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股市观察】 房地产市场也需要国家做庄 -- 陈经

共:💬52 🌺1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东西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就关不上

      董建华就是前车之鉴。不到市场脱力血崩而亡可是难。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地方政府加了把大火。中国历来不缺投机者。尤其现在金融股房产股成了领头羊股票房产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完蛋肯定一起完蛋。但是最后这么长下去一定完蛋。我也对政府对房产市场调控的软弱感到失望。

    • 家园 花!

      国庆出去玩了,没有看到政委的这篇文章。感觉政委的理论比很多所谓专家的理论还能解释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象易宪容这样的以自己的观点(其实是自己的偏见)来代替事实的专家,还有就是象谢国忠先生这样的自己看错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只有咒骂中国股市是“规则不透明的赌场”的“外国专家”,都可以扔进垃圾堆了......

    • 家园 不同于股市,国家做庄楼市的确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房地产这块,国家做庄可谓是不到它不做,它也不得不做.

      首先,咱们的体制是土地国有,这就决定了国家是地产这个市场最大也是唯一的真正庄家.

      其次,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这块是捞的最多的,而且还必须得继续捞下去.按说,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部门,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税收.咱们国家的税收严格执行的话,比加拿大这种高福利国家也低不去哪,问题是咱们政府的管理成本好象也太高了点.如果不是有房地产这个庄做着,可以说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早已破产.在这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相关税收基本占了一半.还是不够用,政府卖地的钱本来应该用做市政建设以增加土地供应量的,也不知道填哪去了.当然,做为土地供应的垄断者,房地产的最大庄家,坐收渔利的政府也没有增加土地供应的主动积极性.至少在地方政府是这样想.就好象欧佩克,石油都涨到80美圆了,也不见它多生产点.

      房价暴涨,房地产商和炒楼团千夫所指,其实他们是背了黑锅的.在楼市,最大的得益者还是政府,地产商和炒楼团只是赚点小钱而已.在我生活的广东某二线城市,地产商赚的钱主要是土地升值套现产生的,减了这一块并不多.作为地产价格波动的风险承担者,他们赚的只是他们应该赚的,短时间是赚的很多,政府需要他们来做替罪羊的时候,做为这个行业的群体,他们又会赔进去.作为政府则是只赚不赔的.最离谱的是一头在喊控制楼价,另一头见房地产火暴,什么费用都找地产商收.教育经费挪用了,没钱就跟开发商收教育配套费,按平方米建筑面积收,按楼房的土建造价来比较,基本等于20%.小区配套的市政道路,政府当然是没钱造的了,你开发商自己搞定,在市政配套费里扣吧,扣完都不够那就先欠着.还有更绝的,土地的容积率指标一般都出奇的低(容积率关系到一块土地到底允许你造多少面积的房子),想要多造点,可以!交钱,该费率和土建造价相比,基本等于50%.然后,房地产基本可算跟政府各部门联系最广泛的(一般如工业企业,通常只会看看税务脸色),任何一个部门就算是个科长,任你多大个老板也得孙子似的伺候着.去到处一级,吃个工作餐,少不了的冬虫草钝过山峰,摆一两瓶理查(比大家熟悉的路易13稍贵几千块)也勉强够喝.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当你觉定用几十年的血汗钱买套房子的时候,感谢你.你已经为桌子上的理查和冬虫草买了单.

      所以,在房地产这个游戏里,地方政府才是大日本皇军,开发商不过是伪军,而炒楼团充其量不过是踩单车的便衣队.

      再所以,有这个庄家做后盾,楼价或者会有波动,土地是绝对不会贬值的.当然,土地不贬值还有内在的原因,特别是70年使用权的制度.这个以后再说吧.老实说,说起国家做庄楼市,虽然自己也算是既得利益的小小一分子,想想那些注定要做几十年或者一辈子房奴的人,忍不住心里有些悲凉.算了,不说了.陈政委,我很钦佩你的才华,不过就你所写的某些论题来看,很多结论可能面队中国

      现实社会的纵深面不够,所以有些偏差.当然,我也是一家之言,仅做参考,还请多包涵.

    • 家园 我提点看法

      现在讲房地产的,通常眼睛只钉着房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房地产的确那么好做,是不是可以考虑

      用房地产开发西部?开发青海,甘肃等地?

      如果不能,为什么?把这些个原因找出来,

      与房地产热火的地方比较,恐怕对房价上涨有

      更全面的认识。

      把房价上涨的原因归结在开发商的暴利,或大量的

      投机投资者,我的感觉是抓了次要的原因。这是

      国务院调控失败的根源。我的看法是三大原因:

      第一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而这发展以城市化为

      主(制造业,加工业导致人口集中)。第二是补欠帐,

      象上海,从人均两平方到人均16平方,不算外来人口,

      那是八个上海的民居需求量。第三是现代的信息流通

      和资本流通的结合,房地产不再局限于当地的经济需求。

      香港,台湾的华人早就经历过房地产高涨的过程,他们

      带头在大城市投资,海外华人,外资跟进,国内的富人

      以及有头脑,有胆识的人也及时入场。所有这三个原因,

      都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正常原因,这些原因存在,房价就

      会上去。这不是哪个或哪一伙人能长久把持的市场。

    • 家园 【原创】房地产市场国家得做庄啊

      深圳的房价真贵,50万13个平米,养猪都不够的地方竟然也被追捧!有意思么?

      可现实就是这样啊,挺有意思也挺可悲的。现在地产市场是发展中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情况好些,大家咬咬牙还能买到房子,政委说的26万贷款是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发达地区和将发达地区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两极分化很严重!没有大规模爆发危机的因素我分析初步有几个:一个是原来的城市平民通过拆迁款或者福利分房把住的问题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些,搞的好点手头有个几套的也有,其特点是“有得住”。二个是没房的多数是城市移民,这是大头,但是素质高些,受教育程度高,其特点也是弱点是“有得忍”。三个是通婚户口的比例依然存在,高素质的城市移民们和当地的土著们通婚,而当地的土著因为原有地产的资本而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解决居住问题,所以又缓解了一点地产的供需矛盾。四是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上,农民依然是主体,是大多数,他们的居住是基本上有保证的。

      所以,判断是这样地:房地产矛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而蔓延的,是随着经济活跃度的增强而深化的;房地产崩盘,是不会由其内因引发的,其爆发的主要动因是来自于国家行为的外部因素的作用,其结果是对财富的分流进行一次大的洗牌。对于后半部分也可以这样理解,房地产崩盘是其个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其所造成的破坏又可以在国家范围内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前提是政体和国体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TG可以犯错误,但是其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根本立场不变的化,崩盘后的“和谐”就能看到。

      啥能引发地产的崩盘泥?

      ——和平条件下的强制性国家行为是可以地。

      “杀大户,砍富户,打中户,拉贫户”、“大不了关上门窗搞大扫除”(如小老人家曾经说的),痛快,见效快,但是掣肘的利益群体太多,而且这个利益群体也是最有媒体影响力的一部分。(当然,像高棉那样搞一下TG也是做得到的,媒体也不是啥了,但是影响太不好,毕竟这个关门窗很需要勇气和决心的,代价也巨大)

      ——和平条件下的由世界经济引起的经济危机或者衰退也是可以地。

      但是这个的代价就是“一窝端”、“大的倒大霉、中的倒中霉、小的倒小霉”、“巨头逃跑、中头留锅、小的破碗”,国家损失也很大,钱被卷跑了很多,“还乡团”的危险依然存在,起跑线在中间和下层被部分程度缩短了。

      ———战争,混乱。

      打碎一切,打倒一切,瓜分一切。这个是存在的,而且人民是有这个能力地!但是,变化之后依然会有分化~~

      所以,国家要做好庄。咋办泥?主要就是个“借力打力”!

      一个是借国家收入的内力搞点福利性的,这个解决的是国家机器的稳定性问题,会出些腐败,但是如果把国家机器的运转保证好了,运行稳了就不是大问题。

      二个是借外国资本想搞掉我们的外力,在与其斗争中,宏观的通过经济波动中的各种调控措施削弱富人集团的地产资源,这个是比较阴险但是搞不死人的招术,“吐出来”而不是“都拿走”,“厚黑”了一些,但是是个好选择。

      三个是借可能爆发的较大规模的战争中的武力。战时经济和平时经济的体制有区分,战争的作用是破坏,同时也带来复苏中的地产资源的重新分配。

      胡言乱语,自己都晕了

    • 家园 政委,你文章发错版了。

      建议你将这篇文章放到“经济管理”

    • 家园 怎样坐庄?

      由国企主导房地产市场,他们听中央的话。

      对应于股市的大基金主导市场。

    • 家园 政委宏文! 原来没做庄,现在和以后怎么做要看. 往

      好想是有个远大的设想,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特殊利益集团出来混,是要还的.

      往别处想,且看房地产怎样影响中国的道路和发展.

    • 家园 这个数据书错的!中国的城镇人均建筑面积是23平米。

      前几天见文章反驳了,大意是说,拆了的房子,建设部的统计没有减去。

      数据偏差比较大。

      人均没到20平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