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一点关于抗日战争的疑问 -- 月光下的尘

共:💬110 🌺9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自来只有大国吞小国而怀柔的

      小国征服大国靠的就是那一股子杀气,一旦怀柔自己心态变了,先和谐了,最后结局都是被大国的文化淹没掉了,比方说相对蒙元温和的满清就是个例证。甲午日本声称国运在此一博,这个博就能体现出赌徒心理,这绝对不是什么理性的想法。而不理性的思维要思考出怀柔来,似乎还没有先例。

      另外日本侵略中国是一帮子愤青搞出来的事情,要这么理性的定只占领东北之类的目标很不现实。愤青一旦不愤了,那股气也就没有了。没气的愤青成不了事,比方说关东军被朱可夫抽了一顿,马上气泻了,理性了,从此规规矩矩不敢惹苏联一步,最后一路等到被回过头的苏联消灭的命运。

      事实上,就日本这样一个海权国家,在陆地上和中国或者苏联这样的陆权国家正面碰本就不十分明智。就算日本人把大庆油田抽出来了,把橡胶也合成成功了,不进长城一步,怀柔了,也仍然很难想象到时候怎样面对压上来的苏联或者获胜的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它怀不怀柔都不顶什么用。

    • 家园 顺着这位朋友的思路胡乱推演一下,各位要拍的话下手轻点。

      我们首先假设以下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

      1 日军狠抓纪律,以战斗力下降为代价使军纪达到同时期美军水平。

      2 开战后日军迅速攻下南京,俘虏老蒋以及国民政府大部分要员。

      3 蒋在被俘后以国民政府原班人马在日本扶植下成立傀儡政权,其控制地区保留原有政治经济秩序,对其治下的老百姓来说只是青天白日旗上加了一条黄带子而已。

      4 日本政客眼光长远,决定对华采取怀柔政策,不在中国进行掠夺以收买人心。

      那么...

      TG坚持反日并且恢复土地革命以确保农民的支持,趁乱吞并了身边的军阀势力壮大自身...

      苏联担心中国成为反苏基地,通过蒙古军援延安,并加强远东军力...

      面对粮弹充足的苏械红军前国军连战连败,日军被迫亲自下场...

      怀柔政策生效,控制区内游击战烈度不强,但为了压制无数的地头蛇日本不得不在中国全境维持一定的驻军...

      装备和后勤问题解决之后的TG之生猛大家有目共睹,再加上主场之利,日军的损失不比真实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小多少。同时由于放弃了以战养战的做法,后勤压力大增。关东军面临的苏军压力更大,来自"ABCD"的压力也更大。面对旷日持久的战争和天文数字的军费, 日本必须做出抉择...

      选项A 启动南进计划,获得东南亚的资源...

      结局:

      日本海军死得和真实历史上一样惨,陆军死得比真实历史还要惨。

      中国的损失小于真实历史,但长期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搞不好还要南北分治。

      ------BAD ENDING------

      选项B 放弃怀柔政策,恢复掠夺...

      触发以下事件:

      ...国民党分裂,汪精卫出走,另立中央,在英美支持下开展抵抗运动...

      ...TG在正面战场维持相持局面,开展大规模敌后游击战...

      以下同选项A

      ------BAD ENDING------

      选项C 为了消灭TG的社会基础,日本一发狠,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十年,在控制区推行三七五减租,基层民主,男女平等,义务教育等等一系列政策...

      结局:

      TG流亡苏联。

      中国举国上下对日本死心塌地。

      一年后...

      某士兵回到农村老家,发现家人的生活水准还不如中国农民...

      退伍军人包围皇宫,要求比照中国实行社会改革...

      天皇下令镇压,东京街头血流成河...

      随着大和号的一声炮响,革命的水兵们冲向了樱田门...

      整个东亚和谐了。

      ------HAPPY ENDING------

      • 家园 有漏洞?

        苏联人会不会支持蒙古人援助中共?况且当时蒙古的军力有这个本钱?不知道啊

        单看诺门坎事件,苏联人只是想遏制日本人对苏联亚洲部分领土的野心,并没有“扩大战果”的想法——要不然顺手苏军也“进入”一下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搞个西伯利亚第二岂不为美?

        所以对于您的推断有点小小的异议

        • 家园 解释一下

          蒙古只是让苏援借道而已。

          抗战初期苏联是唯一给中国军援的大国。淞沪之后中国原有的战机基本打光,空军完全靠苏制飞机撑场面。苏联志愿飞行大队的作用相当的大,其他方面的军火贸易量好像也不小,而且一直持续到和德国开打的时候。TG倒是因为没有拿到什么苏援发过牢骚。

          苏联的确不想在远东搞事,但是也绝不可能坐视日本吞下中国,所以才会援助KMT(当然不是无偿的。那种时候答应卖军火给你就已经很够意思了)。在蒋投日的情况下军援给TG是理所当然。这种投资可以说是惠而不费。几个师的轻武器,加上几门炮,一些后勤物资,TG起码可以依托山地保有西北,给苏联保留一片缓冲区并拖住大批日军。而且以当年红军的素质实际收效肯定超出苏方的预期。苏联还可以借此把一直不太听话的小兄弟控制住,这种好买卖斯大林是不会不做的。

          补充:

          放狗搜了一把,结果如下:

          真实历史上苏援路线始于阿拉木图,经哈密、安西、肃州至兰州。时间上由37年底到41年10月,苏方以3%的优惠利率提供贷款2.5亿美元, 中方实际动用1.73亿美元,共获得飞机904架(其中中型和重型轰炸318 架,歼击机542架,教练机4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中方统计为24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不含迫击炮),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约200万,以及其它军火物资。

          50年入朝的志愿军全军差不多也就这么些家当,多了些步枪迫击炮而已。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927/12694426.html

      • 家园 这种东西都能够想得出

        佩服佩服!

      • 家园 想象力丰富啊

        每个可能性都是一篇好的架空小说主题。老兄在青史可是太屈才了,要是去演义书场奉献几篇,一定推荐您为新的嘉宾。

      • 家园 不管中间过程怎样

        日本人要是真下决心怀柔的话,日本本土闹革命这个结局是跑不了的。

        • 家园 但是如果日寇把目标定位在一百年内只占领消化满洲国

          情况就不妙了。日寇在东三省先花十年全力剿灭抗日武装,然后再花个30年搞怀柔,这样搞法,100年之后就能消化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个是以中国关内部分始终弱于日本为前提的。可惜这个前提基本上不成立。

          关内部分,国共双方无论谁吃掉谁,关内都会统一强大起来(虽然TG会令中国更为强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