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穆加贝 -- 橡树村

共:💬111 🌺3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好像还是lse出来的呢

      当年在独立斗争里他属于青年派,也是比较激进的,不过保守的老牌被镇压下去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 家园 LSE在这里有什么特别联系么?
      • 家园 穆加贝的学历

        穆加贝生于1924年,在教会学校受的教育。

        1951年到南非的福特海尔大学学习,这个学校是南部非洲政治家的摇篮,出了不少非洲著名政治家。

        穆加贝在1951年在福特海尔大学获得BA学位,随后通过远程教育在南非大学取得管理学士,教育学士,从伦敦远程教育大学取得科学学士,法学学士,科学硕士,法学硕士学位。两个法学的穴位都是在在监狱期间取得的,科学硕士是在他当了津巴布韦总理以后取得的。

        原来有消息说穆加贝的女儿在LSE念书,后来被否认了。

        穆加贝从政相对较晚,是1960年才开始的,参加了恩科莫的ZAPU,1963年参加ZANU,成为总书记(不是最高领导人),随后就被捕。1974年出狱后成为ZANU领导人,领导武装斗争。到1979年谈判的时候,穆加贝和恩科莫是最有影响力的反对力量,是激进派。

    • 家园 问一问村长

      这篇报道里写的事你可有耳闻?其中有多少是真的?

      解读非洲“保定村”传奇

      -新民周刊

      外链出处

      要是这个采访报道比较真实的话,是否可以考虑把咱们四川受灾的部分农民送去非洲种地,这样既解决了部分灾民无地可种的局面,又可以解决当地人的粮食等需要?

      • 家园 去年有人问过

        我没花时间去核实。

        中国到非洲种地,麻烦其实很多,我个人不看好。穷的地方,把土地看得很重,你把地占了,就会有人不乐意了,等到所在的地方有点乱,肯定就有人要求土改,华人作为新殖民者,首当其冲。农业的投资周期相对长,不合算。勤劳的华人出了国,往往很快就会比当地人过得好,这就会遭到嫉妒。做生意开厂子的,不怎么显眼,种地的话,可是好目标呢。

        其实,华人到非洲,种地真的不怎么赚钱,做生意就是了。在那些战乱频仍的地方,只要吃得了苦,一个人一年赚了十几二十万美元并不难。

        • 家园 看了

          那篇文章里说非洲土地肥沃,撒点种子下去就能长出东西来,-开始还颇为怀疑,因为新闻里经常上演非洲饥荒、战乱的画面,我一直以为那土地贫瘠,不宜耕种-,看了你下面回帖,这个报道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真的了。

          说到农民种地收益不多,可是农民不大可能一开始都去做生意吧,投资的钱从哪来是个问题。如果照那篇报道说的那样,一年在非洲务农能挣个2万美圆左右,这样干三年回国/或者在当地开个小买卖的本也就出来了。

          就是怕你说的那个招致当地人嫉妒的问题。。。

          • 看了
            家园 非洲这么大呢

            有饥荒的地方,也有富庶的地方。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是有不少的。

            一年两万美元对于国内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在非洲大部分国家也很好了。不过在非洲做生意,原始积累很快。当年到南非赤手空拳闯天下的,十几年下来有几百万美元资产的也不少了。像我们打工的,那是绝对挣不出来这么多钱的。

            商业机会多的地方很难安心种地的。比如你知道你家里面卖一美元的东西在这边卖二三十美元,买的人还不少,能忍住不做生意?

            • 家园 我也动心了~就是不知道去卖点啥东西,哈哈。

              那边那么穷,咋东西还能卖那么贵呢?还能卖出去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