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企吞下国企-----聊聊我们的产业升级 -- 脑袋

共:💬306 🌺85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

          如果把民间的力量养肥了,那就会是政府的统治该受动摇了。

          • 送花
            家园 说不定这是政府以前抑制民企扶持国企的原因.

            不过不想信人民的政府,不依靠人民的政府会是非常软弱无能的政府。以前朝代的中国政府,如果他在抵抗外族入侵中非常吃力,或是很失败,一般就发生在政府不相信人民,试图靠自己的力量,自己政府军的力量去抵抗。毛主席敢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是因为他是最敢于,也最善于鼓动人民力量,依靠人民力量的高手。我们民族在政治上,在毛主席一代人崛起了,他依靠了中国人民。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政府有魄力敢于依靠经济的民间力量,放弃对经济政府军(国企)的幻想,我们一定会在经济上重新傲视全球。

        • 家园 很多观点都赞同

          转到题外话,《窃明》草草收场,我也很遗憾,我还是第一次追着网上的穿越小说看呢,结果

          • 家园 我也是,第一次看穿越小说。前天才看完。

            我们民族的英雄真的不少,只是我们的各个朝代的政府不知为什么总是没有依靠他们,去依靠一些出生好的软骨头。

            毛文龙的命运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所以我想起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很优秀,很有男子气概,但他们在获得国家的资源支持时,不仅不如国企,还不如外企和合资企业。让人觉得很不公平。

            产业升级是我们民族命运的另一次挑战。国企老总们那无一例外的肥肥胖胖的老大娘式的面容,很难相信他们能承担起这个重担。

      • 家园 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什么样的国企。

        我很赞同这句话

        什么样的用户决定了什么样的民企

        这句话道出了民企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本质,他们没有5年计划,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他们缺乏长远的眼光,经常去迎合用户的低级趣味,他们低价倾销、剥削员工、贿赂政府官员,他们甚至连自己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弄不清(我觉得区分国企民企最容易的办法是看这家企业的一把手的人事归不归组织部管)。这些企业怎么看上去也不像能进500强的。

        反观国企,他们的产品都是最紧俏的,能源、通讯(非设备),都是具备“天然垄断性”的,发展战略都是十一五规划指导的,还经过“四大”咨询后落地的,还时不时提个价啥的,正式员工的福利好的恨不得连擦屁股纸都发了,政府官员都是同级别的同志,他们个个清楚自己是根红苗正的“经济主体”,这些企业现在都有好几个进了世界五百大了。

        不比较不知道,怎么民企越看越像当年的TG,虽然衣着褴褛但战斗力超强,国企越看越像当年的国军,鲜盔怒甲却无所作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是不是稻草,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 家园 你把国企和央企搞混了

          你举了几个垄断央企的例子。

          竞争性行业中,奇瑞,海尔,长虹,燕京啤酒,伊利蒙牛,茅台,首钢,徐工等等一堆企业,都活得挺滋润,不过其一把手都和组织部没关系(都是地方国资委下属企业),这种企业不叫国企难道要改叫民企?

          现代企业制度早已实现了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分离,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角色的重叠,是特例而不是常见现象,企业的权利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不是股东手中是目前西方成熟市场的惯例。以大股东身份对一个企业进行道德归类是短视的。

          说白了,所谓民企吃掉国企,是改革的乱世中,各路草莽英雄和体制内高手里应外合,瓜分公共遗产和公共资源的过程,而通过由乱到治的过程,股市和资本市场给各个国企标出了相对合理的价格,低价收购或者空手套白狼方式吃掉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

          • 家园 你把组织部和中组部搞混了。

            央企的头子们档案在中组部,地方国企的在地方的组织部。所以他们才会董事长当腻了去当省长,区长当腻了去当总裁。头子们的档案不在组织部的所谓“国企”,身份是很可疑的。

            关于您提到的这些上市公司:

            竞争性行业中,奇瑞,海尔,长虹,燕京啤酒,伊利蒙牛,茅台,首钢,徐工等等一堆企业,都活得挺滋润,不过其一把手都和组织部没关系(都是地方国资委下属企业),这种企业不叫国企难道要改叫民企?

            实际是个反例,蒙牛不仅不是国企,而且在成立仅仅8年多就超过了伊利(销售额)。而海尔则是从集体企业改制上市的(虽然我非常不喜欢这个企业)。至于徐工,好像凯雷收购的风波也能反映出这个企业的一点问题吧?伊利也试图MBO过,但功败垂成。

            我在你的那个官办的帖子里面提过,国资委现在对公司治理是很重视的,也一直在想办法。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低效问题得到了解决。另外我从来不对企业进行道德归类,企业从来都是经济动物,即便现在所谓的CSR也是为了更长久的盈利。

            至于你描述的那种情形“民企吃掉国企”,是郎大教授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的标准案例。只能说明国企管理的混乱。

            实际上,国内现在很多民企的行业准入待遇,是通过加入WTO后给了国外企业国民待遇后才得到的,如果早点让这些民间企业进入的话,行业的发展速度只会更快。

        • 家园 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 家园 【原创】重庆摩托

      重庆摩托行业

      中国经济发展给人感觉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搞。先是在某行业国企恐龙搞引进或合资,把当潮或有点过时的生产线引进来。在高关税保护下生产了一段时间,开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眼界。慢慢这些厂仍然逃不脱国企命运,又变成不死不活状态。(有人说搞垮美国的最佳办法是派1000个县委书记去祸害,我觉得应该派500个国企老总去就足够了。)不过一个恐龙倒下了,他的肉还是好大一座山, 它周围有些地方政府办的集体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就从小到大发展出来了。他们接受或租借了那些恐龙的设备和厂房,整编了他们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发展出的新企业,这种企业不仅不需要国家保护,甚至经常被别的国家的同业看作是威胁。

      80年代初,嘉陵摩托最先引进日本技术,生产嘉陵本田,最红火的时候,全国2/3的摩托都产于重庆。但嘉陵生产引进的摩托,一生产就是10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就像解放牌汽车一样。国企官员维持生产还勉强,但搞现代经营,技术研发,那简直是要求白洋军去攻占东京。此后,江苏、广东等省份也出现一些小企业开始生产摩托,他们没有能力生产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但可以到重庆采购后,回去组装。慢慢很多摩托在电视上打广告,名气也起来了。重庆的几家国企摩托厂就不景气了,虽然后来上市圈了点钱,但仍然没法回到以前红火的时候。这个阶段,我们的摩托厂没有什么竞争力,以与日本合资为荣。没有政府保护,估计日本人会直接来卖摩托,不会不情愿地搞合资,都会被挤垮掉。 90年代,重庆的几个原来是开摩托车修理铺的勇敢企业家,决定开始生产摩托。他们最初肯定是手工作坊型的生产,租点恐龙的机器,请点星期日工程师,短短10年时间,居然发展成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的4大摩托民企的名头在我出国前非常响,据说前些年,日本都退出了东南亚的中低端摩托市场,国企摩托基本上就只和下岗工人拦路抗议这类事联系在一起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的民企很少和外国厂家合资,总是凭自己的力量去推出产品,去打自己的品牌。力帆养自己的足球队,隆鑫去用摩托登珠峰,养赛车队。这些手笔很少在阴风颤颤的国企届见到。国企一般对自己的企业定位就是软骨头,没法靠自己做这些事,没有一点自信,想破局,头一个想到的是合资。这是一群被共产党这个妈惯坏的孩子,会叫、会吵,没能力,没担当。他们搞了一堆五洲阿里斯顿,长安羚羊,长安福特、大众一汽,上海桑塔拉、天津夏力这样的组合品牌。我很希望这些企业仍然保持合资,让我们无敌的国企管理人员最终把他们带入坟墓,那他们的人才,机器,厂房就可以最终落入我们的民企手中。外国的独资企业可能对我们国家伤害很大,因为他们的竞争力没有受到多大的牵制。就像面对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就是毛主席的部队,也只有在乡村望着县城,用持久战鼓励斗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样看有政府保护倒底是好还是不好

        似乎真正决定性的是办企业的人,否则政府保护只是耗费了更多的财力在最终还是要死的国企上,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国企这种事物,让国内民企于国外正规军从学习到竞争,是不是结果还会更好些?一直好奇南韩从不会做汽车到出口到美国,这期间是怎么发生的,中国难道就没有一点可以参考的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