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份暑期书单 -- 子牙

共:💬7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份暑期书单

    Bob出题,让大家推荐能够“提高修养”的书。我读书,受益于沙鸥。这里引沙鸥的话,“以书会友,天长地久”。 为了“抛砖引玉”,我在这里列一些书,但求引发广大爱书河友,交流心得。

    1. 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by] Barzun, Jacques.New York : HarperCollins, c2001.

    国内译为:《从黎明到衰落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1500年至今》(世界知识,2002),写的是五百年来西方文化生活的演变史,作者巴森是欧洲文化史大师。余英时在一次南方周末暑假荐书时有推荐此书,这里抄几句他的评语:这是一位93岁高龄的博雅老人一生读书和反思的最后结晶,他面对着西方文化价值受到全面质疑的今天,提出了他个人的观察。此书深入浅出,大可雅俗共赏。它可以让我们窥测西方人文修养深厚的学人究竟是像什么样子。这部书令人百读不厌。

    2.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1972, [by] William Manchester.Boston, Little, Brown [1974]

    国内译为《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商务,1978-1979,海南/三环,2004)。这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对1932~1972年四十年间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给予了场景宏大又细致入微的描述,对美国如何摆脱困境、走出萧条,进而演变成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给予了介绍。本书出版后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该书那种新闻写作方式也开一代风气,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新闻人。

    3. 《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余英时著,东大图书,1995。

    余有另外一本,《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联经,1992),是余英时等十位中外知名的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探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活动,尤其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北京三联书店出过“余英时作品书系”,其中有一本《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2005),编选了《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等书中的一些内容,谈了知识人、五四运动、胡适、陈寅恪、钱穆等。

    余英时1950年到香港新亚书院师从钱穆读书,之后经钱穆推荐,到哈佛访问,并从杨联陞学。从哈佛毕业后,曾在哈佛、耶鲁、康奈尔任教,最后从普林斯顿退休。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获奖后,他的弟子陆扬曾在南方周末上有介绍。香港翡翠台的杰出华人系列,2008年年初制作过一期余英时的访谈,(迅雷下载地址:mms://202.177.192.111/rthk/tv/2008010618.wmv)。在片尾,余英时提到Tomas Mann的一句话:“我在那里,那里就是德国”,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这是中国海外学人一种精神归属,看来很是感动。

    4.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Tong, Te-kong),远流,1998;《中华民国史稿》,张玉法,联经,1998;《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陈永发,联经,2001。

    吴大猷在做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时,聘请历史学者刘广京(在美)、张玉法及陈永发(中研院近史所)三人主持计划(三人都是中研院院士),并聘何炳棣、余英时、黄仁宇为顾问,出版了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其出发点是“一部国人皆可读的、客观信实而分析深入的书,使国人皆知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之发展,尤其近百数十年的迅速变迁之因果,希望这有助於我中华民族对自己有较深的认识”。1997年,三位作者分别成稿三册,总名为:《最近两百年中国史》,内分:上册,晚清篇,刘广京著;中册,民国篇(另名《中华民国史稿》),张玉法著;下册,中共篇(另名《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陈永发著。三册各单行出版。可惜的是,刘广京的晚清篇至今仍未出版,而斯人已逝。

    唐德刚1943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曾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后在哥大、纽约市大任教,曾兼任哥大中文图书馆馆长及纽约市大首任亚洲学系主任,用他的话说,“为他人做嫁衣”。《晚清七十年》是唐德刚退休后撰写的,可以算他从事四十年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一个成果。在哥大时,唐德刚跟当时寓居纽约的胡适成为忘年交。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曾对人说:“唐德刚是胡老师最好的学生。”

    唐德刚写过很好的学报文章,但学报文章那种枯燥的写作方式跟他的性情不合,所以在publish or perish的美国,就不甚得意了。他是对国民党抱有同情的,而对共产党的批评不遗余力,所以他的文字就不够纯净,这是我看《晚清七十年》的感觉。但是,对唐的书,我还是不遗余力的推荐。唐德刚以一流的史识,简练的文笔,行走于繁杂史料之中,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唐派散文,可称现代版的《史记》。夏志清在《胡适杂忆》(广西师大,2005)序中说,唐德刚“应公认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倒没有走胡适的老路,写一清如水的纯白话。德刚古文根柢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5. 《20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所进行的观察》,邹谠(Tang Tsou)著,牛津大学,1994。

    这是邹谠在不同时期的论文、访谈录、演讲稿编在一起的文集。作者被认为是对20世纪中国政治看得最远、看得最透的人。邹谠1951年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他的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1997)一书对美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都很大,被誉为芝大出版社当年的最佳著作。1999年邹谠去世时,芝大特别下半旗致哀。他的其他一些书还有如China in crisi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中国的危机》,合编)、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social change at the local level in China, from 1850 to the present,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9, Eds. Susan Mann Jones(《从1850年到今中国基层的政治领袖与社会变迁》)、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post-Mao reform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1986(《文化大革命与毛后改革》)。另外,邹谠是连战的导师。台湾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连战读书读得好,因此难免有些书生气和学究气。李欧梵评价连战:“在我心中,不管他的政绩如何,他还是个学者。后来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变成政客,当上国民党的主席,不得不卷入选举的漩涡中。在这一方面,他才非所用,不仅比不上宋楚瑜,更是陈水扁的手下败将。他根本就不适合从事台湾的草根政治和群众运动,所以有人称他是公子哥儿......。”

    6. 《寻找家园》,高尔泰,花城,2004;《牛鬼蛇神录》,杨曦光(即杨小凯),牛津大学,1994。

    前一段时间郑也夫刚刚推荐了这两本书,可以偷懒抄一段他的评语:这两本书合起来堪称中国版《古拉格群岛》(联合报,1974;群众,1982)。前书中的夹边沟劳改农场更像古拉格群岛,大批右派分子活活饿死在那里。“寂寞三清宫”一文极美。作者在1962—1966年独自住在敦煌三清宫中,在革命的年代中那是何等奇异的时空。敦煌积淀数千年的美学因素仿佛浓缩在那里,等待着一位叛逆的美学家融入其中。后书讲述了文革十年中湖南省监狱中的各色人等,一流的商人,高超的工程师,出色的数学教师,右翼的老共产党员,乃至大小盗贼,都在监狱相逢,真是一场盛会。最为悲哀的是很多一流人才没有挺过那个时代。我要我的研究生每人读一遍《牛鬼蛇神录》。

    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