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共:💬169 🌺82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想悄悄献花都不成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一个

      深合我心

    • 家园 提点意见

      "比如说雍正的摊丁入亩,把以前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土地面积征税,显然对老百姓大大的有好处,是好政策没错吧?也不一定。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而在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的情况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

      导致人口暴增的根本原因是:1.明末传入的红薯玉米等作物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使得人口暴增的根本原因.这是与历代所不同的因素,即人民的生存资料空前得到保障.个人认为类似的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口的暴增.殖民地的拓展和农业技术革新保障了贫穷人口获得维生所需的食物.而非出生率的突然提高.2.明代以来医学技术的进步普及,比如温病学比如天花种痘等等.3.社会秩序.4.人口基数.5.中国人的观念,包括宗族/传宗接代/恤贫抚孤等等.

      相反地,说"摊丁入亩"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是缺乏充分根据的.

      "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更是让人莫名其妙.有什么根据呢?把中国人灭掉几亿清政府就能变成罗马?就能打败列强?

      冒犯处望见谅海涵.

      • 家园 人口爆增也有可能是因为当初按人头收

        税造成瞒报人口.

        譬如现在人口普查允诺超生可以报户口,统计数据一下子就爆涨了.当然不能说人口普查造成人口增加

      • 家园 我的看法

        5点根本原因中,1与2是重点,其他与明代中前期并无差别。

        “摊丁入亩”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清朝积弱,最重要原因,不是人口问题,而是满清对民间力量钳制过于严酷。民间没有组织性和力量。

        • 家园 莫非

          。。。当朝的民间力量似乎也不是一般的弱。

        • 家园 赞同

          “摊丁入亩”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是的。该政策肯定有减轻百姓负担促进人口增长的作用。但对于“人口暴增”这一后果来讲,上述五条中任何一条都比“摊丁入亩”所能起的作用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认为可以忽略其作用。因为它对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和文化(固有的)、生育能力、生存能力不能产生影响。因为在我个人的认知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口爆增”是可以由类似的政府政策导致的(当然可以导致人口减少或衰落,比如屠杀和计划生育,但这是另外的议题,而且窃以为不能反证其“促进作用”)。

          清朝积弱,最重要原因,不是人口问题,而是满清对民间力量钳制过于严酷。民间没有组织性和力量。

          赞同您关于“满清对民间力量钳制过于严酷”的观点。但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民间还是有组织的。比如宗族。比如(老乡)会馆。比如钱庄。比如镖局商号。还有地主长工这样的制度(地主提供长工的养老医疗等福利?)。还有各种帮派(袍哥?天地会?贩私盐的?金庸的杜撰有史实根据吗?)。还有妈祖、城隍庙、祠堂等等组织社会性活动的场所和相应制度。当然这样的民间组织力量与西方民族通过教会形成的民间组织、制衡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不必说用国家力量支持的东印度公司这样的“现代”企业。

          大胆一点說,中国近代的落伍是我们文明体系的落伍。是我们作为一种文明的整体性衰落。这就是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蒙和满清不是。五胡乱华不是。安史之乱不是。我们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文明比我们优越--的对手。我们固有的哲学没能为我们提供战胜列强的道路。我们在科技、政治、文化、军事、法律及其他所有社会体制等等所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民族。

          我们的最主要优势恰在于我们的人口。

          非此,我们靠什么慑止了列强对我们的侵略?靠什么从日本人的屠灭中幸存?靠什么在建国六十年后取得与上世纪同期迥异的历史局面?

    •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现在回过头来看

      楼主虽见识不凡,但为一点小破事而遁走远方,斗胆冒昧揣测一句,估计读书也没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吧?凡事所谓“知易行难”,您这种作风,我是不太欣赏。。。

    • 家园 看来我读历史的境界,连第一层都没有达到
    • 家园 先前看过一遍了,再看之时,才发现先前是错过了呀
    • 家园 Good points

      flower

    • 家园 读书的问题,

      其实读书是为什么要读和读后感到了什么是两回事。我很多时候读书都不一定有一定的目的去读,所以每每读后和书评家们的说法很不一样。 象三国的隆中对,我就不明白刘备怎么那么蠢选择入四川。象我的看法,几千年来从四川走出来的就两个人,一个秦,司马错塑江而下入楚。另一个是刘高祖剩项羽失德的时候暗度陈仓。 其实四川在中国的兵家言是死地。看一下环境就知道四周高山围着很难出去,而攻进去就容易。而四川在东汉的时候人口和经济都不发达。刘皇叔为什么要到那里? 其实刘皇叔没路走吗?不是的,上兵伐谋。一个皇亲,有功于曹操。呆在朝廷是最好谋天下的路,但刘叔不懂权谋,缺乏勇气。于是还是走枪杠子路线。 但袁邵初败之时为什么刘皇叔不回逐州?那里有袁邵旧部可用。退可出关东,进可以下中原。要是假与投曹,收拾袁旧部。打皇叔的招牌。那连曹城丞相也要忌讳几分,而后西连匈奴,南和东吴,天下就可在鼓掌中予。 但刘皇叔看不到这点,选择了圆一个传说中的梦,想着还是暗度陈仓而天下,这就证明了刘备和诸葛亮是王八看绿豆看上眼了。 而其它书籍,比如聊斋。我看到是明末清初的中国百姓和社会,从中看到那次历史的巨变,象大力将军,和济南鬼差的故事就是那样。而不是和大家一样去纠宁彩臣和小倩。因为我不相信鬼怪,但知道鬼乃人为,所以看聊斋就看出明清之交的大至来。 其实,读书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而忽视其它,比如中国成语的乱解析就是这样来。 要是冷一下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去看文章背后的背景和目的,其实你就会得到比作者更多的体会。 至于另一种读法,也就是大家的读法。《三国演义》的框架不能分拆。那还读什么书?不如听说书一下就行了。 又近代的事情,把西洋的东西先当成神圣不可侵犯在去看,那还有什么学习可言。 读书,其实我们要读的不是作者或者书上的事情,而是透过书上的东西来分析本质。象我没读过什么书,但对于化工我知道很多实用的东西。这为什么,因为化学最重要的周期元素表和相关的逻辑和知道一些。从这深究下去也就能懂很多东西。但现在的人在学校读化学,几乎是应付考试而已。那说管什么周期元素表?那他就不管怎么读也读不出化学来。 其他事情也是这样。比如从李后主那里读出他的明智和情感的纠缠。从《琵琶行》中读到唐时江州的的一论明月。这才是读书。 象读易,十个中九个都去找什么妻财官鬼腾蛇。但谁知道为什么知道不可以不占? 其实,读书不在于读书上的内容,而是你读出了什么。。。。。。。

      • 家园 好文送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非常认可这句

        读书不在于读书上的内容,而是你读出了什么。。。。。。。

      • 家园 四川是建国之所

        当时刘备面临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四川是可建国之所,利于巩固统治。至于“从四川走出来”,那时估计并不在刘备诸葛亮的十年规划之内。

        《隆中对》已经明说了,操不可与之争锋,待天下有变,才可出击谋图天下。天下未变,还是要首先打好根据地,以待时机。

        到袁绍旧地?看看后来袁绍的儿子们如何下场就知道了。与曹操独立正面抗争,瞄着曹操的北方大本营,是找死。

        四川也的确有问题。入川后,四川与荆州交通不便,实际上国家分成两部分。荆州之失也是有苗头的。

        还是诸葛先走一步。他老人家没走十几年,司马氏就篡了魏。这可是天下有变了,可是他老人家也不在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