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共:💬252 🌺14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谢

          谢谢关心,台式机已经送回dell去修了,该死的dell主板上的插口和其他的不同,不能自己买主板来换。

          单位配的新电脑已经好了,功能不错,就是资料的损失,无法弥补呀。

          • 感谢
            家园 资料损失大大滴!可惜可惜!

            俺在老兄坑里差不多快成木乃伊了,还好又续了,送花鼓励

          • 感谢
            家园 是。 祝以后事事顺利。

            我考虑过几天写个重要资料备份的帖子。

    • 家园 【原创】续24:意大利战线春季反攻战,下

      意大利总参谋部并非全无察觉,1916年1月28日,意大利总参谋部作战部门就向总参谋长卡尔多纳将军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奥匈军很有可能在北部战线发动大规模反击。

      根据该报告,作战部要求南蒂罗尔前线野战部队指挥部门和总参谋部对此作出反应,停止在伊松佐河流域的进攻准备,加强蒂罗尔方向的防御兵力。

      然而,卡尔多纳将军却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奥匈军为了迟滞意军进攻而放出的烟雾而已。该报告的最终归宿是档案室归档。

      然而,幸运的是位于蒂罗尔方向的意大利野战部队指挥官却重视了这份报告,意军沿着蒂罗尔前线构筑了3道防御体系,以维伦纳山支撑点群,卡波洛哥支撑点群,卡波莫龙支撑点群构成第一道防线,以恩纳山支撑点群,马索山支撑点群,和卡萨拉蒂支撑点群构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线。

      并且,意军从3月中旬开始,不断地发动袭扰作战,来干扰奥匈军的进攻准备。意军以第5军担负第一线防御,而以第3军前出到雷瓦附近担任防御的前卫。意军的积极行动使得在进攻开始的时候,整个蒂罗尔防线上意军共拥有15个步兵师的兵力部署在从圣奥斯瓦尔多到波伊山的奥匈军第3集团军(18个步兵师)的进攻正面上,这也使得意军的防御变得从容起来。

      伪装番号为“蒂罗尔地方防御指挥部”的奥匈第11集团军计划分成左中右三路行动,右翼第8军从集结地洛维拉多出发,进攻方向指向瓦拉尔萨。

      中路部队由第20军和第3军组成,从拉瓦罗尼地区出发,进攻方向为阿萨哥。

      左翼第17军加强第48步兵师,从博尔格出发,攻击方向为瓦拉萨加。

      奥匈军根据侦察得到的情报认为,瓦拉尔萨方向意军防御最为薄弱,因此,奥匈军计划,在右翼第8军达成突破之后,立即投入意大利战线全部预备队进行纵深追击。同时,由于中路南翼第3军的进攻方向上山实在太多,超过海拔1500的山峰就有3座,第3军的进攻在地形上极端不利,于是特别加强了第3军的炮兵部队进行支援。

      作为驻维也纳的德国最高军事代表,卡拉蒙将军秉承了德军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的意图,全力反对这次进攻,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法尔肯海因看来,本来就很稳定的意大利战线根本不需发要动什么进攻,奥匈要是有多余的部队,那太好了,派到法国去就是了,有多少我要多少,法国在手,天下我有,只要打败了法国,其他什么俄罗斯,意大利,还不好收拾吗?然而,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还是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借口是:进攻已经准备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了。

      1916年5月13日,进攻命令下达,15日凌晨6点整,奥匈军1700门大炮,其中包含369门重炮,120门240至420毫米口径重迫击炮,开始全线轰击,这是在德军大规模投入之前,在意大利战线上,同盟国方面的最强大的一次炮击,炮击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在刺耳的哨子声中,身穿灰蓝色制服的奥匈军士兵跃出战壕,扑向当面的意军阵地。

      意军一线阵地上的位于维尔纳山,卡帕洛格和卡帕莫罗等要塞化支撑点在奥匈军凶猛的炮击中被完全摧毁,其中的卡帕莫罗支撑点遭到了8门280毫米重榴弹炮和120门其他火炮的集中轰击长达3个小时。

      根据奥匈军的战前计划,被加强了的第3军的炮兵部队,不仅为第3军的进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也为第20军的进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意军第35步兵师所防御的6公里长的战线上,特别是其担任支撑点守备的Ancona旅的阵地上落弹5万余发,损失极为惨重。

      上午9时,奥匈军炮火开始延伸,从摧毁性炮击转为遮断性炮击,上午10点整,步兵冲击开始。

      进攻最凶猛的是蒂罗尔射手部队,蒂罗尔射手第1和第3团,第一次冲锋就拿下了意军位于马拉加的支撑点,中午12时左右,意军第一线几乎所有支撑点全部陷落,奥匈军全线突破意军正面,开始向纵深发展。

      然而,随着奥匈军的越来越深入,意军的抵抗也越来越强,意军从后方调来了大量的预备队,这使得突破变得极为困难,而且,大量的意大利战俘也是问题,战俘数量超过了奥匈军哪怕最乐观的估计,使得奥匈军的进攻道路被阻塞,更严重的是,向后输送战俘占用了本该用于前线补给的宝贵运力,而奥匈军却不敢不把战俘后送,因为奥匈军既不愿意浪费宝贵的前线兵力来就地看守,也不愿意在进攻部队的后方保留大量的不被看守的战俘,这在奥匈军看来,是对进攻部队侧翼和后方的一种威胁。

      意军高层在确定了德军没有参加这次进攻后松了一口气,这使得意军放心大胆地将大量部队从伊松佐河地区抽调到蒂罗尔方向来防堵奥匈军。

      在从圣奥斯瓦尔多到波伊山的意军防线上,意军虽然步步后退,但是奥匈军也没能达成突穿,双方打成了僵持,奥匈军将意军向东南方向压,而意军一直保持着防御弹性,双方在僵持中付出了大量士兵的生命和鲜血。

      左翼奥匈第8军,付出极为惨重的伤亡,翻过了3座山头,可是,意军还在第四座更高的山头上等待着他们,士气低落的奥匈军于是无可奈何地在海拔2112米的Col Santo 峰前停了下来,与意军对峙,担任军侧卫的第11步兵旅前出到Mori 河畔。

      中路奥匈军第3军和第20军在强大炮兵掩护下猛攻意军防御中枢“七村社”地区,5月16日晚,奥匈最精锐的蒂罗尔射手第1团冲入“七村社”核心,已经要塞化的卡波罗哥镇,和意军阿尔卑斯山地步兵发生激战,奥匈第14步兵团攻克西蒙尼山,意军弃守七村社中的要塞化小镇阿斯尔哥和阿尔希罗,安装在这两座要塞化城镇的350毫米舰炮也被奥匈军缴获,但是意军仍然据守其他村庄顽强防守,消耗奥匈军动能,奥匈第50步兵团第14营经过苦战,于6月1日拿下了桑哥山,可是接下来又要面对意军布防的帕乌山,未免也力不从心。

      6月3日,奥匈第20军军长卡尔大公亲自指挥军直第59步兵团攻克要塞小镇沙佩鲁,这是奥匈军中路最后的战果。

      右翼奥匈第17军,在意军全线退却后发动追击,然而他们面对的地形实在太差,他们翻过了海拔2295米的卡佩尔山,翻过了海拔2046米的坡托勒山,接下来又要攻击意军防守的海拔2136米的梅拉塔山,这支本来素质就不高的部队于是停在了梅拉塔山脚下,转入防御。

      6月中旬,战斗逐渐沉寂下来,博罗耶维奇果断的下令部队放弃位于山脚的阵地,后撤到利于防守的山峰和山脊上,奥匈军和意军沿着Mattasone - Valmorbia - Pasubio - Borcolapass - Monte Cimone - Casteletto - Roana - Monte Interrotto - Cima Dieci - Civaron - Salubio – Setole 一线转入对峙。(地名就不翻了,否则射手非累死不可)

      奥匈军在进攻中虽然推进了30到50公里,俘获了近3万意军,但是没能完成大突破,没能歼灭意军大量有生力量,完全没有达到霍申道夫的战略目标,反而消耗了大量兵力和弹药,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且,由于东线兵力的削弱,一个巨大的灾难正等待着奥匈军:勃鲁希诺夫要来了。

      通宝推:小匪盗,
    • 家园 这个坑还填不填了

      给个准话,不要让我们天天惦记着,很辛苦啊~~~~

    • 家园 我要看更新!!!!
    • 家园 好文加老乡,必须花
    • 家园 这个好

      我很喜欢帅克的部队,这才叫军队。

    • 家园 【原创】续23:意大利战线春季反攻战,上

      塞尔维亚战役的胜利结束和俄军在东线的惨败终于使得奥匈军能够抽调出部分主力部队用于意大利前线,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决定,在意大利前线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以边境上所谓“七村社”地区为出发阵地,突击方向为帕多瓦-威尼斯,争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

      奥地利皇亲欧根大公被任命为意大利战线总司令,此人身世显赫无比,是利奥波德皇帝的曾孙,曾经击败过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的孙子,还是本代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该大团长位置在哈布斯堡-帕尔马家系中世袭),然而军事才能不过了了,但是他很明智,从来不给自己的参谋长,实质上的总指挥博罗耶维奇添乱。

      博罗耶维奇对于霍申道夫不切实际的战役目标嗤之以鼻,他于1916年4月31日向所属部队发出秘密训令“本部本次战役目标为,从目前漫长而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推进到一个适于防守的较短战线上,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机动预备队。”

      早在意大利投入战争之前,奥匈军就侦察到,意大利人并没有完成边境上“七村社”地区的工事,这是边境上从帕多瓦到威尼斯一线横向面对奥地利的地区,总共有7个村庄,这里工事潦草,防御松懈,是良好的突破口,这次,博罗耶维奇决心将攻击方向选在此处。

      然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正当奥匈军调兵遣将,摩拳擦掌准备进攻的时候,5月24日,意大利军抢先在这个区域发起了进攻,在大炮的掩护下,意军猛攻奥匈军卢瑟恩,菲尔勒和文扎拉等3个要塞化的山头,尽管防守的奥匈军是由地方后备队和动员营等拼凑起来的杂牌部队,不过仍然能够击退意军的攻势,意军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后一无所获。

      5月27日,奥匈帝国总参谋部下达训令:“本次进攻争取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了西线战场解放出兵力。”当然博罗耶维奇对这种狂想并不感冒,他明白,没有大量的德军投入,这种战略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早在1915年冬,奥匈帝国参谋总部就向德国参谋总部通报了这个计划,然而德国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对此没有任何兴趣,正在准备在凡尔登“让法国人把血流干”的法尔肯海因没有任何兵力能够用于意大利方向,在这个保守的标准普鲁士军官团军官看来,世界大战就是欧洲大战,而欧洲大战就是德法对决,只要如同普法战争般迅速击败法国,则无论是传统上陆军不强的英国还是虽然人多如蝗虫然而毫无质量的俄国都将无法继续战争,则不难以一个极为体面的和约(甚至对英俄也是,当然是从德国人的视角出发)来结束战争,至于意大利嘛,在他的思维里面是排不上号的。

      当然,法尔肯海因还是批准了奥匈军为了准备攻势而从东线和巴尔干战线大量抽调部队的计划,因为无论在东线还是在巴尔干战线,目前都是由一位德国元帅在指挥,奥匈军被置于德军东线总司令兴登堡元帅和巴尔干集团军群司令马肯森元帅的指挥之下,没有法尔肯海因的同意,霍申道夫甚至无法调动部队。霍申道夫玩了个小花招,他和保加利亚秘密签订了协议,在部队调遣的时候,将大量的保加利亚部队以小单位混杂进奥匈军调到意大利前线,而德军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量保加利亚单位的加入固然增强了奥匈的兵力,可是却使得本来就很多民族混杂的奥匈军变得更加混杂,真正能打的奥地利,克罗地亚和马扎尔单位更加被稀释。

      1916年1月,奥匈组建了所谓“蒂罗尔地区防御指挥部”,作为兵力集结的掩饰,这种没有番号也没有野战军单位的指挥部通常只能指挥几个地方上负担防卫的营级部队,然而,这个蒂罗尔地方防御指挥部却地位高得惊人,司令官是陆军上将丹克尔,部队包含从东线抽调来的3个军12个步兵师又2个骑兵师,独立炮兵3个旅。这些部队隐蔽在罗尔将军的第5集团军第14军后面,准备开战后以第11集团军番号参战。

      奥匈军又从巴尔干调回来了第3集团军,隐蔽集结在第10集团军后面,该集团军刚刚参加完对塞尔维亚和黑山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征服作战,士气旺盛,但是士兵来源混杂,指挥不便。

      第3集团军序列

      司令:陆军上将科维斯

      第3军,军长:步兵上将克劳特瓦尔德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战地猎兵第7营,第22营,第24营

      第22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师(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6步兵师(第96步兵团,第87步兵团,第47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8步兵师(第37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8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9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8军,军长:施罗伊辛斯图伊尔中将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57步兵师(第52步兵团,第90步兵团,第92步兵团,第93步兵团)

      第59步兵师(波黑步兵第1团,波黑步兵第3团,第48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0军,军长:陆军中将,皇储卡尔大公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第59步兵团

      第3步兵师(蒂罗尔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第4团)

      第8步兵师(第7步兵团,第14步兵团,第21步兵团,第50步兵团)

      第17军,军长:步兵上将克雷提克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18步兵师(第73步兵团,第3射手团,保加利亚补充第一团,第二团)

      第48步兵师(波黑步兵第2团,第4团,保加利亚补充团,阿尔巴尼亚志愿步兵团)

      第181独立步兵旅

      第17军由于素质太差,并没有参加第一阶段的进攻作战,在第二阶段扩大战果的追击战中才参战,负责保护第3集团军右翼。

      我们从编制上可以看出,奥匈军所有师,不足4个团正规建制的都拿保加利亚部队填塞,皇储所指挥的第20军全部精锐部队,不是蒂罗尔射手部队就是战前常备军步兵团,甚至还奢侈的有一个战前常备军步兵团作为军直部队,实质上是皇储的警卫部队,奥匈估计再也死不起皇储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