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程序员的自白 -- 荆棘探兴

共:💬101 🌺1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道题一个真正上好数据结构这门课的二年级本科生就应该能做出来

            我记得我们当时上这门课的时候作业中就有这题

            • 家园 理论上是这样

              大部分学生,这个题大概是抄的,如果再投入实际应用,比如用C或者JAVA去写,那估计十个里面有一个真正做出来就不错了。为什么说是独立做呢,就是因为可以随便抄到,但是重点是理解,理解清楚了那就是极好的程序员。

              很多本科生连个二叉树的结构都做不出来,如果本科生真都能做这个题,也就不用我们那么费心去培养了。实际上在工作中,想选好苗子,根本不用这道题,因为实在是有些太难了,而且这个题网上例子还是有的。都是分配一些比较简单的活,比如包括文件读写、数据库SQL之类的。

          • 家园 国内软件行业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个成熟的工业行业,人员组成应该是

            工人,工程师/初级管理人员,专家/中级管理人员,总师/高级管理人员这四个层面。

            其中,工人完成日常性,重复性劳动。工程师完成其中的一定难度的技术性工作,并且为工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初级管理人员管理小规模项目,组织工人工作,协调工程师与工人的配合。

            中级管理人员负责为项目调配各种内外资源,专家负责解决高难度和前沿问题,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总师/高级管理人员则在企业和行业方面进行掌控。

            目前软件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但程序员的定位就是一个大问题。应该视为工人,还是工程师,或是专家?理论上来说,青鸟之类成人教育,培训的是软件业的工人,信息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师,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培养的是专家。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培训和用人体系都无法正常运行,小企业希望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很多博士硕士被当coding工人用,青鸟培养的coding工人也完全不合格,有才干的人都想向管理系统转,就出现了目前软件业的各种怪现象。

            • 家园 是呀,我也有同感

              新生技能不好根源在于教育制度。

              回想一下,其实我们上大学时的老师,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编程水平却十分一般,基本上编程的技术都是在工作中琢磨的。

              可以这么说,大学老师的培养制度有问题,就软件工程而言,有实际项目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而大学教师基本是毕业留校方式,这样的教师很难传授给学生实际的经验。而偏巧编程是十分需要经验的。

              比如青鸟,他们的重点应该是培养编码人员,但是对于大多数课程和四年本科没有区别,但是上这种学院的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学生,结果理论也没学好,技术也不好。公司曾经因为特殊原因招入青鸟学员,本来就不看好他们,但没想到实际工作中更差,本科学生只是经验欠缺,培养一下还有未来,而青鸟学员甚至根本就没法培养,从各方面的素质都远不如本科。

              而公司无法形成梯队则是因为流动性太强了。

              三年就是老员工了,五年不动简直是稀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程序员实际上是不停的变换自己的专业,技术积累很少,大家都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连自身的升级都很难,更何况大型软件肯定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

              由于技术水平低,产出的软件产品也难以明确有什么核心技术,因此,软件产品的版权也无法控制。各行业都是市场导向,有了客户再招一批技术人员。而在技术上,实际上各大公司并不看重。经常是与其买一个公司,不如挖角更合适。版权难以界定,而打官司则旷日持久。这样公司无法做大,即使规模上去了也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不久就分裂。

              说起来,真的有点觉得积重难返。

    • 家园 共同点太多了,花一个。

      我本科也是机械,硕士同样在控制,现在也在一家软件企业做程序员,当然title好听一点,architect。

      现在也三十多了,目前带一个小团队,但是还是喜欢技术,不喜欢管理。

      本质上还是一个coder,最开心的事情,是用最简单优雅的方式做一个框架,然后让一堆人来用。

    • 家园 后来者花之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又见“居然”

      他最初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居然做程序员很出色,可能是甲骨文附体了。

      每每看到这种评论就忍不住笑一笑,呵呵,我大学同班同学也有如今在德国朗讯做技术工作的。记得当初别人问我,你的行业跨度大不大啊? 我就回答说,恐怕大到你无法想象啊...

      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但毕业就直接和国企外企们的会计们打上了交道,因为我是做税务稽查的,专和数字打交道,一直在业务核心部门,还得过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汗....)...

      出了国,到现在做代理园长,从事幼儿教育,教育虽然听起来和语言文学也有关系,但我从事的是纯粹英文教学.我个人的英文成绩可以轻松考到学术类雅思七分以上,当然,考试向来是我们中国人的长项.但问题在于,大家一听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好像理所当然英文就该很差.....

      事实上,我们同学中在海外读书的和在外企做事的都不少,大学时候就会自己编程的也有,还有一个目前在上海网通做到了高层.

      所以说,不管本科学什么,关键的还在自己的兴趣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时候就是一个机会和一个选择的问题,就改变了一生.

      所以,见你说了"居然"二字,觉得实在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偏见哦......

      • 家园 大跨步。

        行业跨度真大,人才。。。

        我怎么说也是在工科中转悠,您可是跨了好几个科目,佩服。

        花。

    • 家园 【原创】我也是做这行的

      不吐不快。

      其实这行在入门的时候的确不需要什么经验的,所以常常有大学生不如中专生的说法。

      但是,真的往下走的话,还是要很多的底蕴的。比如很强的逻辑关系,对数据方面的了解。特殊的项目也是要用到很多的数学方面的算法的,而这时候,工程上的处理和数学上的处理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

      现在我在改其他人的代码,从代码风格上来看,这个人的经验应该比我要早个三四年,但是从控制手段来看,他比三年前辞职的我还差,有的人或者在这行跌打滚爬很多年,但是就是写不出好的代码,为什么呢,因为思路的关系。

      没有科班的教育往往会在编程的时候走所谓的捷径,有好处么?我觉得不是,以我手头上来说,一个完全没有考虑并发控制的代码,要知道这个东西可不是单机版。修改的我是极其痛苦。

      科班的填鸭虽然很郁闷,但是真的到了开发的时候如果能够用起来,真的是事半功倍。

      还是一句话,工程和好玩是不一样的。或者在1000行的当量中,你的算法和写法相当的漂亮,但是如果放到10000行呢,1000000行呢?你的算法能否复用,你的写法能否让其他的后继者理解?

      我个人很喜欢编程的感觉,特别是收拾了一个又一个大臭虫的兴奋。这点上,我很赞成作者的看法。

      至于将来,以后其实怎么走下去,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的,我个人可能往数据分析方面转型了,虽然我一直就很号称讨厌数据库。没办法,从吃这行开始到现在就是做数据多于做算法。

      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觉得什么时候写出一个自由软件很多人用是个很牛逼的事情,而现在,我觉得能确保写出一个无错误的系统真的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 家园 程序员以后可行向项目经理、售前、销售转型

      或者自己成立个小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

    • 家园 现在的孩子们的稳定性太差

      出了校门儿,就想接手大项目,还必须要做主力,也不想想大学几年自己都干了什么? 做个裁缝学徒还要三年呢,干这行的出来就想直接当老师,哎!心气儿太高了,而且这是普遍现象. 大的城市后备人才比较多,二线城市就比较遭罪了,往往几个大的公司里面的人都认识,因为都是互相跳来跳去的.年轻的时候奔工资,待遇跳槽,稍微有些经验了,奔着名头名气跳槽,估计过了35(我这都说多了)岁,想跳都没人要了,因为眼界高了,水平还是那样儿,用人单位想,我还不如找个年轻的仔细调教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