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共:💬252 🌺14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来黑山和塞尔维亚是这样的关系

        总算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铁了,呵呵

        ……我想,他一定在苦撑的同时千百遍地在心中咒骂惹祸的“黑影”,估计这也是他在撤退到萨洛尼卡后对“黑影”成员痛下杀手,斩草除根的重要原因

        这种为了一己泄愤,不惜把国家拖入战争的ff,不杀那就不足以平民愤!

        ……这国王心一横,抱着牺牲两女儿幸福全国人的觉悟,把女儿嫁给了年纪足以当自己哥哥的两位俄国大公……

        出身帝王家的无奈啊……

      • 家园 献花,这篇写得真有意思
      • 家园 通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续18: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

      1915年6月23日,意大利第3,第2集团军集中37万步兵,111个骑兵中队(真不知道意大利人在如此崎岖的地形上如何使用骑兵),700门大炮,企图渡过伊松佐河,穿越边境群山,突入巴尔干方向,如果仅仅考虑意大利军和其当面的奥匈军之间的实力对比(奥匈军84000人,13个骑兵中队,34门大炮),应该说意大利军的企图并不算过分,然而,如果考虑到意大利军的素质和伊松佐河地区的地形的话,这个企图就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一个空想。

      意军的计划是,第3集团军从蒙法科纳到萨格拉多之间发起突破,然后拾级而上,仰攻多贝尔多,同时,意大利第2集团军将在萨波托诺横渡伊松佐河,争取在戈尔茨占领一个稳固的桥头阵地,然后攻击托明诺,突破整个奥匈军的防御体系。

      23日晨6点整,意军开始发起大规模弹幕射击,炮击整整持续了7天,然而对群山中的奥匈军各个支撑点的破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0日7点整,随着一声刺耳的哨子声响起,意军从战壕中蜂拥而出,冲向确定无疑的毁灭。

      如果说意军的7天炮击还是产生了什么效果的话,那就是使奥匈军准确地判断出了意军的主攻方向,29日,博罗耶维奇带着集团军司令部赶到贝尔多,接管了整个该方向上负责防御的第20军的指挥权,就近指挥,他明白自己的资源并不多,必须保持弹性,幸运的是,他拥有如同台阶般向上延伸的防御地形,可以分级部署防御,他将主要预备队部署在阿尔卑斯的群峰的后面,这样的话,如果需要发动反击,奥匈军将获得居高临下俯冲而带来的巨大动能。

      意军第2集团军在萨波托诺的6个渡口开始横渡伊松佐河,他们面对的地形十分不利,陡峭的岩壁就在河的对岸,他们一过河就必须开始攀爬,没有任何比较平缓的河滩能够让他们集结和建立桥头阵地。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这是血淋淋的一天,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峭壁,缺乏大炮的奥匈军无法摧毁意军的渡船,这个弱点却变成了意军的死亡陷阱,一批又一批的意军渡过了伊松佐河,却根本无法在机枪火力面前攀上峭壁,被成片地扫倒在河中,而意大利军官只是麻木不仁地催促部队渡河,把一批又一批的士兵送到奥匈军的机枪口之前,然后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打死在河里,尸体漂浮在伊松佐河中,整个场景仿佛人间地狱一般。

      意军第3集团军的攻击目标是从蒙法科纳高地延伸到萨格拉多高地之间的20公里的比较低矮的鞍部,当然这个低矮也是相对于周围高峻的山峰而言的。

      意军仿佛大群乱哄哄的羊群,蜂拥而出,步履蹒跚地向鞍部攀爬,从蒙法科纳河萨格拉多两个高地交叉的火力构成了一个火力陷阱,部署在鞍部棱线上的奥匈军则不管不顾地只是把成捆的手榴弹向下砸去,意军处于根本干挨打不能还手的境地,无法达成任何突破。

      然而,意军巨大的兵力优势毕竟还是有些效果的,经过三天苦战,意大利第3集团军终于突破了山脊棱线,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轻松和休息,而是:下一道更高的山脊。

      奥匈军在给意军巨大杀伤后,有序地撤退到更高的山脊阵地上,轻松地等待着意军。

      士气极度低落的意军被军官驱动着,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再次开始冒着枪林弹雨攀爬,一名下级军官由衷地感叹道:“以这种前进速度来看,不等到我们攻到维也纳,地狱都结冰了。”

      然而博罗耶维奇连第一道山脊也不想留给意大利人,7月5日晚,他命令他拼凑起来的不多的预备队:第94后备步兵师第1旅,蒂罗尔射手第3团,第4团,阿尔巴尼亚志愿步兵团等部开始从群山中向第一线移动。

      7月6日下午,奥匈军开始发动反击,第94预备步兵师和阿尔巴尼亚志愿步兵团都是属于三流部队范畴,然而他们却在意大利人面前首次品尝到了势如破竹的快感,从山上俯冲下拉的奥匈军如入无人之境,而意大利人一旦发觉奥匈军开始了反击,就开始溃散,奥匈军迅速击破当面意军,开始转入追击,7日上午,奥匈军收复全部失地,恢复了战前阵地,其顺利程度令博罗耶维奇震惊,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后辈,我本不该置疑拉德茨基伯爵元帅的功勋,然而,以帝国主力部队攻击意大利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太困难的事情,相比之下,元帅在莱比锡会战中担任施瓦尔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才是其辉煌而漫长的军事生涯的顶峰。”作为大军统帅,面对敌方将近4比1的兵力优势,居然有纵论战史的闲心,实在不是博罗耶维奇有什么过于突出的军事天才,而只能说是意军实在是太垃圾了。

      7日下午,意军完全退回出发阵地,苦战半月,付出伤亡3万,面对仅仅兵力为自己四分之一的敌人,没有前进一寸。

    • 家园 【原创】续17:意大利参战

      意大利参战

      在意大利国内,对于奥地利的仇恨是一种无可化解的民族情绪,专横的奥地利帝国曾经分割意大利,阻挠意大利的统一,扼杀意大利的革命,甚至,现在还占领着意大利的领土(特兰托,蒂罗尔和迪里雅斯特)。

      虽然由于在北非和法国争夺利比亚产生的矛盾使意大利不得不投向三国同盟,然而随着1910年意土战争的胜利和意,法对北非的利益划分完成,意大利重新回到了对奥地利的仇恨中。

      随着战争的爆发,意大利国内舆论日益趋向两个主张:

      1. 代表工人和左翼知识分子的意大利社民党主张不要参与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厮杀”

      2. 代表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主张则是: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土地

      没有任何人主张履行三国同盟条约,站在德奥一方作战。

      出于对奥地利的仇恨,早在1914年,就有意大利志愿者参加了法国军队,意大利民族英雄加利波第的子侄们拉起了4000多人的“意大利志愿军团”参加法军,他的两个儿子都战死在法国。

      意大利执政的萨兰德拉政府采取了机会主义策略,他们一方面进行局部动员,征召了大约150万士兵,一方面向奥地利讨要特兰托,南蒂罗尔,乌迪内和迪里雅斯特地区,声称如果奥地利将上述地区归还意大利,则意大利将站在三国同盟方面参战。

      焦急的柏林力促奥匈接受上述建议,并且保证奥匈将在巴尔干和乌克兰得到极大的领土补偿,然而维也纳则态度含糊,不置可否。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协定,规定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仅仅是上述地区,还包含伊斯特拉半岛,阿尔巴尼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和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

      1915年5月24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然而出于恐惧,意大利人没有对德国宣战。

      意大利军队当时总共拥有170万人,然而除了人数的巨大以外,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及其低劣,除了阿尔卑斯山地步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意大利大炮严重不足,机关枪仅仅够装备两个团,没有手榴弹,很多军官不得不自己花钱购买手枪。意军就连头盔也很短缺,要由法国来提供,上面印有字母RF(意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士兵既无炸药,也无钳子,只好用园艺剪刀来切割铁丝网。

      然而此时的奥匈帝国也是准备不足,他的大量部队被拖在加利西亚和塞尔维亚前线,而军事运输十分混乱,博罗耶维奇的第3集团军已经在向意大利前线的运输路上了,然而在博罗耶维奇集团军就位之前,只能依靠奥意边境诸省的地方防卫部队了,其中支柱就是“蒂罗尔射手部队”。

      蒂罗尔射手部队,隶属于奥匈帝国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并且受蒂罗尔州议会的监督(其人员和军费都来自蒂罗尔州)。

      1871年,随着奥匈的军事改革,地方防卫军被从预备役部队提升到了正规军的位置,整个蒂罗尔州建立了总共10个营的轻步兵部队,由于历史原因和部队没有炮兵和骑兵,所以被命名的“射手”,每个营由4个野战连和1个补充连构成,而这10个营按照帝国参谋总部的计划,将在总动员时期扩展成20个野战营和10个预备营。

      1893年,这10个营被编成3个团,及蒂罗尔射手1团,蒂罗尔射手2团和蒂罗尔射手3团,然而由于经费问题,3团在1903年被撤销了。

      1906年,蒂罗尔射手部队被纳入帝国山地部队体系,专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1909年,蒂罗尔射手3团被重建,各团都增编了山地炮队,和隶属于帝国国防军的蒂罗尔猎兵部队4个团以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4团和第27团一起构成帝国山地部队。

      根据蒂罗尔州议会通过的法律规定,蒂罗尔射手部队只能参加保卫蒂罗尔州或者在战略上对保卫蒂罗尔州有利的作战行动。

      1915年意大利宣战的时刻,蒂罗尔射手部队共拥有3个野战团和1个基干团。

      蒂罗尔那些剽悍的山民们迅速动员起来,第4团从空架子基干团短时间内扩充成军。

      第一场战斗在卡索打响,仰攻的意大利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奥地利地方部队惊奇地发现,他们只需要派出机枪班组控制各个山峰,并且在鞍部的棱线上部署少量轻步兵,就能轻易的打败那些人数巨大无比的意大利士兵,这些羊群般的士兵们气喘吁吁地向上爬山,遇到射击后就开始溃退,而溃退时遭受到的背后射击造成的伤亡极大。

      意大利人浪费着宝贵的时间,庞大的一线部队共70万人,投入进攻的部队共30万,却是无法突破4个奥地利地方部队团的防御,而且奥地利人遭受的伤亡还很小,这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6月中旬,奥匈就近调来了5个步兵师(第90-94步兵师,二级部队,全部由补充营新建的部队),从边境各省动员了39000后备兵,使奥意边境前线部队增加到接近10万人,虽然奥匈军仅仅拥有49门大炮,却完全把战线稳定了下来,意大利70万大军几个星期来仅仅前进了不到5公里。

      随着奥匈博罗耶维奇集团军的逐步就位,意大利总参谋长卡多尔纳却反而决定要在伊松佐河流域发动大规模进攻了,等待他的,将是血淋淋的失败。

      • 家园 年轻的隆美尔在“续30”的时候可以上场了吧
      • 家园 恭喜恭喜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接下来就是N次依松左河战役了吧.

        最后一次也就是第12次伊松佐河战役也就是卡波雷托战役,意大利共计战死一万人,三万人负伤,还有二十九万五千人意大利战俘高喊"向罗马进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