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编译】伊斯兰与求知以及伊斯兰经学简介 -- 江城孤舟

共:💬64 🌺2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那就让我们看看是谁在以偏概全

          安萨里反对的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哲学,认为伦理和辨证不能达到真理,主张依靠直觉去接近真主。但其一人一派的看法,不能作为对整个伊斯兰教历史的否定,所谓“可嘉的知识”和“受憎恶的知识”不是整个伊斯兰教的意见,而是安萨里教义学的意见。

          第一,安萨里反对的就是“哲学”,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近代自然科学出自被他视为“伊斯兰的劲敌”的哲学,这同样没有疑问。

          第二,安萨里可不是普通人。我为什么引用安萨里而不是别人的观点,我想你应该清楚——作为将苏菲思想引入正统派的“伊斯兰泰斗”,他对伊斯兰教的影响是无以伦比的(我认为仅次于穆罕默德)。此人代表塞莱菲耶(即瓦哈比派,今日所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之前的伊斯兰教,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宗教与科学并无矛盾,这两种真理皆源自安拉启示”——这绝不是塞莱菲耶的主张。至于是谁提出的,请你自己去查,看看他的观点的全貌,以及与瓦哈比主义到底有多大差距。

          比如精诚弟兄社,实质上是什叶派中易斯马仪派的宗教哲学团体,在安萨里看来,他们当然是敌人,但这更多的是出于教派之见,而不能说“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界对哲学一直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否则就无法解释穆阿台及勒派的崛起了。

          第一,穆阿太齐拉派出现在安萨里之前。

          第二,无论是精诚兄弟社、穆阿太齐拉派,还是法拉比、肯迪、伊本西那等人所代表的阿拉伯逍遥学派(“百年翻译运动”的主力就是他们),今天到哪里去了?都作为“异端”被消灭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另外,“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绝大部分的确是没有流传下来,不过那请主要归咎于十字军、突厥人与蒙古人对伊斯兰文明包括藏书的空前摧残。

          阿拉伯人对百年翻译运动的清算从公元11世纪就开始了,这时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蒙古西征都还没开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百年翻译运动”之所以能为后人所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人——正当阿拉伯人将法拉比、肯迪、伊本西那等人的著作投入火堆的时候,地中海对岸的欧洲人正在将他们的著作翻译成拉丁文。他们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依靠欧洲人保存的拉丁文译本才得以流传至今。

          • 家园 按您的逻辑,难道程朱理学就能够代表整个儒家文化?

            安萨里只能代表他自己那一派。在伊斯兰教诞生后400多年,安萨里才出生,在此前的伊斯兰教,难道能被他一人所代表?更何况安萨里自己就是先研究伊斯兰经院哲学的,如果没有此前的伊斯兰诸多学者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他如何能涉及到这些知识?又如何对其作出批判?

            另外,安萨里主张神智论,这当然不是希腊的注重理性的亚里士多德式哲学,但你能说它本身不是一种哲学?难道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尼采,他的唯意志论就不是哲学了?

            伊斯兰末期,确实出现了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和对部分“异端”的迫害,不过把这种现象放大并归结到伊斯兰教的整个发展史上,当然是以偏概全。苏菲主义不是伊斯兰信仰的全部,就像裹小脚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特征一样。

            安萨里及其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的发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恰恰是对融合了希腊哲学传统的伊斯兰理性哲学的一次反动。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而探求其原因,正是因为整个伊斯兰社会本身已经出现了颓势,具体来说,安萨里活动的公元11世纪,阿拔斯王朝已经趋于瓦解,政令不行,突厥人早已掌权多年,人民生活困苦。正如南北朝的动荡年代里,中国人热衷信仰佛教一样,提倡个人与真主相通,反理性的苏菲主义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而在伊斯兰民间广泛流行。之前伊斯兰教处于上升期时,求知唯恐不及,哪里会分出什么所谓“可嘉的知识”和“受憎恶的知识”?

            本人编译的此文章,恰恰主要说的是伊斯兰文化处于发展期直至盛世时对待知识的态度,至于穆阿台及勒派之后,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 家园 我很遗憾

              安萨里只能代表他自己那一派。在伊斯兰教诞生后400多年,安萨里才出生,在此前的伊斯兰教,难道能被他一人所代表?

              ……

              伊斯兰末期,确实出现了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和对部分“异端”的迫害,不过把这种现象放大并归结到伊斯兰教的整个发展史上,当然是以偏概全。苏菲主义不是伊斯兰信仰的全部,就像裹小脚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特征一样。

              安萨里不能代表在他之前的伊斯兰教,但完全可以代表在他之后直到18世纪瓦哈比派出现之前的伊斯兰教,而且即使现在,他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苏菲派仍然是伊斯兰教的主流派别之一。

              之前伊斯兰教处于上升期时,求知唯恐不及,哪里会分出什么所谓“可嘉的知识”和“受憎恶的知识”?

              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初穆斯林对各种学问都好奇并不奇怪,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它们。但在了解之后,穆斯林们就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伊斯兰理性主义在与苏菲主义的竞争中失败了,说明理性主义与伊斯兰教不相容。用英国历史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话说,就是:“他们(伊斯兰理性主义思想家)对理性崇拜的终告失败,可以告诉我们某些有关宗教真理本质的重要事实。”

              • 家园 这符合事物的辨证发展规律

                早期伊斯兰教的求学精神和上进心——伊斯兰盛世时的理性主义占主导——安萨里及苏菲神秘主义的大行于世——瓦哈比教派对苏菲派的反对意见。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一演变多像为辩证法而作的佐证!

                不过,要把这几个部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完整的伊斯兰思想发展过程,单独挑出一段来,是不能作为决定性论点的。随便打个比方,正如少年人对什么东西都爱吃,而到了老年,牙齿松动,口味清淡,因此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再多吃甜食和肉类,这个例子可不能说明甜食和肉与人类的食谱不相容。

                • 家园 我不赞同你的说法

                  瓦哈比派对苏菲主义的否定根本不是“否定之否定”,因为他们的教义是古兰经和圣训是唯一真理,而且古兰经和圣训只能从字面含义理解。这使他们距离历史上的伊斯兰理性主义比苏菲派还要远!

                  通过纵观整个伊斯兰教历史,我倒是发现,从苏菲到瓦哈比,伊斯兰教的总体趋势是与理性主义越行越远。我认为,这个“渐行渐远”的图景所反映的,才是伊斯兰对理性主义的真实态度。

                  • 家园 对苏菲派反理性主义的否定是个复杂的过程

                    瓦哈比派和塞莱菲耶派的看法也有同有异。以瓦哈比教派而论,坚持从字面意义理解《古兰经》总比苏菲派“与主合一”的修行法更为理性。这种理性不是历史上受希腊哲学影响的理性,这么说是没错的,但它总要好于苏菲派连一个统一的思想和教义都提不出来的情况,而且目前还作为沙特的国教在指导着国家的运行。请问难道它不比苏菲主义更理性?

                    至于塞莱菲耶派,其19世纪的代表人物穆罕默德·阿布笃及其弟子拉希德·里达提倡改良运动,建议开展教育改革,在学校中增设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主张灵活解释伊斯兰教法,废除旧习俗,用科学和理性的观点重新审视经训和伊斯兰教义,这又怎么能说“与理性主义越行越远”呢?

                    就算是苏菲派,到18世纪也出现了新苏菲主义,摒弃了借修炼以达到与主交融的理论,而强调追随先知的精神道德,主张面对现实人生,关心政治、道德、精神等实际问题,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您是得出了个结论:“这个‘渐行渐远’的图景所反映的,才是伊斯兰对理性主义的真实态度”,可您觉得,这和目前伊斯兰国家的实际情况能对应上吗?现代各伊斯兰国家要是“与理性主义越行越远”的话,能进行铀浓缩,以至于造出原子弹么?

                    • 家园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瓦哈比派是怎么“理性”的

                      瓦哈比派的主张,用他们的一句口号就可以概括:“回到古兰圣训中去!”他们认为,古兰经和圣训是唯一的真理,而且对它们只能按字面含义理解。这话有三个含义:

                      1、古兰经和圣训只能按字面理解其含义,不准进行“六经注我”式的发挥——这基本断绝了瓦哈比派接纳新思想的可能;

                      2、古兰经和圣训上说的一切都必须按字面意义去相信。比如古兰经上说真主用黑土创造了人类,那么就必须相信人类是黑土造的,什么进化论全是胡说八道。瓦哈比派的这一做法基本断绝了他们接纳现代自然科学的可能;

                      3、古兰经上所指示的一切,必须毫不犹豫的贯彻执行。塔利班就是这一教条的忠实实践者。

                    • 家园 我很无语……

                      “塞莱菲耶”和“瓦哈比派”指的是同一个教派,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瓦哈比”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而“塞莱菲耶”是他们的自称,如此而已。

                      穆罕默德·阿布笃等人属于近代阿拉伯新理性主义,因为主张与历史上的穆阿太齐拉派相近,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新穆阿太齐拉派”,他们不但不是塞莱菲耶,而且与塞莱菲耶势不两立。

                      现代各伊斯兰国家要是“与理性主义越行越远”的话,能进行铀浓缩,以至于造出原子弹么?

                      这并不矛盾。我说过了,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与穆斯林的生活有关的知识属于“可嘉的知识”。“进行铀浓缩,以至于造出原子弹”属于“与穆斯林的生活有关的知识”,因此它并不违反伊斯兰教的规定。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我也无语了,请您给出材料出处

                        我所学的知识告诉我,埃及的塞莱菲耶派和沙特的瓦哈比派虽然有同样的起源,但并不是同一个教派。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宜久教授主编的《伊斯兰教辞典》中不但也这么认为,而且在第244页明文写着,穆罕默德·阿布笃及其弟子常以“赛莱菲耶”自称,后人故称之为塞莱菲耶派,又称光塔派,西方称其为伊斯兰现代主义者。

                        • 家园 看来我们俩看的资料内容不一致

                          我的资料出处不是正规出版物,而是回族人自己编写的宗教宣传品。考虑到他们都曾在沙特等国的宗教学校留学过,因此我对这些东西比较重视。关于瓦哈比和塞莱菲耶的关系,我手里的一份资料是这样说的:

                          苏菲思想在11世纪被教义学家安萨里引入正统派,他指出苏菲派的精神修持并不是异端,与遵循教法也并不矛盾。他认为当时僵化的哲学推理以及繁琐乏味的教条是无法唤起公众的信仰热诚的,而苏菲行知倡导的对真主知识的直接感觉和内心经验,才是唯一能够复兴宗教的办法。从此苏菲的教义成为正统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菲思想在伊斯兰世界也随之位居统治地位并长达五个世纪之久,正统派也因此成为苏菲式的正统派。很快的,一个个苏菲道团传遍了伊斯兰世界,他们的赞美词在四方响起,大地上也建起了一座座苏菲圣徒的坟墓。

                          苏菲思想在伊斯兰世界位居统治地位,一直到瓦哈比运动兴起才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瓦哈布运动在阿拉伯半岛开始宗教改革,运动指出穆斯林已经严重偏离了《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瓦哈布认为由于苏菲行知的影响,伊斯兰世界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异端,这些异端导致人们偏离了伊斯兰的正统,特别是对苏菲圣徒的尊崇,以及对拱北的探访和沾吉,更有严重的“以物配主”之嫌。他们拆除圣徒们的坟墓,要求恢复伊斯兰的纯洁。他们主张完全遵守《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以圣人、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纯洁的前三代)先贤的行为为楷模,所以他们自称奉行“先贤主义(赛莱菲耶)”。

                          赛莱菲耶不主张人为地解释《古兰经》经文,因此也反对正统派的某些即成信条,如对“至仁主已升上宝座了。(20:5)”的理解,正统派的传统理解真主是没有方位的,因此此处应解释为“真主拥有了宝座”。而赛莱菲耶的主张则是认为这些是隐微性的经文,常人无权进行解释,只应该遵守其表面意思,相信真主确已升在宝座之上,而对其究竟不去深究。诸如“真主没有方位”这些信条一直被正统派遵奉,虽历经几个世纪而没有谁敢于提出异议。所以当赛莱菲耶提出反对时,穆斯林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赛莱菲耶马上因“给真主定位”而被正统派斥为异端。再加上他们反对许多早已被正统派接受的苏菲行知,诸如反对尊崇外力,反对兴修圣徒坟墓,反对圣行之外的精神修持,反对苏菲们的许多传述等等。赛莱菲耶遭到了穆斯林世界的普遍指责。赛莱菲耶即瓦哈比耶的许多过激行为导致正统派的强烈反对,因此成为“异端教派”。有些人甚至指责他们为“卡非尔”(不信道者),并且认为跟随他们的伊玛目礼拜是无效的,必须重新还补。(见《聋阿訇》86页)

                          ——引自《穆斯林希望之路》

                          • 家园 我为了这个词的区别特意上阿文维基去查了一下

                            里面将“塞莱菲耶”分为两类,即“教条派塞莱菲耶”和“改革派塞莱菲耶”(或者“创制派塞莱菲耶”),姑且这么翻吧。前者更接近于瓦哈比派和原教旨主义,而后者即指19世纪埃及的宗教改革家们及其代表的主义。在此网页里,是将穆罕默德·阿布笃明确列为塞莱菲耶主义者的。

                            链接如下:

                            何为塞莱菲耶

                            改革派塞莱菲耶

                            • 家园 这涉及到“塞莱菲”这个词的意义了

                              显然,我引用的那段文字所说的塞莱菲耶,指的就是前一种塞莱菲耶了。它应该就是瓦哈比派的另一种称谓。

                              • 家园 “塞莱夫”这个词就是祖先、先辈、先人的意思

                                “塞莱菲耶”是从它派生来的从属名词,“复古主义”的意思。不过就像康有为也称自己的著作为今文经学类似,改革派塞莱菲耶与教条派塞莱菲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主张,虽然它们在起源上是一样的,在反苏菲这一点上也是一致的。

                                • 家园 那么,我们就不要再用“塞莱菲耶”这个有歧义的词汇了

                                  就说“瓦哈比派”和“新理性主义”(也有人称为“新穆阿太齐拉派”)。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瓦哈比派是沙特等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而且对全世界范围的伊斯兰教都有很强的影响力,比如本·拉登即出自该派;相比之下,新穆阿太齐拉派一直是以一个非主流的小教派的形式存在,从未成为某个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哪个更能代表今日的伊斯兰教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