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和香港十年(上) -- 听松

共:💬60 🌺3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和香港十年(上) -- 有补充

    上个星期国内的各大电视台都在播放与香港回归十年有关的节目。 我突然想起这十年我与香港也有几次交集,再不回忆一下,只怕会忘掉了。上周被不断跳水的中国股市和家里的一些事情弄得没有一点心情。今天写点往事,就算赶一个迟到的热闹吧。

    第一次去香港,是在十年前的97年2月份。我那时工作了几年后打算出国,考完T和G在申请学校。前一年就是96年初的时候听一个朋友的朋友说内地的人在香港可以直接申请加拿大的技术移民。我当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朋友言之确确,还说知道有人已经办成功了。我看开始交的代理费不多,觉得反正想出国,多条路试一下也很好,就把自己的资料整理好了给了朋友。不过当时心里是不作什么指望的,谁知道这事是真是假要等多少年呢,再说那时申请个护照都很麻烦,香港还未回归,普通人去香港要有公安局发的通行证,名额较少,没有直系亲属等比较强的理由是申请不到的。

    97年初,当我正在为申请学校斟酌来斟酌去的时候(有限的邮费和申请费要用在刀刃上),没想到竟然收到移民的面试通知。我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不知道要面试什么,而且不知道怎么去香港。那时国内远没有普及互联网,没有今天众多的经验贴、功略什么的可以参考。我知道通过公安局拿到通行证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一没有理由二没有关系。我问帮我联系代理公司的朋友,他也不太清楚,建议我可以参加到香港、新马泰的旅行团。那时各级领导正流行去东南亚公费旅游,但这个建议对我这个毕业才几年工资几百的小百姓来讲是太昂贵了,面试如果不成功那损失就大了,而且那时内地的这些旅游团基本是公家组织的,我只去面试、完了即回也不可能跟着旅游团,旅游团也不敢让我脱队。我的家里人虽然有人公派出过国,但没人经历过这些事所以没法给出任何相关的建议,只是说钱不能花多了(我的费用得靠他们资助)。我一个女孩子没有什么太多社会阅历和关系,真觉得自己去香港是个很难的事情。

    不过我去了趟广东,就发现那一带的政策和办法是很灵活的。比如说旅行社可以把你的护照混在旅游团里帮你签一个东南亚国家的探亲、旅游签证,再给你一份从香港出发的机票(真的机票,但你到了香港马上要还掉,也坐不了飞机),你在香港转机是可以不要香港签证就能呆7天的。你如果自己出境不跟旅行团收费是最便宜的,但出不出得了就是你自己的事(当时中国的出境处卡得严,生怕放人出去会惹事)。跟着旅行团出境收费要贵很多,而且有一些什么限制,年代久远,我已记不起来。最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办一个东南亚国家的签证、自己出境,费用好像是¥600多吧。旅行社的人说最近出境时对不跟团的旅客查的较严,你要说是去探亲的所以没有跟团,还给了我一个名字和地址就说这是亲戚的名字和地址;另外,因为拿签证到香港转一圈而不去目的地的人不少,所以香港出境处发现了会记录,以后再进香港有麻烦。我当时也管不了那么多,觉得整件事情有太多的未知数,不要花费太多就好。确定下来行程,又开始找在香港的住处,家里写信去给在香港的远远亲,久未回音,也不知地址变了没有,临走前几天只好打一个某城市驻港的办事处的电话(当时打香港的电话费好像是十几块一分钟,说话都要快),订了一个床位。没想到放下电话,香港的远亲就打电话过来说可以去住,还可以去火车站接我,当时我心里放下一块小石头,现在就看出入境有没有麻烦了。

    面试前两天,我到广州买了去香港的火车票,早去一点是怕万一出入境不顺利还有时间补救。那天早上,我提前了两个小时到了广州东站(好像是),转了一圈找到了去香港的出发厅。出发厅的电子屏幕上不断显示中英文的出境提示,让我觉得很陌生和很紧张。我不知道程序是什么、会发生什么,只有咬咬牙排着队,一边还在背那个旅行社给的名字和地址(名字和地址挺古怪,记不住)。到我了,里面的工作人员看了我的签证,问:“你是第一次出境,为什么不跟旅游团?” 回答:“我去探亲,所以不跟团。” 问:“你亲戚是什么亲戚,在哪里?” 答:“是XXX。住在--” 当时脑子比较乱,根本记不住地址,马上把纸条拿出来给他看。他瞄了一眼,说:“你怎么会自己去看这么远的亲戚,你家里人呢?” 答:“他们以前去过,他们很忙。” 工作人员再看了一下签证,然后向远处挥了挥手,就有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走过来,一起翻我的护照。一个工作人员说:“我们很少看到单身的女孩子去那里,曾经有几个女的办的旅游签证却跑过去找人结婚。” 我赶快回答:“我是探亲的,不知道有人过去结婚的事。” 他们又说:“你这种年轻的女孩子一般是不让单独去的,一般都是跟着团体。到那里如果不回来了就不好了。” 我觉得事情要糟,只好又解释是探亲,自己都觉得言不由衷,不知还要讲什么,只有沉默等待。那个女工作人员有点同情心,说:“别把别人吓住了。” 另外一个又问:"你是干什么的?” 回答:“工程师。” 他们有点惊讶:“不是吧?你看起来不大啊。” 他们又去翻我的护照,在职业那一项确实写的是工程师。他们又说:“你是工程师去那里干什么,你去那里不会留下来吧?” 我笑着说:“不会。我还要赶回来上班。” 他们又问了不少问题,我的心直往下沉。这时有一个工作人员又对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兴趣,问:“你家住哪里?” 回答:“XXX。” 问:“真的啊?” 答:“就在那。” 我看到连家里的情况都要了解,就觉得肯定要被卡住了,心里着急的是怎么通知香港亲戚和改面试时间。谁知道那个人下一句是:“你真的住那啊,我是在那里读的书。” 天哪,我住的城市是一个偏一点的中等城市,只有几所学校还多是本地招生,在广州碰到在那读过书的人概率应该很小的。轮到我吃惊了:“真的啊?” 他说了几个景观名字又问了一个什么地方现在怎么样了。我觉得他说的地方和我住的地方不太对得上号,可能是因为他的口音也可能我当时紧张没听清,但我还是直点头说“挺好的,挺好的。” 他笑着对他的同事说:"真难得在这里碰上从XXXX来的人。” 想一想又对我说:“本来象你这样年轻单身的女孩一般是不能单独去那的,不过你是工程师,倒是和以前我们碰到的人不一样。难得我们都在一个地方待过,就放你一次了。” 旁边他的同事也对我说:“是啊,你今天运气好,就让你过去了。” 整个过程大概有十几分钟。

    我过了关走到候车室,越回想越觉得事情凑巧得都不像真的,好久都惊魂未定。到了检票上车的时间了,我拿出票走到检票口的时候,眼睛突然看见我的票是第二天的。那一刻我都觉得象在梦里。这张票我买了后曾经看了好几次,竟然都没发现时间是错的,这个时候发现了已经太晚了,再去换票是肯定来不及了。火车马上要开了,这是当天最后一班到香港的火车。检票员已经向我伸出了手,我只好装作没事似地把票递给她,期望她没有注意,心想即使发现了我就补票。她象寻常一样将打孔机夹住票正要打孔,却停下来说你的票不是今天的。我只能解释说:“我买票的时候是说的买今天的票,怎么会给错了?” 她问我在哪买的,我说广州火车站。我忙问能补今天的票吗,心里想这张票能不能退都没关系,只要能上车。可她回答说今天的票已全卖完了,没有位子了。我的脑袋都有点空白了,知道如果走不了会有很多的麻烦,忙请她帮一下忙。她想想说:“头等车厢还有位子,但价格要贵一些。” 我大喜,赶快把钱掏出来。我刚在位子上坐稳,车就开了。我就象是受了惊吓,半天缓不过气来。

    我从此心里都下意识地回避这一段经历,后来家里人闲谈时问我过程,我都回答一切顺利。今天回想一下,我那时从申请护照到出境所经历的麻烦,今天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相信。我当时那样做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什么其它渠道可以到香港。现在的人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去公安局办护照和香港通行证,不需要单位审核各部门盖章,出境的时候也不会被盘查。真好!

    面试倒是顺利。遇见一个也是内地来的人士,问他怎么到香港的,回答是他经常到国外出差,绕到香港的。我原想当天下午就回去,亲戚却建议我在香港转一下,至少到海洋公园玩一下。亲戚的公寓在地铁站旁边,交通方便。相对内地来讲不大的公寓,月租金要两万,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家里的车是奔驰,我刚要惊叹却被告知路上的车都是名车,连教练车都是好车,但那里车不值什么钱,车位值钱;跟着到茶楼吃点心,听说推餐车的老婆婆一个月至少挣八千到一万,我说干脆我来打工好了;看到广告上一套小房子几百万,还以为数错了零,亲戚教育我说在香港有一百万那是刚起步... ...

    我坐地铁和电车出去转,商场是不进的,餐厅快餐店也不进,觉得太贵。坐小轮渡过海竟然只要一、两块钱;投币电话打回家比从国内打香港要便宜,亲戚还说香港市话是几十块钱包月随便打,打美国等地一角钱一分钟,这都比国内那时的垄断收费要少多了;去海洋公园,门票好像200多,所有项目随便玩,比国内的游乐场要好玩得多也便宜一些。商店店员和我问路的警察好像都不会说普通话或国语,所以我也不难为他们就用英语交流了。

    亲戚开车带我去山上转,我听说路过了浅水湾饭店就要求下来看。我那时很喜欢张爱玲,她的《倾城之恋》看过多遍了,那些发生在浅水湾和浅水湾饭店的情节历历在目。踩着饭店前面的细沙,漫步在饭店里想象在各个空间发生的故事,我觉得又一份心愿了了。

    香港回归的实况转播我是在多伦多的一个远亲家看的。亲戚和他们家族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受了不少磨难,文革结束后用各种办法到了国外,他们对GD的印象是很糟的。仪式开始后,亲戚一直在说着不满,叹息香港的日子要不好了。没想到最后时刻降旗和升中国旗时,亲戚却激动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说中国现在强盛了、把英国人赶走了,这是他们解放前在租界生活时想都不敢想的。我点点头。

    这就是我的香港1997。

    关键词(Tags): #香港#十年元宝推荐:landlord, 通宝推:盲人摸象,happyyuppie,桥上,朴石,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十五年前的老文被翻出来,重读旧时经历感慨万千!补充几个细节 -- 补充帖

    谢谢铁老大谢谢西西河一直保存着旧文,让自己这段二十五年前的往事重回脑海。年纪渐长,记忆却衰,如果没有这些文字记录,人生中某些重要片段就会逐一消散在岁月中。

    趁着自己还记得起来,补充几个细节。那时出境之难,现在的年轻人怕是难以想像,连自己回想起来都觉诧异。这几天我正好在发贴讲加勒比海几国游,突然要回忆当年如何连蒙带混拿到第一本护照、排除万难第一次出境的事,真是有穿越之感,也许我正活在一本穿越小说中,哈哈。

    -第一本护照

    当年的护照可不是你拿着身份证就能去公安局办的。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出境理由,比如出国留学、探望直系亲属等。这个理由也不是你说说就可以的,需要有国外发来白纸黑字的录取通知书或邀请函。那个年代家里有直系亲属在海外的人家不多,所以大多数普通人出国的途径就是出国留学。当年大家都没有钱,想出国读书就一定要拿到奖学金,全额最好,半奖比较勉强,而这条路的第一步是TOEFL和GRE考得好分数。这里cue一下新东方,R.I.P. 多少年过去了,一直难忘当年俞老师在简陋的中关村大礼堂讲台上的风采。他对着下面我等灰扑扑的上千学生,一边解析最新的GRE试题,一边讲述他黯淡的过往以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格言,这句话鼓舞了当年的我咬紧牙关不退缩。

    其次,你需要学校或单位的批准,在表格上签字盖章。这一步对在校学生而言可能是交培养费,钱能解决(当然培养费对当时的一些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而对于已工作的人来说意味着领导可以做主你的未来,领导高抬贵手的话办下来就是几天的事情,如果领导因为种种原因想卡你,那可就论年了。在新东方上课时,听过多起拿到国外录取通知书和全奖后单位不批护照的事,那些人软磨硬泡就差到领导家去上吊了,可领导出于各种原因就是不在护照申请表上签字盖章,最倒霉的一个已经闹了三年。

    我当年比较幸运,因为单位没卡。主要因为单位是个本地热门的好单位,不知多少人想挤进去。我的直接领导也比较开明,知道我在准备英语考试,觉得出国留学是好事,但再三要我考虑清楚,因为我如果不走就准备提拔我当副主任,单位也要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我的分数可以分到两房一厅。我回答说考虑得很清楚了。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关系不错,就直接给一把手打了电话,然后我马上拿着表格去找一把手签字,一把手勉励了几句,在单位意见那一栏签了同意两个字,就叫我去找办公室盖章。整个过程不过就半天的时间。

    我那时还没有开始申请学校也没有录取通知书,但家里长辈在海外有几个亲戚,最近的在香港(就是我文中提到去住的那家亲戚)。那时家里托人问到了公安局办护照的部门领导,有熟人好说话点,那边说如果是香港的亲戚邀请去香港探亲可以办护照,但邀请信里要写清楚为什么是邀请我这个小辈去而不是长辈去。家里人讨论了几天应该怎么和香港亲戚说,本来请亲戚出这个邀请信就是求人了,如果还对怎么写有要求,就怕本来就不太亲的亲戚不耐烦,万一寄来的邀请信不合要求,一来二去的费人情还耽误很多时间。

    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时我突然想到,其实邀请函就是一封信,而亲戚正好前段时间来过一封信,那么我们自己以亲戚的口吻写信,再装在这个香港来的信封里,是不是也可以混过去?计划看起来通,但有两个难点,一是海外写来的信的信纸都比较好,不是国内当时那种印了红杠杠、薄薄的半透明的粗糙信纸;二是,海外的来信多是繁体字,字迹也不可能像我们从小写字被要求的那样方方正正,而是要符合受老式教育的那辈人的身份。第一点倒还好解决,从单位拿回的打印纸就又厚又白。第二点嘛,全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长辈--我的外婆。可惜了我的外婆,这位解放前的中山大学毕业生、大家闺秀、退休的教导主任,为了小一辈,不得不拿起了笔,斟斟酌酌着写了这封信。信里既表达了亲戚渴望见到亲人的愿望,也写明了既然长辈身体不好走动、那么就希望见到小辈的意思。

    拿着这封信和单位领导签字盖章的表格去了公安局提交办护照的材料。因为提前托人打了招呼,所以办事人员态度还和蔼,但也指出了一处问题,就是表格上单位领导签字只写了同意两字,但当时有要求,单位必须要证明护照申请人不是三种人。我当时有点蒙,问什么叫三种人?办事人员大概解释了一下,我一听和文革好像有关,忙说文革结束时我还是小娃娃呢。但办事人员说要求就是要求,如果单位不能证明不是三种人就办不了护照。看到我不知所措,办事人员好心提醒说,回去找领导添上一句话说不是三种人就行了。说说容易,但一把手本来就不是我想见就见的,何况我当时已经和单位说了要离职,再去托人情找一把手不容易。发愁了好些天,某天突然想通了、胆气也壮了,找了一支颜色一样的笔,直接在一把手写的同意后面添上不是三种人几字。就赌公安局不会去向单位验证,反正成不成就这一次了。

    过了一个月终于拿到了那本红色的护照。

    通宝推:柴门夜归,脊梁硬,高地,胡一刀,陈王奋起,方恨少,桥上,大眼,
    • 家园 【补充】签证故事

      @踢细胞 河友在下面写的签证故事跌宕起伏,我想起来其实我也有签证故事的,但没他的精彩。他这全奖的拒签两次,我这半奖的被拒多少次合适呢?

      我那时所在的城市是属于广州美国领事馆的范围。九十年代中后期还远没有普及网络,没有论坛什么的可以给点经验,所以我是两眼一抹黑去签证的,别说不知道有几个签证官,连是什么步骤都不太清楚。到广州是坐火车去的,下了火车就奔去美国领馆,当时好像领馆在沙面,离得不远就是白天鹅宾馆。那时在广州美国领馆签证的多数是探亲类的,留学类的好像比较少,估计留学的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签证。

      连着被拒签了两次,年代太久远,具体怎么被拒签的有些模糊了,不外是经济条件不够或移民倾向之类的理由。 其实之前就有认识的已在美国读书的前辈说我这样肯定很难签,建议我换个稍微容易申请全奖的专业。我大学是学计算机的,又工作了几年,实在是不想换专业以后又折腾换回来,时间和年龄都折腾不起。但我的水平又拿不到更多的奖学金,即使为此都是往三流的学校递申请。当时想着去签着试试,幻想着没准运气好就能签过呢。当然幻想就是幻想,护照最后一页上被盖上了两个拒签章。

      正在琢磨着换专业的事时,突然接到加拿大移民的面试通知,觉得可能有戏。那时还没有联系过加拿大的学校,于是赶快写信给加拿大的几个公立大学去要申请表。之后折腾去到香港通过了面试,回来到了广州,想着来都来了,再去美国领馆签最后一次。当时想着如果签不过就转去加拿大读书,去加拿大就是移民属于本地居民,不用交外国学生学费。加拿大公立大学本地学生学费就便宜多了,即使没有奖学金,但打工也没有限制,自己可以半工半读支撑下去。

      第三次去签证也和前两次没有什么变化,在护照最后一页又添上了第三个拒签章。回到家收到加拿大几个学校的申请表,当时申请时间已有点紧张,于是赶紧把申请资料寄出去,过了段时间收到几封录取通知书。又写邮件和后来的母校磨了一下,说太穷付不出学费,不给奖学金就去不了。于是拿到了一个入学奖学金,虽然不多,但因为居民学费便宜,也可以覆盖一年的学费。后来才知道母校那几年正经历政府教育经费的大削减,能给出奖学金不容易,为此一直感谢母校。

      第四次去签美国签证是在加拿大读书一年后,放假想去纽约玩。当时那个签证柜台后的中年女签证官,在看到我护照的最后一页上那三个拒签章后,惊讶地反复说了几遍:“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你。” 我倒是有点惊讶于她的惊讶,虽然我被拒签三次是不少,但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也不是非常突出的事。终于这次护照的最后一页没有又加一个拒签章。

      再下一次去签证是因为工作后出差。那时已在加拿大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上班,有一个项目是和在北卡州RTP分公司的一个部门在合作,需要去沟通一下。这次的签证官是位年轻的男士,他翻了翻我的护照,当然又看到了最后一页的三个拒签章,他倒是没说什么就放下了护照,又拿起了我的工作证明。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想去美国工作吗?” 这个问题肯定是要明确地回答:“不。” 他接着说:“你看你去出差,可以顺便留下来工作的。” 回答:“不。只是去开会几天后就回来。” 他的声音放轻了:“你们公司的人很容易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不少人都转去了,你不想和他们一样吗?“ 回答:”不。我喜欢现在的工作。“ 他突然把头靠近过来,以一种很温柔的语气说:”你知道吗,你如果留在美国工作,你的工资可以提高很多。“ 我在他把头凑过来时就吓了一跳,他的语气轻柔,但对于经过几次拒签的人来说,这涂了蜜的话语可是明显的陷阱,于是再次回答:”不。“ 他继续近距离用蓝色的眼睛看着我温柔地说:”你看你现在的工资是XX,虽然不少,但你如果去美国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可以差不多会是XX,算上汇率。。。“ 他开始找计算器,我被他的轻柔话语激得后背发凉,忙说:”不用找了,我没有这个打算。“ 他还是不放弃:”算上汇率你的工资差不多可以比现在翻倍的,多好啊。“ 我算是服了,为了扣个移民倾向的帽子,这年轻的签证官也是很努力了,他适合去审讯间谍。我再次说:”不。我喜欢现在的工作。” 他展示最后的微笑:”真的不考虑吗?“ 回答:“不。” 他一下子冷下脸来:“过两天来拿签证吧。”

      护照最后一页的拒签章终于就止步于三个了。

      通宝推:不远攸高,大眼,桥上,
      • 家园 三年前去办美国签证,发现还是不太容易办,拒签率挺高,

        到了新公司要出差,以前办的签证过期了,去的是广州领馆,由于本身就不想去美国办那件棘手的差事,巴不得被拒签,所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被分到一个看起来是华裔签证官的窗口,前面有5,6个人,居然一个都没被签上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福州的小伙子,说是去做生意的,拿着一大叠资料,和签证官一句话都没说上就被拒签了,他又着急地想证明自己是一个企业家,资产有多少,房产有多少,争辩了好多,里面一句都没听进去。我想大概领馆有指引特别留意福建地区的申请者。

        轮到后面的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就越发紧张了,音调颤抖着说去留学,即使签证官能说也愿意说中文,女孩也尽量说英文来添加点筹码,但还是被拒了,看着她当场哭了出来。

        轮到我,问干什么,说是去开研讨会,问打算待多久,我知道他想问啥,直接说和两年前一样待两个星期,就过了。

        离开时还看到那个女孩在哭,被工作人员半拉着出门了。

        留学的孩子真不容易。

    • 家园 我的签证经历

      2001年拿到美国学校全奖,准备签证。

      此前同学里出国自费读书的不少,从没有听说有美国学校全奖半奖的拿不到签证的先例,也就想当然自己也没有问题。谁知2001年夏天,美国签证政策抽筋,突然严格起来,有不少全奖的也拒掉,好像那年北京上海绝大多数拿不到签证,沈阳基本不给,广州和成都的形式还不错,有人想办法跨区签证,听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的户口和学校所在地都不搭边,就没有做这个打算。

      那时候新东方的签证论坛各种消息都有,记得几个签证官的代号是巴基斯坦妹妹,眼镜男,韩国妹妹,前两个是杀手,基本不给签,韩国妹妹喜欢放水,大家都爱她。

      第一次去签,遇到巴基斯坦,被她盘问半天后拒掉。这时还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下次再去换个人就好了。再约约到一个月以后,7月底,这次遇到一个半老太太,盘问半天后再拒掉。看看周围的难兄难弟哀鸿遍野,突然间觉得自己没戏了。一起准备出国的一个兄弟也是两签被拒,情绪到了低点,决定再签也没有意义,就不再约美国签证,他手里有一个欧洲大学的邀请,在北京把那个签证拿到去了欧洲。

      二签悲剧的那天,从北京回家的火车上,满脑子刘欢的千百次的问,一遍遍自动循环,过去几年的努力要化成泡影,人生有点绝望。回去又约一次,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回。

      三签是在8月底:拿号领牌子,进领馆,十个还是十二一组分一个颜色的牌子,按照牌子的颜色排队。一个签证官拿一摞子护照再拿一个颜色的牌子,相同颜色的队就到这位签证官的窗口,拿哪种颜色的牌子好像是随机的。

      等到快中午,还有最后两队,还有最后两位签证官的窗口还有人,其它签证官们据的据,放的放,陆陆续续结束手里的工作,离开工作间。两位是巴基斯坦和韩国妹妹。显而易见,今天两位还是一个全据一个全过,在窗口的两队的结果早已经注定,不过是走个过场,能看得出他们每个人是垂头丧气还是满心欢喜。

      我们最后的两队,我在倒数第二队,我们这一队自然希望韩国妹妹快点放水,领走我们。看她的工作效率,问题似乎不大。这样的话,最后一对自然就落到巴基斯坦手下,不全军覆没也差不多了,所以最后一队的表情是非常难看。

      韩国妹妹果然先处理完窗口的工作,每个人都欢天喜地,拿到签证的和我们这一队。结果她起身后伸一个懒腰和巴基斯坦说的一点什么,出去了,只剩下巴基斯坦在工作,于是我们这一队从天上摔下来。

      巴基斯坦前面还剩最后一个,很快她就处理掉,起身准备拿材料,这是韩国妹妹回来了。最后一队的心情士气大振,要是巴基斯坦把我们领走,他们就归韩国妹妹啦,而我们这一队则从地面跌进地底。

      最后的关头,巴基斯坦有一点点磨蹭,韩国妹妹先拿到那摞子护照,然后看了一眼我们这队,拿起我们的颜色。我们重回天上,最后那一队则彻底歇菜。我是我们队列的第二人,第一个人不到一分钟就给了签证,轮到我第一个问题是去哪里读书,第二个问题是学什么专业,我回到了不到5个单词,就啪一下子给了一个戳,下午来拿签证。不到十秒钟结束。

      我对那几分钟终生难忘,很难描述那种超级过山车般的心理起伏,在天堂地狱间来回。我不知我同队列的人是怎样看待最后一队,是你死我活,还是兔死狐悲。我是非常的悲哀,我们的命运就被一个女人上个厕所时间长短就改变了。

      准备签证,一个问题是你学成之后的打算是什么? 可能有很有创意的回答,很多人包括我都会答回来做教授做研究报效祖国,不留在美国。我当初还真是这么想的,也真被问了,也发自内心的这么答复,可还是以有移民倾向悲剧了两次。

      准备GT时痛苦不堪,自己暗暗发誓,老子一定要好好干,把国家整的牛逼点,将来老子的儿子孙子不用学这个鸟语。人生的阴差阳错,我的孩子的确不用痛苦的学鸟语,但是要努力的学中文啦。在国内和我同龄的,我相信他们的孙子可以不必使劲的学英语,因为国家已经很牛逼了,再有一二十年,会更好

      通宝推:老调重弹,审度,陈王奋起,大眼,假日归客,桥上,听松,
      • 家园 也说说2016年办旅游签证的经历

        2016年,听说可以办美国10年期旅游签证,想乘孩子在美读书,办个10年签证,有空了去自驾旅游。

        按照网上签证攻略开始在线填表,预约到北京签证。第一次按照预约时间去北京安家楼55号排队,老长的队,进入大门,在第一个大厅里拿号。结果,我没能进到下一个大厅,好像是说材料不对。老婆拿到了一年签证。我再重新填表,预约,第二次去北京排长队。这次,见到了签证官,但是要补充材料。我这是觉得可能是2001年的一次去美公务会议签证被拒经历有关。但是还想再试一次,补充材料后第三次预约,去北京签证,拿到了一年旅游签证。但是,由于这年工作比较忙,最后到签证过期也没成行。白花了四人次新疆到北京的往返机票和签证费用。

        通宝推:听松,
      • 家园 等我明天也写篇签证文来应和你

        猜猜我被拒签了几次?

    • 家园 一定是那个xx大学的。
  • 见前补充 4698801
      • 家园 培养费,好熟悉

        当年交给了学校,好心疼

      • 家园 哇,看起来这两个十年真是天翻地覆的二十年。

        在90年代的时候,在单位里有一个工友,他在香港有一个亲戚,大概是不远不近那种,可以申请去探望。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去香港探望。他回来就给我们吹牛,繁华故事就不重复了,他说得很多的就是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歧视。他文化不高,但脸皮厚,能扛得住,他常说我们扛不住,因为那些行为完全就是明面的打发叫花子的语言和动作。那时好像每个人去香港要隔一年才有资格再去,所以当时他和他妹妹每年轮流去香港,最主要的不是看亲戚,而是带香港的小商品回来。每人过关的时候,都是三/四个蛇皮袋,以个人的体力为限,里面都是服装鞋帽等小商品。回来到商场一卖,那就赚大发了。

        97年前香港还有一个社会问题。因为香港人的工资高而内地的工资低,比如往来深港两地的货柜司机每月的收入都有2~3万,而内地普通人的工资很多不过千。因此基本上来内地工作的香港人都包二奶,因此太便宜了。这在香港都成了社会问题。那时的香港电视节目,经常有老婆带着子女在节目里痛斥无良的老公。这舆论都刮到了选美节目里,主持人都要问每个佳丽,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我记得有一年有个内地参选的,好像是新疆美女,比较直,直接说‘阉了他’,把香港文弱的文明人都惊着了,把那句话消声了。

        后来刚来北京打工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关于赴美签证,以及兑换美金的种种有趣且心酸的故事。那时关于赴美签证完全就是玄学,就算你再完美,谁也不知道会有哪个细节把你刷下来了。但后来的变化是悄然的。大约在2006年的时候,那时候国家开始开放出国旅游,于是办理护照条件松了很多。那时我也是本着不办白不办,也许有一天能出国旅游的心情,春节在老家多留了几天,到办证大厅去办了护照。带了身份证,好像还有户口本,没有单位介绍信,工作单位好像写的是以前工作的国企,反正没人查。就记得当时填表时战战兢兢,认认真真,深怕有错字,或者不符合格式。最后忙了一上午,拍摄护照相片被关联的照相馆吃了一小口,然后在办证大厅走了一个流程。最后再给EMS留了地址,过了两周护照就给寄过来了。比起前辈们的艰辛,实在太轻松了。

        后来在2008年第一次出国就去美国。公司和美国公司有合作,申请函很容易就开过来了。程序员里有护照的人不多,我们4个有的都被选上了。那时候有签证经验的同事都很担心,因为赴美签证是玄学,我们4个又都是第一次出国,很容易就被判断为有移民倾向。只要刷下一个人,干活的人手就不够了,因此还有失败后转战上海/广州的计划。那时还是托了北京奥运的福,中美关系很好,美国刚刚放开中国人赴美旅游的口子。到我面试的时候紧张得不行,因为口语不好,怕面试官出啥难题。结果面试官细声细气、一字一顿地用中文问我:“你到美国干什么?”我坚定地回答:“旅游。”面试官就拿章‘咄’一下把签证办好了。顺利得让有经验的前人都不敢相信。其实就是因为旅游是在美国购物,就是给美国人送钱去的,当然利索了。

        后来兑换美金也很方便,找公司借钱,马上到旁边的中国银行兑换了零用钱,大概3000左右吧。在美国主要是刷信用卡,现金基本上没有地方用。后来是租车时特意花出了现金,点钱时老美紧张得不行,因为很少经手这么多现金,点了一遍又一遍,又拿防伪墨水刷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才收下。

        2008年年底去美国,那时候真的感觉世界很美好,充满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刚开过,我们中国人的心气自不用说。而美国刚刚选出了奥巴马,被寄予厚望,要改变美国的人物。普通人的谈论,电视节目里的讨论,到处贴着的标语,我这个外人都能感觉到,美国人对奥巴马寄予的改变美国的厚望。中国正在向上,美国也会变得更美好,都是很美好的梦想啊。

        结果再过10年,风云变幻,谁都没想到会是今天这样的结果,曾经的感觉对一半错一半。翻天覆地慷而慨,换了人间。

        通宝推:亮子,大眼,燕人,听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