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沈云英 -- 任爱杰

共:💬43 🌺1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历史不开后悔药

        历史不开后悔药

        --- 兼谈“明清到底孰强孰弱?”

        石坚

        中国人面对西洋的物质文明,往往会生出几种态度。

        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者,现今大概是绝了种了。

        很多号称“精英”的人在“独立思考”过后,潜意识中觉得中国处处不如西洋,而且永远也无法超过西洋。于是便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主义者加唯武器论者。反映在治史上便是罗列双方的技术对比,强调并夸大所谓西洋技术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断言中国注定的失败。其代表作是前几年出版的<<天朝的崩溃>>。

        如阿Q般公开认为“老子先前阔”的人大约也没有了。可是回朔历史,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人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无数“进入现代社会”的机会。西洋从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短短三百年内便一举从愚昧落后的中世纪跃入了工业文明社会。而在此之前凡一千七百年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却始终没有发展出工业文明。而在此之后又被西洋打得惨败。对照今天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虽然又一次有了一个巩固的中央政权,却失去了“天朝”的地位。更要命的是,对“文明”与“野蛮”的划分不再以是否接受中国文化为标准。中国成了“蛮夷”而“蛮夷”却成了“文明”。中国虽然拼命“西化”(或曰“现代化”),西洋却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甚至必欲灭之而后快。

        于是想要吃一副后悔药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质问命运为何如此青睐西洋,明明中国无论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和版图上都远胜当时的西洋诸国,甚至郑和发现非洲还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甚至明末还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却“轻易”地放跑了一切机会。在这历史的宿命中,必须有人承担起责任来。

        北强先生在大作<<苍蝇论史:蒙尘的帝国---明清到底孰强孰弱?>>中认为导致这一切落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被他称之为野蛮民族的满清。而洛士先生更为其注脚,声称“中国此时如同一个阵痛的孕妇,有点丑陋虚弱,但一个崭新的局面已出现!!可惜蛮族出现了,战胜了,统治了。”

        历史的宿命若真是如此倒也就简单了。若世上只有中国与西洋,那么拿清朝来做替罪羊,我是一点都不反对的。然而,世上并不止中国和西洋。印度,波斯,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那一个不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和版图上都远胜当时的西洋诸国?可是又有那一个建成了工业文明?更有对比性的是,阿拉伯从来都没有文字狱,阿拉伯的商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阿拉伯的学者保存并研究发展了自古希腊而来的知识体系,若没有这些以阿拉伯文保存下来的史料,西洋恐怕至今也不会有所谓的“文艺复兴”。与阿拉伯相比,中国明末的那点“资本主义萌芽”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明朝和清朝相比,我一向都认为清朝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其赫赫武功,而是这个王朝的统治者至少在主观上还知道要给治下的人民吃饱穿暖,并维持最低的社会秩序。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如此而已。反观明朝,自太祖以降,或暴餍无常,或穷兵黩武,或乾脆不理政务达数十年。对外,师老而无功,对内,则民生凋蔽。本来,对外扩张需要雄厚的国力支持。雄厚的国力来自生产的增加。

        可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只知道不停地加税,向各地派遣“矿监”和“税监”。而在各地发生灾害后却毫无对策,任由百姓自生自灭。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偏生还要向百姓敲骨吸髓,弄的最后“流寇”遍地。而前来“剿匪”的官军打不过“蛮族”,打不过“流寇”,对老百姓却比“流寇”凶狠万倍。把老百姓杀了来冒功。靠这种“关宁铁骑”打仗的结果,只能是“流寇”越杀越多。最后明朝亡于“流寇”而非亡于外敌。

        所以,在我的排行榜上,明朝实在是个由土匪开始又由土匪结束的土匪王朝。

        至于北强先生津津乐道的思想家,清朝其实并不缺乏。明朝固然有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也有魏源,康有为,梁起超,严复。若论对当代的影响,清朝的这几位无疑有着更显著的地位。

        归根到底,历史是不开后悔药的。把责任推给我们的先人是逃避现实的败家子作风。我们实在不必责怪任何先人为何没有为我们留下良好的环境。落后了,认识到了,忍辱负重地赶上就是了。否则,历史的悠久就真成了历史的包袱了。

        • 家园 也不用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吧

          在历史上找替罪羊当然是孱弱的表现。但是为了给清朝平反就一脚把明朝踹到粪坑里的做法也不怎么正确。

          说穿了,明朝也好,清朝也罢,各自都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王朝。都有草创时期的意气风发,全盛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最后衰朽之时的绝望颓唐。至于从角落里一直到庙堂之上的龌龊事,哪个王朝都少不了,明清都不例外。

          明清交替之时正是一个已经被几百年的岁月耗尽活力的末路王朝和新兴王朝的竞争,以此相比,对明朝当然不公平。更何况明史本来就是被清朝抹黑过的。

          真正有用的事情是坐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各个王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得失。清朝的兴起正是因为明朝在某些社会制度上的失误。作为后来者,清朝在这些方面做得好一些是必然的。今天的人们作为清朝的后来者,分析清朝的得失也是必须的。最无聊的事情就是在“明粉清黑”或者“清粉明黑”两者中选个位置一屁股坐下互相开骂。

      • 家园 头一回见你一口气儿说这么长一段儿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说说我的看法。有句话叫:忠孝不能两全。就是说两者只能选

      一个。因此,以女主角19岁的年纪,开始时为国家服务,然后因为至亲故亡,心境已无法继续履行救国的重担,转而选尽孝为己任,再后来办学教书,可算是为人民服务了。所以,称她作女英雄是无可厚非的。顺便提一下,上一篇你所谓的女英雄,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很多呀。 我所说的那三个女英雄,你大概默认了吧,不然,为何那么长时间都没见你回我贴反驳一番呢。^_^

      至于她死亡原因嘛,我觉得被清庭使人暗杀这个说法恐怕是你过于主观了。你仅仅是凭她三十来岁年纪,有武艺应该身体键康,不应该会在冲凉时死亡。虽然我也跟你一样不认同橡树的看法,但橡树十万火急地回贴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许他对那方面有点研究吧。令人类死亡的因素成千上万,在没有更确切的资料可以推敲的情况下。我也斗胆主观一次。日本人有不少过劳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套用在这位云英雄身上呢?你看她年纪轻轻就家破人亡,没钱就得拼命干活以求三餐一宿,何况那时候的医治水平无法跟现代比,心理打击加上长年累月的艰苦生活,那么无征兆的突然死亡就不难想象了。

      • 家园 您说的是哪三个啊?

        老兄说:

        顺便提一下,上一篇你所谓的女英雄,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很多呀。F 我所说的那三个女英雄,你大概默认了吧,不然,为何那么长时间都没见你回我贴反驳一番呢。^_^

        老兄说的是哪三个啊?如果是“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在下已经回了如下帖子。

        任爱杰:花木兰、穆桂英都是传说人物

        如果是四大美人中的三个。杨玉环你本人已经排除掉了。

        貂蝉是小说人物。《后汉书.吕布传》中只提到“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王允使连环计云云要到宋元话本中才成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才把故事编圆了。

        西施的事迹多为后人敷衍。《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越绝书》中不过说勾践听了手下的计策,就把西施献给吴王以求让他沉迷美色。至于西施自己是否愿意可不知道。而《越绝书》的成书年代现在还有争论,从行文上看是两汉甚至西晋作品。比较详细的《会稽记》却是笔记小说。至于后来那些有鼻子有眼的西施和陶朱公的爱情故事,更是无中生有。把西施打扮成主动请缨卧底的地下党更是近代小说的题材。

        说来也就是王昭君算是实打实的有这么个人。不过《汉书。元帝记》的记载是这样的,“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则说“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后汉书·南匈奴传》则说,“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勅以客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之留,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勅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说王昭君自愿和亲的,其实出自蔡邕的《琴操》(这书又一说为晋代孔衍所撰)。书中说,“昭君,齐国王攘女,端正闲丽,未常窥看门户。攘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昭君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贺,帝晏之,尽召后宫,昭君乃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请往。时单于在旁。帝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只,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五。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而死。”

        这些记载中,年代越晚的,细节越多。其实也就是演义成分越多。但是不论哪一个记载都没有说昭君同志是为了国家民族而出塞的。而按照《后汉书·南匈奴传》和《琴操》的演义说法,昭君出塞纯粹是因为不得宠报复一下汉元帝。

        所以,四大美人即使按照您的标准恐怕也不能称为英雄的。

        其实,和亲的女英雄也不是没有。例如西汉楚公主刘解忧和她的侍女冯嫽深入西域五十多年,安定乌孙,击败匈奴,振大汉天声于域外,完全当的上女英雄这三个字。与其赞美四大美人,还不如赞美这两位。

        • 家园 得,得,得。我是半文盲,说不过你。别人说的女英雄不够资格,

          只有你评选的女英雄才够资格。

          怎么现在西西河没什么文人墨客出来写几篇驳文呢,真希望有能人鞭挞你。老是送花送花,象是一言堂。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气氛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