中共《红旗报》上撰文纪念。33年李得钊调到中央特科总务科工作,以后又任过上海临时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在马立斯新村的中共机关被捕,因拒绝供出党内机密,被打得很惨,后来死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里。他的妻子周惠莲也带着一个三岁、一个二十天的孩子被捕了,两公婆在宪兵看守所见过一面,从此天各一方。李得钊在死前,还一直向难友述说妻子孩子的情况,希望有人能有机会照顾他们。周惠莲带着孩子坐监,一直到抗战爆发后才被释放。

      待续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俺就脚的

        界事情按里还是按MILE您都得出来.果然....嘿嘿

      • 家园 钱壮飞应该是死于飞机轰炸

        那几个“遇害说”里的红军战士,说是谁都可以... 反而是几个地方党史办有“争抢”的嫌疑... 就像那个大禹出生地一样...

        还是这个考据是比较有道理:外链出处

        • 家园 中央的结论是死于恶霸之手

          1951年颁发给钱壮飞家属的烈士证书上,将其牺牲地定为“息烽沙土镇”,1983年中央指示要弄清钱壮飞牺牲的问题,总参三部于1984年召开了专门座谈会,钱当时的战友戴镜元、贺俊侦、黄华炳、邹毕兆也形成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意见。

          200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给中共息峰县委党史研究室复函,指出:“1935年4月1日,钱壮飞为避敌机轰炸,在息峰流长乡失踪后,被地方反动武装杀害。”

          2002年贵州省党史研究室最终裁定,将钱的牺牲地定为金沙县后山乡岩口村。

        • 家园 嗯,说得挺详细的
      • 家园 谢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帮楼主补充几个:千家驹,金佛庄,黄玠然,邵飘萍,潘漠华

      千家驹,原名千一,1909年8月生于浙江省武义县。1925年就读浙江省立第七中学(今金华市第一中学)的千一由中共党员、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常务委员宣中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千一介绍同班同学钱兆鹏、章驹、刘文铭、施荣庆、余心入党,建立中共金华支部,隶属中共杭州独立支部,这是金华地区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中共支部。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他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经济通讯》主编,香港达德学院教授。1936年千家驹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理事;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南方总支部秘书长;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他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顾问,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等职。他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

      千家驹晚年曾多次致函中共中央领导,对邓小平理论表示坚决拥护,对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表示由衷敬佩,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欢欣鼓舞。

      千家驹先生2002年9月3日在深圳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千家驹先生住院期间和去世后,李瑞环、丁石孙、王兆国、费孝通等和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的负责人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金佛庄,1897年出生,乳名为文,学名灿,字辉卿。1918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22年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为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3名成员之一。次年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1924年初春,奉命到广州参与创建黄埔军校,任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历任营长、团党代表、少将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刘希闵、杨震寰叛乱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部队的两次东征。为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争得"党军荣誉旗"。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时,他升任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后改任第二团团长。廖仲恺先生被谋杀后,他率部参加了镇压反革命势力的斗争。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他被迫解除军事指挥官职务,回黄埔军校任步兵第一团军事学主任教官,兼改组委员长及法规编审委员长,领导编审黄埔军校的法规和制度。蒋介石很赏识他的杰出才华,企图利用“浙江同乡”关系拉拢他,暗示要他脱离共产党,予以重用,但他忠于党的事业,毫不为之所动。1926年7月,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第三科科长。后又被任命为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北伐战争前期,他率警卫团转战广东、湖南、江西等地,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南昌攻克后,盘据在江、浙、皖的军阀孙传芳负隅顽抗。1926年12月上旬,他奉命以商人的身份到沪、杭等地从事各派系地方军队的策反工作,在南京下关码头被捕。同年12月9日,被军阀孙传芳杀害于南京雨台。

      金佛庄位列南京雨花台烈士名录第一位,是最早牺牲的中共黄埔将领。

        黄玠然,原名黄文容,1901年出生,浙江省浦江县人。1926年5月参加革命,1927年初任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的秘书,作为工作人员筹备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到上海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秘书工作小组组长、秘书处处长、上海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参加民主建国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玠然为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玠然历任华东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公司军事代表室主任秘书、华东纺织管理局秘书处处长。1951年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副院长。1952年,黄玠然到北京参加筹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工作,并当选第一、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副秘书长,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秘书长,在全国工商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和民主建国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联席会议上被聘为副秘书长,并代行秘书长职务。1956年任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1962年12月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黄玠然是第二、三、四、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

        2004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黄玠然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曾庆红、贺国强、薄一波、宋任穷、成思危、刘延东、黄孟复和孙起孟、王光英、孙孚凌、万国权、经叔平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邵飘萍,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1886年10月11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06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近浙江大学)师范科。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写时评。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时邵飘萍被押往天桥二道坛门刑场枪决。在北京政府总执法处张贴的布告中,宣布其罪名如下:“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昭炯戒,此令。”

      潘漠华,原名恺尧,学名潘训,漠华是他的笔名和流传较广的别名。1902年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他是二十年代“晨光社”、“湖畔诗社”创始人和“左联”领导人之一,曾参与北伐和抗日同盟军,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1934年12月24日,潘漠华被敌人灌以滚烫开水而惨烈牺牲,年仅32岁。潘漠华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 家园 邵飘萍是收了人家的钱,还继续骂人家

        人家火大了,借张宗昌之手把他给杀了。

        • 家园 你把邵漂萍和林白水搞混了

          林白水(民初著名报人,《社会日报》的老板)才是敲诈勒索国务总理潘复不成、在自己的报纸上发文章骂人家,结果正主(潘复)没动作、却意外地惹翻了连带人张土匪宗昌,几天后于北平天桥被枪杀。

          邵漂萍(同样是民初著名报人,《京报》的老板)是因为涉足郭松霖反奉,被张家父子捕拿,虽经多方营救也无效果,盘亘了一些时日,老张小张下令处决,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邵漂萍和林白水二人一前一后、因为各自的原因被奉系军阀枪杀,时间恰好百日左右,当时北平有报馆以“萍水相逢百日间”为标题,比起当下某些报人所惯用的“标题党”手段、水平实在高了若干个层次……

          • 家园 邵飘萍确实拿了军阀的钱

            邵飘萍的死因,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是因为“宣传赤化”,支持国民军等比较正面的原因,另一种是因乱拿津贴,报格有缺等负面原因。前者是根据当时军阀处置邵飘萍时罗列的罪名,以及根据《京报》报道分析得出;后者是最近学者根据当年报人回忆进行研究的成果。这里不一一例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共产党刊物《政治生活》,也批评邵飘萍在职业操守上的瑕疵,“邵君晚近言论的确趋于进步的。有时也发表接近民意的文字,自然我们不能证明邵君发表此种文字时的动机若何……”;“根据北京各报所载,邵君向无定见,以金钱为转移,致遭各方毒恨,最近以宣传赤化嫌疑被奉军枪毙。如此记来,似邵君素行乏检,最近又犯军阀,真是罪有应得,死得活该”。

            《新闻与写作》 2008年第4期 “张学良当年为什么不肯施救邵飘萍”

            外链出处

            邵飘萍初创《京报》时,……这一时期,邵和皖系军阀走得很近,尤其和外交总长曹汝霖、司法总长章宗祥等高官时有交往。汤修慧曾两次与段祺瑞长子段宏业及其姨太太在拮英番西餐馆私下接触,收下段宏业开出的大额现金支票。邵飘萍为此还生过气、发过火,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它。邵飘萍坐有专车、衣着高贵、出手大方、连纳两妾,这些都不是一个穷报人所能负担得起的。

            张作霖花了几十万大洋收买京、津两地的报纸,《京报》的社会影响大,在各报社中得到的津贴最多。因为不少津贴都是参谋长杨宇霆代批的,张作霖面责杨宇霆:“姓邵的真他娘小人,拿了咱们的钱还这么不留情面的骂,你和新闻界的关系是怎么搞的?”杨宇霆自此对邵飘萍记恨在心。

            《书屋》2007年第11期 “邵飘萍夫人汤修慧的传奇人生”

            外链出处

            • 家园 拿钱肯定是没争议的

              北洋时代,稍微有点社会影响力的报纸都有政府的“封口费”可拿,《京报》因为受到读者欢迎、影响力大,从来拿的都是头一等;邵飘萍钱照拿、人照骂也是人所共知的。不过他和林白水不一样的是,邵飘萍从来不用报纸作为工具敲诈勒索,在新闻道德上比林白水强。邵的被杀,关键还是政治原因,不是私人恩怨。

      • 家园 谢谢,说了潘漠华

        要加应修人,两人曾一起组织过诗社,一样入中共、一样当宣传部长(应修人是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又一样死难(应修人是在被抓时跳窗而死)。后人为纪念,给两人的作品出了合集

        左联中的党员,还有些浙江人的,柔石、殷夫都是。殷夫被捕过多次,但他哥哥是国军将领,第一次被大哥保出来;再第二次,大哥气坏不管了,大嫂看不过去,托人救,其实还是用他大哥的面子;第三次没人救了,吃了好些苦,但因为只是参加罢工,身份没泄露,放出来;再就是最后一次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