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看津巴布韦土改(四续)-土地问题的解决路径 -- wage

共:💬146 🌺49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的农地改革

        “同盟国认为,地主是日本旧统制体制的重要部分;(注13)旧地主与佃农间形成的生产关系,使农民生活贫困,是驱使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原因。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主动措施。1945年11月22日,内阁通过了《农地调整法修改法案》,开始第一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对地主相当宽容,允许地主保留5公顷私有土地;原则上禁止没收地主土地。日本主动改革的原因,最大的是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必须采取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否则将会引起革命。“濒于危机的资本主义为了维持旧体制,不得不忍痛割掉地主这条蜥蜴尾巴。”但是,由战时选举产生的议会——其中有大量地主利益的代言人——连这样稳健的改革方案也难以通过。直到12月9日,GHQ公布《解放农民指令》,在外部压力下,议会才在删除重要内容后通过了法案。这证明,即使反分利集团的必要性极明显、时间极紧迫时,分利集团仍可能冥顽不灵。如果没有占领军作后盾,日本政府是不太会有勇气进行改革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彻底。GHQ认为第一次农地改革“很不彻底,很不象话”,命令日本政府制定彻底的改革方案。日本政府迟迟不决,最后还是由同盟国制定了以英国计划为基础的方案,才进行了第二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远较上次彻底:地主私有土地限制为1公顷;多余部分强制收买,并卖给原佃农。第二次农地改革使80%的佃耕地变为自耕地,由于改革涉及的人口中佃农占80%,可见改革的平均主义色彩是明显的。改革中地主采取了许多钻法律空子的抵抗行为,“违法行为几乎每村都有”。但是大体上改革进行得极为迅速而彻底。由于向地主支付的地价是固定的,所以在高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旧地主集团从此没落。地主制的消灭,使农民运动至少在一个时期内无从发生,保守的农村得以安定。更重要的是,在自耕农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猛增,促成了1950年后粮食增产和农业技术革新。”

        ——是偶的大学毕业论文里面的内容,凑合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巧妙啊

          赎买办法中我也在考虑这个资金来源问题。

          没有强制光靠经济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推进土改。这方面大家看股改就知道了,随着股改期限临近,拥有股票者的心理预期会不断提高。

          确实在思考原则上国家可以支付这笔钱,然后再通过通货膨胀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等手段实际上剥夺原地主集团的利益。

          由于向地主支付的地价是固定的,所以在高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旧地主集团从此没落。

          没想到日本就是个案例,不过没有那么激烈。实际执行中造成的通胀压力如何消化,就是个看点了。

          现在想想看海峡两岸的土改方案,大陆的不必多说。台湾以首先迫使地价下跌,然后再以企业股票折兑的方式进行赎买,共同特点是在达到土改目的的同时都避免或者最低限度控制了通胀。从经济的角度而言恐怕是找不到更好的道路了。

    • 家园 深受启发,花谢
    • 家园 国家强制组织的有偿土改,跟威权统治大概关系不大

      国家强制组织的有偿土改。最典型的当然是日韩与中国台湾的和平赎买土改。这是目前看最成功的一种,似乎最符合怕累脱改进,却只适合拥有一定财力的威权统治下进行。

      而是需要有一个相对成熟和强大的门阀阶层,并且它也跟帕累托改进没什么关系,在这个土改模型里,大地主阶级(门阀)扮演了稳定的主力,这也是为什么津巴布韦不能走这条道路的原因,虽然要说威权的程度,津巴布韦可能比日韩,中国台湾还要厉害.

      一点意见,与您商榷

      • 家园 强制性有偿土改真的是最成功的吗?

        几个小国,小地区内发生的事情由于其受外界因素影响更大,更明显,只能作为特例而不能作为普遍标准的。

      • 家园 谢谢提醒。能具体说说吗

        关于强制有偿土改,我其实只了解了东亚的资料,所以结论可能有偏颇了。你的门阀是政治世家还是就是大地主家族呢?如果单从台湾等地经验看,其实土改对大地主打击是比较大的。这也就是国民党在大陆不能土改的原因:他本身代表的就是大陆大地主利益。

        至于其他国家,我确实不太了解了:)如果你能具体说说哦,对大家都有教益啊。再次感谢。

        • 家园 单纯的大地主和政治世家都不能简单称作门阀

          其实门阀是一个很中国的词,对应过去,可能领主(Lord)是个比较好的参照物.

          门阀不仅仅是政治世家,它是"皇权的实际代理人",用今天的关系来比喻,皇帝是董事长,它就是CEO.

          同时它也不仅仅是大地主,它是核心产业的控制者,举个极端些的例子,蒋宋孔陈.当然,在封建制度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原因,它的表现,肯定脱离不了大地主.

          国民党在大陆不能土改,实际跟打击大地主关系不大,原因很复杂,不过外部势力的入侵(日本),内部反对党势力的崛起(TG),导致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阶段来进行土改(所谓黄金十年,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还没有一个稳定的,不靠枪就能保障自身的门阀阶层).如果KMT还有时间,比如在45年之后,能够广泛接纳各个政治势力,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几十年,最少)来打造它的门阀阶层,它也有能力在大陆搞土改.

          你看,KMT去了台湾为什么能搞,因为它外部条件风调雨顺,内部很团结(外省人嘛),又接纳了一小部分台湾本土势力,联手干掉其他地头蛇,土改即便侵犯大地主利益,也是顺顺利利就完成了(当然,这个是说,没有搞得腥风血雨).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核心产业,所以单纯的大地主不再拥有之前那般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是可依附的行业增多,土地捆绑的人口缩小,人口流动也加快,导致人口依附性下降)

          而且,在KMT政府里,占据主导性地位的也不是台湾大地主们,所以最后被拿来分财,实在是顺理成章.

          一点愚见,与您探讨

      • 家园 越南和老挝也是共产党强制的和平土改

        这个越南或者老挝是否有门阀,谁来讲一讲?

        重要的是,当时北越和老挝大部都是共产党掌权,而且拥有绝对优势的武装力量。和平土改的经济来源也是有外援做保障的。

        当时段苏权将军在老挝当顾问,与越南顾问在老挝土改问题上时有争吵。越南指责中国当年的土改搞出了还乡团等地主武装,在大敌当前时会亡国。段将军指出,抗战时的沦陷区后方与边区,也是减租减息政策,没有什么还乡团,今日老挝虽有美帝,但是中越苏强援足可以抵消,完全有条件进行无偿土改。

        凯山参考了双方的意见,发动群众斗地主,但是只是从政治上打到地主阶级,经济上则是与地主谈判,部分和平,部分无偿,还有部分地主经营。

        老挝的地主面对老共军队,北越军队和中国军队,基本上都很配合,逃亡的也不多。

        • 家园 这俩问题真没任何准备...

          买两本书看了再回答吧.有人能推荐几个比较牛的专门研究人员么.俺好按图索骥.

          仅从个人理解来说,外部威慑也是一种有效的确保和平的手段.

          门阀阶层在土改过程中的核心使命:说它成熟,就是可以把利益划分的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既不是吃干喝尽砸烂一切然后平均主义,也不是一棵大树顶端优势,其他人活在阴影里.贪还要贪得大家都能接受,这不是新贵能玩的转的金刚钻.

          为了满足这个核心使命,门阀一般都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门阀是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和执行者,上有高官,下有小吏,确保政策执行顺畅.

          其次,直接依附门阀产业的人口占相当比例(这个比例究竟是多大才行,俺也不知道...).来保证广泛的执政基础.

          最后,门阀拥有国内相当比例的资源,

          所以呢,我觉得外部影响(包括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门阀阶层的使命,保证土改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双稳定.

          如果是单核心的威权政体,搞什么和平赎买,多半是搞不成的.

          • 家园 所以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内部条件或者外部条件

            必须能够达到一个临界值,不管是门阀还是威权,都能够控制局面,这个是保障;门阀或者外援能够提供经济基础,这个是条件。

            所以看来,总之,一是控制力,上下要通贯,二是经济实力,保证不容易出现社会大波动。

            有了这两个,估计土改比较有保障。当然,这些只是条件,而执行,意愿和能力等是另一回事。

    • 家园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土改最有深度的分析了 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