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共:💬600 🌺3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尉迟恭的玄武门(17)

      对于尉迟恭而言,和其他人不同,他的玄武门,最初是一幕喜剧。他既不象李渊在悔恨和郁闷中失去儿子和皇位,也不象李世民在内疚和罪恶里登上大宝,他只是依靠最直接的军人的逻辑来展开行动,但这一次突击给他带来的赏赐无疑过于丰厚了。-----事实上,尉迟恭在他四十一岁那年,因为玄武门之变,而意外地登上了他所不能想像的高位。----在之前,他被李渊关进监狱,差点受折磨而死,他被李建成,李元吉派刺客刺杀,他仅仅是秦王的一个高级亲兵统领,---但在事变之后。他不仅拜领齐王所积攒的所有财富,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一次封赏,尉迟敬德就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也就是说,他一下子跳到了新皇帝下所有群臣中最牛的四大之一。-------所以,尉迟恭完全被这个命运慷慨地赠予砸昏了。

      而令人不安的是,在被巨大财富和权势的光彩所炫目的尉迟恭,此时已经失去了他之前对李世民耿耿忠心的基础。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尉迟恭经历了房玄龄,杜如晦的软弱,李渊的害怕,李世民的伤心和失态,他举起了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总之,他踏破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连自己的本分也踏破了。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尉迟恭固然是天下无匹的猛将,但他的能力是单方面的,是一个战术意义上的大将,而并非帅才,更谈不上政治方面的才能。----所以,在四海平定,天下从武斗到文治时,他对帝国的作用无疑大大的削弱了,----但这个客观的转变并没有引起尉迟恭的警惕,相反,他依旧陶醉在自己霎那得到的巨大的幸福和权力之中,于是,他的转折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了。

      他开始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顶牛,摆资格,耍威风,----自然地,他很快被外调出京城。到了贞观八年,他回长安参加朝廷筵席的时候,还满腔的不服气,为了酒席的排位,他和同僚吵架,并差一点把来劝架的任城王李道宗眼睛打瞎。-----这种在大庭广众下的恃宠而骄的愚蠢行径彻底暴露了尉迟恭的素养,也反映了他在心中郁积的勃勃牢骚和不满,----但这样的行径对于也在场的李世民而言,实在是超越了他的底线。他用很文雅的词汇,很严厉地威胁了尉迟恭:“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就这几句话,让尉迟恭曾经的功劳和他以为自己已经获得的秦王的宠幸烟消云散了。---------当然,这是尉迟恭咎由自取,作为君王的李世民,他的表现已经显示了无愧于开创贞观之治的伟大的胸怀,正因为李世民的宽容,尉迟恭的无礼才未能闯出大祸,但他们君臣之间以往的信任,已经丧失了。----后来,有人告尉迟恭谋反,李世民居然叫尉迟来讯问,尉迟恭只好脱掉衣服,仿当年周泰的例子,用伤疤来唤醒李世民早年的记忆。----再后来,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的猛将尉迟恭,厌倦的人世的复杂,君恩的善变,闭门谢客,“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我们当然理解当尉迟恭的精神变得失落时,只能从物质享受上来取得补偿,甚至用“仙方”来麻醉自己,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整整十六年不与外人交通,----这样顽固的清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尉迟恭依然陶醉在他的玄武门里,以至于他像彼得潘一样,认为只有他尉迟恭,才是世上最伟大的水仙花,帝国最伟大的拯救者,----他甚至像一个将孩子后来的丰功伟绩都归功于自己的分娩的母亲一样,因此,尉迟恭的心理无法得到平衡和补偿,也因此,他无法用一个平等的心态和外界交通,----所以,尉迟恭一直生活在他的玄武门里,骄傲,顽固,而孤独。

      关键词(Tags): #尉迟恭(嘉英)#玄武门(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史兄,在读这段的时候,老把“尉迟恭”读成“史文恭”

        该不是“恭”字在作怪吧。

      • 家园 多说几句尉迟恭吧。。

        ”大家可能看权谋历史观的书多了,以为尉迟恭晚年也是收敛,韬略了。其实尉迟恭没有那么高明。他本来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战士,但在战略和政治方面,他没有这一领域所必须的深谋远虑和耐心。举个例子:

        贞观初年,尉迟恭刚刚当上吴国公不久,“会突厥来入寇,授泾州道行军总管以击之。贼至泾阳,敬德轻骑与之挑战,杀其名将,贼遂败。”---很清楚,尉迟恭以右武候大将军,公爵的身份,四十二岁的年纪,还是靠“单挑”来打战,一方面自然我们要佩服他的体力和武艺的高强,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说尉迟恭的谋略方面,实在欠缺,而且,这种“轻骑与之挑战”的事情,是很粗率地,万一失手呢?全军恐怕都要为尉迟恭的鲁莽买单了。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帝国双璧之一的李靖一个战例:“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

        李靖能够在朝廷派使节去安抚突厥可汗的同时,大胆地派奇兵直捣黄龙,李世民的使者唐俭乃是当年天策将军府的长史,算得上李世民的心腹,但李靖当机立断,把他作为韩信的郦食其给做了诱饵,这种胆略,计谋,和残忍都是一代军神的完美体现,和李靖比起来,尉迟恭要比他差远了。-----并且,当李靖搞定了大唐的大患,突厥后,回师就被人诬告,而被李世民责骂。(这是太宗皇帝的杀威棒,一个政治手腕),李靖非常知趣,马上就知道自己退休的时候到了,在贞观八年,尉迟恭还在大闹宫廷筵席的时候,李靖已经上表要求离休,李世民对他的知趣非常高兴,欣然任命李靖为中顾委常委。。。。后来活到贞观二十三年,以七十九岁高龄逝世。备极哀荣。

        在看看和尉迟恭的粗鲁比起来,帝国双璧的另一位名将,徐茂功,李勣的政治智慧。

        李勣,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会被隋唐演义所误导,以为徐茂功是水浒里吴用一样的角色,事实上,李勣是一员猛将。他自己的自述:“ 英公尝言:"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引自《隋唐嘉话》,就这样一个猛人,后来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为啥呢?因为李勣非常讲义气,李密造李渊的反,被抓住镇压了,李勣作为李密旧部,上表和瓦岗寨山头的兄弟厚葬李密,所以他的义气在当时唐帝国上下都闻名。李世民对他,好像丰臣秀吉对前田利家一样。---但就是这样的信任,李世民对李勣还是不放心,他临终的时候告诉儿子高宗皇帝李治,“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和李勣的机敏比起来,尉迟恭的水平和他实在相差不可道里计啊。

        但反过来讲,对于尉迟恭来说,他的长期心理不平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俺的猜测,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前,必然受到暗示,要他在全副武装与刺杀李建成,李元吉后去“保护”李渊时,如李渊反抗,则必要时,尉迟恭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因此,作为这个极端恐怖任务的执行者,尉迟恭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这个任务,知道的人必然很少,----当然,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幸而,这个恐怖的可能最终未能实现,但对于尉迟恭而言,他自然透过所接到的任务,看到了李世民的最阴暗的一面,---换句话说,既然尉迟恭看到了这一面,也就意味着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到了最紧密的那一层,-----但,不幸的是,这种感觉只在尉迟恭一方,对于李世民而言,他无疑想早点抹杀这段回忆。-----所以,尉迟恭和李世民的关系,在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已经非常微妙了。

        而在这微妙的感觉之外,李世民像蒋介石对陈赓大将一样,因为救命之恩,而对尉迟恭难以处置。----是的,该赏赐的,尉迟恭都得到了,而李世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控制尉迟恭了。----所以历史曾经记载,李世民有一次准备把女儿嫁給尉迟恭,尉迟以糟糠之妻不下堂拒绝了,后世的评论家以为这说明尉迟恭品德高尚,爱惜原配,---其实他们错了,李世民比尉迟恭小十四岁,这就意味着,李世民的女儿要比尉迟恭最小少三十岁以上,这样的组合,除非尉迟恭是杨振宁,否则是受不了的。---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要把年幼的女儿嫁给尉迟恭,当然是为了控制这头他手下曾经最凶猛的藏獒,但尉迟恭已经骄傲的无法忍受控制了,所以君臣之间,就用这样的对答结束了这个交流。-----留下了这段“佳话。”

        • 家园 哈哈。顺道把杨振宁再薄皮抽一顿。
        • 家园 感觉李渊和李世民对卫公都有点苛刻

          对英公要好很多。不知道为什么。我猜原因之一是,卫公确实太厉害了。李世民可能可以有信心降伏英公,但对卫公,没什么信心。所以就整天吓唬他,以防他有二心。

          • 家园 这个有道理 历史问题后来已经不存在了

            暨公疾,亲诏者数四,其一曰:“有昼夜视公病大老妪令一人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

            这个关怀,总觉得有些令人胆寒。

          • 家园 卫公是有历史问题的

            当初李渊父子太原首义的时候,李靖跑去告发他们。等到李渊攻下长安的时候,李靖在城中被捕。李渊当然是下令砍头。行刑前李靖喊了一嗓子,公欲取天下,何以先杀义士?(意思大概是这样)李世民正好路过听到了,才把李靖救了下来。

            • 家园 咋跟淮阴侯一个套路?
              • 家园 你是指的岳飞吧?

                岳飞弃王彦投宗泽,触犯军纪,在即将行刑之际,遇见宗泽,岳飞朗声叫道:“宗元帅要驱逐胡虏,为什么要杀堪做前驱的壮士?”

                • 家园 最早的版本是韩信的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估计后面两位都是跟这个学的,不过也得要看说话的对象。

                  • 家园 这种活法还是太费力气

                    在挨刀子之前还要扯着嗓门,使出吃奶的力气高喊,按照本山大叔的说法,这有可能短时间造成脑部缺氧,出现眩晕的状况。

                    最省力气的就是张苍的活法了,

                    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阳。

                    所以胖子还是有好处的,危急之下可以救得性命

                  • 家园 安禄山也有这个版本啊

                    据说他也是犯罪当斩,大叫类似言语,结果被上级放了--然后就出了这么个祸害大唐精。

                  • 家园 谢了!

                    露怯了, 嘿嘿.

          • 家园 原因很简单。。李勣同志非常讲义气。。

            李密的例子以外,还有著名的单雄信的例子。李勣和单雄信是结拜兄弟,单雄信被李世民抓住,不投降,就要被斩。李勣在刑场上和单雄信说,俺们两说好同生共死的,现在俺还要给国家效忠,所以命要留着,这一条俺大腿上割下的肉,作为俺的代表,你给吃了吧。----单雄信就把这条李勣肉给吃了。

            所以,李勣的忠心是非常可靠地。

            开头是凭记忆敲得,现在找到原文,《隋唐嘉话》

            英公始与单雄信俱臣李密,结为兄弟。密既亡,雄信降王充,勣来归国。雄信壮勇过人。勣后与海陵王元吉围洛阳,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枪不及海陵者尺。勣惶遽,连呼曰: "阿兄阿兄,此是勣主。雄信揽辔而止,顾笑曰:"胡兒不缘你,且了竟。"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勣曰: "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

            史注:这里的“了”是唐时口语,“了结”“搞定”之意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