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 -- 风尘仆仆

共:💬356 🌺6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称呼不敢当呵呵

          您看这些纪录片的时候,我父亲还没参加工作呢。

          也就听过别人那么一说,我关于这些片子是毫无概念,说错了别见怪。

    • 家园 【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续四)

      老风在中学时代是非常关心乒乓球的。可是不知为什么,1975年的33届世乒赛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模糊。也许是因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不像31届和32届那样给大家送上一部纪录片的缘故吧(也许拍了纪录片而我没看到?)。那时候电视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个概念。所以只能从文字上感受这一届世乒赛。

      1975年2月,第33届世乒赛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中国队发奋图强:男团在许绍发、李振恃、陆元盛三人的努力下,击败南斯拉夫队,夺回了思伟斯林杯; 由葛新爱、张立、胡玉兰组成的中国女队也在女团决赛中力克韩国队,于十年之后,再次捧起了考比伦杯。这些往事大家都是早就知道的,老风就不再罗嗦了。但也许有一件事应该讲一下:那就是从这一届起,有一位中国女运动员开始被迫上演她的人生悲剧。这个人名叫张立。

      在这一届世乒赛中,中国队在男女团体赛中都很痛快的出了一口恶气。然而正是这一届,中国人所拿到的冠军总数也是自1961年以后最少的一届:所有单项冠军均旁落他人之手。其实本不应该是这样,就算其它项目我们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女单实力那可是世界顶尖水平。张立,1965年入选中国乒乓球队。左手直拍快攻打法,速度快力量重,作风泼辣。曾在1973年第三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单第三名。随后在技术上突飞猛进,跃升为中国乒乓女队头号主力。然而在那个时代,我们的运动员好像都被强行的套上了政治家与外交家的头盔!面对女单决赛的对手———来自北朝鲜的朴英顺,张立万般无奈的“奉命”让出了本应是属于她的吉、盖斯特杯!作为一个运动员眼看着到手的冠军不能拿,还要白白送给水平明显低于自己的选手———这选手还是外国人。而自己的毕生追求可能从此变成镜中花水中月。此时此刻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那个朴英顺带着由一大帮中国人合力为她打造的“世界冠军”回到祖国后,那牛皮老了去了!我曾经看过几本《朝鲜画报》,好家伙!那牛吹的,可不得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居然可以口若悬河的细细讲解她是如何如何在“伟大的、慈父般的、百战百胜的钢铁统帅金将军的主体思想”鼓舞下,带着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力挫群雌”的,尤其是她如何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打败那些中国选手。也不知道她是否清楚,除了张立,中国队的好几位女选手都是为了她能进入决赛而奋力击败其他国家的选手然后再故意的输给她!即便是在那个需要面具的时代,总该有一点廉耻吧?这国际玩笑开的,也忒大了!

      让一次就算了吧?不介!咱们“犯贱”就要犯到底!谁让咱们要狠狠的“国际主义”一把泥?在1977年的第三十四届世乒赛上,张立又进入了决赛,又要与朴英顺相遇(这老朴姑娘又是靠着中国选手们用“抬轿子”的方式进入了决赛)。张立又一次奉命让球……,咳!不说了,到现在提起这事儿俺还郁闷呢。到不是因为中国队少拿了奖杯(咱们还稀罕那个?家里多的是!),而是一想起张立,我就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哀。

      1977年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了第34届世乒赛。对这一届赛事,老风可就真的有点孤陋寡闻了。那时候老风刚刚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跑去“插队”,每天的田间劳作累得俺连饭都不想吃,那里还有力气去关注世乒赛呢!况且,就算你想关注一下,谁给你送报纸啊!只能通过“难友”们自备的“半导体”在晚间偶尔听听比赛进程和结果。

      本次大赛的结果: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

      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

      男子单打冠军:河野满(日本);

      女子单打冠军:朴英顺(朝鲜);

      男子双打冠军:梁戈亮/李振恃(中国);

      女子双打冠军:朴英玉(朝鲜)/杨莹(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塞克雷坦/贝尔热雷(法国) 

      赫赫!不仅女单我们要让,连女双也开始“国际化让球”了(当然这是过了几个月后才知道的)!我们也不记得共有几对中国女双选手“四处设伏”,“干掉”其他国家的选手后,见到朴英玉(朝鲜)和杨莹(中国)时立即“放水”!我的一位“难友”老兄对我说:“这也太TNN的丢人了,好端端的闺女们就让人给卖了!”。是的,我们对朴英顺不满的同时,也应该想想咱们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事儿。算了,不提也罢。现在我知道我为什么对那两届赛事记不清楚了———选择性失忆!

      在32届世乒赛上,中国还出现了另一位女中豪杰:葛新爱。这是一位直板削球手,她的打法比当年的张燮林还要强悍!主要是进攻手段比张燮林丰富了很多。而且她比张立也幸运了许多……。

      (待续)

      关键词(Tags): #乒乓球#国手
    • 家园 【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续三)

      32届世乒赛如期举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照例拍了一部纪录片给大家看(片名记不清了),只不过这回是彩色的胶片。颜色很鲜艳,但我始终认为不如31届的《乒坛盛开友谊花》拍得好。给人的感觉很散乱,似乎花絮远远多于比赛。所以直到现在我对31届的印象远比32届要清晰很多。

      自从1961年以来,中国队只要参赛,男团冠军奖杯那简直就是咱们家的私产。外国人拼尽全力之后也只能望杯兴叹。可是现在欧洲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将弧圈球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而我们则因为“文革”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脱离了世界乒乓球大家庭。无论是在把握技术潮流方面还是后备人才储备方面都很欠缺。31届后,中国队很清醒的认识到,欧洲人已经赶了上来。尤其是在男子团体方面,对我们的威胁越来越大。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队仍然是一支强大的、足以让任何对手胆战心惊的队伍。这不,一支实力强悍的中国男队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是:李景光、许绍发、梁戈亮、郗恩庭、刁文元。其中许绍发可以说是秘密武器,31届为什么不去,实在不清楚。刁文元曾于1972年在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后在73年全国锦标赛再获单打亚军)。由这五位高手组成的团队,理应拿到男团奖杯。然而就是在这届大赛中,中国队遭遇滑铁卢!失败可谓惨重。

      老风总怀疑一件事情:即32届男团中国对瑞典比赛之前的中方准备会上出了问题!恐怕是吃了“外行领导内行”的亏。比赛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队是以4比5输了。但是梁戈亮三盘皆负(他只需拿一分,中国队就是冠军了)!甚至输给了瑞典的第三号人物。那人只能算是二流选手啊!1972年,中国队曾在北京击败了来访的瑞典队。梁戈亮战胜了本格森。而刁文元却很惨的输给了本格森。于是,梁戈亮能打败本格森就成了很多人的“信条”。而在那次比赛中独得两分的刁文元却不被人们看好。准备会上,徐寅生认为,对付瑞典队应派李景光、许绍发、刁文元三人出战。然而最后的名单却是李、许二人加上梁戈亮!内幕如何,咱们不必探其究竟(据说许绍发为此还找过徐寅生,要求他据理力争,但徐对许讲:集体决定的事情必须执行,这是原则!)。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被某些决策者所忽略:团体赛打得是集体实力,只打败本格森不等于就赢了瑞典(况且您还不一定能打败本格森呢)。难道那些人忘了梁戈亮在1972年击败本格森时,很容易的就输给对方另外两位选手?排兵布阵上的严重失误,导致了最后的失利!而最可恨的是,当时的赛制太奇怪了:计算各队的小分决定名次!中国队连调整阵容再干一次的机会都没有,眼睁睁地看着瑞典人夺走了思伟斯林杯。当然,我们绝不应该指责梁戈亮,他已经尽力了。说老实话,我认为一年前梁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说不定还是本格森放的烟幕呢。要怪就怪那些不知己也不知彼但又有权力的人吧!

      同时比较“恼火”的还有日本队,1972年中日建交后,两国乒乓球队的来往颇多。据老人们回忆,当时中国乒乓球界的有识之士曾经告诫过日本人:欧洲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视!日本人把目光只盯在中国人身上恐怕是要吃苦头的。然而,没有一个日本人能听的进去。仍然将中国队当成自己唯一的对手。在与中国队比赛时,拼尽了全力。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中日团体赛的那场球竟然干了将近六个小时!最终,中国队还是以5比4险胜!接着日本人又被瑞典人狠狠的“教育了”一下。大概就是从这届起,日本男团走向了没落。

      32届的许绍发表现的非常出色,独一无二的高抛式发球让整个乒坛为之惊奇!加上许绍发的抢攻意识非常的强烈,出手坚决,让人看得心旷神怡。老风还能记得中国对苏联的团体赛中,许绍发的高抛发球将对手折腾得死去活来。第一局结束后,许绍发回到教练那里接受场外指导,而那个苏联选手愣愣的站在球桌旁发呆。最后将球拍狠狠的扔在球网上。我们的电影摄影师也不肯错过机会:给那块球拍来了个长时间的特写!从那时起,高抛发球风靡世界。

      郗恩庭是闯入男子单打八强的唯一的中国选手(好像也是唯一的亚洲选手)。进入八强后,大郗为了不受任何心理上的干扰,采用了后来被大家称之为“鸵鸟战术”的办法,闷着头一步一个脚印的打进了决赛。他的决赛对手还是瑞典人:约翰森。郗恩庭在决赛时与对手的较量过程中毫无优势可言,可谓历尽艰险。眼看着郗恩庭就是在那里死拼到底。最后打到了决胜盘的决胜局!而决胜局大郗仅以两分的微弱优势取胜。最后一个回合约翰森击球下网,输掉了整场比赛。观众们根本看不到郗恩庭有任何的喜悦表情,只是立即走过去与约翰森握手。尔后大郗就被一大群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谢恩庭一边往身上套衣服,一边憨厚的微笑。好像拿到世界男单冠军的不是他。直到发奖时,郗恩庭用一步助跑轻盈的跃上近一米高的冠军领奖台。我们才看到郗恩庭流露出来的一点点喜悦和作为年轻人的那一丝顽皮。

      32届上,中国队男女团体都未能夺冠。只获得了三个单项冠军:男单、女单(胡玉兰)、混双(梁戈亮和李莉)。国内乒乓球爱好者们无不深感郁闷。同时也都意识到,欧亚激烈对抗的时代终于开始了……。不过当时俺老风郁闷归郁闷,但我认为中国队很快就会拿回那两个杯子。嘿嘿,真不是俺吹牛,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待续)

      关键词(Tags): #乒乓球#国手
      • 家园 独孤求败啊

        俺好像还有那期新体育

      • 家园 32 届许绍发没有参加男单?

        还是很早就倒下了?

        不论哪个,都让人觉得不可理解。

        • 家园 很早就倒下了

          不仅老许,包括李景光,刁文元在内,都没有进入32强。看下面鬣狗兄的一个帖子,好像李景光还是因为这次比赛受了刺激落下的病根。

          不仅我国的队员,欧洲的大高手本格森,约尼尔等人,以及日本的主力长谷川信彦等,命运都差不多。究其原因,无疑跟变态的团体赛制消耗了太大的精力体力有关。

          老西在这场矬子比赛中个头最大,固然离不开鸵鸟战术,也不能不说跟团体赛一直养精蓄锐有关,也得益于主要高手的纷纷落马。命运造人,祸福难说得很。

          • 家园 这雷暴得。。。

            忒早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我记得他参加了

          大概是在争夺前八的比赛中失手。可惜!然而那时候,直板快攻选手是受到了大批弧圈球选手的“围攻”,能破围而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家园 送花抢宝

      [fly]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fly]

    • 家园 “脚打七分手打三”

      指的是步伐的重要性吧。这个并不意外,网球也是70%的功夫在脚上,羽毛球更甭提了。

      这些运动员的只言片语,完全可以成为一般选手最好的教练。试着去打就行了。

    • 家园 【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续一)

      中国队在31届世乒赛上夺得四项冠军:男团、女单、女双、混双。按说这个成绩很不错了。连续两届不参加世乒赛不说,“文革”闹得那么凶,乒乓球队根本不可能正常的进行训练。大家都在那里乖乖的“参加运动”。谁敢偷偷去练球?反了你了!至少也要给你戴上个“白专”的帽子。这就难怪庄则栋在31届上挺着小肚腩去打球了。女团失利后,主力队员们抱在一起哭。领队(应该是姓赵)不干了:哭啥?都给我站直喽!有哭的力气,不如留着去拿下其他项目的冠军!结果,女队队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把所有跟女人有关的项目统统搞定!已经稍稍有些发胖的林慧卿与张燮林合作拿下了混双冠军!又与郑敏之合作夺得女双冠军!最后击败队友郑敏之获女单冠军!

      公平的讲,当时在女子团体方面,中日实力就在伯仲之间。六年前第28届世乒赛的女团决赛中,中国女队击败日本女队,主要靠的是奇兵制胜。此次失利本不应算什么新闻。况且比赛打到了决胜盘的决胜局,在决胜局中以两分落败(我记得是21比19)。大家都已经尽了力了。但回国后,女队还是遭到了批评。

      点看全图

      夏翁在跟帖时特意提到了张燮林,不过我看电影时,错过了混双决赛的大部分镜头(中途跑去嘘嘘)。回来时看到林、张二人领奖。俩人你推我让,都想让对方去接过奖杯,那神情很像是婚礼上的一对新人:既谦和又羞涩。直到最后还是两人同时接下了奖杯。

      这次世乒赛结束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掀起了一股令人难以置信的乒乓热潮!据老人们讲,其狂热程度比起60年代初期还有过之。我从那时候起开始“自学”乒乓球———没有人指点,只能靠模仿,靠揣摩和试验。直到四年后,邻居家的大哥哥(曾获本市高中生男单亚军)毕业赋闲在家,无聊之余,经常跑来教我打球。几个月下来,让我受益匪浅。

      1972年,我们又观看到了另一部纪录片。影片内容是叙述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秘鲁、墨西哥。片中的一位英俊潇洒的哥们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李富荣。李富荣实在不简单,除了连续三届世界单打亚军的彪炳战绩外,此人还是一个大帅哥。被称为“美男子加轰炸机”,很受美女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南斯拉夫。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举行,中国队得到了空前的礼遇。说来奇怪,60年代,我们都说铁托是修正主义者,两国关系颇为冷淡。可是两国人民却从无恶感,好像天生就是朋友。这次举办28届大赛也不例外:中国选手经常会被热情的球迷所“围困”。我听一位多年从事翻译工作的老人讲,那时候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只要中国队的小伙子们一出门,就很可能被热情的南斯拉夫美女们团团围住。而费尽力气最后一个“突围”的往往是李富荣。而且“突围”后的李富荣的脸上往往清晰的印着许多口红痕迹!哈哈,我觉得老人的话有点夸大其词,不可全信。不过,看李富荣打球真的是很过瘾:速度快、攻球凌厉之极、步法灵活、击球动作潇洒自如……。

      我当时用了两本电影连环画(《翠岗红旗》和《停战以后》)与同学换了一本“文革”前出版的极有趣的书《乒乓英豪》。本来说好是永久交换的,谁知那位同学后来却又反悔了。不过那书都快让我翻烂了,换回来也好。这本书里有些地方对李富荣的描写很具有“时代色彩”。比如家庭出身、“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说到他的球艺,作者却不吝溢美之词。那当然,李富荣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当之无愧!假如不是因为让球,他很可能早就夺得男单世界冠军了。当然,庄则栋也并非是全靠人家让球才能获得巨大荣誉的。这两个人很难说谁更厉害些。比方说,“文革”前的最后一次全运会上(应该是第三届吧?),庄战胜李而夺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嘿嘿!没得说,一时瑜亮!

      李富荣在31届上的成绩不太好,在1973年第32届世乒赛上,他以教练员兼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比赛。这是他最后一次在世界大赛中执拍上阵。此后,他接替徐寅生成为了中国男队的主教练。但他的精湛技艺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就在他准备辞去主教练的1983年(也许是85年,俺记不清了),世乒赛间隙,由许多国家的乒乓球专家、资深体育记者组成的一个评选委员会打算评选出“世界上击球动作最为合理的选手”。最终李富荣获此殊荣!很了不起吧?其实,直到80年代初期,年近不惑的李富荣凭借深厚的功底,经常与国家队一线队员打成平手甚至战胜他们!

      32届世乒赛如期举行,李富荣战绩平平。但是那句话咋说来着?“江山代有才人出”!32届世乒赛最耀眼的明星已经来到了赛场:憨厚朴实却极有内秀的河北大汉———郗恩庭。

      (待续)

      关键词(Tags): #乒乓球#国手元宝推荐:抱朴仙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