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共:💬674 🌺29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5)

      经过了1947年黑色的五月后,失去了七十四师的王耀武就像断了脊梁的地头蛇。但让他可以欣慰地是,蒋委员长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关头BOSS一样,虽然已经被打得满脸都是包,但他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依然调集重兵围攻山东解放区。---------这一点,很有曾国藩的风范,曾剃头当年也是如此屡败屡战的。 -----而这个时候,得胜之师的共军,改变了战略。

      这个战略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共军当时的根据地并不是前苏联的西伯利亚,毛泽东也不是库图佐夫。当一再的通过存人失地的战略诱敌深入之后,共军根据地既没有足够的纵深可以退让,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后勤支持,终于到了枯竭的境地。-------此时,作为已经消灭了大批有生力量的共军方说,是到了反击的时刻,也就是把战争推向国统区的时候了。---------于是,就有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手笔,和陈谢,陈粟大军同进中原的配合。华野的主力在陈毅,粟裕带来下分三路挺进外线,这就引来了华野战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七月分兵”。

      这个黑暗时刻是如此的普遍,恰如目前郁郁葱葱的股市一样:

      1, 陈粟大军的主力,二,六,七,九纵队。先围攻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于南麻,未料三个纵队未能吞下这个硬刺猬,反而咬崩了牙。

      2, 于是,陈粟见胡琏搞不定,转而咬过来救胡琏的整八师于临朐,但碰到了松山之战的征服者李弥,又损兵折将。据共军方的战史,上面两战是歼敌14000,自损超过两万。

      3, 井冈山的东哥嫡系,陈参谋长士榘和唐亮带着三纵,八纵,十纵进攻济宁,然则在瓮城里吃了大亏。三纵赫赫主力部队,攻城未遂,骨干大损。

      4, 叶飞的一纵,陶勇的四纵进攻邹县,滕县也是未遂,反而引来国军五个整编师的包围,差一点被包了饺子,幸好当时破译了国军电报,加上四纵的彭德清师长作了皮定钧在中原突围的角色,引走敌军主力,叶飞,陶勇才脱险而出。

      5, 由于主力部队突到外线,造成山东根据地兵力不足。回来休整的二,七,九三个纵队都是大败之后,士气不高,战力不坚,周志坚的第十三纵又是新队伍,需要时间磨练。所以老蒋抓住机会,发动了对八路的老根据地胶东的“九月攻势”,领衔出兵的就是自称“老婆人数刚好半打,儿女人数不足一个班”的粤军名将范汉杰,而在此危急时刻,内线兵团的共军方却出现了问题,饶漱石和谭震林一人带了两个纵队互相要对方和自己靠拢。结果恰好让范汉杰各个击破。一时间胶东根据地的县城纷纷沦陷。山东老根据地的地方干部和家属五六万人四处跑反。一直到后来这四个纵队终于(由于败退)合兵一处,才终于集中了力量,开始扭转了局势。-------------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当这个内线兵团没有一个统帅坐镇的话,会引起多大的损失。饶谭二人的纷争充分地证明了为什么粟裕离不开陈毅。华野的豪强众多,只有当年井冈山上的三巨头之一陈毅才能镇的住啊,

      不过看了这么多例子,诸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共军这三路大军外线出击的大战略是错误的。比如很多夏侯敦元帅的粉丝就认为二野就是因为千里跃进大别山所以受了内伤,以至于后来战果不够辉煌,---------其实不然,因为所有的反对者都应该注意到,这个战略的决策者,东哥此时正在陕北苦撑,他的苦撑程度已经到了和胡宗南的大军相隔就是数十里的地步。统帅如此,方面大将又有什么话好说呢?而在这个外线作战之后不久,战略的态势就已然开始转移,因为国军不得不掉头来扑灭这些烧身之火,但经过了前一年的损耗之后,国军的战力也大为削减。况且,由于国统区的面积要大得多,相应的由于国军的精锐都猬集于共军根据地周围,因此后方自然空虚。故对外线作战的共军来说,也就是一个很好发挥的天地。于是,在经过初期的挫败之后,外线共军扭转的态势,开始转入进攻和歼灭战。而刚刚扫荡了根据地的国军也不得不转移兵力。这就造成了一个双重的损失,因为占领了共军的县城,国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这已经是一个兵力的分散,而由于外线共军的活跃,国军又必须返回去围剿,那么,留下来的驻守部队自然就成了共军内线兵团的盘中餐了。

      山东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

      “国军自李弥的第八军在临胊大捷后,跟着国军扫荡胶东,占领了烟台、龙口、威海卫、黄县、蓬莱、招远、平度、昌邑、莱阳等县。但军政不能配合,因推展行政必须有国军驻守才行,所以,国军每占一城,无异分散一部分兵力。但中央却沾沾自喜,认为山东共军已肃清了。据秦德纯所着回忆录云:

      「当时蒋主席在国防部后进的总统官邸召集国防部负责人会报,在席上,先由情报厅报告,确认共匪已撤到黄河北岸。以后由作战厅报告认为匪军既已放弃山东,我军除派少数部队驻守海口外,其余大部应即撤出山东。最后由刘斐(作战次长)强调说明,匪军确受重创,不能在山东立足,判断一定放弃山东,我们应将大部军队转调其它战场。大体上即作如此决定。」

      结果是山东的国军调往他地,有的载运东北,有的南调江淮,昙花一现的山东各城市据点,如昌邑、平度、招远、黄县、掖县据点,也相继弃守,共军兵力却日渐增强。”

      引自胡士方的《黄埔宠将王耀武》

      (史按:上面回忆里还值得注意的是超级共谍刘斐将军的贡献。)

      所以,王耀武在一九四七年的七月到九月虽然大规模地“恢复”了他山东省的“辖区”,第二次打通了津浦线和胶济线,但他毕竟未能剿灭共军的山东兵团。等许和尚喘过了这口气,他就开始真正的苦日子了。

    • 家园 【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14)

      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被歼,是三年解放战争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很清楚地告诉国军,在野战的情况下,共军可以吃掉国军任何一支部队,即使是王牌中的王牌,御林军七十四师。而这一战,也是粟裕名将风采的最佳证明,众所周知,国军的五大主力中,只有这支御林军早早地在1947年就完整地被包了饺子,而其他的四支部队都覆灭于三大决战之中,因此,粟裕作为孟良崮的征服者,他勋章上的分量要远重于其他将领。-----虽然,此战的风险极大,胜得其实很险,但对于当时处于劣势的共军而言,粟裕敢于在面对国军重兵压境的态势下,强行将七十四师分割,包围并歼灭之,这个雄心和胆略以足以证明他作为名将所在的层次,这个层次,恐怕要比那些如靠优势兵力装备打战的“名将们”,要高出很多。一个统帅的进取心,往往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胜利之源。陈粟大军地处国军重点进攻所在,一度被从江苏打退到山东,但他们终于顶住了,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这个浸透鲜血的胜利之路上,恰恰是粟裕敢于抓住每一个近乎极端的战机,完美地捕捉并完成。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说,正是粟裕的进取心,使解放战争的时间缩短了很多。说到这里,似乎俺在一个关于王耀武的系列里,对粟裕的着墨太浓了。--------其实不然,因为当年的补充第一旅王少将旅长耀武曾经在谭家桥大败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后来粟裕虽然勉强突围,但在浙南一带的游击战也颇为艰难,被罗卓英率十八军围剿的跑到了福建,还给叶飞上将搞了个鸿门宴,差点让叶上将成了烈士。但仅仅过了十三年,粟裕就成了统领三十万大军的华野负军事指挥重任的副司令员,而王耀武起家部队,他在国民党方的立身之本七十四师却被粟裕完整地吃掉了。这样的因果转换,这样的此消彼长,让人头昏目眩。--------曾经的名将王耀武在此刻变得像一把生锈的剑----虽然,整七十四师的覆灭并非他的过错,但莱芜战役里,他让李仙洲集团舍坚城,而投庞涓落败之故道,则明显是他的一个重大失误。--------而这个失误的根源在于,王耀武此刻已然失去了一个将领积极求胜的欲望,而企图消极地避战,保存实力。-----那么,为什么他要保存实力呢?-------其原因就在于,此时,王司令官和王省政府主席两个角色对于他而言,已经更偏重于后者。-------在世界上有两种军人,有一种军人以战争作为他的癖好和职业,比如钟伟,许世友,另一种军人则把战争作为一个跳板,在通过战争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后,他开始另一领域的发展。这方面,王耀武是一个典型。在抗战胜利后,他荣归故里,官拜省主席,此时此刻,王耀武富贵双全,夫复何求?------他还需要在刀口上拼命吗?还需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一场胜利吗?-------所以,抗战之后的辉煌生活已经彻底地腐蚀了他作为一个将领,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统帅所必需的求胜欲望和雄心,在失去这个驱动后,名将王耀武的星辰无可避免地黯淡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