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Facebook发烧现象分析 [1] -- 邓侃

共:💬20 🌺1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Facebook发烧现象分析 [1]

    [1] 链接出处

    [2] 链接出处

    Facebook初创于2004年2月,起初不过是Harvard大学几个本科生搞的社交网,用Keso的话说,动机不过是方便“大学生泡妞”而已。按照Keso的读解,似乎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Facebook会有有如此强劲的增长。因为提供婚姻介绍,甚至多少带有情色刺激的网站数不胜数,但是没有谁的人气能像Facebook和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火爆。

    Facebook active users in millions, until 2007

    (courtesy of fastcompany.com)

    (Registered users who have visited the site in a given month)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投资角度看,2004年6月,他们拿到第一笔投资,数额为50万美元。仅仅一年后,又分别拿到1270万美元和2750万美元的两笔投资。2007年9 月,微软提议,用3-5亿美元,换取5%的股权。Facebook不干,最后微软花了2.46亿美元,只拿到1.6%的股权。连一贯老成持重的香港大亨李嘉诚也按耐不住了,2007年11月,他投了6000万美元。

    Facebook的增长如此强劲,以至于有人预言,Facebook将成为继Google之后,又一个爆发性成长的互联网公司。这个大胆的预言,赢得了相当数量的人的接受,包括一些重量级Google员工。譬如Google的销售总监Sheryl Sandberg,Social media部门主管Ethan Beard,元老级员工Benjamin Ling和Justin Rosenstein,还有原YouTube的CFO,Gideon Yu,纷纷离开Google,跳槽到了Facebook。事态如此严重,传言Google专门成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如何抵制Facebook挖人的对策。

    也有不少人像Keso那样,不理解Facebook的火爆。不能说他们的判断没有道理。仔细查看Facebook的功能,最受用户欢迎的无非是照片上传,布告墙,头条新闻,还有好友名单等等。照片上传不是新鲜功能,Flickr的技术已经存在多年,布告墙更是早已普及,远者像BBS,近者像MSN的群发等等,形式或许略有不同,但是实质没有显著差异。至于好友名单,和email的通讯录有什么本质区别?

    以后我们会谈到六度空间,结论是世界缩小了,人与人的交往扩大了频繁了。没有仔细谈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类有扩大社会交往的需求。我们经常收到来自陌生女士的email,行文暧昧地邀请加入某个社交网。这是粗俗的圈人行为,但是不能说没有效果,毕竟能够刺激一时的荷尔蒙分泌。问题是,把人圈进社交网以后做什么呢?

    观察一些社交网的做法,有一类以娱乐为导向,简单说就是情色+游戏。思路是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以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最底层的需求是生存,是温饱。第二层的需求是工作稳定,是生活安逸。第三层的需求是归属感,是爱与被爱。第四层的需求是被尊重,譬如权势,金钱,名望都是体现尊严的符号。最顶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我没有切身体验,所以解释不清,但是读有关文献,似乎自我实现类似于化羽成仙,涅磐超脱那样的境界。

    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时间是1954年。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有类似观点,只是措辞比较质朴,没有上升到学术理论高度而已。拿中国古人的说法,“温饱而思淫欲”,这句话套用在小康社会的大环境里,就是大家肚子基本吃饱了,手里又有了几个小钱,于是要追求生活质量,要爱与被爱,简单讲就是要找乐儿,于是乎在网上找几个妞儿套磁,或者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楞充武功高强的盖世大侠。

    另外一些社交网的卖点是营造价值链,简单概括就是关系网+猎头。这个思路是经济学家的思路,认为人都是趋利的,之所以大家追求更大范围的社会交往,无非是追求更大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譬如认识了达官贵人,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事业上的提携,傍上了大款,或许会有机会享受自己经济能力所不能承担的物质享受等等。更有一些论者把社会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指直系亲戚或者交往频繁的密友。弱关系是指平时接触不多的熟人。他们的研究表明,弱关系给人们带来的机会更多。其实,这是一个被扭曲的结论,不是强关系没有带来更多机会,而是强关系能带来的机会,早就被充分挖掘了。譬如,父母亲会尽其所能给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至于毕业以后,子女在追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父母亲的资源可能已经力不从心,在这个背景下,弱关系的偶然的贡献,就像平稳的波形中突然来了一个脉冲,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强关系和弱关系都有贡献,总体而言,当然还是强关系的贡献更重要,更持续。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自发的本能。而经济学家的趋利论说是理性的自觉行为。不管是无目的的本能理论,还是有目的的经济主义,人类有扩大交往的需求,这是第一个共识。第二个共识是人类有追求成就感的需求。马斯洛说人类渴望被尊重,经济学家说人类看重的是权势金钱名望,从效果上说,权势金钱名望与尊重几乎是可以互换的,所以马斯洛和经济学家的看法,可以说殊途同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下,要维持甚至扩大这些社会交往,显得越来越困难。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给人们维持扩大社会交往提供了必要的便利。

    但是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工具很多,如何解释Facebook会如此火爆呢?或者换一个角度问,Facebook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或许参考一下CRM产品的市场空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Tags): #互联网#SNS#社交网#Facebook#BBS通宝推:然后203,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个人意见,Facebook的 3 minutes fame

      也快到头了,正如MySpace Craiglist 和 Digg

      现在的 Sensation 绝对是 Twitter 啊~~~虽然这个玩具难得超过一周以上不当机,但人家有幽默感,界面简易友好,Fail Whale 都能引起话题,还有大堆的 Geek Personnel 入驻,而且还真的常用。目前看来,它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

    • 家园 3 lines of words

      1. 人类失去YY,世界将会怎样

      2. “互联网上每人知道您是一条犬”

      3.“他人即地狱”

    • 家园 国内是开心网

      目前在国内这类网站里发展速度最快,也是一件让人佩服的事儿。其实仔细看看开心网也没什么,但就是不断有人来

      • 家园 也是个蛮奇怪的事儿

        开心网目前还是在内测阶段,就不断有人进

        实际上大笔猛砸的是校内网,但感觉上效果并没有开心网好

        Facebook这个风潮的确是蛮奇怪的,不过我觉得这还跟东西方的人群行为心理和习惯有关系

        • 家园 校内网

          我个人感觉他客户太局限了,开心网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接受的人广,开心就行,我见过的还有家庭主妇也在和大家玩游戏。最搞的我感觉是域名kaixin001.com,就像超烂的个人网站域名。facebook最早我也是收email才知道的,真没想到现在能发展这么牛。

    • 家园 Facebook发烧现象分析 [2]

      [1] 链接出处

      [2] 链接出处

      早年企业的内部的工作协调依靠报表和单据完成。去仓库领料要填领料单,派工要填派工单,连发工资也有工资单。1990年代初网络开始普及,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改造开始。数字化这个名头很大,其实最初的动机很单纯很朴实,就是把那些纸质的单据,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系统来替代。不仅可以节省纸张,而且传输快捷安全,不易丢失,同时也便于查找。一时间,信息咨询公司层出不穷,帮助各个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后来有些企业算了一笔帐,数字化改造所花费的资金,足以购买几十年也用不完的纸质单据。资金浪费了还是小事,数字化的质量是更大的问题。咨询公司鱼龙混杂,数字化工程质量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从混沌到有序,毕竟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实践,所以起初的局面有点混乱也是可以理解的。各个企业的作业流程不一致,单据自然也是千变万化。即便在这样的混沌中,大家还是逐渐总结出了很多普遍适用的规律。Gartner Group把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概括成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流三个方面,这一观点,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同。于是就有了专门从事研究开发这三个流的管理软件的公司,譬如SAP,Oracle App等等。

      1990年代末,各个企业忙着应付千年虫(Y2K)问题。Y2K问题很简单,当初做企业数字系统的时候,在填写年份的地方只预留了两个数字的空间,譬如1967年被表示成67,1999年被表示成99。如果继续沿用这个系统,到了2000年,年份一栏就会出现00。所以Y2K的问题,简单讲就是把年份数据的格式,从两个数字扩大成四个数字。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免不了要详细查看所有企业管理工具,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出差错。

      借着解决Y2K的机会,有些企业想,何不趁此机会把拼凑起来的企业数字化系统,进一步改造成规范的ERP系统呢? 大家都这么想,于是在2000年前后,ERP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度,全球名列前茅的几大ERP供应商的产值和市场份额如下,全球总产值高达 164.8亿美元。

      ERP market share in 2005

      (Courtesy of DestinationCRM.com)

      Rank, Vendor, Revenue (million US$), Market Share

      1 SAP 4,726 28.7

      2 Oracle App 1,674 10.2

      3 Sage Group 1,221 7.4

      4 MS Dynamics 616 3.7

      5 SSA Tech 464 2.8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热衷规范化,譬如中国很多企业有两笔帐,一个是应付税收部门的帐,另一个是暗自偷着乐的帐。朱前总理曾经给自己约法三章,不题词,不剪彩,不收礼。但是做假帐的现象在中国如此普遍,以至于朱前总理破戒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帐”,以此为校训。

      如果说ERP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一个自然的延伸是如何数字化管理企业与外部客户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这个概念。CRM的基本任务是改善企业与客户的交往,每次客户与企业交往,无论是咨询还是投诉,都会得到及时的回复,迅速的处理,事后还会有必要的跟踪。需求是存在而且巨大的,但是与ERP相比,CRM的产值要小得多,2005年全球CRM产值57.0亿美元,只有ERP产值的 34.6%。

      CRM market share in 2005

      (Courtesy of Gartner Group)

      Rank, Vendor, Revenue (million US$), Market Share

      1 SAP 1,475 25.8

      2 Siebel 966 17

      3 Oracle 368 6.5

      4 Salesforce 281 4.9

      5 Amdocs 276 4.8

      6 Others 2,233 39.2

      Total 5,698 100

      CRM 不那么成功的原因,在于与客户交往的方式千变万化,非常不规范。前面说过,企业内部作业流程已经很不规范了,好歹大家整理出了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流这三大企业共性,并使之规范化。所谓规范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数据格式的规范化。譬如仓库中存放了哪些零件,可以用几行几列的表格格式,清晰地记录下来。但是客户交往的记录,往往是email,电话记录等等,一份文件里面谈了很多事情,所以很难用几行几列的表格格式来表达。

      客户交往的记录已经如此困难,更不要说针对客户需求,如何完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进展跟踪等等,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格式来表达这些数据,难上加难。CRM产值只有ERP的1/3,并不表明CRM的需求不如ERP的需求旺盛。更令人信服的看法是,二者的需求差不多,但是ERP的技术实现比较成熟,所以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CRM技术目前还不那么成熟,所以企业购买CRM的动力也就不那么强烈。

      有人问,是否可以改变CRM的传统实现方式,用社交网(SNS)的结构来重新实现呢?这个想法值得认真考虑。1. SNS对于数据格式的要求是松散的。可以上传照片,可以记录IM的对话,可以写博客,可以发email。松散的数据格式非常符合CRM的特性。2. 松散的数据格式会给信息的整理和查询带来很大困难,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来协助解决。譬如客户在email里提到产品某一部分的质量问题,可以用搜索引擎技术提取其中的关键词,然后根据SNS提供的,各部门甚至于每个员工之间的关系网,把客户的email转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SNS 的技术或许可以用来重新实现CRM,而CRM和ERP在市场开拓方面的经验也可以给SNS的发展提供借鉴。个人和企业虽然规模不同,但是也有很多共性。个人也面临时间,资金和家私等等资源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时也面临如何与亲友,与工作伙伴的合作问题。企业对CRM和ERP需求的分析归纳,对业务流程和技术实现的经验教训,都可以用来为发展SNS出谋划策。

      前面说了,目前各个SNS网站在忙着圈人,但是人圈来了以后干什么呢?贴几个美女帅哥照片,发几张花花草草的电子生日卡,满足网民娱乐的需要,固然是有实效的办法。但是如果希望像CRM和 ERP那样形成规模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形成更高层次的价值链。介绍工作是一个,商品导购也是一个。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网民,按兴趣和能力有效组织起来,从事伟大的事业,让每个人有成就感,让大家在劳动中产生感情。

      什么是伟大的事业?举个例子,Wikipedia就是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完成以前局限于学者专家的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但是Wikipedia也有不足。譬如在召集各方面的力量的时候,Wikipedia的做法是先找几个牛人,做个表率,然后吸引更多的精英主动投身编撰网络版百科全书的伟大工程,从整体上讲, Wikipedia召集网友的方式是守株待兔。如果利用SNS,找到针对每个特定题目的有能力有精力的人,是否会进一步促进wikipedia的产量和质量呢?

      我们在做生活搜索的时候,总是苦于黄页数据不完备,更新也不及时。黄页数据是指那些商业网点,政府机关,车站医院等等服务设施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的数据。业界共同的看法是不能仅仅依赖于地图供应商,采用扫街方式收集来的数据,而是应该发动网民上传数据,也就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这样的方式。要做好这个大工程,关键是找对人。最好像精确制导导弹那样,准确地找到在每个特定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把地图供应商收集到的数据提供给他们,邀请他们补充和纠错。问题是如何像精确制导导弹那样,准确地找对人呢?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借助社交网。

      如果SNS能够在类似的信息化大生产中发挥作用,对SNS网站,对使用这些数据的用户,对参与这个伟大工程的网民,是双赢多赢的好事。

      反观当前一些SNS网站圈人的做法,牺牲几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搔首弄姿,忸怩作态,刺激网民的荷尔蒙分泌。虽然我理解这些被逼上梁山的苦衷,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做法,对不起受生理骚扰的网民,更对不起充当药引子的漂亮女青年。

      关键词(Tags): #互联网#SNS#社交网#Facebook#BBS通宝推:华恩,
      • 家园 期待邓大回来总结一下Facebook的新发展

        现在F主要是一家广告公司。什么是下一步呢?

      • 家园 一个朋友的来信,批评我对SNS的看法。

        朋友email给我的反馈,估计是没有西西河发言权。言之有理,所以转贴,作为永久保留。

        谈CRM虽然有创意但有些偏离主题。做SNS社区,而不是百度知道那种有内容的community,以下几点很重要(从facebook经验发现):

        1. 开始的时候目标人群要清晰,否则没有core audience,也就不可能有critical mass.

        2. 有了critical mass,要怎么把他们留住。原来很多社区都是靠用户自动上来,但是facebook把内容push给用户,就有效多了。

        3. facebook用API和gadget使网站的feature多了很多,而且这样scalable。

      • 家园 用户上传数据的问题在于准确度

        偶朋友就会打电话给12580,随便编造一个饭馆的地址名字,然后骗奖券,反正他们也没精力来核实

      • 家园 先找几个牛人……

        Wikipedia的做法是先找几个牛人,做个表率,然后吸引更多的精英主动投身编撰网络版百科全书的伟大工程

        ------CCHERE

        • 家园 众里寻他千百度,

          是啊,河里的高人云集,不做点什么实在可惜了。陈经他们搞了一个mutual fund,去炒股票。这个经验值得研究。

          • 家园 百度Baidu的来源是不是这句话啊?
            • 家园 百度Baidu的来源

              “众里寻她千百度”,据说百度的来源就是这句话。

              当年李彦宏在为百度取名发愁。1. 要体现搜索,找,寻之类的涵义,2.要有中国特色, 3. 两个字。所以就找到了这句。“千百度”不仅超过了两个字,而且容易联想起一个过气的歌星,“千百惠”。所以就叫“百度”得了。有人问,为什么不叫“千度”呢?这个,。。谁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