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诺曼底故事(17) -- daharry

  • 共: 💬 107 🌺 155
  • 【原创】诺曼底故事(17)

    诺曼底故事(16)

    要把百福德人的故事讲清楚,我们需要回到当年的奥马哈滩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奥马哈滩头分成8个地段。靠西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C (Charlie)

    D绿(Dog Green)

    D白(Dog White)

    D红(Dog Red)

    靠东的那四个地段分别称作:

    E绿(Easy Green)

    E红(Easy Red)

    F绿(Fox Green)

    F红(Fox Red)

    (资料地图)。

    穿越奥马哈滩头的丘陵地带通向内陆有5条峡谷通道,它们从西向东被命名为D-1,D-3,E-1,E-3和F-1,其中D-1,D-3和E-3都有通向内陆的道路。而E-1和F-1仅有沿着峡谷蜿蜒而上的小径。这5条通道是后续大部队向内陆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D-1通道最重要,因为它有被覆路面,容许装甲部队快速通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张难得的俯瞰奥马哈滩头全景照片,拍摄地点是在F1通道的悬崖顶上的德军阵地,拍照时的气象和光照与D日登陆时相似。奥马哈滩头全长6100米,最远端的海滩是D绿地段。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奥马哈滩头呈一弯浅浅的弧形。此时的潮汐处于半高潮,而盟军登陆时是低潮线。在低潮时,整个海滩有300至500米宽的滩涂,间或有滞水地带,这种地形是迟滞盟军士兵前进的天然障碍 (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海滩平行的是一道沙堤(图中部的黄色线条),沙堤上是一条公路,它把五个通道连接起来。德军利用这条公路向海滩上运进构筑滩头障碍的器材。有的地段为了防止公路被潮水侵蚀,在靠近海滩的一侧修筑了一道1-5米高的海墙(图中部的蓝色小方块)。这道海墙的底部有几米的宽度是德军步兵的射击死角,也是美军士兵登陆后能找到的唯一藏身之地。在公路的内陆一侧,有5 – 200 米左右的浅滩。再往内陆走,地势突然升高,形成一道横贯整个滩头的的悬崖,其高度为30至50米,坡度为30至60度。这个地形在电影“拯救大兵雷恩”里拍的特别真实。而在“最长的一天”里则不那么明显(资料图片)。

    在悬崖顶端,德军构筑了大量掩蔽部,步兵火力点和轻型火炮阵地。这些阵地居高临下,有极为良好的射界,可以对奥马哈滩头的任何一点形成绵密的交叉打击火力。是非常理想的防御地形。 德军除了在海滩上布置了大批反登陆障碍外,在山脚下和山坡上布置了绵密的地雷区。从低潮线起,所有登陆人员都处于德军机枪和火炮的交叉覆盖之下。德军认为,这种密集,连续和多层次的猛烈火力使得任何在低潮登陆的企图都无异于自杀。D日的战斗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德军的战壕历历在目,美军如果要夺取这些阵地,必须要穿越地雷区,攀登悬崖进行极为艰难的仰攻。而等待他们的是大批德军狙击手(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被植物掩盖的战壕,正好面对F绿地段,这里距水线的直线距离约为400米(daharry摄)。

    隐蔽在茂密植物中的钢筋水泥工事保护着德军士兵免受轰炸和炮击伤害。这种永久性工事里部署的多数是炮兵观察所和通讯指挥机构。德军事先标定了奥马哈滩头的每一寸地面,所有机枪,迫击炮和直射火炮的射击诸元都已测量计算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标准的德军机枪掩体——托布鲁克坑。它是用钢筋水泥铸造的,由于其位置平行于地面,从海上很难观察到。除非舰炮直接命中,否则很难将其摧毁。此外,德军还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掩蔽部,以保护德军士兵和装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面那个托布鲁克坑的射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的战壕俯瞰F绿地段。他们的主要阻击阵地都设在悬崖上。这些阵地居高临下,俯瞰平坦的海滩,给机枪和轻型火炮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射界,也为部署在纵深的重型曲射火炮提供了的优越的观察校正条件(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德军战壕俯瞰F-1地段正面。距离海滩大约300米(daharry摄)。

    从上面几张照片的角度观察滩头,不难体会到德军步兵当年有着怎样优越的防御地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令人生畏的MG42机枪是德军步兵的标准配备。在奥马哈滩头,美军的伤亡有40%是它造成的(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悬崖后方是平坦的台地,有利于德军战役预备队的及时增援和展开 (daharry摄)。

    隆美尔曾坚决要求把德军的装甲部队部署在浅近纵深,以便能在盟军刚刚上陆时就能发起快速反突击。即使盟军攻上悬崖,也会被装甲部队及时的反突击打垮。隆美尔的反登陆作战的基本战役战术设想是决战滩头。他强调: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滩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打败敌人,那就是当他们还在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机会调动预备队,即使这么想都是愚蠢之极的。主要的防线就在这里,我们必须把一切力量放在滩头。战斗的第一天将会是决定性的。无论对盟军还是德国陆军,这将是最长的一天。"

    这一设想被龙施泰德所不耻,他认为那样的部署仅仅具有战术意义。装甲部队必须集中使用以保持战略和战役打击强度,因此装甲部队要部署在二线。龙施泰德的意见有利于希特勒亲自掌控战略预备队,最后定的方案还是集中部署。不过,作为让步,整个部署也相对靠前,有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点距离滩头约30至50公里。实际上,在盟军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条件下,装甲部队在昼间向滩头增援将会极其困难。在D日实战中,只有极少量的德军坦克曾接近滩头。假如当时在维赫维尔有5辆德军坦克的话,恐怕奥马哈滩头的局面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诺曼底故事(18)

    (待续)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为什么主要的伤亡是由MG-42造成?

      德军的毛瑟98不也是很好的枪吗?

      MG-42相对于美军的机关枪,有何优越之处?

    • 还是奇袭的成功啊

      没有上天作美,攻击不可想象。

    • 昨天看报纸说有一个德军一人干掉2000多的米军啊。。。。

      躲碉堡里打了20000发机枪子弹。。。。

      厉害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这个是谣言,早已经被辟谣

        所有这些故事都是仅仅来源于Hein Severloh本人夸张的自述,每10发机枪子弹就能打死一人,这是怎样的天顶星射击技术啊?奥马哈海滩有4英里长,一个躲在碉堡里的机枪手的射界有多宽?

        • 从战后的表现来看,他一直活在深重的负罪感中,没有夸张的动机

          从他的心理来说,应该只会希望这个数字越少越好。说两千多可能只是误传(比如把德语“geschossen”当成“打死”),或者他自己受当时条件所限的估计“扫倒”数而已。

          • 不是他干的,当日对滩头主要的杀伤武器并非机关枪

            而是二线阵地不停打过来的88炮(88炮亦可发射榴弹,但对身管的烧蚀很大),105炮,以及数量不等的迫击炮。由于坚固的预设阵地和隐蔽得当,德军师级重炮大都在地毯式轰炸和海军炮击中生存下来。温特斯等人马不停蹄地冲向后方的四门88炮阵地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机关枪一是碉堡内射界狭窄,二是射击方式本就快不起来。MG42通用机枪非配发到班组的话,通常以三脚枪架部署在固定阵地上两或三发短点射为主,射速,精度,身管过热都能较好控制。但这种射击法,一天打固定靶,也是打不下2000个。电影里看到的机关枪一拉枪栓哗哗哗泼水一样地打过去,是要被送去惩戒营的。

            从二战起,炮弹和航空炸弹就取代步机枪成为战争中的主要杀伤来源,保守估计二战中6成以上的伤亡都是因为弹片和冲击波。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