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让贺、聂二帅遭败绩的绥远战役 -- 司马水镜

共:💬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让贺、聂二帅遭败绩的绥远战役

    让贺、聂二帅遭败绩的绥远战役

      绥远战役,又称归绥包头战役。1945年,中共中央军委为打破国民党军对察哈尔省根据地的东西夹击态势,集中了晋察冀、晋绥两大军区主力,由聂荣臻、贺龙率领,发动了绥远战役,力图歼灭国民党军傅作仪、马占山部,夺取绥远省,结果以失败告终。

      绥远战役的序幕早在1945年8月中旬,日军正式投降前就拉开了。当时八路军吕正操部进攻第12战区长官傅作仪驻防的归绥城(呼和浩特),被傅作仪军击退。随后,蒋介石命傅作仪率军东进。中共决心抢先发起进攻,集中了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聂荣臻的9个旅、晋绥军区野战军司令贺龙的5个旅(含1个骑兵旅)的优势兵力,发动绥远战役。

      10月19日拂晓,聂荣臻部向隆盛庄一带傅作仪军发起猛攻,并以两个骑兵团迂回切断敌退路。但当日进攻受挫,敌军迅速突围。至22日,聂部相继攻占敌前沿阵地,敌军撤退,损失不大。

      10月20日,贺龙率军也向绥南的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发起进攻,敌军退走。

      傅作仪为名将,在不利态势下,命部下各军一经共军攻击即迅速撤走,退守中心城市,坚壁清野,筑垒坚守,待共军疲惫时,再行反击。聂、贺在攻击中两度试图在野战中围歼傅军,都因其后撤迅速而被摆脱。仅于10月24日击溃敌暂编骑5师(伪蒙军),于25日歼灭第26师4000人。

      至10月25日,傅作仪主力6个师退守归绥城。聂荣臻与贺龙会师,决定以聂部9个旅、贺部2个旅围攻归绥。

      从30日开始,共军完成了合围,并猛攻归绥。傅军顽强抵抗,并于11月2日至12日,对围攻的共军发起反击,被击退后即转入堡垒固守。

      聂、贺虽兵力占优,但也无法攻下归绥。于是报中央批准,留下聂荣臻8个旅继续围攻,由贺龙率其5个旅加上聂部的1个旅西进包头。

      包头守军有12000人,但其中有4个新兵团和1个保安团,战斗力有限。而贺龙由于侦察失误,以为敌人只有3000人。

      11月9日晚,贺龙部展开攻击,但由于兵力部署有误,调动不力。虽于12日攻入4个营,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进。13日拂晓,守军反攻,将入城部队逐出。

      此时,国民党军1个半师骑兵的援军分东西两路而来。贺龙集中兵力将其击退。

      12月3日,贺龙再次集中5个旅从西北方攻击包头,却将攻击点选在守军刚加强的阵地,攻击一整夜,被守军反复击退。

      至此,共产党军在归绥和包头都与敌陷于胶着状态,又值隆冬季节,战士着单衣,粮草缺乏。部队已失去进攻能力。12日,经请示中央,结束绥远战役,部队撤回原驻地。

      此役,聂荣臻在指挥进攻时,不够果断,部队行动迟缓,致使在野战中歼灭傅军的计划落空;围攻归绥时,以优势兵力无所作为,丧失信心,分兵包头;而贺龙在包头以优势兵力,一再指挥失当,部队缺乏协调,攻击点选择错误,致使共军在归绥、包头两线都陷于苦战。再加上天气寒冷、缺乏粮草。致使绥远战役在优势兵力下却以失败告终,为后来察哈尔省的陷落埋下了祸根。

      反观傅作仪,可谓知己知彼,先快速后撤,在劣势兵力下回避野战,后固守坚城,坚壁清野。使对方在疲惫、伤病、冻饿之下,自行退却,不愧为名将。

      附:战斗序列

      共产党军: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 聂荣臻

      冀察纵队司令 郭天民 (4、5、6旅)

      冀晋纵队司令 陈正湘 (10、11、12旅)

      冀中纵队司令 杨成武 (7、8、9旅)

      晋绥军区野战军司令 贺龙 (358、独1、独2、独3旅,骑兵旅)

      政委 李井泉

      国民党军:

      第12战区司令长官 傅作仪二级上将

      第35军军长 董其武中将 (101、新31、新32师)

      暂3军军长 孙兰峰中将 (暂10、暂11、暂17师)

      骑4军军长 袁庆荣中将 (新骑3、新骑4师)

      第67军军长 何文鼎中将 (新26师)

      东北挺进军司令 马占山中将 (新骑5、新骑6师)

      (此战中,国民党军的“师”与共产党军的“旅”在兵力上大致相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