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共:💬127 🌺5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国汽车,军工,石化,半导体,电子订单明年不%2

                    电信,机械不太清楚,估计受次贷和房地产影响最多持平,新总统上台推行的新能源措施可能还不能一时奏效。 所以最新这篇估计的和金融时报的5月份一片文章就不同了,那篇还估计要等到2014年中国才赶上美国,看连接这的图。 金融时报今年的几篇都是盛赞中国制造的,怪哉。

                    http://media.ft.com/cms/5b7fd50c-2cce-11dd-88c6-000077b07658.gif

          • 家园 机电产品出口,日用品进口,那就真的发达国家了
      • 家园 陈大新帖讨论气氛不足啊

        随便说两句,科学和技术最好分开谈而不是混为一谈。科学一般指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研究,短期内很难见效益,但长期影响不可估量。比如人类基因研究,核聚变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研究等等,其未来收益都不可估量。而短期来了,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也有两个拉动作用,一个是掌握较高级研究能力的人员的培养,也就是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互动,一个是科研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目前中国不能掌握的很多高端工业设备,其实就来源于科学研究,没有最初的研究过程,这些设备的开发就是无本之木。

        但现在国内学术界严重依赖国外的设备,试剂,文献和数据库,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这些材料的进口上,促进了发达国家科技界的发展,但自己进步不大。国内的科学仪器,试剂生产,文献整理和数据库构建,都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 家园 仪器有人说了,我来聊聊文献和数据库吧

          与发展科学仪器相比,文献和数据库的建设周期更长,难度更大,举个例子,日本,相对于欧美来说,他的期刊种类和影响力差得太多了。

          依我看至少50年内(即使这50年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咱们的文献和数据库也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您还别生气,我说以下原因。

          第一,咱们说的是汉语。

          如果什么时候美国/英国中学生必须要学习汉语了,那么文献和数据库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发好文章难,得炸弹奖更难,一个国家有本好的科学期刊难上加难。

          弄个nature or science 不容易,不过国内已经有一些学科(2级学科)能够发几篇了(一年)。

          炸弹奖 就是诺贝尔奖,对于中国大陆我看5年内还是没戏(文学+和平咱不懂不包括在这一假设中)。你再看日本这些年陆续得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炸弹奖,不过至少在物理和化学方面没有一个世界顶级期刊。

          至于什么是数据库,我还真不太清楚,如果意味着一个出版集团的话,类似于nature 或者wiley出版集团的话,那就更难了。

          不过大家不要灰心,只要我们持续前进,面包会有的,香肠也没问题,满汉全席也只是时间问题。

          • 家园 其实我觉得

            根子就在于资本主义方式的商业运作,别人不注意忽溜一下就跑得老远,再想追就不容易了。另外我觉得中国很难赶上,一个原因是中国不够贪婪,第二个是有时候要面子,所以虽然古代积累了不少商业啊治理国家什么的经验(比如管子),但是还是不够贪婪,没有西方人那种对金银钱财的极度贪婪,是很难追上他们的。现代的中国人虽然以钱为纲,但是我觉得贪婪的“规模”不够大,怎么说呢?每个人也许都挺贪,但是放在一起,整个国家的贪婪程度就不够。

          • 家园 我想说的数据库是一些系统的数据和资料

            比如美国标准局的一些项目,各个大企业积攒的内部数据,某些专业软件的核心数据等等。这些数据都是对中国科技界严格封锁的。

          • 家园 有人提到日本,我也说说我了解的一件事情

            我在瑞士一家大学读书,学校认识一个日本京都大学的交换生,在原来的学校学习的很好,可是在这里完全跟不上。可能与语言程度有关系,可是据她说瑞士的学习难度要比日本难很多。日本和中国很像,入大学的考试很难,可是入了以后每学期的课就很简单。瑞士恰好相反。

            我由此想日本,中国这些东方国家是不是文化思维这些东西天生就是使我们在自然科学,或者说定量科学方面比不过西方?中国,日本要想取得成果就是需要“人海战术”呢。

            我也想,我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就是应该去现代科学技术的源头,欧洲,去学,其他的都是“二道贩子”,学回来的东西变形的太多

            • 家园 日本人和中国人还是有些区别

              日本人很老实,很服从。很少问问题,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问为什么,但做的也是按部就班,不会打折扣。所以日本人是很好的产业工人,作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很出色(因为作材料主要靠的是耐心,而不是创造力),但其他研究就差一些。中国人正相反,虽然也很少问问题,但其实自己的鬼点子很多。交给的工作往往不喜欢按照要求做,总想耍小聪明。这种特点其实对科研还是有好处的,但对工业化生产不利。因为做研究还是需要小聪明的。再就是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也不差。当然比不上俄国人,但是也算是擅长数学的了。比如在理论物理界,中国人做场论的很多,比如杨李,都是场论大师。场论属于比较艰深的东西了,属于一般物理系学生敬而远之的领域。

              当然了,中日两者教育制度相似,所以造成了,大学生生活太惬意,知识就有问题。

              • 家园 不敢苟同这个论断

                但其他研究就差一些。

                看看日本人拿了多少炸药奖?凭小聪明在任何领域都不能成功。

              • 家园 花最后一句

                当然了,中日两者教育制度相似,所以造成了,大学生生活太惬意,知识就有问题

                欧洲的大学生活,那个痛苦啊,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其实呢不仅充实了知识,而且也改掉了我从国内大学带来的很多坏毛病(自觉自愿能做到自律的毕竟是少数),不过其中的痛苦过程真是一言难尽。。。

            • 家园 我们学校去年有个东大的也完全不行

              除了语言因素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个人专业素质是更主要的吧?毕竟学的是理科的东西,黑板上一写就能自己猜着学了。

              PS,我们学校所有考试都是开卷考,偶尔有1门闭卷考,老师也允许学生自己带一张A4的纸,上面写什么都行。老师出题一般都比较有水平,不理解是根本不可能考及格的。

              • 家园 我们学的是经济

                我们学的是经济,每学期要写很多report还要做presentation。

                还有听说不一样的是,日本一般公司招聘不会问很technique的东西,基本就是问你些个人问题来看你的性格,而同类型欧洲很多公司目标性很明确,招聘问的大部分都是很实在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模型你会不会,这个软件你会不会用,给我们演示一下,当然personality方面的问题也会问一点,我揣测,是不是他们训练出来的学生基本的personality都已经合格了,所以不需要太注意

            • 家园 所说的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比较好

              跟人看就是说我们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考试训练比较会封闭考试!

              我认为而对于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我们是不如老外的。

              举个例子:

              比如开卷考试或者写论文,即使都用本国语言来写,我们的学生一般也写不过老外的,他们从小就经常使用图书馆来写小论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