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奥运会中的几个小尴尬 -- 超级拖拉机

共:💬84 🌺8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

          建议,如果可能的话,你从网上找来看一看,这个记录片是从鸟巢创意、中间的反复更改与谈判、直到最后的落成一路记录下来的,因为是瑞士人拍摄的,设计师应该是实话是说的,其中有设计师不少有关建筑与生活、tg的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直言,有的说法听起来和国内一些推行/宣讲的那一套拥抱西式观点的宣传颇有点两岔的意思。

          不知道你提的水立方、巨蛋的问题,但是,从这部记录片里看,双方最大的问题在交流、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而对改建后去顶鸟巢的最后设计外观和内观及建筑质量并没有什么非议,并且诚心诚意地承认去顶后的鸟巢更好看了。

          • 还是
            家园 给个链接?我去看看

            这种东西还真没怎么看过。以前总认为能找到真人还看故事片干嘛,:-)。

            关于鸟巢的争议主要是在前期的竞赛上。当初设计任务书中明确把可移动屋面作为一个必要项目存在,也作为国家体育馆技术上的一个亮点。当初鸟巢的胜出普遍认为是由于这种仿生态的桁架结构在隐喻人文色彩的同时,表现了屋面荷载存在下的结构的张力。后来取消了屋顶,那么鸟巢这种桁架结构从建筑理论上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后期做出这种重大调整是很不公平的,基本上位于可以打官司的边缘上。不过所有投标单位都是联合体,都有国内设计院背景,谁也不愿意得罪政府,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 家园 只有这个

              记录片的官方网页介绍:外链出处不知道你在哪里,我是在arte上看到的这部记录片,如果你在欧洲,可以留心下这个电视台会不会有重播。

              记录片除了记录Herzog和De Meuron在这个过程中的言行外,还访谈了中方合作者李兴钢、鸟巢承建方面的老总、艾未未、清华建筑环境学院(?)的教授等人。挺有意思的记录片。

              其中,应该是李兴钢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印象,大意如下:

              -建筑设计要符合当地风习惯。他提到一个欧洲设计师1997年提交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造型,顶上有4块绿色的顶子,他说看到这个造型时,就知道这个造型不会被认可,尽管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很不错,但是,因为这个绿顶乌龟状的设计让中国人有绿帽子的不好联想。

              -民众的口味和认可对决策者的微妙影响。中国老百姓爱给建筑物其外号,他举了个例子,中国某大公司的办公楼的设计外观因为象坐便器,因而被起了外号叫“马桶盖”。(现在连外媒也知道了cctv的外号叫“大裤衩”。)为此,他们一开始设计时,想得就是尽量避免这个造型会让大家往小孩坐便器/马鞍子/警察的大盖帽上联想,坦承 ,他们当时绝对没想到老百姓会给国家体育馆起了“鸟巢”这个外号。因为这个寓意良好的外号,增加了大众和媒体对这个外来的新异建筑的认可和喜好。

              你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觉得鸟巢去顶留下技术上的遗憾,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家关注的侧重点显然和专业人士不同,而一个建筑的成功与否,还是要由大众对它最后的认可和喜爱程度来决定。

              (如果我记得不太错的话,对于你所提到的带顶的技术及外立面的巨大的钢架结构等技术,Herzog和De Meuron的设计师说,对这些技术在国外他们尚无使用经验。我非专业地猜想,最后去顶未尝不是一个好事。)

              另外,看到瑞士当地杂志有关鸟巢的报道,说鸟巢的建筑经费从当初的50亿美金先减为32.5亿美金,最后再减10%至29亿,这个设计上改变节省了1万吨的钢材。外链出处

              当然,因为这种改来改去,双方一度弄得非常不愉快,Herzog和De Meuron说他们把每次和中方的会议都记录/录象下来,以准备打官司用。期间停工半年,他们一度认为鸟巢不会如期建成了。

              • 家园 谢谢你的回复

                我在北京,做甲方建筑师,所以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谈资。

                对于鸟巢的施工,事实上我感觉是遗憾较多,无论是建筑设计本身还是过程。至于经费问题,其实重点在于各部门扯皮太多,尤其是涉及成本(一度政府,设计院和herzog都无语了,像你说的,双方准备打官司),等到双方架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市场成本已经上升了,导致大部分扯皮从根本上就没有意义了。

                对于大多数建筑来说,公众与建筑师对于建筑的理解从来就是不同的,公众和建筑师都很矛盾,很难说谁对谁错。同样,建筑的成功与否,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下结论。巴黎的铁塔和卢浮宫扩建是这方面最著名的两个例子(尽管前一个说的是结构师)。说实话,当初体育场出方案的时候,我旁边的同事还真都觉得像树棍编的马鞍----那时我还和李兴钢也还算半个同事。。。

                至于结构上的问题,完全可以不去想它。只要预算允许,现在技术条件还是很强大的。其他国家也没有CCTV,但并不妨碍这种建筑理念的实现。

    • 家园 单双号的事值得商榷

      说实在的,去过这么多地方,这么堵车,大气质量这么差的大城市,北京排名绝对的第一。纽约也堵,可比起北京还是好一些,更何况人家的空气质量。。。我在北京也开车,但我支持所有能够改善北京交通和空气质量的限制措施,无论是单双号,错峰交通,高峰时段收费。。。

    • 家园 这还只是北京的,没算河北的!

      我们那边的做过生意的几个工厂,宣化陶瓷一厂、宣化陶瓷三厂,打五月份就开始"锅炉检修",反正到现在好像也没有检修好。给他们下的订单根本就没法完成,还得去和外商协商。价格也涨,交货也不可能!整个这一年算完了!

    • 家园 鸟巢工程款?

      哈哈如果鸟巢项目是一条鱼,我知道里面的一片鱼鳞。不可说不可说。

    • 家园 那个顶是因为法国戴高乐机场出事情后

      del

    • 家园 别的细节不是很清楚,所以就不问了

      只是有一个疑问

      北京为了奥运把城市整体道路都修缮了一下,但赶得太快,只整理了表面文章。很多道路修成了烂尾路和死胡同.而且为了抢工,60%路面下预埋点位都被破坏了。并且大多数新建道路并没有把全部管线铺装完,赛后还必须把路面刨开重做。

      这个赶得太快的说法让我比较疑惑,从北京被宣布成为第3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到2008年正式举办,我想这里至少有个5,6年的时间,难道北京的道路修缮都是等到临了才开始干的吗?要不然怎么会有赶得太快,要抢工的说法呢?

      奥运这么个大型的建设工程,我认为肯定会有一个细致完善而且强大的项目管理队伍的。对于咱们国家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大家应该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对于您所说的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我很有些怀疑其真实性。或者,既然您那么熟悉了解情况,请随便举一条烂尾路或死胡同出来,不用多,一条就行!

      • 家园 奥运村南边的大屯路就是开幕式前个把才铺好,收拾利落的。
      • 家园 我家附近的一条路

        西翠路,在五棵松旁边,连接长安街,长安街以南部分全长不超过1500米,规划道路红线40米(其实就是四-六车道)。

        从申报2000年的时候(93?95?)就开始修,在奥委会来视察之前突击修了长安街路口的15米,然后被遗忘,2001年的时候又修了50米,然后再被遗忘。2005年开始正式修,围上铁皮墙就没动静了。2008年开始进驻施工队,到7月15日只修了半条路的半边,绿化还没做。7月19日遣散工人回家,不给工资,警察带着保安当街追打才驱散人群(大约下午5点,这个我在上班,听家人说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