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析“八路军种罂粟”之说 -- 黑岛人

共:💬155 🌺3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文,顶一把,认真学习中。
      • 家园 鸦片的问题

        特货就是鸦片,这个词还是国民党发明的,鸦片叫特货、贩毒叫特业、从中抽的税叫特税。我国鸦片产量最高时曾占世界总产量的5/6,鸦片税乃是各地军阀的命根子,当时世面上是黑(鸦片)、黄(金)、白(银)三样硬通货,红军过贵州时,当地就有的人不要金银要鸦片。

        既然鸦片是硬通货,红军长征也好、抗战时的边区也好,缴获的鸦片自然就不必销毁,要留着当钱使(没听说谁缴获了钞票就地烧了的,这是一个道理),陕甘宁的禁烟稽查局就是归专卖局管的。

        种鸦片的问题,从现有资料看,陕甘宁是坚决不许种的,现在有人弄出来个留守兵团开荒亩产30斤,好象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他大概不知道,陕甘宁的土地非常贫瘠,平均亩产也就是4、50斤,新开恳的土地亩产30斤实在是正常的很。而且,这人还张冠李戴把留守兵团39、40年的开荒成绩安到359旅身上,而359旅是40年冬天才开始筹划南泥湾的。

        其他的根据地,和日伪(推行毒化政策)犬牙交错,除了中心区外,是不可能禁的了鸦片种植的,你铲烟苗,落后群众就可能跟你拼命,能做到的也只有尽可能把危害推向敌战区,算是以敌为壑,淮太西的布告就是这个意思。

        • 家园 这位兄台对此问题有研究,希望能再多介绍些
          • 家园 可惜我知道的就这些,还能补充一点

            当时各根据地也并不是完全禁止吸鸦片,新四军第七师一开始倒是挺革命的,严禁吸食,还毙了烟馆老板,结果闹的许多开明士绅惶惶不安,某些人还跑到敌战区去了,只好吸取教训,在禁烟和抗战中间搞点折衷,对不同的吸烟者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可见这世界不存在纯而又纯的东西,真正成功的都是理想和现实合理结合的东西。

            • 家园 想起来了?

              〉种鸦片的问题,从现有资料看,陕甘宁是坚决不许种的,

              咦?去年在华岳,吵着闹着找minghui要资料看的是谁来着?张英回忆录那码事儿,还记得?

              • 家园 你克我服先生,没找到就是没找到,有什么糊弄可言。

                你克我服先生,没找到就是没找到,有什么糊弄可言。《谢觉哉日记》我用GOOGLE查,没有查到有关内容。用超星时也没找到,那可能是我对超星的检索方法不了解。你应该知道超星正式使用是要付费的,我曾经搞了一个解密版,试看了一些,觉得并不合算(感兴趣的书不多,阅读方式也很缓慢、麻烦),所以并没有去订购(我不想长期用解密版)。谢觉哉日记就在这时期内去查得,对于超星的使用,我基本没有什么经验,没有查到有什么奇怪的?(据我所知,好象超星的书并不是完全联网的,可以一次检索的,而是存在各个不同的数字图书馆的,是不是?)你GOOGLE一下“八路军种罂粟”,看看哪篇文章里引用过谢觉哉日记内超过一句话,而作为指控者,他们(说谢日记内证明了边区以种、贩鸦片为经济支柱的人),才有义务提供足够的证据。而他们没有做到,我在没有见到证据之前,对此提出质疑,请问哪里不合理了?哪里就是瞎编了?

                说到顾左右而言它,您对于把在太行山的邓小平“拉到”陕北叁与“对话”,把湖南的地方挪到山西怎么看呢?(据我所知,指责八路军种鸦片的文章,多是把《彼得日记》作为主要证据的,谢的日记只是“辅证”。)说到瞎编,对于仅凭所谓的“网上撰文”,就下断言“事实上,除了张思德,中央警卫团很多干部、士兵都轮流参加过加工烟土的工作。只可叹的是,烧烟英雄居然也被立作楷模,还让全国人民学习了数十年,也真是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您又是怎么看呢?我想不会是,“路线大方向把握住就行了,事实并不重要”吧。

                另外,请你提供一下《谢觉哉日记》的地址,能下载的就更好了。有些问题,只有通看了全书之后,才能对作者的原意做出准确的判断。这里先根据上面这几段文字推断一下。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我认为,如果仅根据以上言语,反而更让我怀疑“特货”就是指或者至少包括“走私盐”。原因是:此文很明显,是谢觉哉对于边区盐业政策,包括成立盐业公司,对“走私”放任不管等的记录以及对此的辩护。

                ――“不准‘走私’,目的是公家换得法币,公家向外买货非法币不可。私人销盐得的法币,不会交给公家。不知一、公家换不到法币,是把法币换价压低所致(实际自己吃亏)。二、运盐大部统制在公营商店及合作社,公家需用法币,只要他不吃亏,谁也会给公家。三、盐公司总能收销一部分盐。四、就是特货一项得的法币占政府收入……尽够支用。”

                ――段落一开头就显示是要谈盐的“走私”问题,前三点谈得也都是盐的问题,如果特货是鸦片,在第四点突然出现(前后文中也没有另外提起过),就显然很突兀。这也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没头没脑的插了一个话题,然后又舍去不谈),谢觉哉这代知识分子都受过良好的语文教育,写作的功底很深,即使是在写日记时,也很难想象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而且这日记写得很认真,不是随手一记)。更不用说,恐怕极少有人会用“我们财政是靠鸦片支撑的”来辩解“所以我们不需要在盐业上谋求太高的暴利”。

                另外,根据内容来看,更不能得出你所说,盐业与特货压根是两码事的结论。不能断章取义的仅看一两句话,而是必须看整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否则要歪曲原意是很方便的。完全可以这样解释(虽然也并非一定),虽然通过汇兑弄不到很多法币(第一点),但公营商店及合作社通过统制运盐可以获得大批法币(第二点),盐公司也总有一定业务,也可获得大量法币(第三点,也及上文对盐业公司盈利的称赞),然后总结(在第四点),边区仅此,所需法币就尽够。“特货”完全可以解释为盐,或是以盐为主的向国统区“走私”的商品。

                驳斥八路军或是陕甘宁边区大规模种、贩鸦片,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没有当年破获的案例实证、报道。按指控的严重程度,要把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在数年时间里都做得滴水不漏,而日本人、国民党在自己的控制区都不能阻止共产党销售如此巨量的鸦片,甚至无法捉到证据,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以再看“不灭之道”网友的评述)。

                FlyGeneral网友提供的资料很好,这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我对淮太西县那个文件(如果存在的话)出台背景和目的的推测。FlyGeneral说得好,“这世界不存在纯而又纯的东西,真正成功的都是理想和现实合理结合的东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