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芯的前景----嵌入式领域与桌面领域 -- 隆飞

共:💬113 🌺10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毛病挑一个

          罗云彬,呵呵

        • 家园 Editplus我确实不会使用

          我确实不会使用Editplus,最近一次是2001年的2.10c)。我看了一下它的功能,很不错,但是还是要让我注册码,所以,我在windows下面如果有编辑任务,还是会继续使用vim。

          “记得汇编高手罗云杉也说过,Editplus可以提供一切你所想得到的功能。”——很有可能,20%情况下面我使用vim,60%下面在用emacs,很多人对这两种编辑器有类似的评价,而且还不需要你购买。长远来说,建议你还是多用vim划算。

          • 家园 既然你连EDITPLUS都不会使用,VIM你又怎么用的来呢?

            EDITPLUS的易用性可比VIM好多了.会用WINDOWS的人,不可能不会用EDITPLUS.难道你从来不会用WINDOWS只会用LINUX?

            • 家园 这个话重了

              我也用windows,也就是这么几件事情:公司电子邮件,公司的netmeeting,pplive/ppstream.其余事情一律的linux。我会用windows,而且做过几年windowsNT和Unix混合网络的管理员(大概管近百台设备吧),可是就从来没有用过这个什么editplus

            • 家园 win下面我只是玩游戏看电视,没有机会用到Editplus

              95%的时间我在使用Linux,windows我基本上一个星期用一两次(玩游戏看电视),目前没有看到需要使用editplus的地方。

              vi/vim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无处不在,基本上有终端的地方就有vi(当然现在很多机器提供的是vim),这点我特别喜欢。它和gnu screen一起使用,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 家园 O,那就失敬了.

                怪不得你如此推崇LINUX.

                记得前几年我也如你一样,觉得LINUX免费又开放,而且我自己用起来感觉很不错,所以在我们学校大力推广LINUX.倒也不是一点成效都没有.可是在推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LINUX虽然强大,但是在易用性方面,实在差WINDOWS有不小的距离.

                VIM是好,我自己也是个VIM FAN,但是让WINDOWS用户接受VIM,大部分人都宁愿接受EDITPLUS.我的同事们都是些专业人士了,基本上都在做LINUX平台的开发,可是你知道很多人是如何开发的么?在WINDOWS下用ULTRAEDIT或EDITPLUS把程序写好了以后,再通过SAMBA放到LINUX服务器上编译运行.问他们为什么不用VIM,答案是习惯WINDOWS了.

                LINUX要在桌面普及,让广大普通用户接受,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 家园 ubuntu?
                  • 家园 我自己不用UBUNTU.

                    我以前用LFS,因为我比较喜欢DIY操作系统.不过后来觉得老做LFS麻烦,所以转向了ARCH LINUX,既可以自己编译,又可以用别人已经编译好的软件包.GENTOO我也用过一段时间,但是比较起来,我觉得ARCH LINUX更简洁.

                    但是对于没接触过LINUX的人来说,我一般都推荐他们用UBUNTU.

      • 家园 可笑.

        上次和一个中科院的人聊过,他直接告诉我龙芯就是一个忽悠钱的项目。根本没有办法产业化。因为芯片设计最关键的部分国内比较差,大跃进是搞不了的。

        这一段,没有任何证据.而"最关键的部分"这种模糊的话语,没有任何意义.

        我不是搞硬件的,不过大概还是知道现代芯片设计主要是看速度,要弄一个兼容x86指令或者MIPS指令的CPU并不是非常困难(甚至可以直接参考Sun的SPARC设计)真正困难在于提高运行频率。

        兼容X86指令集,技术上没有困难.问题是授权.INTEL不给你授权怎么办?MIPS指令集,是一个开放的指令集,但是在LOAD/STORE等几条指令上,MIPS公司有专利,也不是说兼容就能兼容的.UltraSPARC的指令集,跟X86和MIPS又不一样,虽然MIPS和UltraSPARC都是RISC指令集,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指令集,你如何通过抄袭UltraSPARC来得到MIPS?

        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执行速度更重要,但是执行速度和架构设计有很大关系,比如Intel P4结构发现不行,马上可以修改。而高频率,高晶体管密度却是硬功夫,要费很大力气。大跃进肯定是不行的。

        P4是INTEL迄今为止频率最高的桌面处理器.现在的酷睿什么的,最高频率才是2G,P4呢?轻轻松松3G以上.怎么?功夫硬的P4性能还干不过软脚蟹酷睿?

        简直不值一哂.

        而你这段话,甚至和上面你自己说的话互相矛盾.

        不过大概还是知道现代芯片设计主要是看速度

        看哪个速度?

        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执行速度更重要

        这个执行速度跟你上贴那个速度不是一个东西么?

        我快被你搞晕了,你还是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一下你要表达的概念好不好?专业术语毕竟可以准确的描述专业上的东西.而不至于让人搞不清楚你要说什么.

        现在Intel的core2采用45纳米技术,而90纳米技术是02-03年的技术,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密度一年半一翻)实际上的实现技术上差了两代。

        你说的"实现技术",应该叫制造工艺吧.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新闻:

        加速换代 英特尔90纳米CPU大规模停产

        2006-08-18 15:22 作者: 文志磊 出处: 天极网 责任编辑:Marcozard

        2006年8月,INTEL才决定停产90纳米CPU.你给出的明显是错误信息.请查证信息来源,再来说制造工艺的不足.

        在频率方面,龙芯问题更大,RISC的一个主要设计目标,如果我没有搞错,是通过减少指令数量来获得高运行频率。

        不好意思,你真的搞错了.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这与频率没有任何关系.

        考虑到龙芯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参考”(照我的定义就是抄袭)了很多公开的MIPS体系芯片的设计,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很多被淘汰MIPS家族芯片,频率就稳定在600MHz-1.5GHz之间。说明龙芯在真正重要的设计方面,没有什么真正的下功夫。

        指令集这个东西,就是个用户接口,如果拿操作系统来比的话,指令集就大致相当于系统调用.MIPS指令集,就是一个用户接口规范.MIPS公司把MIPS指令集的部分指令的实现方式开源了.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本来你要实现加或减之类的常用指令的话,也就只有这种显而易见的实现方式,根本无需保密么.倒是LOAD/STORE等4条指令,涉及到MIPS公司的R10000系列CPU的内部微体系结构,所以MIPS公司对这4条指令申请了专利.龙芯是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这4条指令.这充分说明了,龙芯的微体系结构是自己设计的.而且,没有任何一个MIPS兼容芯片制造商,公开过自己的微体系结构的源码,从何抄起?设计CPU,指令集根本就不是重点.

        他们现在急不可耐地推出所谓的芯片,无非就是想继续仿制5年以前的产品,或者抄袭OpenSPARC的设计来骗取钱财,而另外一条路,是踏踏实实地从基础研究开始,一点一点地改进芯片设计,具体表现就是芯片频率的不停提高,我相信他们不会选择的。

        OpenSPARC?这是SPARC V9指令集的CPU,抄这个可以抄出MIPS III指令集的CPU来?你英语考试抄数学答案能考一百分?

        而OpenSPARC开放源代码开放到什么程度你知道么?以下来自wikipedia:

        不過昇陽電腦對於程式碼的開放有其限度,僅開放暫存器轉化層(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的程式,雖不足以用此程式碼來研製UltraSPARC T1處理器,但這也已經足夠讓開發設計者用來開發、驗證相容於UltraSPARC T1處理器架構的的軟硬體。

        明白了吗?SUN是为了让软硬件厂商能更方便的为UltraSPARC T1开发软硬件而开放了部分源代码.

        至于他们把问题推到Linux/Win那里,我是坚决不同意的,Linux帮不了速度的忙。中国现在不需要什么嵌入式CPU,真正需要的是像Intel那样的先进芯片设计体系。

        Linux与Windows的讨论,讨论的是软件支持,而不是CPU速度,你根本就连在讨论什么都不知道.龙芯本来就不是嵌入式CPU,也没人说龙芯是嵌入式CPU,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是龙芯这个"通用CPU".

        顺便说一下所谓的Linux软件问题,我认为windows下面除了游戏软件比较多以外,其他方面的专业软件和Linux比一点优势都没有。

        比如editplus这个软件,我是不会用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很白痴,记事本就可以了,Linux下面的gedit,bluefish,Kate都很好用,用editplus目的何在?如果我需要频繁使用editplus里面类似的编辑任务,那我肯定愿意花点时间学习一些简单的vim命令。毕竟vim 一不要你注册码随处可以下载。而且vim那点命令界面已经存在了20年,我相信20年以后也不会有太多改变。学习一次,到处使用,永远使用,非常保值。

        现在在讨论的,就是LINUX对普通用户来说的使用价值,你拿专业软件来说什么?LINUX因为游戏少,所以无法抓住占普通电脑用户数量一大半的游戏玩家的市场,难道这缺点还不够大?

        关于EDITPLUS,你还是不要臆测别人的想法了.你自己去高校推广一下VIM试试?VIM的命令界面20年不变?呵呵,看来你真没用过VIM.所以你不知道,VIM6->VIM7的时候,添加了TAB等很多新功能以及新命令.而且通常,LINUX用户都是用名叫GVIM的基于GTK的图形界面的VIM.

        唉,我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算了,下次你发帖的时候找个真正了解的人在旁边指点你一下吧.

        • 家园 回复1

          这一段,没有任何证据.而"最关键的部分"这种模糊的话语,没有任何意义.

          -----------

          他说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底层电路设计的优化,国内现在这方面人才很缺。完成相同功能的芯片,好的优化设计可以让芯片做的更小,运行的时钟频率更高,功率更低。这个相关的知识积累,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出来的。Intel/IBM这样的公司不仅进行芯片设计,还要开发最新的制造工艺才能长期保持它们产品的领先度。

          兼容X86指令集,技术上没有困难.问题是授权.INTEL不给你授权怎么办?MIPS指令集,是一个开放的指令集,但是在LOAD/STORE等几条指令上,MIPS公司有专利,也不是说兼容就能兼容的.UltraSPARC的指令集,跟X86和MIPS又不一样,虽然MIPS和UltraSPARC都是RISC指令集,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指令集,你如何通过抄袭UltraSPARC来得到MIPS?

          ------------

          前面我说的话可能有误导,我并不认为MIPS和SPARC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两者思路是比较接近的。龙芯确实是大量参考了其他早期芯片的设计。现在SPARC给的更详细,下次他们改用SPARC的也不一定。但是芯片本身的设计和加工工艺问题不是能随便绕过去的。

          P4是INTEL迄今为止频率最高的桌面处理器.现在的酷睿什么的,最高频率才是2G,P4呢?轻轻松松3G以上.怎么?功夫硬的P4性能还干不过软脚蟹酷睿?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我并不赞成单纯的频率越高速度越快,当年P4采用长流水线设计达到高频率,后来改进设计,采用PM的设计在低频下就可以实现同样的性能。但是,并不是说频率就不重要了,在架构确定以后,当然是频率越高性能越好,我现在用的是去年买的Core 2 Duo E6750 频率已经达到2.66G。

          看看 Intel/AMD的设计就知道,同样的产品,可以按照不同频率进行细分,低端和高端之间的频率能差上1G,说明他们的设计优化水平很高,而龙芯的频率呢?刚刚勉强上1G,就嚷嚷着要搞多核。

          “你说的"实现技术",应该叫制造工艺吧.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新闻:

          加速换代 英特尔90纳米CPU大规模停产

          2006-08-18 15:22 作者: 文志磊 出处: 天极网 责任编辑:Marcozard ”

          2006年8月,INTEL才决定停产90纳米CPU.你给出的明显是错误信息.请查证信息来源,再来说制造工艺的不足.

          ----------

          2006年停产是因为65nm的工艺成熟了,一年以后Intel是45nm的工艺,在集成电路领域,一年半速度就快一倍。差两代一点错都没有错!当然,对于像龙芯这样的芯片,90nm的工艺已经足够能使用。我倒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从技术角度,差距确实是很明显的。

          不好意思,你真的搞错了.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这与频率没有任何关系.

          ------------

          提高处理器性能有两点,分别是每个时钟周期处理的指令数和时钟频率,而CPU的时钟频率,是由它执行最慢的微操作指令的速度来决定的,具体的资料请参见wikipedia下面risc相关文章。

          先回这些,同时多谢您的指正。

          • 家园 唉.

            有一本教材,叫做<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如果你真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有兴趣,可以买来翻一翻.内容并不很艰深.

            有些概念,比如系列机之类,你要是知道了,就不会这么发言了.对于CPU的频率你也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而INTEL/AMD也并不是CPU的全部,通用CPU的种类很多的.

            所以多了解一点,再来发言,会使你的发言更成熟一些.

      • 家园 龙芯至少比汉芯强。 :P

        MIPS的东西还可以抄袭很久。 龙芯至少老老实实抄袭出来了, 考试的时候作弊如果知道抄哪里也是一进步, 对不对? :P

        但应该自己别蒙自己。 一个插班生"参考"了别人留级生的考卷, 最好不要以为马上能赶超优等生了。

    • 家园 Find your niche and dominate it.

      我同意风北客的说法。因为做不好, Intel 都不得不割肉卖掉XScale。 要占领市场是很难的。学术上做一个CPU不难, 但想在工业界跨领域占市场, 真是不容易。 几亿美元几百人年做出来的东西, 可能泡都没一个就消亡了。非常残酷的。 这个就像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里跋涉, 到处都是 MIPS, Alpha 这些史前巨怪的白骨, 你要找到一个绿洲, 并把主宰那里的百战猛兽赶走杀死, 让他们成为新的白骨, 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

      我不是说没有希望, 只是不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希望就更渺茫一点点。

      • 家园 唉,他的说法,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错误.

        INTEL卖掉的XSCALE,与龙芯1号面对的不是同一个市场.这个XSCALE,是嵌入式CPU,用的ARM核,不是X86架构, 不是通用CPU.

        龙芯要与之竞争的,是ULV CELERON之类.这类低功耗高可靠性通用CPU,面对的是高端工控领域和高端嵌入式领域.在这个领域里,AMD, VIA, INTEL, TRANSMATE等本来就竞争的很激烈. 还有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RISC CPU.龙芯如果性能与价格确实出色,是可以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