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毒舌:部分西媒对震灾的歪曲报道 -- 厚积薄发

共:💬171 🌺2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个人认为,以CNN为代表的西媒早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失去了信誉

      我们现在需要争取的,是西方的普通民众。不论是放上youtube,还是在论坛宣传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我们要打击,就要找准目标,找那种连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也认为不对的东西,比如对新闻真实材料的篡改,youtube上面那篇抨击西媒的视频之所以引起了那么大反响,就是因为即使是西媒本身也要承认他们的错误。

      而选材的过于明显的倾向,在西方则非常可能有争议。因为您如果不评述所有的材料,仅凭一篇材料很难说什么倾向。而某些在场群众头一两天救助力量不足的时候,的确可能说过一些过头的话,如果不在场,您也很难证实报道的真伪。面对都是真实的事实,选取或者不选取什么材料,我们和西方的观众要看到的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您最好可以号召大家把火力集中在那个针对中国的种族主义上面。其他的,自己来宣传自己抗震中那些感人的事迹。让西方普通人民看到灾难中一样也有人性。

      • 家园 旺旺兄,解释一下。

        我从来没有明确地说过,但西西河大概有一个人明白我写这些东西的用意。

        你就把我和萨苏看作是月亮的背面和正面吧,如果你碰巧看过《月落》这部网络小说。当然我的才华远不能与老萨比,也不能和小说的主人公比。

        单只一点,我写的所有东西都是给国人看的,都是力求和某时某刻相契合,但又随时准备被时代所抛弃的。所以在给新兵的推荐帖里,我没有收录自己的文章。因为我希望它们或者最终成为常识(那些美好的)或者最终被人遗忘(那些肮脏的)。

        接下来看事态的发展吧。

    • 家园 外面豺狼不少,里面那些所谓同文同种的家贼也有。

      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C1Svu9QCdI[/FLASH]

    • 家园 丑恶的种族主义言论

      Racism Toward China, SiChuan EarthQuak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rXNiMdo2V4&feature=related

    • 家园 zt评抗震救灾:德《世界报》主编挨中国板砖

      德国《世界报》网络论坛成了中国愤青跟德国读者斗嘴的战场。昨天下午,《世界报》在头条位置发表驻华记者约尼•埃林(Johnny Erling)署名文章——《震后中国放松审查》,称赞温家宝总理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CCTV也敢于直播惨烈画面,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当局讳莫若深的表现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引来了《世界报》主编托马斯•施密德(Thomas Schmid)的跟帖——“中国的透明是一种算计”:

      “一个多星期以前,缅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对本国人民负责的政府的表现。他们首先否认‘纳尔吉斯’风暴带来的灾难性恶果,随后又铁石心肠地拒绝接受外国援助,丝毫不为灾情所动。

      但也有不一样的时候,中国就是一个例子。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的当晚就飞往四川灾区,果敢坚决,令人刮目相看,尽管他并非全知全能。着陆之后,他和救援部队一样寸步难行,这一点也如实反映在新闻之中——正如及时更新的死亡人数估测。中国政府的确在透明度上做足了努力。然而,这一切当然与希藏、奥运带给中国领导人的压力有关。坏消息对于中共当局毫无用处——但在地震这件事情上,既然已经发生了,不如积极面对,努力化弊为利。透明化的背后是一种私利的考量。

      这种私利却又受到了普遍的祝福。看上去似乎又不尽然如此。个人生命对于大国中国来说从来都是不足为惜,相反,统治者总是在为生命的葬送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当总理在敦促救援工作时说:‘早一秒就能救活一个人’,中国当权者似乎在做他们以前认为没有必要做的事情:体恤民间疾苦。也许暗藏心机——却依然是一个大的进步。”

      施密德的点评遭到众人的群起而攻之。一位Zeng姓网友说:“我是一名北京大学生,不能认同您的观点。请您评论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是您主观臆想里的中国。”

      另一名读者(可能是中国人)称:“我很惊讶,您怎么能说这种话。中国此前也常常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例如几乎年年都有的洪水,中央政府和解放军也同样反应迅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厉害的两次是在1991年和1998年。难道您只是头一次知道?那只能说,您写这样的文章还不够格。再说‘私利’,哪个搞政治的又不是为了‘私利’?”

      一个估计是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署名stein的华裔详尽描述了1998年中国政府的抗洪努力,称自8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隐瞒重大灾情不报的唯一一次负面典型是2003年的萨斯疫情。对于此次四川大地震的艰险救灾,stein更是费了一番笔墨,最后写道:“温家宝和登机部队官员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一位66岁的老人,已经在救援前线连续抗战了40个小时,无论是我,还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橱窗政治。政府赢得的不仅仅是尊敬。亲爱的主编先生,请您只对您充分了解的事情发表意见,否则会给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

      ……

      可惜,一些网友心平气和的意见表述很快就淹没在了满嘴“纳粹”、“猪头”的愤青叫骂声中。甚至有人扬言,要扔50枚原子弹过来。有人开始反唇相讥。一名现居北京的德国读者叹息道:

      “我的那位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总是将《世界报》小心叠好,很显摆地插在上衣口袋里的中学校长也许要气的把第二只胳膊甩掉——假如他不得不看到:他一向钟爱的《世界报》竟然成了煽动仇恨、激化矛盾的平台。一场自然灾害究竟有什么好评的呢?

      我还是赞同《图片报》的那句话:一点审查或者管治还是有好处的。

      我为一些人的言论感到羞耻,不想翻译给我在北京的那些虽然英语很棒,但谢天谢地几乎不懂德语的中国朋友们听。

      祝愿进步”

      外链出处

      世界报原文连接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今天早上ARD(相当于国内CCTV)的早间新闻

        节目的主持人连线其在四川震区的记者,问她(女记者):在德国听说中国灾区救助迟缓,现在中国震区的灾民没有得吃、没得喝,请证实。结果这个女记者回答,她不能证实有这种情况发生,在她所在的受灾地区,救灾队伍在星期一晚上就赶进来了,灾民都得到了必要的照顾。听罢,主持人谢过她,继续其它话题了。

        这种把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新闻”来求证的暗示法,在报道中国地震和缅甸的飓风灾情中经常看到,当然,对中国要好些,对缅甸政府实施的完全是“舆论暴力”围剿,其力度和前一阵就ZD对TG的围剿基本一样,现在缅甸政府已被成功地塑造成了拒绝外援、不顾人民死活的冷血独裁政权。

        (这两天一CNN、德媒一直在说国际救援物资被缅甸军政府贪污了,质量好的国际救援物资被换成劣质的物品,国际救援物资被拿拿到市场上卖掉了,云云,昨天和今早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UN Under Secretary和其他在救灾现场的慈善工作人员,结果UN的人说,缅政府的官员在市场里查询后没有发现有倒卖的国际救援物资,并说不要force aid on缅甸政府,-大概指的是法国等要UN同意他们派军舰直接上岸、送救灾物资上缅甸的灾区而无需缅政府的同意。德国电台还在jjww直接上岸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大概缅政府被折腾得受不了,现在要带一个外交官代表团去灾区直接参观。9

        就在我写帖子的这当儿,CNN的主持人Colleen McEdarwards又问前线记者:灾民们是不是很angry,因为学校倒塌了这莫多,前线记者Eunice Yoon:她没有和很多人谈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多人现在谈这个问题,倒是大家都显得很civil obdient、很多热心互助的,譬如,常常有人给她搭车、引路什莫的。

        这两天看下来,常常这种连线前方记者的现场报道都比较实话实说的,往往是主持人的提问、或者后期制作、经过裁剪的报道镜头常有夹带私货。

        同时,要大赞CCTV和当地电视台的现场及时直播对传播灾区实情作了巨大贡献,西媒不得不大量采用CCTV、四川台的镜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传递了实况,而且还最大程度上堵死了西媒及一些不怀好意者造谣的可能。

        • 家园 其实很多时候责任在主编和编辑

          在西藏的问题上,相信也有很多中立的报道,但是主编不发或经过修改再发,他们的权利很大.至于什么样的人能当主编就有学问了.

          • 家园 zt关于中国的十个陈词滥调

            关于中国的十个陈词滥调

            Janis Vougioukas 07.08.2008, 13:03

            到现在为止,我作为新闻作者已经在中国工作了6年了。在整个这段时间里,我没有在我的任何文章里用过“中央帝国”这个措辞。对此,我颇有点引以为自豪。

            可是它却在几乎我的每一篇文章里出现。因为许多坐在德国的编辑显然认为,没有这个措辞,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就不完整。其实德国的整个对中国报导多余的话多得要命,所以经常枯燥得要命。

            在今后几周里,我们在德国报纸上读到的关于中国的东西将比通常一年里加起来还多。将有2万名记者来自全世界。对你们,亲爱的同事们,我有个大大的请求:千万不要再写千篇一律的东西了。发现你们自己的图像吧,找出全新的句子来,找一下自己找到的采访对象。

            为了给你们提供帮助,我在此列出十个最愚蠢的关于中国的陈词滥调。在你们感到没有把握的时候,不妨查一下这个小小的列表:

            - 中央帝国

            - 中国的长征

            - 中国的大跃进

            - 毛的孙子们

            - 糖醋中国

            - 微笑的国家

            -长城(除非真的是写长城)

            - 中国的新富豪

            - “小皇帝”或者“红色皇帝”

            - 所有跟“龙”相关的如觉醒的龙,站起来的龙,或者起飞的龙

            外链出处

          • 家园 zt我走,因为不屈服总部的压力

            我走,因为不屈服总部的压力

            驻外记者是一份业内人人青睐的工作,在德国尤其是公法电台电视台的驻外记者,不仅引人注目,而且掌管话语权、对国际时局的解释权。他们是一群行内的权威。现在,正是这些人开始抱怨,对总部不断的干预表示不满。

            竞争对手这么做

            在德国略微关心国际新闻的人都不会不知道Ullrich Tilgner这个名字,都会熟悉那张宽宽的面孔。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那些日子里,提尔格纳更是每天都出现在德国电视二台。作为新闻记者,他已在中东地区生活工作了28年,常年担任德国电视二台驻德黑兰分处的主管。称他为专家记者应该丝毫不为过分。就是这样一名资历深厚、收入颇丰的驻外记者,数月之前突然辞掉了他在二台的任职,转而为瑞士一家电视台工作。

            数天前,提尔格纳接受了德国"每日明镜"(Tagesspiegel)的采访,谈及他改换工作的原委。对自己的老雇主德国电视二台,提尔格纳并不保持缄默,而是径直进行了激烈批评。在他看来,德国的新闻机构,即便是他效力的公法新闻机构,也在越来越多地限制驻外记者的自由报道。以阿富汗为例,那里人民正在经历的苦难已不再是德国国内老百姓关心的焦点,电视二台主管部门对当地记者提供的重大题材不屑一顾,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一些轻松的、不与德国雷同的国外情调。

            在一次具体的报道事件中,德国电视二台总部的主管人员居然批评驻外记者,说记者的报道同他们希望看到的相距很大,还解释道,竞争对手就是这么做的,竞争对手对事件就是这么看的。题尔格纳说,这种做法实在无法容忍。"我不愿提供一份随意的报道作为交差,我怎么想,也会怎么说。对此,我承担全部责任,对事实正确负责。我不会屈服于总部的压力。"他认为,这种变化显示了国外新闻工作正在成为一种民俗式的浅薄报道。

            郁闷的心灵:传回的报道是总部提供的

            提尔格纳并不是这些年来批评德国公法制媒体机构"傲慢"、"浅薄"的唯一新闻记者。最近出版的题为"德国驻外新闻记者"文集收集了德国一些现役及退役驻外记者的文章。其中部分文章直言不讳地描述当年受到的心灵郁闷。二台驻纽约记者Uwe Kroeger,驻巴黎记者von Sobeck以及前驻伦敦记者Ruprecht Eser 都无独有偶地抱怨,认为政治背景以及因果关联这些,总部已不太过问了,他们要的多半是名人的私生活、花边性的八卦新闻。

            为什么国内编辑部的主管越来越不信任他们自己的驻外记者了呢?在提尔格纳看来,过去新闻机构完全依赖驻外记者的报道,驻外记者常常是唯一在现场的人,只有他提供图片、图像以及配以文字报道。现在不同了,各种图片、录像都可以买到。图像本身不是问题了,问题变成由图像组成的报道越来越缺乏内容的连贯和分析,越来越肤浅,好像都出自一家的设计,都已定型。

            德国电视一台一名记者写道:令人惊奇的是,他经常性、反复不断地同总部主管编辑讨论"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这类问题。另一名一台资深记者写了一段亲身经历:一天深夜他在开罗接到汉堡总部的电话,请他在半小时后直播报道一次炸弹袭击事件。记者说,我得先了解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总部编辑认为这并不十分重要。于是,前线记者从汉堡得到一些有关袭击事件的粗线条情报,他把这些情报然后在Tagesschau的夜间节目里"直播"传回德国!

            驻外记者的地位在下降,主持人的地位在上升

            上周,德国二台名主播斯洛穆卡(Marietta Slomka)的5集中国印象播出。二台在中国有常驻记者,为什么还要派一名主持人去做这样的报道?电视新闻领域,主持人同驻外记者过去享有同样光耀,现在,驻外记者越来越受制于编辑部之后,主持人的权利却相对扩大。在提尔格纳看来,斯洛穆卡拍摄中国影片的事实就说明这一发展趋势。"主持人的职责不仅是把观众引入片子,他们现在自己更多地引导新闻片子的方向。他们不断到实地去,不是为了积累经验,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大他们的形象。"

            面对台内记者群起而发的"抗议",二台主编布仑德(Nikolaus Brender)不得不起身为自己辩护。他说,整体而言,面向西方国家的报道价值在下降,亚洲和东欧驻外记者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就具体的斯洛穆卡拍摄中国印象片本身而言,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的确,为什么主持人不能前往中国拍片?

            对提尔格纳批评的将国外的问题拿到国内内政的角度看,布仑德不能认同。国内观众应该对国际事件有进行讨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构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意见的形成并不只是驻外记者一家独揽的事情,各种角度都应该参与进来,内政的,外交的,安全政策的,文化政策的。多角度构成多元化,也是各种思维和信息相互编织、交流后的结果。

            李鱼综合

            外链出处

          • 家园 的确是有这样的问题

            听说在zd闹事的那回,有西媒驻中国记者发回的报道被总按下不发,至于镜头被总部的主编们剪裁后重新编辑一番,应该是小菜一碟吧。

            • 家园 他们那套就是没有中宣部的中宣部,可怜大众不识真相

              西方的舆论也被克意引导,培养.这样,政治上做决定时,貌似顺应民情,其实前期工作已经做到位了.

              所以,这次西藏事件背后可能预示欧洲的外交转向.后续动作会不断推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