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8*8·史书大国·大历史 -- 陈郢客

共:💬406 🌺1563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矮打了全国人民一个耳光。道德信仰的轰然倒塌。
      • 家园 他们用生命为我们要进步付出代价

        我这样说很残酷,对死者很不公平。我当年一样的热血澎湃,86年129时候就翻墙出校,直奔市中心,情景让我失望,学生们情绪激昂,而演说却空洞无力,市民们(主要是知识分子)如雕塑一般站在草坪上用沉默来鼓励学生还是用沉默来表达某种愿望,看不明白。88以后三年,我能对学妹说的就是,那些死去的学生,为我们国家的进步付出了代价。他们是历史涌起的一波浪头,在礁石上残酷地粉碎了,但是历史还会兴起波浪。波浪和礁石,一定要针锋相对吗?

        • 家园 谢谢你的描述

          学生们情绪激昂,而演说却空洞无力市民们(主要是知识分子)如雕塑一般站在草坪上用沉默来鼓励学生还是用沉默来表达某种愿望,看不明白。
          如果演讲者都是如王丹这种水平的话,可能真是这样的效果。

          从大历史的角度,这些鲜血就是进步的祭品啊。也许以后除人民英雄纪念碑外,我们应该树立另一块纪念碑,纪念任何为中国努力过的人,包括8*8的牺牲者。

      • 家园 88事件,中国倒下了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狂奔。文革时发展到顶峰。理想主义的激情也在这一路上逐渐燃烧殆尽,88之后,中国最后的一批理想主义者也倒下了。

        人性有善有恶。事实证明,你不可能通过教育将人性中的丑恶抹杀掉,将每个人都培养成高尚道德,愿意牺牲自我,大公无私的人。至少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的。这点注定了文革式的理想主义注定失败。

        巨大的幻灭之后是现实主义的强烈反噬。中国80,90年代的右倾和文革时的左倾实际上是相互对应的。

        88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20年的距离其实还是太短。我们这代人是看不清的。

        • 家园 他们当然是理想主义。他们理想而幼稚地认为能够用和平

          的方式从TG手里夺取政权,却不知道中国的政权永远都来自于枪杆子。

        • 家园 每个时代都有理想主义者,——张居正是,海瑞也是。

          将来也会有。

          时代、民众永远欢迎能办事的理想主义者。

          所有的时代里都有

          ——但不是所有的时代他们站在恰当的位置上。

          抱负+技术+时机=好的结果

          历史不仁,亦在于此。

        • 家园 关键在于,旧的理想没了,新的理想又没有建立起来。

          不是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没有理想。

          好莱坞一直在宣传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善恶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善最终胜利的必然性,主旋律相当的突出。

      • 家园 历史不仁,所有青春是相似的。

        我摘引钱理群在林彪死后,——描述他们这代年轻人的日子:

        “有段时间,我们这一小群人——工人、职员、代课教师,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零工,男男女女十来个,几乎每周一次,要到那小屋里去聚会。我们常常沿着山洼里的那条小路,翻上几道高而陡的土埂,带着自备的干粮或采办的蔬菜,在那小屋里呆上整整一天。由于小屋的主人不擅烹调,我们必须为他(当然主要是为自己)帮办伙食。有时为了省事,就有自告奋勇的朋友,骑着车,专门跑到火车站的站台上,去买上一大包不要粮票的烧饼,然后就着一大锅烧好的菜汤,一屋子人一边嚷嚷着,争论着什么,一边就啃着手中的干饼。以至后来为这小屋的主人送别时,我还在一首不伦不类的诗里写下这样的句子:‘更难忘,娄山湖畔,登吟《井冈》(指一个雪天的早晨,我们一伙人爬上附近的山冈,齐声朗诵毛泽东的《井冈山》);陋室聚首,鲁迅文章;朝来暮往,笑语喧堂。遥望共产主义理想,眼前烧饼与清汤……’

        ““是的,我们在这里,谈马克思,谈巴黎公社,谈那些在传抄中见到的手稿;当然我们也谈文学,谈鲁迅。有段时间,小屋的主人还接连数次给我们讲《野草》,讲《故事新编》。还讲过一次莫里哀的喜剧。(因为莫里哀的喜剧是‘资产阶级的’,不能公开讲,就只好秘密地讲,找个隐蔽的地方,大家分散地偷偷溜去听讲,就像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有时,为了不太招人耳目,我们干脆到外面,沿着傍湖小路,找个清静的地方席地而坐;或者干脆爬上临近的小山,在那远避尘俗的地方,讨论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有轻松活泼的时候,猜谜、打鸟、野游、朗诵,以至什么‘碰灯笼’之类的游戏等等。至今我仍记得的,是在毛泽东去世以后,有那么一个夜晚,在依次朗诵了郭小川的诗,卢森堡的《狱中书简》等等之后,主人余兴未尽,竟找出一封朋友的来信中抄录的文章片断,当众朗诵起来。那苍劲浑重的男中音,从那厚实的胸膛里发出来,伴着信中慷慨激昂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地落在我们心上,悄悄地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翻涌起阵阵难以平静的心潮……”

        以上标记的是70’s在林彪死后青年们成立各种小组觉醒和反思的精神氛围。

        我很清楚80’s的精神氛围,现在也有大量的资料,您的心声,和当时精神氛围是互证的。

        叶芝有一首诗:活生生的美只是为了更年轻的人: 我们付不起它勒索的滚滚泪水。

        毛泽东有另一种表达:年轻人永远是对的。

        ……

        静默。上花。

      • 家园 他们现在已经成年了 我想他们还在这里

        没有人比他们更爱我们这个中国

        • 家园 邓公恨中国吗?

          似乎不是这样。死者为我们的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要感谢那一位叫什么志刚的,因为他的死,废除了一项法令,社会更加的公平了,也从此盲流可以在南京路安营扎寨,谁又受到了新的伤害?

      • 家园 倒要请教您的信仰是什么?

        “对党对父辈毕生奋斗的目标的信赖和信心”是如何指引您去广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