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七夜谈(前言) -- 老马丁

共:💬146 🌺4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谁是老板?
      • 家园 三宝送好文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好久没看电影了

        原来差不多每周都看。这里周二电影半价,半价以后两美元一张,所以成了周二的固定节目。

        后来换了家医疗保险,送了个电影卡,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美元一张。这就失去了看电影的乐趣。然后就没怎么看了。

        反正南非片子上的慢,好片子网上早就看到了。

        • 家园 去电影院跟看碟感觉还是不一样吧

          特别是看特效的片子

          • 家园 那是

            绝对不是一样的感觉。而且在电影院看电影比较专心,看碟就非常三心二意了。

            只不过人实在是太懒了。我住的地方,五公里以内就有三个电影院,还另外有一个露天的。就是不想去。

        • 家园 美国加拿大电影都周二特价

          不过特价后还要6-7块。一家老小加上零嘴,比起租个碟子还是要贵很多。

          网上更新是很快。常去风软。又安全有快速。

    • 家园 【原创】第四夜

      上接第二夜

      第四夜

      第四夜俺们谈的是质量问题。老板一幅肩担道义达济天下的责任感,酒瓶一端,开始拍砖,说中国政府不负责任,出口的东西不是毒不会走路的小人儿就是毒不会说话的畜生。俺说您那么义愤填膺的干嘛?俺们中国东西又没有毒到您的孩子或宠物,老干妈您也吃了快5年了,也没见您那不舒服了,倒是一没得吃您就难受。(老马按:这是罂粟壳的症状,得赶快转移话题)。

      于是老马拿出做TA的语重心长,先问老板对80年代中国产品质量看法如何。老板一翘大姆哥,那没话说。俺说,照呀,那时是中国政府完全控制出口,怎么那时候就没啥质量问题呢?老板说你们出口的不多。俺说,拜托,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也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俺们那时候出口至少比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多多了。等到中国发展了,市场经济了,企业想出口啥是企业的事,别怪中国政府,虽然这政府也不咋的,说完俺一耸耸肩。老板说中国企业的问题,政府也有责任监管。俺说美国企业不也时常有质量问题吗?怎么就不怪美国政府了?有问题政府就查呗,俺们政府可是查了的,网上白纸黑字为证。老板无话,只得把战场转移到企业层面。嘿嘿,1:0,老马丁领先。

      两人各自换了一杯散装红酒。老马首先以守为攻。说,其实毒玩具毒狗粮都是小儿科,你知道中国出口什么劣质东西最危险吗?俺是从来不碰的。老板瞎猜,猜不中,最后连汽车都猜出来了。俺说,别,汽车登陆美利坚还要个两三年,不过到时候俺一定买一辆支持国货。老板说猜不出来,俺告诉他,劣质焰火最吓人。那就是手雷+火箭炮,前些年常听说有美国儿童放焰火瞎眼断手指头的,经销商都是小本买卖,出了事就逃,结果受害人可惨了。然后俺说,根据rational expectation理性预期,如果消费者知道商品劣质你还购买,那么他就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不良后果;如果经销商知道商品劣质还卖给知情或不知情的消费者,那么他也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退货;如果进口商知道经销商会退货或索赔,那么他也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从中国进货。支撑这一切的一切的理性预期,就是一个词:价格。价格够低,消费者,经销商,进口商都愿意承担风险。那么问题简单了,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质量下降导致经销商风险变大,经销商、进口商需要更低的价格,更低的价格导致企业利润变少甚至是亏损,这样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导致质量进一步下降。河上有朋友提供了美国进口商要求每年降价5%的例子,现成的一发弹药。中国玩具出口大部分是设计问题,谁的设计?进口商的,呵呵,又一发。

      最后俺上升到理论高度。经济学里将大部分商品分成search goods和experience goods。前者的质量在无需付款的情况下即可一目了然,后者需要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的才能判别(此外还有买了用了质量好不好永远不知道的,比如说X哥)。这世界上大多数产品都是带有体验性质的,这样在进出口商检这个环节上政府能做得很有限,产品的质量水准更多的是靠交易的法律合同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对下一次交易的期待来自我维持。当进口商进一步的压低价格,当国内企业做完今天这笔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做下一笔时,呵呵,你就等着吃毒狗粮吧。

      老板无话,说额饿了。耶!2:0。一会他去厨房端出两盘面条,问我要不要拌点老干妈? 哦,谢谢,俺不要。您不知道这里面有苏丹红的干活吗?

      第五夜

      关键词(Tags): #出口#质量#中国制造#七夜谈元宝推荐:请尽量,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三天晚上通宵加班?

        上接第二夜

        第四夜

      • 家园 这里有篇报道支持本人观点

        日本《时代》周刊8月6日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毒”来自日本”。文章说,商社职员、鳗鱼养殖户和蜜蜂养殖户……多位证人证明———中国多种农药、抗生素、抗菌素均来自日本。在层出不穷的“中国食品危机”中,有问题的恐怕不止是中国。文章摘要如下。

          滥用抗生素的“罪魁祸首”

          “氯霉素加链丝菌素,这个有极强副作用的抗生素配方是谁教给中国的?答案是,日本。”

          针对近期中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说这番话的,是精通日中两国养蜂事业的健康食品企业“日本蜂王浆”的董事长山口喜久二。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为了寻找未被污染的纯天然蜜源,来到了中国青海省的高原地带,从那里带回了没有农药和抗生素的高级蜂蜜,因此在日本大获成功。

          山口先生说:“要问中国的养蜂户为什么开始使用抗生素,罪魁祸首就在无视品质、只会狠狠杀价的日本商社。”据山口先生介绍,日本商社更重视产量而非品质。中国的养蜂户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只能想尽各种办法让蜜蜂多出动。有些蜜蜂因劳累过度生病。这时,日本商社和农药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带到中国的抗生素就派上了用场。

          如果日本商社希望一分钱一分货地购买中国的食材,那朴实的中国农民一定会按照他们的要求辛勤劳作。但日本商社把价格压到了中国国内价格的7成甚至5成,这让中国的养蜂户失去了信心。因为无论产出多么好的东西,都照样会被疯狂砍价,久而久之中国农民便学会了应付。本来,中国的养蜂业根本与抗生素无缘。但来自日本的抗生素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蔓延并在中国安家落户。这些食品现在又反过来威胁了日本人,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世界军事论坛上有全文

      • 家园 咳,这个哪有那么复杂理论

        老祖宗不早就说了:一分钱,一分货。。。。

        还有就是:便宜没好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