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苏联舰舰导弹发展浅析(40年代至60年代) -- 博扬

共:💬52 🌺2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江湖II装备的是76式双37全自动高炮

                    这是带雷达自动火控系统的,使用的是341型火控雷达或者343型火控雷达。112/113/167等舰装备的76A式则是全封闭式的改进型。

                    江湖II包括以下:

                    533 宁波号 534 金华号 543 丹东号 545 临汾号 553 韶关号 554 安顺号 555 昭通号 556 湘潭号 557 吉首号

                    • 家园 江湖II算是好的

                      我说的是东海舰队在编的大量江湖I.说好的话054更可以说了。

                      江湖Ⅰ级(053H)

                      江湖I(053H)型导弹护卫舰。

                      排水量:标准1425吨,满载1661.5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

                      动力:两台12PA68TC柴油机,每台功率8000马力

                      航速:26节

                      最大航程:7200公里

                      编制:190人

                      武器:2座双联装“上游”-1(SY-1)反舰导弹,射程90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2座单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发/分,半自动

                         6座双联装37毫米炮(61式),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舰尾设有4座深弹发射炮(64式)和两个深弹发射架

                      雷达:眼罩(354)对海/低空警戒雷达1座

                         方结(352)导弹制导雷达1座

                         高杆A型敌我识别雷达1座

                         光学测距仪1座

                         海王星导航雷达

                      • 家园 实际上江湖II才是真正的江湖~

                        江湖I那是配套装备没有定型的情况下的应急产品,只是为了填补空缺而来的,主炮是50年代的剩余产品,副炮是直接从护卫艇上借用的,发动机也不可靠,一切都是为了应急。

                        而江湖II才是真正搭配了合适、预期的武器装备的正牌产品。

            • 家园 关键是两个选手很少是一个重量级的

              导弹艇互殴中东战争时有过,袈伯烈 VS П-15,不过结果还是一边倒,俄国人当年的战术想定是砸西方国家的大舰,压根就没考虑打小艇的问题

        • 家园 飞鱼的主要战果是油船~

          伊拉克大量使用用于攻击油船,但是由于超级油轮的船板实在是太厚了,战果并不明显,反而暴露威力不足的问题~

        • 家园 好像沙特的导弹艇发射过鱼叉击沉伊拉克的船,不过没有终论

          美国的飞机也声称是他们打沉的

      • 家园 第3次印巴战争,印导弹艇突袭卡拉奇港

        击沉了巴海军主力舰,局部战争中有钱玩导弹这种烧钱东西的后来也就是两伊和卡扎菲大人了,利比亚是没动手就被A-6给掐了。

    • 家园 前苏联的反舰导弹种类很丰富
    • 家园 单靠潜艇声纳指引反舰导弹打击可靠么?能掌握到对方具体方位?
    • 家园 【原创】苏联舰舰导弹发展浅析(70年代至80年代)

      П-500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П-500是作为П-5系列的后续型号而出现的重型反舰导弹,它延续了П-5系列的战术定位,即作为潜艇和水面舰艇对海作战的主力。由于红海军一直没有建立起可靠的海上航空力量,所以重型反舰导弹必须要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发射——以尽量减少进入对方舰载机作战半径的距离,除此之外,苏军海上力量可靠性的冗余度和航母战斗群比是很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它的每一次火力投送都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必须要有足够的“含金量”:导弹要超音速飞行——尽量缩短攻击时间,减少不确定因素;战斗部装药要大——命中的导弹也许不会很多,必须让每一次命中都足以致命。而这些战术要求最终的体现就是从П-5开始,苏联重型反舰导弹远程、超音速、大威力的特征,以及其庞大的外形。

      相对于П-5,60年代苏联海军对第二代重型反舰导弹的射程提出更高的要求——500公里。OKB-155设计局最初的产品代号为П-350,在外形上基本延续了П-5的样子,在1969年П-350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而之后经过进一步改进的导弹编号П-500,北约代号SS-N-12,从外形来看,其与П-5/П-350最大的区别在于进气道——改进后的导弹摒弃了原来的漏斗状进气道,而是使用了一种“环状”的进气道,位置同样在弹腹部,进气道中安装有进气调节锥。除此之外,П-500导弹基本仍延续П-5系列的构型。推进系统是外挂的固体助推火箭和涡喷发动机,当目标超越水天线时,中段制导主要通过部署在发射舰300公里之外的飞机来实现,末段导引则是主动雷达,使用的是水平极化的倒置平方余割天线。飞行速度高空能达到2马赫,低空也有1.5-1.6马赫。飞行高度最高可达7000米,也可由无线电高度计维持30米的超低空飞行,此时攻击范围主要在水天线之内。

      首先装备П-500导弹的仍然是核潜艇,1975年开始,原装备П-6(П-5系列中的潜射型)导弹的675型潜艇中,有10艘改成为发射П-500导弹,其中有9艘也装备了Kasatka—B系统,与其他侦察平台利用Legenda与Uspekh战术数据链联系。每艘675型具有8具发射管.,通常其中2枚为核弹头,其他为常规弹头。虽然П-500导弹的射程远高于П-120导弹,但并不具备水下发射能力,675型仍沿用当年П-6导弹的水面发射方式。但Kasatka—B系统的卫星天线可在潜望镜深度伸出海面,接受卫星传送的雷达影像,比670M型潜艇又先进一些。1977年开始,П-500导弹开始部署到苏联反潜舰队的旗舰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上。头3艘装备8具发射管,第4艘,也是在1987年建造的最后1艘“巴库”号增加到12具发射管。1983年开始,П-500导弹又装备到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上,在苏联解体前,只来得及完成3艘的建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外,一些报道显示,在1979年,П-500可能又衍生出射程更远的型号П-1000 Vulkan。据猜测:П-1000由于大量改用钛制部件,使得重量减轻,配合更省油的新型涡喷发动机,射程提高到了700公里。据说,П-1000于1987年开始服役,配备在5艘675型潜艇与第3艘1164型巡洋舰上。

      П-270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照П-270在苏军中的定位,所谓的“航母杀手”恐怕是言过其实了

      П-270型属中型舰舰导弹,北约代号SS-N-22。相对与П-5、П-500这样的重型反舰导弹,中型反舰导弹在红海军对海火力投送系统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从属位置——前者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的航母战斗群,后者则主要用于近海区域的防御作战,并没有考虑和对方的航母编队抗衡(所以说现代是“航母杀手”就言过其实了)。П-270是上世纪70年代由苏联彩虹(Radug\\\\\\\'a,原为米高杨设计局的分支机构OKB-155-l,专司导弹开发,曾研制出П-15系列反舰导弹和KS-5/20/22空射导弹,1966年正式成为独立机构)设计局应苏联海军要求而研制,用以取代之前的П-15系列。

      1981年,弹体编号3M-80的П-270导弹正式服役。1984年,改进型3M-80M服役,其高空射程可达到120公里,全程低空飞行射程80公里。后来又发展出射程更远的3M-82,高空射程延长到160公里,低空射程120公里。主要装备956型(现代级)驱逐舰(由于研制工作滞后,956型舰服役初期事实上一直在玩“空手道”),1241.1RZ型(闪电级)导弹艇和1239型(布拉风级)气垫护卫舰。

      П-270是苏联海军第一种使用冲压发动机的舰舰导弹,其先进的冲压发动机可使导弹在低空就达到2.3马赫的高速,这意味着П-270导弹刚从地平线冒出时,不到1分钟就可击中。根据当时苏联的估计,2枚П-270可击沉3000吨左右的护卫舰或2000吨级运输舰。П-270也是率先使用整合式冲压发动机的导弹,也就是将原本外挂的助推火箭整合到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缩小导弹的尺寸。战术运用上,由于射程比较短,П-270采用的是类似西方“发射后不管”的战术,而不是苏联重型反舰导弹所采用的经典的侧重体系对抗的“人在环路中”(Man—In—Loop)机制。

      П-700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世纪80年代,OKB-52设计局开始发展第四代,也是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种重型反舰导弹П-700(北约代号SS-N-19,绰号“海难”)。它综合了苏联第三代反舰导弹的优点于一身,即潜射、编队攻击与卫星指挥体系,成为综合性能最强的舰/潜射两用导弹。

      首先配备П-700导弹的是949型(O级)导弹潜艇,每艘配备多达24枚的惊人火力,几乎是前两代导弹潜艇的3-4倍。1981与1983年,苏联分别建造了1艘949型导弹潜艇,但真正大量服役的是多达11艘949A型(O-II级),舰体比949型长了10米,以装备更安静的推进系统与安静的7叶螺旋桨。7艘949A型与2艘949型都部署在北方舰队,这其中就包括2000年沉没的“库尔斯克”号。1980-1998年间,苏联海军制造的4艘1144.2型(基洛夫级)巡洋舰也配备了П-700,直接沿用949型的潜射发射管,所以发射器采用垂直发射(有一定倾斜角),1990年,苏联第一艘“真正的”航母,1143.5型“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服役,在其飞行甲板下面也配备了12具П-700导弹发射管,除了庞大的体积,这主要是因为П-700的发射方式:П-700采用的使用燃气发生器的“冷发射”方式,其所产生的巨大的后座力使得发射管如同一门“巨型迫击炮”一般,即使是1164型巡洋舰,其船体结构也无法承受——这也是这型巡洋舰为何使用上一代П-500导弹的原因。因此,为了保证编队可以携带尽可能多的П-700,只能在航母上加装发射单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长期以来,П-700都在高度保密之下(苏联/俄罗斯从未出售过任何一型重型反舰导弹),即使是其外形,也是在打捞“库尔斯克”的过程中才显现出来,从公开的照片看:П-700使用了类似于米格-21飞机的头部进气道,类似于П-500的可折叠的三角型弹翼,弹体外表几乎是个完整的圆柱形,动力应是类似于П-270的冲压发动机,而非之前西方猜测的涡喷发动机,尾部似乎串联这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