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六:罗马的救赎–梅托汝斯战役 -- 史鉴

共:💬61 🌺18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汉尼拔战略的核心就是争取意大利城邦,瓦解罗马联盟。

                汉尼拔有过几次屠城,但都是有选择性的杀一儆百,绝大多数意大利城邦还是他的争取对象。一旦搞了三光,等于将大多数意大利城邦永远推向对立面,这无异于政治自杀。

                • 家园 我倒是不觉得

                  我的意思是指的有选择的三光,意大利同盟也不是铁板一块,即使是那些忠于罗马的城邦的上层中也有动摇分子,汉尼拔的屠杀和劫掠政策可以主要针对那些死硬分子,这样就可以起到分化孤立的作用。而且汉尼拔完全可以挑唆同盟城邦之间的相互残杀,节省自己的兵力,也强化城邦之间的矛盾。凯撒征服高卢就是这么做的,英国征服印度也是以少打多,通过各种策略就使自己成为多打少。但实际上汉尼拔更多的只是采用了将俘虏变卖为奴隶的做法,这种做法还是太温和,对于那些摇摆的城邦效用不可能很大。

                  • 家园 汉尼拔时代的意大利跟凯撒时代的高卢可大不相同。

                    凯撒时代的高卢没有统一的政权,是个一盘散沙的局面,即便如此,凯撒征战高卢还是促成了高卢各部落一定程度上的团结,出现了维钦托里克斯这样的高卢领袖。汉尼拔时代的意大利,罗马霸权已经确立了五十年,罗马和盟邦的政治体制早已理顺了,盟邦之间的纠纷,请求罗马元老院裁决已成惯例。只要这个体制依然存在,汉尼拔就无法挑拨罗马盟邦之间的互相残杀。

                    • 家园 所以汉尼拔是好的军事家,不是好的政治家

                      比起凯撒和拿破仑来,他在战场上调动敌人和排兵布阵很有一手,但是对于如何分化敌人上他略逊一筹。当然罗马的同盟制度至少在当时来说是最成功的联盟制度,基于东方专制环境下的迦太基不可能想出比这更好的筹码,因此汉尼拔的失败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迦太基的同盟制度败给了罗马的同盟制度。

        • 家园 那汉尼拔为什么不来几个围城打援

          加入联盟的出兵把倾向罗马的城邦围起来作投名状。而汉尼拔负责野战消灭罗马援军,打下的城邦全部卖掉,一半分给围城联盟,一小半拿来收买动摇的城邦,再一小半奖励高卢人袭扰罗马后方。让罗马不停的流血。意大利军打不过罗马军团,打农民总可以吧。

          • 家园 汉尼拔根本没那个兵力。

            汉尼拔征战意大利,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五万人,通常只有三四万人,而他面对的罗马军队一直是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汉尼拔之所以疲于奔命,就是不敢分兵,怕部队被罗马蚕食掉。

        • 家园 罗马最牛的,大概就是他们的统治力了。

          中学时候看小说 <<斯巴达克思>>,斯大英雄的战略就是杀出意大利,把革命火种在其他地区点燃。因为在意大利,罗马是无法战胜的。

          不过,如果汉尼拔在南部稍作休息,暂时置盟友于不顾,再来一个"大跃进",杀到比如说托斯卡纳地区,是否比留在南部好?

          好像现在西方谚语说起汉尼拔的卡普亚,意思是温柔乡是英雄冢的意思。是否汉将军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后,也有点类似太平军进南京,革命意志消退?

          • 家园 汉尼拔决定留在意大利南部,有几个考虑。

            首先是距离迦太基比较近,容易获得支援,当然这是汉尼拔一厢情愿了;其次是意大利南部最晚被罗马征服,因此最有可能争取过来,这个考虑是基本正确的。汉尼拔建立了一个联盟,就等于背上了包袱,盟友轻易不能抛弃,否则名声坏了就混不下去了。汉尼拔后来东奔西走保护盟邦,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有了根据地,心情跟当流寇的时候肯定不同了,肯定不容易拼出去了。这就好比一个单身汉通常闯劲十足,有了老婆孩子以后,后顾之忧就多了,锐气自然消减。

    • 家园 当年在奥赛美术馆看到一尊大理石雕像

      一个披着兽皮的中年男子脚踩着罗马的鹰徽和绣着SPQR的军旗,颇有汉代马踏匈奴之风,不禁倒吸冷气一口,何人如此大胆?定睛一看,原来是Dr. Lecter。不过雕塑中的汉尼拔更像是他的弟弟哈斯德鲁巴,毫无儒雅之风,却似猛张飞。

      想想罗马总共适龄男性也不过几十万,汉尼拔杀了那么多,一没从根本上破坏罗马经济能力,现代战争如果动员比例这么高早就挂了,二没造成社会动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但是罗马还是一夫一妻,奴隶社会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 家园 汉尼拔战争之前,罗马及其盟邦的青壮年男性人口大致是70万。

        罗马整个战争最高动员人数,大概是三十万人,这个动员比例确实很高。汉尼拔未能破坏罗马经济能力,主要因为他后来基本被困在意大利南部,未能把战火烧到中北部,尤其是托斯卡纳地区。罗马能支撑十几年,就是靠意大利中部的自耕农。顺便说一句,汉尼拔战争时期,罗马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基本还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罗马霸业成就以后,奴隶制大庄园才多了起来。

    • 家园 哈斯德鲁巴这3万人能扭转乾坤吗?

      就算哈斯德鲁巴这3万人最后成功转进到意大利南端,与汉尼拔会合,能起多大作用呢?我个人看法,不过是延缓了汉尼拔最后失败的时间而已。即使在坎尼战役之后,汉尼拔也有几次给罗马军队沉重打击的战例,但依然无法彻底让罗马屈服,哈斯德鲁巴这3万人会成为压垮罗马的最后一根稻草吗?随着后来西班牙、西西里战场上罗马军队的节节胜利,汉尼拔依然处于孤立的战略地位,而西班牙、西西里战场上的罗马军队还会抽出力量回援本土。我个人感觉,汉尼拔后来能从海上成功撤退,没被消灭在回国的海路上已经很幸运了。

      • 家园 如果两军会师,汉尼拔还有翻盘的机会,当然肯定没有胜算。

        汉尼拔征战意大利十五年,总共接收的迦太基援军不足一万人,战争后期就全靠意大利的兵源,所以汉尼拔一直处于兵力不足的困境,为了保护根据地疲于奔命。哈斯德鲁巴虽然跟汉尼拔相比差远了,但比汉尼拔麾下的将领还是要高明一些的。如果两军会师,汉尼拔可以让弟弟留守根据地,自己跳到外线进行机动作战,罗马就很难受了。战争打到那个份上,罗马的人力物力也到了极限,汉尼拔再来一次坎尼战役,罗马只怕就顶不住了。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而已。

        • 家园 这是外线作战的通病

          后勤补给和兵员补给跟不上,内线作战的罗马却可以从容的调动兵力围追和消耗汉尼拔。同样的刘邓挺进大别山虽然没有吃明显的败仗,但是减员同样非常严重。这种外线作战需要的是多点配合,有足够的机动兵力,能够打破敌人的围剿和蚕食,遗憾的是汉尼拔的兵力和将领以及同盟都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失败是注定的。其实中国古代类似的例子也有,刘邦百败,项羽百胜,但是垓下一战决定了两者不同的命运。

        • 家园 感觉上汉尼拔跟拿破仑碰到的问题类似

          自己太强大,自己的副手或者下属太弱

          就跟以前有人说北京国安似的:前边一帮猛爷灭人家,后边一帮面爷让人家灭

        • 家园 汉尼拔大概没什么翻盘的机会了

          兄弟二人分兵,罗马人仍然可以用老办法,一方面和汉尼拔纠缠,一方面扫荡汉尼拔的后方,哈斯德鲁巴和罗马的将领相比也强不到哪去,面对罗马人的人力优势,无论是战是守都没什么胜算。

          如果兄弟二人合兵守在意大利南端,多保留一点兵力,等本土坚持不住了再回去,非洲之战的胜算应该会大些,最后的合约也许不会象历史上那样被一下打入十八层地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