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 lanchong

共:💬14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文摘】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这虽然是个黑客恶搞,但也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弊端很大,不知道这次事件能否刺激校长、教育部官们。

    [FLASH]1、什么是独立的技能?

    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如果你对某东西有深入研究,可以考虑研究成果作为成绩。我们要鼓励和发扬这样的模式,因为市场和学生需要这样的鼓励!

    2、什么是独特的思考方式?

    独特的思考方式不代表爆炸式的思考,而是多种寻根问底的思想,抓住一条线一直往前摸,有这样的科学精神,这条线一定能通往诺贝尔。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得注意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合理性。当然,诺贝尔奖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以及输送人才,但是这毕竟是国际上对最顶尖人才认可的标志。

    3、什么是敢于挑战权威?

    这个相信学生们都了解,羽毛和石头哪个能先着地?

    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全世界只有1个人提出了不相同的结论并用事实证明了?原因就是权威的威慑。教授:这个名词是一个长辈的名词,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同学,叫我兄弟,或者学生。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研究的成果比老是的好,你就是老师,我可以为一个同学 “无聊”的问题而停下上课,动员大家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原因为什么?这个问题的隔壁很可能就是诺贝尔奖……

    [/FLASH]

    • 家园 大学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

      其目的仍然是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量,说白了就是打基础。只不过比中小学更专一更广泛,当然最好还是更牢靠。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基础打牢,四年足够了。

      当然我是学美术的,对于其他学科不懂,更不懂什么科学教育方法,我只是按照我专业的现实说的。

      本科四年的目的,第一是摆脱高考的影响,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绘画这个范围里面(以前的只能叫画画)。第二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学国画的,就应该在这四年里知道什么是国画。第三是打下良好的基础,油画的大量素描作业,国画的临摹作业,都是这个目的。第四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或者本人专业上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学习,大量的接触前代、同代作品来达到。当然这一点不容易,个人天赋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思考自己的艺术之路怎么走。但是这是个目标,总有一些人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至于继续前进的问题,那是研究生时代干的事。独立思考的问题,也是要在这个阶段解决的。当然前提是有个好导师。

      剩下的就是实践了。

      如果过早地强调独立技能、独立思考、挑战权威,不知道是帮他还是害他。

    • 家园 这个,我觉得总盯着诺贝尔,也属于给学生脑袋里灌矢……

      先说诺贝尔奖。

      首先,我觉得这段话暗示的意思里,有个根本的错误。我必须澄清:中国大陆至今没有得过诺贝尔奖的人,问题根本不在于本科教学的方式。事实上,中国的本科生非常聪明,思维也活跃,至少到本科毕业为止都是如此,并没有永久性脑损伤的迹象。所以拿的也都是Bachelor,而不是PHD。这一点上,中国人的习性就是如此,喜欢思考,喜欢走捷径,喜欢走怪路,甚至对标准程序缺乏必要的尊重(出来读过研究生或者打工的人大概会有体会的吧)。所以中国的学生在自由思考这方面,绝不亚于欧美的学生,甚至要超过他们。我在这里见到的本科生,说实话,未必有中国大陆的学生敢想。

      那么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实现能力。首先在于我们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资源很有限,分配更不均,生活生产里的电气机械化程度很低。人才是有的,不过见识通常是比较有限的,很少人的脑袋里能装足把一个大项目解决掉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客观条件限制。唯一的出路就是知识共享,达到知识增殖。可惜,实际上大家通常不愿意。那么从外面拿来呢?想对外交流,太远了不说,语言障碍不说,国家已经作出各种努力,把外国的很多新知识用某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挡在研究者的视线之外了。

      其次搞创新的人手里往往缺必要的物质。国内那些资源怎么流动的,耳朵都听起茧子了。

      再次,在于我们这个国家对创新的保护和鼓励根本就没有到过位。辛辛苦苦干半天,不如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借鉴一下。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借鉴一下,还不如搞顶帽子戴上然后四处忽悠。四处忽悠,还不如拉关系走后门。都这样的情况,有几个人还在努力创新?几个想搞事的人,往往得被迫生活在一群不想搞事的人里,也不是是谁在掺谁的沙子。反正在这样的环境里,那几个想搞创新的人,经常是在单打独斗中,想合作没人,想交流,没人。所以,有几个冒尖的不假,整体水平就是上不去。

      这种情况下奢谈诺贝尔奖,没有意义。当然话不能说死,哪天爆冷门得两三个诺奖也是可能的,但是国家的科研水平因此就上去了吗,不会的。

      再说这位校长关于大学教育的观点。实际上多数观点在大学里都很流行,很得人心。

      但是我偏要问一句:大学教育是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吗?一个大学老师在上课的中间,把讲授停下来,跟某个学生纠缠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就是理想的大学教育?我不这么看。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有价值,课后讨论有什么不可以,凭什么要耽误其他学生的时间!如果这个问题没什么价值,一个大学教师应不应该具有基本的分辨民科的能力?如果有,他是不是应该跟这种问题过多纠缠?我不知道诺贝尔奖一年给几次,但是我知道一个学生在半瓢水的状态下会产生多少个问题。那100个学生的问题会有多少?既便像我们这样从事很窄的一个领域的人,每星期也会提出很多个问题,在一个课题里,就会积累几十几百个问题。这些问题的问题是,你只有有限的资源去解决有限数量的问题。

      而一个研究人员需要接受的一个很基本的能力训练就是,在众多的问题里,必须抓住有意义的问题,整合你的资源去解决它,把你的课题向前推,这样你下回才可能再要到钱。而不是把一个问题平铺成巨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想到这位校长建议的上课模式,恰好就是无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授业,把一个单线程的工作搞成多线程,无限线程。这样的教学,纯粹是要用来误人子弟的。古希腊有这么教书的不假,孔子当初可能也这么干。可是别忘了,人家是成天跟学生混在一起,学生也不需要4年毕业,也不要考4级GRE托福上政治课过组织生活谈恋爱搞学生会工作的。而且那时候的学生,多半毕业以后不用自己打工的。所以,我们看吧,一星期就俩小时的课,还要怎么折腾呢?把讲授改成答疑,出勤率就会提高吗?学生就会学会思考吗?非常不一定呢。

      再说,问问题就是好学生吗?套瓷的未必好学啊。

      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启发学生做有意义的思考,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姑息半瓢水们热爱的廉价问题。人从小就是会问廉价的问题的。为什么气球往天上飞阿?你鼓励他自己思考,想到死也想不出来的,填鸭一下:因为气球里的氢气比空气轻。这就齐活了嘛。需要每个人把平面几何从几个公理重新推一次吗?不需要啊。20世纪21世纪的学生,又有几个人没思考过超光速的问题呢?那当然是“诺贝尔奖隔壁”的问题啊!可是你思考就管用吗!

      学会分辨廉价问题,学会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我看这才是大学以及研究生院教育的任务。

      我觉得这位校长跟很多国内高校的从业人员一样,自恋的问题比较严重。完全没有意识到,现代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培养几个著书立言的“大师”了。而是要给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建设者。大师再能干,一天也不过干24小时,而且很多成了师以后一天连一小时的正经事都不干了。一个国家是否能持续的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基本不取决于所谓的“自由思想”,不取决于几个少数的大师,而是取决于有真知灼见的实际工作者群体的协作,需要一个苛求事实,而不崇拜荣誉和头衔的氛围。

      遗憾的是,就是这个氛围,似乎还相当的不成熟。你看,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的校长,脑袋里对某个荣誉的特殊地位,我说阿,简直是着了迷了。

      最后一句话:我觉得,哪天中国大学的老师和领导们,不再把40年代看成中国教育的黄金年代,立足本土,立足本业,重基础,轻虚名,为社会培养踏实认真的建设者,为国家培养好公民,这样啊,我们中国大学的学生,我们中国的科研界,也就得救了。

      不好意思,激动了。对事不对人哈。

      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那些话似乎都是伪托清华校长之口。主贴说的“黑客”一时没理解是怎么回事

      虽然自己犯了个大错,不过考虑到清华校长可能并不那么想,我还是应该欣慰哈。

      • 家园 单独发个主贴如何?

        说得很有道理,放在跟帖里面有点浪费了。

        • 家园 多谢几位朋友的抬爱,一时兴起瞎说几句,不值得发主贴的

          一时冲动,偷lanchong的地盘发发牢骚。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给花,一方面的确很高兴,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独到的见解,也许很多从事科研的朋友也都是差不多的看法,我不过是抢在别人前头先说出来而已。世界很大,我只是一个摸象的人,空话几句,并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地方,就不跳出来丢人了,呵呵。见谅见谅!

          我想哪天心静下来,认真发主题贴的时候,还是写点我自己所学的东西吧。这也是一直欠着爱莲版主的,从一开始来到西西河,受到他的热情鼓励,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的,我自己已经觉得很有点厚颜无耻了,惭愧。

      • 家园 说得对,中国人其实一点也不尊重权威

        只不过为了不得罪老师(领导,老板)而保持沉默而已。日本和欧洲历史上是比较严格的等级社会,而中国从陈胜吴广开始就“造反有理了”,所以其实脑子里面没什么条条框框。

      • 家园 二狗这篇放在回帖里可惜了. 收藏先.
      • 家园 完全赞同这一句

        学会分辨廉价问题,学会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我看这才是大学以及研究生院教育的任务。

      • 家园 这条线一定能通往诺贝尔

        没有人能那么有把握。

        现在的大学不是清高的地方,和培训班没有什么大区别。学生交学费,得到想要的教育,就这么简单,不是教育部和学校可以规划的。有的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就业,有些为了得诺贝尔奖,有些只要四年的经历,学校应该通通尽力满足他们,因为顾客总是对的。

        以前大学初办的时候,地位特殊,人财物都有保证,学生教授也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四十年代的所谓黄金时代也不过如此。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了,或者庸俗化了,其实对学校和学生机会更多,如果丢掉自恋。

    • 家园 这东西连我都刺激不了

      哪里能刺激官老爷们。古今往来历代的改革者鲜有坐在舒服的太师椅上搞改革的,那不是要把自己的太师椅搞没了嘛?再加上老婆孩子父亲母亲……啊,天气真好啊,这改革我看也没有必要嘛,留给下一代领导人吧。真正能改革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陈胜吴广,一种是虽然坐在太师椅上,但是突然站起来,发现原来,啊,远方的光更亮,快要把我们吞没鸟。这两种人,前者就算出现了,也没有什么可能成功(事实上历史上他们也不过是给其他人做嫁衣),何况现在随便栽赃一个CIA派来的,就不会有多少人支持他;后者则需要及其大的勇气,首先需要勇气站起来,官老爷们坐得太久,站起来恐怕会头晕吧,弄不好马上就重新坐下了,其次需要勇气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控诉,乃至威胁,迫害,你小子不想坐太师椅了我们还想坐呢,改革嘛,慢慢来就是了,一天改一点,今天窟窿明天补,着急什么呢?所以说这种改革需要及其有魅力的领导人,我看也不容易出现,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官僚,说的悲观点,最终也许官僚们突然发现什么都控制不了了,于是陈胜吴广就爆发了。

      • 家园 很有不少学者研究这个“摆脱宿命之路”

        黄炎培在延安也曾询问毛泽东。

        • 家园 在地上建立天堂

          大概他们都有这样的梦想,只不过至今都失败了。不过,如果我们承认优胜劣汰,承认泛达尔文主义,也许就能够心平气和的看待残酷的现实了。

          • 家园 顺便胡说一句

            感觉中国现在正在变成巨无霸的资本主义国家,既然资本是没有国界的,自然会很高兴到我们这里来,大概这个阶段唯一不高兴的就是目前发达国家的“百人原教旨主义者”,大部分资本家我想还是会很高兴的,毕竟他们以后可以在中国获取更大的利润。

            • 家园 ComedyCentral的奥运“记者”说

              他从北京回美国是进了北京的一个Walmart里走啊走,就从美国的一个Walmart里出来了。

              确实很有深意。还夸了ZF有幽默感,有Anus Hospital肛肠医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