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魏延退兵疑问详析 -- 凌云雕龙

共:💬2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安排也是有问题的

                      费以是文官,根据杨那么糟糕的人际关系和他在诸葛亮那边的特殊地位,他估计不会买费的帐,而魏延一介武将也很难在杨不让步的情况下听的进劝告。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都比较高,如果诸葛亮不在的话,仅仅是同事的劝解是很难解决这个矛盾的。诸葛亮作为一个领导的话,带了这两个人这么多粘,应该至少在生前就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设法劝告他们两个化解矛盾,即使不行的话,也应该将两个人调开,我觉得杨和魏即使有矛盾,也不是生死矛盾,不难化解的,看看东吴的孙权是如何调解凌统和甘宁矛盾的,可以知道诸葛亮至少在如何用人上还是欠缺的,他更多的是指望依靠他个人的威望来压制众多矛盾,但是他死后这些矛盾就立刻暴露出来了。作为一个好的统帅,应该学会抓大放小,象诸葛亮那样生前事无巨细都抓,却没有认真考虑接班人的培养和将领间关系的调解,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 家园 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培养费??指的是更早的时候的事情,费??无法搞定杨魏,说明他的能力还是有一定限度的,说笑话做继承人也要拿出点真本事来。对于魏延,诸葛亮有他的使用策略,那就是此人只能担任战术任务,难以担任战役任务,原因是魏延缺乏战略头脑,确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杨仪不是一个会计,而是总经理助理,如果如您所提到的是三个人跳过魏延直接实施退兵,则需要推翻大多数史书的纪录,难度太大。同时这样的推断也难以解释魏延部队不听从魏指挥的现象,问题的关键还是魏决意继续在当地作战。关于魏延的战略眼光问题,前面兄弟写过一篇《缺乏战略头脑的猛将 -- 魏延》,关于诸葛亮在继承人上的问题,有过一篇《十大元帅出保安》如果您有兴趣,都在西西河。欢迎指正。

                        • 家园 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局势下,诸葛亮会委杨仪以大任

                          就算魏延缺乏战略眼光,那也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诸葛亮死后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安全撤军,不能让魏军给包了饺子,需要是一名统帅力高又有能力调度的人来做指挥。魏延知兵,杨仪知数,两个人若是合作,蜀军应该可以保证安全撤回汉中。不过诸葛亮也知道这两个人矛盾不可调和,因此,他临死前的安排也是煞费苦心,找了人缘不错的费以当调和剂和事佬,希望能继承自己的职责,把军中二宝调节一下,好歹等撑回了汉中再说。(捎带着还把姜维拉进来,有点邓公拔擢胡公的味道在里面)。

                          个人觉得这是诸葛亮最初的打算。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费以一执行起来就走了样子。估计可能是费一知道自己肯定摆不平这两个人,索性杀一个,扬汤止沸,矛盾就解决了。身为文官系统的人,他很自然地选择了魏延当牺牲品,先把他骗住,然后伙同杨仪撤军,最后逼的魏延反抗,他们反正丞相府大印在握,既有兵权也有名分,直接捏掉文长就天下太平。

                          PS:后来费一又秘告杨仪,把他撸下去,这人的心机也是颇深的呢。

                          • 家园 仁兄的见解令我茅塞顿开

                            我的观点还是比较感性的,没有仁兄论证的这么好

                            我感觉三人阴谋论的说法不是很确切,当时在军中,执掌主要权力的除了魏延外,就是这三个人。如果要暗算魏延的话,主谋肯定是杨仪没有错,但是费文长即使参加也应该是被蒙蔽的,因为从他之后能够执掌蜀国权柄十余年来看,他的人缘和政治道德都是很好的,应该不会主动卷入阴谋中,魏延的家属的死后安排估计同他跟后主的介绍有关。姜维可能知道内情,也可能不知道,但是从他自己的心理角度来看,搞掉魏延对他有利无害,论军中的资历和战功,魏延都比他有优势,而且姜维还是一个降将,在蜀国没有根基,如果魏延不死的话,他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才能够出头,因此杨仪如果真的找他商量的话,姜维是很有可能答应的,看看后来他为了获得北伐的权力,派死士暗杀费文长就可以看出他的枭雄性格。结果魏延果然中了联手暗算,关键是杨仪自己没有什么品德,到手的最高权力最后还是丢掉了。

                            另外,从诸葛亮安排费文长来调解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来看,至少孔明心目中是把后主当成傀儡的,如果魏延和杨仪有争执的话,后主下份正式诏书是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的,但是诸葛亮的做法更多的是让诸位将领对他个人感恩而不是对后主感恩,因此这样市恩于人的做法他不愿意假手后主完成。由此后主心中的诸葛亮不免有霍光和张居正的影子。还好他不是明神宗一样的人物,没有在诸葛亮死后就翻案。

                            史学家常把曹操和诸葛亮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两位法家,但是我认为曹操更高明,作为庶族地主出身的曹操,对于打击大的豪强方面做的相当严格,魏志中的不少列传都是关于这方面官员的记载。这种做法使得庶族地主能够有更多的出人头地的机会,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打击虚名浮华之士的做法都对于当时的在野士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也就难怪曹操能够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而诸葛亮的法家政策更多的是对下的,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并不是非常严格,对于法正的乱杀人,诸葛亮能治而不治,对于魏延和杨仪的恶劣的人际关系能束缚而不束缚,并置之于高位,不仅其他将领容易产生不满,而且对于两个人的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设若孟德若在,定然两人一并降职以示警告。从杨仪最后足踩魏延首级来看,杨对魏之怨毒并非一日之寒,然以诸葛亮之明断而不能决,固有魏延之反也。

                            • 家园 姜维后来的北伐可能也有树立威望的作用

                              作为一个降将,他的辈分没有军中大多数将领的资历老,而且战功有也不会像三国演义里那么出众,更多的是诸葛亮的光辉,所以诸葛亮死的时候并没有把他确立为接班人,而是选择文官做接班人。所以姜维的大将军的头衔还得通过暗杀获得,如果长期不打仗的话,姜维在军中的威信是不容易确立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北伐,显示自己的将才,众将才能心服。因此姜维这么多次不断的不顾蜀汉民力的北伐意义同诸葛亮的已经不完全一致,倒是很像他的后辈恒温和刘裕。

                          • 家园 自作孽不可活

                            费文伟最多是推了一把,没有费??,这两位的脑袋也一样会搬家吧。慨叹魏延还要认为诸葛用之不尽,不知道正是有诸葛才有他老魏的用武之地。

                            杨仪在蜀军中地位问题,没有二公考虑得这样细致,受益匪浅,谢谢。

    • 家园 很认真的考据,虽然看得不是甚解,不过还是要支持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