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梦里燕赵系列 9】关东的岁月和张作霖之死 -- 萨苏

共:💬1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梦里燕赵系列 9】关东的岁月和张作霖之死

    我的祖父千里出关,寻亲不到,被一名东北军的军官同乡收留在他家。

    东北军其实不一定是东北人,早年满清对东北封境,那里汉人很少,有人打趣:“除非犯法或者当土匪,那儿根本就没汉人。”,有点儿象大英帝国的澳大利亚了。满清灭亡,闯关东的才多了起来。张作霖军中河北人就很多,实际上,连张作霖父子都是河北人。这位军官是河北高阳人,姓常,东北讲武堂炮科毕业,当时驻奉天炮团的一个营长。他没家眷,所以留了我祖父几天以后,就把我祖父介绍到一个“锅伙”上去讨生活。

    “锅伙”,现在比较陌生,但对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个平常的词汇。当时到异地的老乡,有钱人就开办各种会馆,比如沈阳(奉天)当时有浙江会馆,山西会馆等,以便同乡联谊,住宿和互相帮助,而穷人呢,同乡们就建立叫做“锅伙”的组织互相帮助。这种帮助颇有点儿寒酸,但却实用 ?C 给你个住的地方,虽简陋却基本暖和,给你饭吃,不过吃什么就要看有钱的老乡们这个月捐多少了。我的祖父后来发迹了,每个月都不忘给锅伙上送一点儿钱去,就象信教的人去交什一税一样虔诚,因为他知道后面还有老乡从关里来呢。

    当地河北人“锅伙”上管事儿的和常营长认识,姓柳,常就把我祖父介绍到他那里。这姓柳的也是河北籍东北军老兵,是个高门大嗓的麻子,让蒙古兵打掉一条腿,装着木脚,人称柳瘸子。这柳瘸子人仗义,听说我祖父还能识字算账,颇为高兴,说不要着急,在奉天只要肯卖力气,不用担心生活 ?C 那时候我祖父只有十四岁,但没有人认为他没成年,因为当时人都工作早。

    我祖父安顿下来,平时帮锅伙干些杂事,一边寻找工作机会,反正他是打定主意不回家了。

    锅伙设在一个木场子里,有时候也帮木场子干些活儿,木场子乐得白使唤人,反正当时地皮也不值钱。按我祖父的回忆,当时奉天街上老百姓普遍穿戴整齐,大商人有钱人都戴的是尖顶水獭皮帽子,普通老百姓呢,没那么多钱,就戴旱獭皮的。冷是真冷,但吃得好,锅伙上高粱米饭管够,间或还能吃到肉。当地人吃肉吓人,大块儿的猪肉冻坨,用刨子刨成白色的肉片,扔到火锅儿里打鼻儿香。 -- 这锅伙还是“福利机构”呢,还能吃上肉,要在当时关内看可是不得了 -- 少年冯玉祥家一年才能吃上两回肉呢。那木场子偶尔有日本商人上门做买卖,看到中国人这种吃法,都啧啧称奇。后来我到日本,看到日本人把一粒梅子叫做一道菜,三片儿生鱼放一大盘儿,觉得他们看中国人吃火锅的胃口,不感到惊奇才怪呢。后来我看资料,当时中国虽然战乱四起,张作霖确一度表示“不参加内战,专心建设东北”,他任用王尔烈,林长民等人才,到二十年代后期,奉天府库每年都有几百万元黑字,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柳瘸子喜欢聊天,喝一点儿酒就喜欢吹嘘当年当兵打仗的事情,包括他自己碰上蒙古马胡子,打断一腿不下马,几十里骑马回营等等,他讲的事情我祖父大都记不甚清楚,只有一件事记得。

    那就是柳瘸子认为张学良将来一定是卖国贼,二鬼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柳瘸子说张学良不学大帅的好,整天和一个叫郭鬼子的混在一起,这郭鬼子是半个老毛子,半个东洋毛子,跟他学能学好?早晚也变成二鬼子。

    记得1976年粉碎四人帮,刚听广播,我们邻居一个大爷就发感慨:“昨天邓小平,今天张春桥,干吗把这些老人儿都打倒了呢?” ?C 他的感慨很有见地,可惜把张春桥和邓小平这样的死对头混为一谈,时过境迁想一想,啼笑皆非。可见,老百姓看什么事情都是凭直觉,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了。

    历史上真正的“郭鬼子”名叫郭松龄,奉军中的优秀军事将领,是张学良半师半友的知己,称他为郭鬼子是奉军元老们的讽刺,因为郭身材高大,象俄国人,留学日本后总是服装风纪规整,象日本人,故此得名,他当然不是柳瘸子描述的日俄混血儿。他支持张学良改造奉军,但是遭到奉军元老的排挤,在二次直奉大战后起兵反奉,结果在巨流河遭到奉军和日军的两面夹击,被俘杀。但是我一直认为,西安事变的背后,还有这郭松龄的影子在闪动呢。

    如此说法的原因,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仅仅用好朋友形容是不够的。两个人虽然一同执掌奉军精锐第三军团,实际上指挥作战的是郭,张对郭不但是依赖的关系,而且处处模仿,可以说张学良无论是作战还是做人,很多地方以郭松龄为楷模。郭松龄的死,就是因为感到张作霖在元老们的包围下,无法改造奉系陋习,因此实施“兵谏”,目的是拥张学良上台实施改革,形成一方面和张学良刀兵相见(张学良是张作霖对郭作战的前敌总指挥),一方面拥张学良为主的奇特矛盾局面。

    郭松龄功亏一篑。但是,当1936年蒋介石和学生左右夹击,把张学良逼进死胡同的时候,张学良的脑子里一定闪过了郭松龄的影子 ?C 假如郭松龄还活着,他有多少锦囊妙计来对付这种困难的局面啊。

    郭松龄已经死了,他无法去请教。那么,他也许就会想,如果郭松龄活着,他会怎样做?

    或许那答案就是 ----- 兵谏! 而郭松龄用生命给出的例子就是,兵谏,并不意味着背叛。

    这是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一种心理揣测了,姑妄听之吧。

    我的祖父在“锅伙”呆的时间不长,不久他就得到一个机会进入商界,此事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了介绍,此处就不多写了。

    值得写的是张作霖的遇刺。

    张作霖遇刺,人称皇姑屯事件,是关东军为了控制东北制造的炸弹爆炸事件,利用对张作霖乘坐火车的爆破,试图置张于死地。

    按照我祖父的描述,张作霖的遇刺是一个早上。他当时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木场子,因为木材生意都是大宗货物,沈阳的木场子为了装卸方便都设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那天我祖父早起,正低头要洗脸,忽然大地一震,脸盆咚的一声落到了地上,把他吓了一跳,接着就是爆炸声。

    我祖父和院子里的人就出来看,远远看到铁道尽头处有一道黑烟(方向不明)。接着就看到从车站里跑出一大队兵来,沿着铁道向黑烟的方向奔去。从这样的场面看,张作霖遇难的地方,应该是已经到了离车站很近的地方,否则车站里的人应该是乘车前往出事地点,而不是跑步前往了。我祖父他们当时都是站在木垛子上看,只见有几个军官也跟着跑,奇怪的是他们都是军衣松松垮垮的,手里提着应该扎在腰间的皮带,不知道是为什么。

    这个,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难道是冬天衣服太多,扎了武装带不能跑快?

    他们当时以为是军火列车爆炸。第二天就传大帅遇刺,老百姓都认为是日本人干的,没人相信国民党有那个本事。但是都传说没炸着,大帅回府了。

    然而市面儿上空气明显的紧张起来,我祖父所在的木场子恰好在皇姑屯和车站之间,皇姑屯方向就有日本兵,大家都很紧张。

    大概就是第二天,就有几个日本人来过木场子,穿便衣,登上拌子垛用望远镜四处看。

    又过了一天,又来一批中国人,也是便衣,也登上拌子垛用望远镜看,里面有个穿黑色绸面面袍的,戴眼镜,围着很厚的围巾,看样子官衔最高,他指着日本人那个方面说话,其他的人就毕恭毕敬的听。

    木场子的人都不敢打搅他们。

    那时候中国人的心态呢,是恨日本人?还是怕打仗?

    都不是。我祖父说当时老百姓最普遍的看法就是三个字:“没法子。”

    可不是,无论怎么打,他们都是没法子。

    我祖父认出其中也有常营长,就悄悄溜到外面等他,告诉他日本人来过。常营长很注意的听,两眼冻的发红,末了咬着牙说:“打他狗嘈的。”那个穿黑衣服的是谁他没说。

    又过了一天,我祖父出门倒水,忽然看见路边沟里有些异样,他凑近一看,发现沟上盖了一层灰白色的毯子,他年少好奇,过去揭开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竟然躺着一个兵,大瞪着眼睛看他!他再细看,才发现路沟里都是东北军的兵,还有的架着枪,头上都顶着毯子,一声不响,和没人一样。因为毯子遮着,两边还有土冈,稍远就难以发现。

    当兵的当时就把他拿了,拖到一个旱桥底下,那里有个当官的。我祖父赶紧报了常营长的名字。那官儿盘问了他一阵,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申斥我祖父:“犯病的勿吃,犯法的勿作,这里的事和谁也不要说,去吧。” -- 那时候汉奸还没有概念呢。

    我祖父就糊里糊涂的道了谢,跑回去了。他也真没敢和别人说起。

    事后他才知道当时的局面真是一触即发,刺杀张作霖后,日军随时有可能发难,辽宁省代省长藏式毅隐瞒张作霖死讯,严加戒备,等待张学良回奉,因为应对有方,日军不明中国方面虚实,终于没敢轻举妄动。否则,九一八事变可能提前爆发!

    常营长后来提升为副团长,九一八事变以后随他所在的炮团团长投日。我祖父听说他后来接到张学良将军的信件,准备起义反正,结果被日军发觉。常率几名亲信逃到北陵附近的山里,最后被日军追上打死了。他的手章,手枪等曾经被日军拿来展出。老乡们知道了,都很替他悲伤。不过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些出入,以张学良将军的地位,大概不会给一个团级军官写信,很可能是日军对常不放心,制造谣言铲除隐患。

    1970年我祖父在西山农场劳动,忽然被提到城里。因为“有关部门”要找他核实一些材料,那个时候叫外调。

    这次“有关部门”态度很好,让他说一说姓常的这个副团长的情况。我祖父一边犯嘀咕一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看来“有关部门”很满意,还告诉他不用急着回农场,可到市里家中休息两天,“有关部门”替他请假。我祖父非常高兴又有些困惑 -- 这常副团长不是死了几十年了吗?

    “有关部门”负责调查的那个人当时大概心情很好,就告诉他:没有,这个人被围住的时候他的卫兵非常忠心,拿了他的枪和手章拼命往外冲,被打死了。他则乘乱隐藏起来,后来进关被提升为将军参议,现在,住在香港。

    其它的,这个人就没说。

    现在知道,当时好像国共通过香港有一条秘密的联系路线,莫非。。。。

    我的祖父当时肯定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他回到家里,休息了两天。

    我奶奶说我爷爷没对她讲过这些,但是那次回来他显然很高兴。

    我小的时候,记得爷爷不抽烟不喝酒,没什么爱好,高兴了,也就是用个破留声机听京剧唱片。

    那次回来,我奶奶说,老爷子听唱片一直听了一宿。

    [待续]

    关键词(Tags): #张作霖(嘉英)#关东(嘉英)#梦里燕赵(嘉英)#东北军(嘉英)#锅伙(嘉英)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感觉上郭松龄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但在政治上确实不够成熟,政治上成熟的人从来都是不讲求完美的。

    • 家园 羡慕萨家有讲故事的传统

      这么多轶事得以留存。

    • 家园 还是以前那几篇凡人小事读来更有味道

      东北那段,看过萨苏说的祖父和和尚,感觉比张作霖,郭松龄什么的有意思。

    • 家园 我也认为郭松龄对张学良的人格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当初奉军中即有张即为郭, 郭即为张之说, 五十年后在台湾张仍对郭念念不忘. 当时张学良面临两难选择, 对郭的回复是 " 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予父。故兄之所谓统取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弟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离,不难解决"

      但我认为郭之倒戈, 于公, 低估了张作霖的力量, 过于自负, 以至于功败垂成, 于私, 有负张学良多年推心至腹的信任, 置其于忠孝两难之境地.

      郭松龄若能等到皇古屯事件张学良主政以后, 不但改造奉军, 建设东北的愿望可以实现, 恐怕整个中国近代史也将改写.

      • 家园 郭松龄缺乏政治家素质

        郭松龄反奉是民国史上的大事。

        他起事之前既没有和对东北影响最大的日本达成妥协,也没有解决奉军对张家父子的忠诚,同时还没有扣留张学良作为稳定的旗帜,这样他的成功希望完全是依靠出其不意,一旦拖延,必败无疑。

        开始的时候,他以张学良作为号召,但是很快和他对阵的正是张学良,这样他部队的士气就无法指望了,他也就只有失败一条路了。

        其它的事情暂且不论,但就起事这件事而言,他的政治水平不超过高贵乡公。

        假定他成功的话,杨宇霆势必不免,常荫槐恐怕也悬了,对日本外交折冲和搞经济最得力的两个人一旦不在,以他的性格,东北和日本的关系恐怕很快就会破裂,这样东北只会丢得更快。

        日本侵华是既定策略,区别只是如何进行。杨、常二人若在,外交折冲过得去,事情尚有可为,至少可以拖延时间。

        郭松龄死,奉军改革实际上停止。后来张作霖死,杨宇霆、常荫槐也死,东北实际上就没有合适的人来辅佐张学良了。张学良是条汉子,但是政治经验、手腕远远不足。西安事变后陪蒋回南京一事足以佐证。

        假定没有郭松龄反奉,奉军改革得以继续;杨、常二人得以继续周旋于日本和增强经济,东北的面貌也许会得以改观,甚至中国的发展也会因此得以改观。

        因为二次直奉战争后自认封赏不公,公然起兵造反,既伤了东北的元气,又对不起张学良的信任,使得张学良从此大权紧握,不再假权于下,最终导致东北军的最终覆灭,郭松龄可比蒯通。

        • 家园 郭的确不?终?治

          否则不会杀掉姜登选,姜和张学良也是战斗友谊阿。

          不过,他好歹还有个方向,比装神弄鬼的陈济棠之流还是强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您说得对

            姜登选虽然不算出色,也是奉军老将。郭松龄杀了姜登选,就和奉军老将们彻底对立了,这样做太意气用事了。还未成事,就广树敌人,如何得了,难怪迅速被杀。

            至于南霸天陈济棠,整个一个民国怪胎。据说他很让广西李白头疼。后来广东空军被蒋介石拉走,也是活该。

      • 家园 阿康的签名档真神啊
    • 家园 内容好多呀。锅伙,张作霖,张学良和熊松龄,团长。。。

      拆开来,每篇都是个好故事。

    • 家园 后来呢?还有这个常副团长的消息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