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嫦娥卫星变轨成功和空间控制技术 -- 罗博

共:💬49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对火箭生产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说说研发

我觉得航天产业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现在有人了。过去大学生也少,愿意搞这个得更少,很多项目就算有钱也铺不开。这两年扩招负面效果姑且不论,还是为航天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可用的”人才。

二是有钱了。首先是工资高了。这个很关键,一些学得不错的人现在愿意去航天部门了。科研机构的工资大概除了北京上海外都不低于当地平均线,比较好的能做到三至五年内在当地付房子的首期。

实际上只要有人有钱,一切工程问题都只是时间问题。你想想,“任何问题都是时间问题”,那大家不就自信了吗?哈哈。

说说具体技术。纯粹的技术、算法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国外这方面已经停滞很久了,我们在逐渐追赶。就登月而言,着陆段减速算法自阿波罗之后就没有太大发展。实用的基本还是多项式法。最优控制法容易出论文、看起来很美,但不实用。很多其他技术也是类似。当然,国外很多方面还是很领先的。我只是说一些方面的追赶实际只剩下“实践”这一层纸了,戳破就完了。

具体的硬件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就是工业基础带给我们差距。比如说航天用的高端芯片(有抗辐射等特性),陀螺仪,新型发动机等等。但是我们是在和西方整个体系竞争。欧洲人可以用美国人的芯片,但我们不能。欧洲人、日本人可以发展很快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使用美国的技术和高端产品。我们的航天,现在除了芯片不好说以外,其他应该都是自己的。想怎么改,底下都能有支持的。

说说生产。随便讲两个例子。某个一个在机械加工区的入口就有上个季度的总结,把很多加工失误的照片和分析一一列出。我记得有“个人失误”、“指导失误”、“试件加工”等等,个人失误还分了好几种,然后指出损失的工件数量、工时数和成本。好些国防生产和科研单位都搞6S管理,不管怎么样,看起来都是井井有条,效率也不低。

现在不少国防、航天部门加班加的很疯。凡是有钱的单位基本都加班。有个极端的是周一到五晚上和周六都有“自愿”加班。上面下了任务,完不成自然要加班。有点日本人的味道。当然、这都是好的单位。但我觉得现在搞航天军工、搞技术的人干劲都很足。

有人提到具体大件生产部门还是不行,这个我不清楚,但精密部件生产部门气氛还是很好的。设备、士气、管理,就我这个门外汉看来都是不错的。

人足、钱足、干劲足,还怕什么呢?所以这两年捷报频传。如果在DSP方面再有突破,梦里都会笑醒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