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关地震预报,简单说上两句 -- 电子赵括

共:💬142 🌺3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那是过去的体制才适用的

          现在都是术业有专攻,大家各司其职了。你要越俎代庖,土洋打架了,到底听谁的,到时候谁负责任?

          时代不同了,体制也改革多年了,要重拾旧法,谈何容易?

          关于地震预报。专家可以做出长、中、短、临的各种预报,那只是根据各种数据,报告一下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而已。

          地震局能预测地震震级,不能预测烈度吧。因为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不只和它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所以,即使地震局能准确预测到地震震级的大小,却无法准确预知烈度的大小。

          天天在预报,提前一年撤离,城市变空城市民不工作经济受重创,这种惯常用于恐吓民众的理由在我国地震预报史上实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那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实行“无预警问责制”。如果一旦发生地震而事先政府没发出警报就要被追究责任的话,政府不发警报才怪呢。其结果就是终日人心惶惶。看看这次余震预报造成的成都争先恐后大逃亡的结果,不难想象吧。

          比如政府如果发布了一个地震局报上来的概率:1-2年内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70%,半年内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30%,一个月内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5%,届时你说老百姓会怎么办。

          地震预报发布后,你还能期待老百姓给你安心工作?

          国家法律规定不许乱放炮,正是我开头所说的各司其职之意。地震局只负责向政府通报预测结果,政府是否、如何向外发布另有一套程序。

          如果谁都能被允许发布地震预报的话,一个是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再一个可能就是“狼来了”效应,谁都不把预报当一回事了。

          读了你的回帖,俺有两点感想:

          1,“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好是好,只是那是旧体制的产物,已经不合时宜了。老话怎么说来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2,公布地震预报不可能不给社会带来恐慌,更何况预报本身的非精确性,使得政府发布地震预报需作出极困难的政治决断。

          唐山地震之前,开滦煤矿收到矿上地震监察点发出的地震警报,他们没有停工也没有撤离,采取了加固措施应急方案紧急演习排除问题。结果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上万人地下作业的开滦煤矿顺利撤离,最后只死亡7人。

          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为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在今天,即使只死了7个人, 不停工也不撤离,开滦煤矿的头头吃官司的可能性大还是受到交口称赞的可能性大?

          中国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

        • 家园 Leart a lot from ur post. Flower
    • 家园 这回俺做质疑派

      基本同意刑部的说法,但是有一些话不得不说。对地震预报,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现在否定的一面声音太大了一点。说地震可测往往容易被打成文科、民科,是少数派。俺就和少数派一起陪绑吧。先说明一下,俺是工科加理科,当然不是搞地质科学的,有些NAIVE的观点,挨点批也是难免的。俺做好了准备,不过,探讨一下还是可以的。俺讨论这类问题不分对象的,所以,如果有朋友有不同意见,尽管提出,俺不会计较,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俺谢都来不及。

      先介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得比较全面。太长,就摘文中的主要观点。

      地震预报的中国经验:李四光坚信可预报

      外链出处

      一批老科学家认为可以,“对于地震来讲,现在不可知是正确的。未来不可知,那就是错误的。”

      另外,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和地震预测的难度都应该让群众知晓。可以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时做好应震准备。如果群众提前有所预防的话,可以减少很大的损失。有所准备的话,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临时加固屋子、屋里搭个防震支架,酒瓶倒立预警,备好地震救急箱,急救措施方案等土办法,地震时反应可以快很多,到时那怕反应快一秒,有准备的话结果也会大不一样。不是有个学校由于准备充分,地震中没一个孩子伤亡么?

      地震预报最好是权威机构发布,但也要确保权威机构履行职责义务。地震预报可以用概率预报的方法,适度允许误报,漏报要分析情况,合理对待。这次地震前一点迹象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最多是没观测到。现在的好多说法好象是在为地震局开脱。如果他们对技术水平和能力不够、没有观测到地震有所愧疚的话,我一点也不会怪他们。但他们的说法,不免让人觉得太官僚了。人命关天,这样的事轮到任何人头上,都不是轻松的事。死去的人们会说,哪怕误报十次,也不会抱怨。不是说有中期预报么?当地有几个人知晓?当然,预报需要建立在人们对地震有理性认识的前提下,这需要更大规模地普及地震知识,防止不必要的过度紧张。这次,地震局领导对不同意见一概否定、网络上把相关学者打成民科的做法,而不是探讨从中有何可以借鉴的,让人不得不对地震局是否官僚化了产生疑问。

      外链出处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则表示,指责中国地震局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是“板子没有打到点子上”,预报地震确实太难,但中国地震局在科研方法、工作布局和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这是汶川地震后应该吸取的教训。

      “当时地震部门还有专门的电台,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之后,电台逐渐取消了。”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全部公众通信系统瘫痪,地震基层部门无法把信息传递出来,不可避免会造成救援延迟。

      体制的问题

      外链出处

      事实上,四川省地震局在今年早几个月,曾做出了一个分析,表示四川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将有大震。这一材料,上报给了四川省政府。

      “但这个并不是地震预报。”孙士钅宏强调,这个材料只是背景性的材料分析,给四川省政府当局做决策参考之用。

      国家层面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次短临预报的评审活动。

      “就拿汶川地震来说,四川省政府没有收到四川省地震局的明确的预报意见,即没有预报具体时间,也没有预报具体什么地方,缺乏地震预报的三个要素构件。”孙士钅宏表示。

      再贴两个关于地震预测的帖子:

      1.地震预测研究的技术路径之争 (这篇文章对技术层面讲得比较多)

      外链出处

      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池顺良的感受颇为复杂,“不应盲目地推说此次汶川地震没有发现前兆,而应反思当前的测震技术体系是否满足观测前兆的条件。”此前13个月,他研制安装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在距离此次汶川地震震中140多公里外的姑咱台站上,已经连续观测到了清晰的震前异常。

      但令池顺良感到遗憾的是,虽然早就观测到姑咱台的应变异常,他也曾向中国地震局打报告,希望能够加密布设仪器进行观测,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等到答复。

      2.地层电流地震预报理论引起关注

      外链出处

      五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从地球红外监测图像上发现,中国西南部地区有异常迹象。一位名叫迪米塔;奥佐诺夫(Dimitar Ouzounov)的科学家在给同事的一封邮件中指出:中国四川会有状况发生。
      觉得这条消息应该是可靠的。俺是学化学的,对红外有些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的,是能够使地表的红外发生变化,有时会相当敏感。这应该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手段。加强重点地区的红外分析(主要观察红外异常)应该成为观测地震的重要手段。(当然,影响红外的因素很多,不过,通过一定程序应该能部分排除。对红外的观测还可以及时报告森林火警。)红外在气象上的运用大家都清楚,但进一步运用到地震预警观测,却很少有人想到。现在,国内还没有把红外列为地震观测的手段。

      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大致可以将地震前兆现象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以及宏观前兆现象。目前应用于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几种:测震、地壳形变观测、地磁测量、地电观测、重力观测、地应力观测、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动态观测。

        各地震研究单位运用各种方法来研究监测地震前兆。常用的仪器如:地应力仪、地磁偏角测量仪和地温、水温、水位数字化观测仪等。把得到的地应力、水氡、磁偏角均值变化曲线图,以及水温、水位变化图汇总,来分析是否有发生地震的可能。

      外链出处

      现代科学创造了很多测试手段,有些只是我们没想到。在我们没想到之前,不要轻易否定。如果地震预测一定要震级、地点、时间同时准确的预测的话,那就太难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中国的地震预报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对余震的预测也是相当准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地震不是不可预测的)对中国的地震学者,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对地震预测也要有信心。毕竟,地震不是UFO。

      • 家园 欢迎质疑

        仔细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我们的意见有很大分歧。都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可以预测,但是现阶段还无法精确预报。至于将来,至少我也希望能够预报。即使是那位反对地震可以预报的Prof. Geller,也不是认为永远无法预报,而是主张当监测达到什么程度时有可能预报。至于地震局的工作方式是否有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这个我不做评论。

        死去的人们会说,哪怕误报十次,也不会抱怨。

        我保留意见。大地震的预报,不会把震中定死在一个地方的,都是一定的范围。例如1976年的松潘地震,震前对那边的异常进行估计后认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区域就包括了这次的主角汶川。考虑到这次大震后道路断绝种种救援工作之不便,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山区县唯一的办法是撤离。76年到现在32年,如果真的容忍误报10次,就是说每3年汶川民众就要撤离一次,考虑到现在的时间精度每次至少离开一个月。这谁都没法“不会抱怨”。

        其他的事情,无意继续评论了。感谢参与,花一朵。

        • 家园 谢谢,还花

          其实,象这样的面临灭顶之灾的山区,就不是撤几次的问题了。应该是重新选址、整体迁移的问题。有中期预报的话,就应该考虑这些问题。灾前做比灾后做要好得多。这是可以做的,也是灾后肯定要做的。当然,这是大事,说说容易,下决心是不容易的。

          • 家园 就算是长期预报,对这种特大地震也很难。

              北川已经是上千年的古镇,说明在这里极少发生这样大的地震。如果把发生过七点几级地震的地区人都迁出,中国能住人的地方恐怕不多了。

      • 家园 Good points. Flower
      • 家园 送了花,但是没有宝

        郁闷

    • 家园 跟您拉个关系

      一直在看您的文章,才知道您以前在地震系统工作过。我爸爸是个老地震工作者,搞了30年地震预报。由于从小就经常去地震局,所以对做地震工作的人都有一分天然的亲近感。在这里特别感谢您对地震预报工作的理解,这样的文章对澄清一般民众对地震预报的误解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