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共:💬169 🌺82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 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神圣;如果进一步去读更早的《左传》,《尚书》,你的最终结论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纣王,这两个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真不好说。(参考文献: http://xiaoshui.gkong.com/article.asp?bid=1&zid=6&jid=53)

      

      中国人一向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非得整出一个忠奸善恶来,然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用善恶标准看待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当他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尊敬的张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败行为,美好形象破灭以后对社会彻底失望,干脆来个几十年不上朝。现在的家长只让孩子看PG -13的电影,培养出来的都是朱翊钧,殊不知R级片才能训练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斗争中很难区分好人坏人这个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当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电视剧,其实这个片对雍正还是有点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来以后,大家思想彻底崩溃,发现怎么李鸿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开始有人呼吁给秦桧平凡甚至批评岳飞,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如多学点权术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还珠格格》的人玩办公室政治,那还不是视之若掌上观文么?

      

      《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走的就是这个路数,帮你分析权力斗争中的成败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张学良,非常喜欢读《明史》,大约也是出于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意思。当今在权术史学方面的大家当属吴思先生,他的《潜规则》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汉语新词汇,其跟后来的《血酬定律》的合订本,叫做《隐蔽的秩序》,副标题"拆解历史弈局",权术味道十足。我记得记者问他你是否担心有人把你的书当官场指南看,吴思笑说那也没办法,简直是做广告。

      

      其实权术也有高级的,比如说《战国策》就比《厚黑学》高级得多,兵者诡道也,一点都不丢人。

      

      达到读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不知道善恶的状态。

      

      读史的第二个境界是天下大势。如果说达到第一境界的已经是人中之俊杰,达到第二境界可谓凤毛麟角,因为只有把历史读通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是人改变事情还是事情改变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势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也有关于中国应该往何处去的理想。达到这一境界,不但不会去划分好坏人,而且会发现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其实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武则天。大多数人可能对武则天的"面首"问题最感兴趣,并以此来批判她;第一境界的"历史学人"会从宫廷斗争角度去评论,总结一个女人怎样称为女皇,怎样屠杀异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势,就会更加注意尽管当时朝廷上腥风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

      

      看天下大势首先要看大局。中国史书特别爱写宫廷斗争,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大局描写不够。如果100年后有人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报纸,很可能得出结论说最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搞得学费那么贵,大家怨声载道。但大局是什么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万,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学费贵的大学生,如果不改革的话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2/113913874187.shtml),这就叫大局。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后历史中去看。三国的天下大势不是什么"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国统治集团从贵族阶级到士族阶级过渡的大局中的一个插曲。如果把握了这个大势,就会更加注意袁绍和荀彧这样的人,而不是吕布和貂蝉。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国》最后几集讲述了这个天下大势,其境界显然远高于王立群的宫廷斗争。

      

      研究天下大势的人根本不会在意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推动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摊丁入亩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势,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变,看经济主要看政策和数字。明朝为什么灭亡?从崇祯的性格去解释,其实不如从整个明朝的税收政策,税率偏低导致国家没有力量干大事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势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历史学界根本没有定论,只能靠个人自己体会。中学历史课本其实一直都在强调天下大势,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国分成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理论到底对不对?郭沫若从个人品质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败,《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难说。

      

      就算知道了政策比道德品质重要,那么一项具体的政策到底是对是错,其实也不知道。比如说雍正的摊丁入亩,把以前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土地面积征税,显然对老百姓大大的有好处,是好政策没错吧?也不一定。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而在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的情况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八股文考试,现在主流意见当然是它限制了人的思想。但八股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确保了公平。如果文章样式内容随便,可以想象身在京城大户人家的孩子肯定见多识广写出来文章比山区孩子好看。比如几年以前全国统一高考试题的时候,北京分数低录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辩护就是我们北京孩子虽然分数低,但是有见识啊!听到这种说法边区孩子肯定反问你会背几句《大话西游》台词就叫有见识?八股的优点就是根本不可能考《大话西游》。八股就好比GRE考试,是一种尽量确保公平的"能力"测验,这就确保了来自海南的人也能在官场有一席之地,就好比说中国大陆学生GRE成绩普遍超过美国学生一样。

      

      兴一利必生一弊,真正选择政策真是如履薄冰。

      

      达到读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对错的状态。

      

      读史的第三个境界是纯粹为了历史。大多数人学物理是为了通过考试,有些人学物理是为了使用物理定律为人服务,只有极少数的人学物理纯粹是为了好奇,他们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统一感到坐立不安。前面说的两个读史境界其实都有点以史为鉴的用意,而真正的 主流历史学家,比如我最近读的这本《Are We Rome?》新书所介绍的西方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实际上认为古为今用毫无意义,历史没什么用处。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不提倡古为今用,这一点显然比吴思专业。

      

      政治家特别喜欢引用历史来说明今天的行动。因为以前古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是这么做的,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但历史学家会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古人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情况,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不是你说的那个行动。搞不好历史学家还会告诉你,这位古人是否存在,我们有争议。

      

      一个最新例子是9/18东北军不抵抗。以前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板上钉钉一般。金一南2004年讲话介绍了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张学良跟东北军将领讨论之后认为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因为害怕而主动不抵抗,跟蒋介石没关系。(我以为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低估了当时东北军的实力,张作霖家底雄厚,比如空军飞机数量超过日本全国战机总数的一半。)最近看到张学良自述,他自己的说法是当时他判断只是小股日军闹事,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不抵抗,也就是说大意失东北。(你信么?)那么东北军到底为什么不抵抗?注意从三个版本我们可以学到三个不同的人生道理,那么哪个才是对的道理呢?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古为今用,其实历史上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根本不重要。满清入关不需要读真实历史,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且把"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用来陷害袁崇焕还取得了成功,尽管"蒋干中计"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从小说,寓言,神话中都可以学到道理古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学术界对南怀瑾的最重要批评是他使用典故不分真实还是虚构历史,其实南怀瑾说的明白,大意是报纸上的东西可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事情都是假的;而小说里的东西除了名字是假的,可能都是真的。所以所用水浒传分析江湖斗争一点问题没有。

      

      真正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带有功利目的,他们只是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也是人写的,司马迁也有主观情绪,拨开历史迷雾去分析真实情况,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达到读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状态。

      

      不知道善恶,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假,一问三不知才是真正的历史专家啊!

    关键词(Tags): #读史(当生)#历史#境界#道德元宝推荐:擎箭天使,张七公子, 通宝推:常挨揍,常挨揍,无己大康,混沌之源,NoName,何求,xiaobailong,r52097,witten1,在磨刀的胖猫,骨头龙,芝娃娃,橘子洲,春申君,烟雨一蓑,罗阿宝,warfrf,乌金沙,细密,古难全,Wjwu,饽饽饽饽,青瓜,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问三不知

      好个一问三不知,写的真精彩!

    • 家园 高见,高见。

      探寻历史的真相的结果就是每人都有个自己内心的历史真相。除了人名可能一样,其他的不知真假,不知对错,也不知善恶。

    • 家园 人生也是如此

      史者,人事也

    • 家园 最后一层境界,

      就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来看根本不对,“以史为鉴”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治史的根本目的。

    • 家园 最后一个境界,不知真假

      让我想起最近看过的一个电影,inception。梦与现实的交替让梦中人不时对所见所闻在意念上左右摇摆,观众也跟着来回穿梭,游走于真假之间。看第一遍,我以为cobb所说的梦即是梦,现实即为现实;第二遍,我怀疑整个都是梦。我也如梦初醒。关于电影不扯远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想有一点永远是真的:

      我们读史时对人间善恶悲喜倾注的感情是100%真实的,

      我们做梦时,每一分每一秒无疑也是真实的,电影里Fisher在即将醒来之前打开保险柜,看到父亲竟然珍藏着他儿时的风筝,听到父亲失望的“真实”原因,悲伤留恋的情感宣泄而出,他失声痛哭..父子感情得到了救赎。这些都是真实的。而我在看的时候,也经历了最令我悲伤的生死离别。这也是真实的。

      林语堂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有心情了就拿起来读一读,完全凭的是一份闲适的心情。读史也是读书,不是读报分析天下纵横。阅者如果怀揣上面这3个循序渐进的目的去读史,乐趣就全无了。读史也读不到真实的史了,因为此时你的感情之门没有真实地向历史打开。这是篇好文章,好的是让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人读懂读通史了。

      杂感,希望不要怪罪.

    • 家园 换角度乱捅几刀。

      1.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2.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1.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1.1 哈哈,问君,愿意会到以前的社会吗?

      现在社会进步多了,生活方便多了。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很多是以前连皇帝都享受不到!比如说吃的。以前的皇帝就是比我们房子大,女人多,哈哈。

      看看民国时期的照片,真是艰苦呀!以现代的标准言,哪是人过的生活呀!

      看看七八十年代的电影,不管是香港片还是外国片,那些明星,好像都面有菜色!生活好不到哪去哦。

      1.2.如果没有历史的积累,一切全新开始,就算天才也难以发明一支简单的圆珠笔!

      所谓境界事,当作如是观。

      历史,抛砖引玉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罢。况且,有时候,错误的行为带来正确的结果。历史,究竟有多少是在人意料之中?

      1.3 所谓的历史唯物辩证法,人生长河在历史长河中,沧海一栗尚且难言。历史,也如小孩长大成人,成长的经历当如何评价?不同的人生难道都能一锤定音?

      2.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言尽于此,有感而发,但也不明确自己究竟要说啥,哈哈。

    • 家园 常看常新的文章
    • 家园 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

      不才虽然不敢妄称读通什么,可也觉得真通了,也就无了

      凡是有话讲就是有欲,就未通

    • 家园 不能只这样说

      呵呵,可不能只这样说。不知善恶,迫于事也;不知对错,迫于势也;不知真假,迫于时也。作者这样说有见地,但是不会读书的人,您不是教坏了他们吗?

      • 家园 说的极好

        不知善恶,迫于事也;不知对错,迫于势也;不知真假,迫于时也

        说得极好,不过不管读史还是做事,靠的都是一个“悟”字,所以也无所谓教坏不教坏之说了

    • 家园 历史三调

      以前看过本书,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不谈书的内容,这个题目就恰好对应了同人兄所讲的三重境界。

      神话化的历史、作为个体和群体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历史,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可以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应的就是神话化的历史。但当一个人或者一个事件已经被神话化以后,其本身也就构成了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观念这种东西,无论其来源是否真实,相信的人多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真实。所谓翻案风的作者们往往都是是把作为神话的历史和作为事件的历史稿混了。

      作为个体和群体经历的历史。我们知道不同的个体或者说不同的群体的经历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哪一个经历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呢?个体的视角和群体的视角的差异,也许就是历史推动力问题的来源。

      而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所谓的客观公正的态度,确实存在吗?虽然主观上也许可以做到,但一个人经历背景已经决定了其必然带有自己的偏见。也许在研究生卒年表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还可以相对的客观,但在探讨王国兴衰这样的问题上就很难了。现在历史学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研究历史的细枝末节了,这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胜利,也许也是一种悲哀。

    • 家园 哈~我是没有境界的说
    • 家园 如此好文,竟然才读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一点都八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历史。历史人物的面孔是怎么样的不中要,中要的是人们以为他们是怎么样的。历史人物的意义在于引导当下的舆论,所以他们会为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和解释,与他们的本身面目好无关系。

    • 家园 LZ说这么清楚干嘛?让有些人

      不爽。人家可是相信正义、善恶、是非的并自以为站在“好”的那边的,何必打破人家的梦呢?不人道啊不人道。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