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战.元帅.集结号 上 -- 萨苏

共:💬141 🌺6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人兄

              德国二战的勋章,也多是德国军人跟外军作战挣下的吧?和内战没甚么关系,怎么说他们也还是日尔曼的民族英雄。如果是盖世太保靠杀犹太人和同胞赢来的,恐怕即使是发还也不一定有人要吧。

              至于说到得人心,拿老兄你自己的例子,希特勒和他的党当年在德国也很得人心,并不证明他就是代表了先进的和进步的,只能总结为以一代奸雄的野心驱使茫然无知的民众而已。

              内战肯定不是当时中国的最佳选择,这一点勿庸置疑。既然打起来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责任。中国的文化一贯是成王败寇,这点也不能苛求TG。可是等将来大家融合了(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相逢一笑泯恩仇。TG应该有这样的胸襟跟人家说一声,当年我们杀了你们的兄弟,对不住了。军史可以研究,传统可以继承,可是对子孙我们要教育,内战是个悲剧,中国大地没有胜利者。

              当然如果国军在统一之战中站到中国的对立面,那就另当别论了。

              • 家园 这场内战可不是

                类似楚汉争霸那么简单的。更不要拿纳粹作比较,况且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也没发生过内战。

                今后相逢一笑泯恩仇可以,但是不代表当年的战争毫无意义。那是两大阶级的对抗,是两条发展路线之争,千万不要因为现在的经济政策都差不多就以为当年谁当政都一样。看看国民党今天在台湾混成这个惨样,这个寇又能怪谁?

                内战也不会没有胜利者,国共内战有,辛亥革命有,满清入关有,元末起义有……一直追溯上去,内战的胜利者直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有悲剧,但同样有喜剧。

                内战固然不要有的好,但是已经有过了,就不要让鲜血白流。如果国共内战真成了悲剧,那一定是我们这些后人所作所为令人失望造成的。所以,悲剧或是喜剧现在仍言之尚早。

          • 同意
            家园 有意思

            台湾如果宣布独立了,台海战争爆发,不知道三军效命的将士是否有功?这也是内战阿.

            没有功?那么分裂国家是否有罪,制止犯罪没有功?分裂国家没有罪?那只能证明你不可理喻了。

            内战是场悲剧,但不代表着这场战争无所谓正义,无所谓进步,为亿万人的正义和进步而奋斗,没有功劳么?

            • 家园 公此言差矣

              台海一战,事关国家统一。虽然声称是内战的延续,意义却大不相同。台独走狗不以一己为中国人,杀之怎么能算内战呢?所有功臣与烈士,当然可以彪炳千古,名垂史册。

              47年至49年的国内战争,如果从结果来看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进步还是倒退,在60年后的今天来考察恐怕还是大可商榷的。而从过程来看,则只能看到双方的民族精英国家栋梁枉死沙场,肝脑涂地,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这个军功章,对内战的一方当然是有功,对国家民族只怕未必。

              当然从军事上讨论是另一回事。我也会为双方的优秀军人和经典作品喝彩。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传统就应该代代相传。 整11师的后辈还在不在?弯弯的那些裸体男像个什么样子?

              • 家园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不过一定要提及这样一个必然富有争议,而且很复杂的问题。那么不妨看看印度。印度就是民族资产阶级(还不是官僚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国家,看看他们发展得如何?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最好的情况大致也就那个样子。印度有比中国强的地方,也有不如中国的地方,这进步和倒退又怎么评判?

          • 同意
            家园 从49年到现在,梦还没醒呢
      • 家园 杨军长可是耿耿于怀后半辈子,

        淮海战役中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被俘后还慨叹此战失利是因为黄维指挥十二兵团,而不是胡琏,否则绝不会被轻易围住 – “胡琏打仗多刁阿!”这种情况下还被部下崇拜到如此地步,被誉为一代名将胡琏应该是称得上的。

        前几年,央视有播一战争系列。其中有一段采访病榻之上的杨伯涛很有意思,杨伯涛不顾儿子的劝阻,很激动地破口大骂:“黄维不行,要是胡琏指挥、、、”

      • 家园 《大势中原》是所谓的“报告文学”

        内里有不少材料是作者亲身走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如采访送刘邓大军过黄河的水手。

        我在引用的时候,最感到震撼的正是萨用红色标注的:

        “前方将士同命”和“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刘伯承戎马一生,这并不是他唯一的一次亲履险境,甚至不是转战大别山时期唯一的一次。还在中野向大别山挺进的途中,在汝河,就曾有过一次,那一次战斗,使得名将赵奢的古训闻名天下: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这次战斗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令我们对刘伯承感佩万分:

        刘邓身边是两个卫士长、四个警卫员。他们后来回忆说:在整个战略进军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紧急的情况。子弹就在身边飞着,炮弹就在附近炸响。我们都掏出了腰里的手枪,左右护卫着首长。

          浮桥贴着水面随波起伏。刘邓大踏步走过浮桥,迎着蜂虽般的子弹,又走向阵地。

          许多战士发现身后站着刘伯承、邓小平,惊愕得不敢相信。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真真地形成了一种无可比拟的战斗力。

          那场景过去了40多年,刘邓当年的警卫员至今依然记忆如新:刘邓走到哪儿,哪儿的反击就打得最好。他们亲眼看到被炮火烤燎得满脸火泡的战士们,用手臂推开头_上的钢盔,露出白白的牙,注视着刘邓,甜蜜蜜地笑着。刘邓也激动不已:“打得好!同志们,打得好啊!”

          当年的卫士对笔者说:“我恨自己没有绘画才能。刘邓走在阵地上,背景是战火烧红的夜空,金线银弧的穿梭,千万士兵的拼杀;刘司令员俯着身子,给一个正在射击的士兵戴好钢盔,士兵一回头,见是刘司令员,热泪夺眶而出……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在那个震撼情感的瞬间,我流泪了……”

        很难形容这一幕震撼心灵的力量。

        如果试着比拟一下,我举一个例子。

        我军训时是在一个野战军团部。我的班长是一个老兵,来自东北,朴实淳厚。班长曾给我们讲,他还是一个新兵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师里的检阅,师长从昂首挺胸的士兵们身前走过,在他的身边,停了下来,然后——

        亲手给他系好松开的鞋带。

        没有责怪,一切是那么的平易。

        班长在给我们讲述的时候,仍然抑制不住那份感动,几乎哽咽。我们可以想象,和平时期检阅场上一个平易的举动,在1947年8月23日的汝河边上,是多么的感人肺腑!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人性呢。

        顺便说一下后记中照片上的那位老太太——刘伯承的母亲。刘伯承智计深沉,多给人沉默的印象。然而他身边的人,印象更深的是他的诙谐幽默。他的语言多川中俗语,诙谐幽默,形象传神。这许多妙语连珠的歇后语、俗语,便传自照片中他身前这位川东老妇。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后来经他十多年的搭档,于四十年后广播于世,名震寰宇的那句:

        “黄猫黑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