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嫦娥卫星变轨成功和空间控制技术 -- 罗博

共:💬49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有卫星定位系统那当然最好

                  那样能直接解算坐标。

                  如果不能也没关系。主要是依靠地球或太阳的相对位置确立自身位置。

                  一般分为自主定位和地面定位。地面定位就是把地面观测的结果送到卫星,或直接给出控制信号。具体如何实现我不太了解。不过通常是通过地面上多点同时测算与卫星的距离来实现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主定位一般是这样的,首先自旋、依靠太阳敏感器捕捉太阳,然后稳住太阳,以另一轴为转轴,用红外敏感器捕捉地球边界(地球的红外辐射有一个边界存在),也有用星敏感器搜索和星表吻合的方向。然后根据前面两者的角度(还是别的什么)确定自身所在位置。似乎中间还有一步测角什么的。实在年代久远,记不得了。也不知道现在还用不用……当时学的时候就觉得精度不会太高……

                  • 家园 现在不搞这个了?

                    如果飞行器飞出太阳系,太阳和地球的红外辐射都很弱,怎么办?

                    • 家园 不搞了

                      本来准备不出国就去搞那个的。以后回国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呵呵。

                      星际旅行的导航目前仍然是难题,当时教授提了一下,不记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通常的思路还是解算星图。可是那个多半只能解决朝向,不能解决位置。惯性导航不是长久之计。理论估算一般倒是很接近实际位置,因为宇宙中干扰很少,但这毕竟不像是一个可靠的方案。不过目前也没有什么需要就是了,如果真要搞,也不一定就没有好办法。

                      其实,红外辐射弱不要紧,宇宙中除了自身推进器的“红外污染”外,其他的干扰小的很。

                      • 家园 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 家园 是呀,呵呵,可是还有别的店

                          登月对任何一个学航天的人来说,都是令人激动的机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有去。也许会遗憾吧。

                          不过我觉得,中国的宇航不过是刚刚登堂入室,以后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载人飞船的成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登月只是其中一个方向,实际上我们还在搞一些也很强的东西,比如卫星的捕捉(卫星抓卫星)。如果不是两星配合,这个可比把卫星打下来还难。还有美国人已经有所进展的小卫星编队飞行(承载不同功能模块,增强卫星生存能力)

                          总而言之,下一个目标就是精确。比如说卫星运动的时候,太阳能帆板会抖动,如何用推力器或飞轮迅速抵消抖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如何补偿抖动,能让卫星保持稳定。天线也要转,如果连天线转动也考虑进去就更复杂了。但是如果能做成,我们就可以让卫星天线在卫星运动中始终指向地面上某一点,实现更长的监控时长。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其实航天和很多许可都一样,初期的开拓疆土完毕后就是精细化发展了。

                          • 家园 您是北航出来或者北京理工出来的吧

                            问俗的问题:

                            1,太空站里面的大便怎么处理?

                            2,在太空中打手机可以大得通么?

                            • 家园 得给您单独架个基站
                            • 家园 呵呵,不是,我是西北工业大学的

                              母校并不知名,但工科教育还是很扎实的。

                              我们航天学院有个著名的XX、YY与ZZ专业,三个词都是米国签证的敏感专业,研究的也是军工(有一门课叫红外制导原理),你可以猜一猜。

                              太空站里大便由空气吸力吸入下层,脱水、压缩,形成干饼状或干粉、颗粒状,由太空舱带回去。(也有说法是抛入大气层,自己燃烧)

                              我觉得打手机理论上不是不可以,就是信号不够强、没有基站能收到。

                              • 家园 西工大有名,西工大附中也是顶呱呱的
                              • 家园 给校友上一花
                              • 家园 国防科工委下属七所牛校之一,很不错了
                              • 家园 您可真会开玩笑....

                                西北工业大学在理工科里能拍全国第10吧? 还不出名? 我记得西北工业是我国唯一一个航空/航天/航海专业都有的院校吧?

                                我们现在的航天技术到底怎么样阿? 似乎我们自己的信心还是很满的,但是似乎世界范围内不怎么样了? 是不是主要是我们的工业基础太差,以前发射卫星和火箭都是每个元器件精挑细选,甚至手工作业,现在大发展了,一下子不适应了?能否结合您知道给个评价阿?

                                • 家园 我对火箭生产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说说研发

                                  我觉得航天产业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现在有人了。过去大学生也少,愿意搞这个得更少,很多项目就算有钱也铺不开。这两年扩招负面效果姑且不论,还是为航天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可用的”人才。

                                  二是有钱了。首先是工资高了。这个很关键,一些学得不错的人现在愿意去航天部门了。科研机构的工资大概除了北京上海外都不低于当地平均线,比较好的能做到三至五年内在当地付房子的首期。

                                  实际上只要有人有钱,一切工程问题都只是时间问题。你想想,“任何问题都是时间问题”,那大家不就自信了吗?哈哈。

                                  说说具体技术。纯粹的技术、算法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国外这方面已经停滞很久了,我们在逐渐追赶。就登月而言,着陆段减速算法自阿波罗之后就没有太大发展。实用的基本还是多项式法。最优控制法容易出论文、看起来很美,但不实用。很多其他技术也是类似。当然,国外很多方面还是很领先的。我只是说一些方面的追赶实际只剩下“实践”这一层纸了,戳破就完了。

                                  具体的硬件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就是工业基础带给我们差距。比如说航天用的高端芯片(有抗辐射等特性),陀螺仪,新型发动机等等。但是我们是在和西方整个体系竞争。欧洲人可以用美国人的芯片,但我们不能。欧洲人、日本人可以发展很快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使用美国的技术和高端产品。我们的航天,现在除了芯片不好说以外,其他应该都是自己的。想怎么改,底下都能有支持的。

                                  说说生产。随便讲两个例子。某个一个在机械加工区的入口就有上个季度的总结,把很多加工失误的照片和分析一一列出。我记得有“个人失误”、“指导失误”、“试件加工”等等,个人失误还分了好几种,然后指出损失的工件数量、工时数和成本。好些国防生产和科研单位都搞6S管理,不管怎么样,看起来都是井井有条,效率也不低。

                                  现在不少国防、航天部门加班加的很疯。凡是有钱的单位基本都加班。有个极端的是周一到五晚上和周六都有“自愿”加班。上面下了任务,完不成自然要加班。有点日本人的味道。当然、这都是好的单位。但我觉得现在搞航天军工、搞技术的人干劲都很足。

                                  有人提到具体大件生产部门还是不行,这个我不清楚,但精密部件生产部门气氛还是很好的。设备、士气、管理,就我这个门外汉看来都是不错的。

                                  人足、钱足、干劲足,还怕什么呢?所以这两年捷报频传。如果在DSP方面再有突破,梦里都会笑醒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