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纪念 本杰明.格拉汉姆 -- 无所不在

共:💬113 🌺10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文章,学习!!
      • 家园 说得实在太好乐,握爪。

        金融资本对实业资本的控制 — 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作为食物链的终端,金融资本对实业的控制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必然。各种机构入股实业公司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内在的“性格冲突”决定了金融和实业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巴菲特BH旗下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最近持股10%的电池+汽车生产商比亚迪BYD为例。当年比亚迪决定生产汽车的消息传出,持股的香港基金经理打电话给公司管理层,“你敢做汽车我就把你的股票往死里抛”,比亚迪成功顶住了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如果你以为类似情况比较少见,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口吃进股票之后威胁管理层回购的事情就像呼吸一样,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因为很多CEO的奖金是和股价挂钩的,金融海盗们很清楚这些可怜虫的命门。

        如果任由一位急功近利的金融资本家操纵一家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公司(我想不出有哪家公司不需要),那么这家公司肯定完蛋。如果任由疯狂的金融资本控制整个实业资本,那么马克思预言的那种革命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具体的推导过程可以参考“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语)”鲁道夫.希法亭的《金融资本》一书)。监管机构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美国的长期增值利得税(long term capital gain tax)比个人所得税要低一半,就是鼓励人们长期持有。问题是光靠法律规定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而且条令的制订永远是滞后的,更何况制定的条令还未必有效。在寻求答案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什么是聪明?— 资本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先举两个例子:

        (1)1967年,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NICO)。签署协议的当天,NICO的董事长兼CEO迟到了几分钟,一进门就连连打招呼说对不起,因为之前在停车场他试图找一个还有剩余时间的停车计时器(parking meter),结果给耽误了。一个即将签署价值数百万美元合同的人,竟然为了节省几个钢崩儿要绕着停车场转悠?巴菲特事后回忆,当时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妙的想法 — 有谁会比这位CEO更适合视成本如虎狼的保险业呢?更奇妙的是,那位不舍得付停车费的老板在卖掉公司绝大多数股权之后,非但没有带着几百万美元去享受人生,反而答应留下来给那个刚刚买下他公司的人打工,并且一直干到7、80岁才退休。(注:NICO是Berkshire Hathaway所有保险业务的祖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2)80年代中期,巴菲特收购了Nebraska Furniture Mart 80%的股份,这个家具商场是Blumpkin家的全部心血。创始人Blumpkin夫人从巴菲特手中接过六千万美元的支票时连上面的数字都没看就直接收起来,第二天照常上班。老太太一直干到90多岁,该商场目前由Blumpkin家的儿孙辈管理,就像他们自家的产业一样。

        巴菲特给股东信中多次提到BH收购公司的原则:1,他能够理解的生意。2,优秀的管理层。3,价格合适。关于第二点管理层,怎样才算是优秀呢?那就是“他们为BH工作就像他们为自己工作一样”。BH旗下70多家公司的总经理们,无一例外都是百万或亿万富翁,他们不缺钱,也不需要为了钱去工作,完全可以退休享受人生或者做别的事情,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留下来继续工作,大多数人一直干到7、80岁精力不济才退休。为什么?他们疯了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不!因为他们身上具备特殊的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和前面提到的贪婪无关,贪婪属于人天性中非理性的那一部分,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并非资本主义阶段所独有。资本主义精神,正如马克思.韦伯所概括的那样,是一种通过理性的、可持续的、和平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与那些战争贩子和金融冒险家所推崇的暴力的、短期的方式截然相反。这种精神的杰出代表就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本杰明.弗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具体的论述请参考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具备这种精神的人,并非是为了生存而去经商,而是为了经商才生存,因为这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类似的情况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也能见到,少数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把生命全部献给了他们的事业。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使命感 calling”,这个概念起源于新教。有趣的是,虽然具备这种使命感的商人做起生意来都很理智,但是精神上驱使他们的“使命感”本身却非常的不理性。前文提到的BH旗下两位CEO,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都给巴菲特拿去再投资了,并没有落入自己的腰包。同理,巴菲特辛辛苦苦一辈子赚来的亿万身家绝大多数将来捐给盖茨基金会,他本人以及儿孙们并没有多少好处。他们这都是图个啥?

        不具备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和具备该精神的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前者根本无法理解后者的举动(也许是因为前者在生存目的上更加理性),这种不理解还会进一步演变成鄙视,最后伴随着血红的眼睛发酵成仇视。我看到、听到过无数对李嘉诚和巴菲特等人的诋毁,这已经算是非常进步和文明的了,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直接诉诸于暴力的 — 捣毁他们的工具和工厂,或者干脆动手打人。很多文学作品把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和那些战争贩子、冒险家相提并论,因为创作人本身根本无法理解这种精神。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从投资人个体的角度出发,即便他或她本人不具备像李嘉诚或者巴菲特那样强烈的资本主义精神,至少也应该能够对此表示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辨别出具备该精神的投资对象,因为那就是聚宝盆和摇钱树。和他的那位著名学生相比,本杰明.格拉汉姆身上的资本主义精神并没有那么强烈。1956年他就解散了Newman-Graham Corporation,退出了投资领域,仅保留了两家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位子。他身上的使命感更多的是体现在教书育人上,毕竟15年免费在UCLA上课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

        从投资人整体即金融资本的角度出发,虽然投机既无法避免也无需违反人性加以杜绝,但是资本主义精神本身还是应该得到重视的。尤其是对那些理论上应该比较保守的基金而言,其资产管理人(capital allocator)在我看来不必非常聪明,但是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因为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挣光全世界所有的钱,而是保证不赔钱。遗憾的是,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入股实业公司后为了短期的报表好看而不惜杀鸡取卵,仅仅因为自己有钱就冒充内行指手画脚,乱点鸳鸯谱,最终给自己的客户和所投资企业的全体员工带来不幸,到头来只有他们自己是得利的。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不论是格拉汉姆还是巴菲特,他们都能够用一种通常只有实业资本家才具备的生意人眼光看待投资,并且尊重所投资公司管理层的职权范围。打个比方,一边好比是蒋介石乘飞机亲临战场越级指挥到师一级,另一边是毛泽东呆在西柏坡运筹帷幄。个别战役上当然有赢有输,但是从全局来讲胜负不言自明。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最后,一提起资本主义,就免不了要说公平问题。显然,不成比例的巨量财富流向了那些具备资本主义精神的实业或者金融资本家,粗看上去似乎是不公平的。对此我有两点意见:第一,财产捐献,钱集中起来反而好办事。第二,赚钱的本事不一定能通过基因遗传,资本主义精神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血缘关系(格拉汉姆的儿子当了医生,李嘉诚的老爸是谁?),我更愿意称之为“社会基因裂变”。财富随着社会基因的裂变而流动,符合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公平,前提是维持社会健康的机制没有被破坏。当然,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这个过程太过漫长未免难以接受,不过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现实主张,所以就忽略不计了。

        总而言之,我对 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siness-like 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既然我们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涉及到经济的事情就应该秉着资本主义精神来办。投资也好,办实业也好,概莫能外。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2638.html

      • 家园 B女士好像最后工作到一百多岁吧?

        期间因为气不过儿孙把她搁置,在对门开了另一家店,最后小巴(对于B女士当然是小巴了)只好再花5百万又买下来。小巴还愤愤然说从一个89岁的老太太手里买公司没签不竞争协议让他损失了5百万。

      • 家园 有点像我们的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西方的资本在实业发展上是依靠工业进步奠定基础的,为实业服务的金融也有好多

        继承了实干传统的人.格和巴都还是要求实际的人,基本在避免完花活.

        • 家园 以前看到一个说法很有意思

          说是治理国家到底是要像英美那样几百年积累下来,还是要像希特勒拿破仑那样闪耀着光芒但是很快就褪去了?好像就是河里头的人。

      • 家园 其实那哪里是资本主义精神

        我觉得这个理性,可持续的,和平的精神,在各个时代的各行各业中都有过闪现,比如古人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类似的还有,比如当初翻译佛经的那些和尚,可能一辈子就花在这里头了。我认为用“专业精神”作为名字更加恰当。这种精神粗看起来违反理性(其实是理性的定义不同),但是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人类进步。只可惜历史只记得住那些“杰出”的人物,对于这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倒是不怎么在意了。

        • 家园 我觉得应该从需求层次来分析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人走到了自我实现层次,也算社会发展的必然吧。

        • 家园 这个有说法,应该叫企业家精神

          应该叫企业家精神。

          是一种能力和将这种能力付诸行动的组合。这种能力能够发现社会的缺陷,如果自己去弥补这个缺陷,社会将更容易沟通,人们也会愿意为你花钱。如果你能发现这种缺陷,弥补了他,当然最后会挣到钱,那么你就是个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或者说资本主义精神的人。

          这和现身事业或舍身许国还是不一样的。

        • 家园 那种精神

          我觉得用industrious形容很贴切

        • 家园 这种精神中国人不缺,所以老兄觉得不稀奇

          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类似的精神,非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基本没有,宗教改革前的欧洲天主教和现在印度的差不多,都赞美对现世的回避和来世的向往,崇尚隐修出世,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修道院和隐修士。

          我们运气好,摊上那么有出息(注重现世)的老祖宗,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在过去的30年里才会那么蓬勃的发展。国外资本看在眼里,纷纷投资中国,倒是有不少国人还当局者迷。和80年前的美国或者40年前的日本相比,我们的基础要好得多,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家园 花送,想到自己的公司了

        我现在公司的CEO就是金融资本家出身,我虽然是个小卒,也能看到公司只注重短期利益,压根就没考虑到什么长远目标,看来俺们公司前景不妙啊。。。

      • 家园 受教了,花
      • 家园 赞!“如果任由一位急功近利的金融资本家操纵

        一家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公司(我想不出有哪家公司不需要),那么这家公司肯定完蛋”

        最新例子,卡尔-挨坎与摩托罗拉

      • 家园 谢谢无所不在,胜读十年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