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京奥运会15年的期待·西藏的点滴危险记忆(纯个人体验) -- 大懒虫1号

共:💬80 🌺1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远很远,呵呵,比距离北京还远呢。

                  齐齐哈尔是东北了,我们是西北,如果不是内蒙狭长的体型,呵呵,估计肯定不是一个省,齐齐哈尔在气质和文化上接近东北较多。

                  其实内蒙,过了东胜赤峰一带再往东,基本和东北就一样了。

                  不过我们家里八十年代也不安生啊~~~市郊有个季节河,秋天就干涸了,那时候我们城市南区和北区的流氓,有一次有好几百人在河床上大会战~~~警察知道也不管,埋伏在两边河岸上,等打得差不多了,摩托车大灯一亮,剩下的全都抓住,正赶上严打,枪毙了一大批。自此以后我们那边流氓就少多了~~~

                  八十年代东南到北方投资,其实不光是齐齐哈尔,多半有你所说的情况,那时候北方这边思想很不“解放”,而且当地官员,也非常短视,招商引资,其实就是把人家的钱骗过来。这种事情我在北方和南方,都听说了不少次了,那时候的想法是,就算你的钱在这里建了厂子,那说到底这些东西都是公家的国家的,而公家东西反正大家都往家里搬,最后就演变成你说的那样了。

                  所以说,物权法其实很有意义啊~~~哈哈

                  • 家园 齐齐哈尔本来就属于黑龙江,从来不属于内蒙啊

                    地理很糟糕

                  • 家园 这样啊!现在我才明白当初原来是这么个大环境!

                    当初我爷爷有个不知道哪里认识的朋友(他为人豪爽,朋友很多),是齐齐哈尔的,给他写信,让他去他们那里开厂。我爷爷当时的厂都忙不过来,赚头很好,就把那信给随手晾一边去了。

                    结果,几个月后,被我一个伯伯看到了,以为可以发财了,那封信里描述得很好前景。死活要闹着去。爷爷说路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办。其实当时在本地开厂就遇到过不小的阻碍的,因为80年代初期都不太平。结果伯伯叔叔们都怪爷爷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后来搬来舅公做工作。。。。总之,最后,爷爷把钱拿来了。。。当时闹得很大的动静,亲友加亲友,几百人入股份,每股1千,各人不同股份,而钱,都跟我爷爷借的,都打欠条,我爷爷本人则投资一半的股份。。。。

                    最后,我爷爷收获的是那盒欠条。很多年后,他去世前没多久还指着那盒欠条说:“当初要是他们不折腾,这些钱下辈子能花得完吗?!”

                    。。。。。

                    • 家园 齐齐哈尔我印象中是黑龙江第二大城市,不应该有那么乱吧.
                    • 家园 呵呵,你们要是现在投资就好多了~~

                      其实过去呢,一方面来做生意的想法也比较单纯,另一方面北方的官员那时候想法不同。

                      现在好了,大家想法统一,都走“官商结合”的路子了。

                      一般是外来商人提供大资金,但是都给当地政府甚至是官员个人留有股份的,这样利益统一起来,本地人谁敢闹事?说句实话,北方的官员们,对待闹事老百姓,尤其是落后些的地方,那是手段是相当的铁腕的~~

                      我们的城市,现在的自来水,燃气等等公用事业,都已经拍卖给外地客商,私有化了,而且价钱是非常便宜,今后什么自来水之类的,肯定越来越赚钱,谁都不傻,都知道怎么回事。

                      十几年前,也有客商到我们那里投资大商厦,亏的一塌糊涂,而最近几年外地资金建设的商场等等又回来了,呵呵,现在大家都摸索到门路了,就好办了么~~

                      其实这样未尝不是好事,换个角度想,无论如何,能让外资进来并且能长远发展,对于当地落后的经济总是好事情,只要不做的太过分就好了。

                      不过有些地方好像还和过去一样,也就是2,3年前,我上海一个亲戚所在的公司,去河南投资造纸厂,结果就被黑了然后灰溜溜的跑回来了~~~~

              • 家园 对,风干的是生的风干的,跟我们海边的晒鱼干一样。

                很好吃的!

                也有直接血淋淋地生吃的,我很勇敢地吃过!其实也吃生的海鲜差不多了~~

                也有跟汉族习惯煮熟透的。用高压锅。高原都用那个的。否则东西熟不了的呵呵`~~

                那时候拉萨的牦牛肉很便宜的,最好的肉才10元一斤!!!我买四川人开的店里的熟的,也才15元一斤。非常好吃。回来的时候带了一些给同事吃,还有拉萨啤酒。。。。

                其实,我不能提拉萨的,一提,就特别怀念那个秋季满地满地的落叶和无比灿烂的阳光以及各种颜色鲜艳的花朵,那些照顾我的本地人,和牦牛肉!

                • 家园 哈哈哈,想起一个我的经历来

                  以前在川西青海一带的时候,有一次出去玩,和几个朋友跑到一个藏民的餐馆里,那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啊~~~看见一个叫做“牛肉汤”的东西,想当然的就点了来吃,我记不得是不是叫“牛肉汤”了,反正即使不是,也是一个看起来就是熟食的名字~~

                  结果端上来,小半盆生牦牛肉馅~~还泡在不知道什么样的水里面,还在渗着血水~~~~

                  当时有心不去吃,可是发现,整个饭馆的人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大概是平常也没汉人来吃饭,就是来了也没人点这么生猛的东西吧~~~

                  没法子,几个人一咬牙,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结果小店里面气氛明显一下子就轻松了,哈哈,几个老藏跑过来就和我们称兄道弟,呵呵,他以为我们很喜欢这个东西呢,然后和我们说,我们是好人,“那些汉人最不好,总是嫌我们的吃的东西脏~~~”

                  其实现在想来,很多驴友在西部旅游的时候,某些无心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很伤人自尊的,sigh~~

                  • 家园 哈哈是这样的!再共鸣一些!

                    那次看到生肉,说实话吧,我真没想到这么血,可是脑子里立即联想起从前在家乡从容自若地吃的带血的毛蚶、各种生的贝壳类海鲜、还有北方人看了翻胃的黑糊糊滑腻腻的黄泥螺、长得比较像黄脓鼻涕的牡蛎、活的蟹虾醉倒了吃。。。。于是就当作美食吃了起来,味道怎么样记不得了,因为是吞着下去的。。。

                    有一次在内蒙,真正牧民家里的蒙古包内(而不是旅游区)吃羊肉,看到我会使用刀具,而且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的不留一丝肉在上面,主人非常非常喜欢!(好在俺爹啃骨头肉就有这个习惯,从小被熏陶的!)后果是,吃了更多的羊肉,喝了更多的白酒,直到从那以后我就戒白酒了,喝伤了!

                    出去的话,我一般带很少的东西,愿意入乡随俗地把自己放进去,放进跟自己平常的生活很不同的环境中,这样,效果很显著,其实很放松的,是另一种的休养!

                    • 家园 呵呵,太共鸣了啊~~~

                      俺就是从内蒙出来的,那时候还带了家里的风干牛肉和老藏们交流,嗯,互相都觉得挺好吃的,呵呵。

                      而且我比较奇怪,很多浙江人都吃不惯的泥螺,枪蟹,血蚶,生蚝什么的,我是狂热爱啊,哈哈哈

                      所以那个生牛肉馅,其实我觉得也是挺好吃的,而且调料真的不多,是辣椒和好几种我不知道的香料调和出来的。只是当时真的比较担心那个水是不是卫生。

                      呵呵,其实,出去玩的话,如果只看风景,忽略的风情,那是得不偿失的啊~~~,尤其是有本地特色的食宿,最能体现风情了。

                      我有好些朋友,呵呵,好像出去玩就是为了拿着单反大镜头去拍照,而且动不动就一定要拍日出日落的,经常是坐车到一个地方,一通狂拍,然后直奔下个地方,有此和他们去新疆就因此郁闷的我够呛~~~最后还是我一个人叛逃,自己去背包游南疆了,呵呵

                      • 家园 不玩背包了。。。。

                        我千万里背包跋涉(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组合)的体验,一路哭啊~~~从此,打死我也不背包单独游玩了。这可能跟性别有关系,我这么一个女的,独自背包在外面,曾经有陌生人对我说:你这样的,最好拐卖了。

                        吓得我。。。。

                        这些年出去玩,我几乎不拍照的,都拍在心里了。不过旁边总有很专业的吃摄影饭的朋友,他们会弄出很美丽的图片来,我需要的话去拷贝就可以了,我曾经问过那些捣鼓着复杂装备的朋友,在我们玩他们摆弄机器的时候什么感想,他们说:摆弄机器是一种乐趣!

                        所以我想,他们是把人和机器和环境三合一了。而我们其他人,最多只到二合一。

                        至于看日出这个问题,自从看过各种环境中的日出以后,我这几年基本上不管到哪里,在那个时刻,肯定在熟梦中~~~

                        内蒙是个好地方!每年都要去一趟的!锡盟的羊肉好!皮具也好!!我一直很遗憾自己是个地道的汉族。。。如果还有古越族就好了,说不定是呢。。。

                        (别共鸣下去了哈~~~)

                        • 家园 一路哭???为啥?

                          我在南疆那次很happy,都是坐卧铺夜车,省好几天的住宿呢。而且一人玩,想在什么地方呆多久都好,用不着迁就别人的行程和生活习惯什么的。

                          玩就是玩,我觉得玩了就没法拍照了,不过专业摄影的人家算是采风,呵呵。

                          我也是汉族,不过一般和蒙族人比较有共同语言,哈哈。

                          • 家园 总之磨难重重,以后有心情具体写一写了。
                            • 家园 期待~~~~

                              呵呵,我理工出身,性格简单,文笔又差,自己的东西写不好,就盼着看别人写的,哈哈

                              不过即使迟钝如我这样的,一个人背包游的时候,还是很能品尝到孤独的滋味,而且有时候真的是会莫名其妙的悲从中来,呵呵~~

                              • 家园 一些写得好的反倒是理工出身的。因为文字简洁,表达清晰。

                                本人比较喜欢简练的,一看就很清楚的文字。

                                要说写作,中学的影响很大,一直到现在我都有阴影。

                                我高三重点读了一年文科作文还老写不及格呢,高考历史也不及格(好在全班平均分都不及格,我们班主任还是浙江省历史特级教师呢,真是对不起他啊!)。要不是数学和英语,早就考不上理想中的学校和专业了。大学里论文每篇都最多能凑满800字的,连标点和空格都算在内的,也就是普通的400字的文告纸2页。毕业论文要求一万字,我勉强凑足4000字,不过都是原创,一句也没“参考”别人的。

                                主要是议论文一直不会写,觉得对一个观点,没什么值得翻来覆去地说个没完的。而记叙文呢,每天除了读书,还能有什么事情可记叙的呀?!说明文一般写得少,这个我倒擅长,把一个东西介绍清楚。

                                后来没人要求写作文考试了。才发觉其实每篇文章都是说明文,把事物介绍清楚就可以了,介绍东西或环境的话,就是说明文;讲故事也就是介绍清楚说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说清楚了,说是记叙文,其实也一样是说明文。夹杂点个人的观点的,叫议论文了。如果说明的都是自己的感觉,分成行排列,则成诗歌了。。。。哈哈~你看,写作多简单啊,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呢!!!

                                可见,我的文采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了。尤其是在文笔精致的文章前面,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文字的粗糙和土土的村姑气质。没办法,自己认领就是了!

                                说这么多,目的是动员你大胆地写好了。你跑过那么的多路,应该有很多东西值得记录一下的,以文字的收藏一下的。写吧!况且,你写得也挺顺畅的,万一想玩深沉的文字,放狗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