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一个故事,大家来聊聊(正文内容有失误,补充见最下连接) -- 葡萄

共:💬99 🌺2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2)转型中的中国制造

            去年今年中国制造对内对外都是一个话题,有几个新闻串一传,串一下容易理清思路.

            1.到2020中国科学发展纲要出台

            2.大飞机项目启动

            3.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4.出口退税大调整

            5.物权法与企业所得税在争议中出台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这个坎上,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转型.怎么做,国家的纲要出来了,配套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也接踵而至.尽管触动不少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并且引起了反弹.(比如去年近50家跨国企业联手反制企业所得税法,至使该法案推迟一年通过)但是该来的迟早还是要来,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利益集团说了也不算.有的能做的,也就是推迟了一年.这个就是大势所趋,不是谁的意志可以左右的.

            下面的话枯燥点,说的是经济规律,还有一点点关于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古,联系实际的东西在下面,您别急,这个是扣,不解开这个扣子,下面的扣子难缠的紧.

            制造业乃至资本主义的历史,实际就是一个资本不断集中,制造规模不断扩大与集中的历史.老革命常常说,垄断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这个是大实话.

            先说制造成本,还是以我熟悉的电器行业为例:一般来说,在电子电器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每翻一倍,成本就直接下降1/3.我们今天纵横世界的家电,越来越便宜的各种新潮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不仅得益于越来越娴熟的各种技术,更得益于规模世界称霸的规模.

            很多时候,我们在强调技术效应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规模带来的成本效应.无论什么效应,最终要是归结为成本,价格战今天依旧是中国制造进军世界的利器.但是,我们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工资,渐行渐升的人民币汇率,我们依旧可以靠价格利器畅行世界么?可以,这个利器的基础首先在规模,全世界唯一可以满足大宗廉价商品的制造规模.别忘记,台湾首富不是台塑的王永庆,也不是金融与保险业的巨子,是郭台铭,那个做代工做到世界第一的郭台铭.再有我关于规模还想多说的是,中国的经济不会永远只有景气,资本与资本的扩张本质注定我们迟早会遇到危机遇到萧条.如果过往成功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教训还能在中国适用的话,那么我要说你比别人更大一点更强一点,你就有比对手多一点的生存机会.比如在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济发展史,实际是一部日本战后蓬勃发展的自由独立企业的消亡史,最后那个曾经成为日本乃至世界首富的日本独立自由企业的代表的西武集团的倒闭以及西武集团的领军人缇义明的锒铛入狱,宣告着日本一个时代的终结.

            同时,仅有规模是不够的.我们的DVD制造曾经轻易的让所有对手束手无策.但是,制定游戏规则的大玩家终究使我们的制造厂家明白了一种叫知识产权,一种叫游戏规则的法则的重要性.

            我在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明了中国企业在10多年前遭遇知识产权的尴尬.毕竟那时的企业优先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什么占领食物链的制造点.那时候,有的是遗憾或者是无奈.可是中国制造走到今天,有海外对手的围追堵截,有国内各种几十年来积累的社会\民生环境等等压力,当国内国外对手都在向前跑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哪怕只是稍微喘息或者自满一会,无论现在你走到哪一步,失败就在明天.在结束规模这个话题前我这里引用一条大鳄鱼告戒员工的座右铭来说明我的看法: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在我看,那不是只对微软这个软件系统霸主企业的座右铭,那应该是每个企业人的座右铭,尤其是每个中国企业人的座右铭.

            在当今这个世界的成功工业化国家的企业科研发展优势不是某一个企业的发展优势,甚至不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优势.是一个国家在产学研的集众优势.中国可产学研,分开来做都在中国数的上,但是结合在一起,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差了就有一大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尽管现在还处于一个各村有各村的高招的状态.但是,做好这一环节,是企业更上一层楼事倍功半的最佳机遇.

            而在我看,中国现在逐步试点逐步开放的军工牌照,允许私人与外资进入军工生产领域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以国外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自冷战开始以来的人类成功商业基础多少都起源自军事科研领域,比如我们熟悉的微波炉\电脑\互联网\汽车电喷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还有2战里尼龙与乙烯的广泛应用等等等等,有报告说在成功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核心技术里有80%来自军事科研研究或者配套研究.如果熟悉军工的人多少会知道,在军工领域第一重要的是稳定性第二重要的是可靠性第三重要的是安全下的标准化.如果熟悉项目管理的人就会明白,如果要确保这几点,在成本上可以用不惜代价(以民用商业领域的成本观念看)来形容.这样,往往那些在成本与实用性上很不适用的新技术(早期互联网与计算机),在成本上出奇昂贵或者一直根本找不到合适用途的新材料(刚研发出来的尼龙与乙烯),还有各种制造新工艺在其最后稳定前长期实验,都可以在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环境中成长与成熟.一个企业如果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降低风险,还可以积累各种保管的数据与经验,那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理解与领会及掌握不仅是说从明书里无从掌握的,更不是拿到最后定型制成品的那位可以从容吃透与掌握的.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垄断的优势不仅是他们可以知道怎么可以做,更在于每一个可以做后面他们知道至少一千个不可以做,那就是他们掌握这个世界的秘密.

            而今天,国家的转型不仅会启动集中高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大型项目.而且国家还不断积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让产学研几乎可以第一时间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并且,这样的机会不仅仅属于 国有企业,而是更公平的给每一个有竞争力优势的企业.在参与的企业里,肯定会诞生出一批具有新型竞争力的企业,是可以制定游戏规则控制产业标准甚至可以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制造技术控制新材料的那种垄断企业 .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积极参与研发,并在研发的同时获得着手制定国家国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例子,再具体点说就是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的清洁能源项目的相关行业标准,呵呵对于他,我认为做的辛苦但是充满期待.

            机会属于每一个还愿意跑在前面的人.

            (待续)

            • 家园 好!受教了
            • 家园 (3)过去\今天\明天;竞争,竞争,还是竞争 (完)

              前两段,山那边云那边说了一大段,这里总该来点实在的话题.不过说之前还是老规矩,串一串.

              首先,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抗竞争,尤其是企业的竞争与经济竞争.在我看,竞争就是竞争上游的竞争.

              其次,决定竞争的因素有哪些?有很多.(这个是废话)不过在我看,这个竞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既基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市场这个因素,在中国这个市场因素就比较复杂.这里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差异,但是有时候和国内市场做生意远比和国外市场做生意要困难.(有几年替老板做上海之外跑货,有上海政府只能单位的围逼,有几个外省政府针锋相对的堵截,弄的象我只能和贼一样东躲西藏.反而是一些出口定单,在办公室电话电脑最多吃吨饭就搞定.)

              最后,什么样的竞争方式最有效.这里我把问题简单归纳为,竞优还是竞次的问题.竞优就是一般所说的做大做强,竞次往往就是所谓经济专家抨击多多的价格战以及各种打了就跑的草根战术,经济学更多把这些归纳为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开始说之前,我说个故事.还是和人聊天,不知不觉就说道上海,说到长江沿江的黄金水道.我说着说着越说越兴奋,但是忽然想起个事情就叹气.我想起的是南京长江旧桥梁不能过大型船舶.我一说这个,朋友那里一笑,现在不能拆.我一听就纳闷?上下游,都造了超级桥怎么就一个旧桥卡在那里,那算怎么个事情吧,太恶心了.朋友一笑,不能动就是不能动,没到时候.接着就扯开话题了,这个葫芦我闷了贼久,总算逮住一个机会再问了次.答:一盘棋,现在不动是为了给将来留地,而且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前,动了反而会坏事情.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看改革的路尤其是改革以来经济发展的路,一直有一种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环往复.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与,几十年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还有国门大开之后的疑惑惶恐和忧虑,都随时随地困扰着这个国家每一个经济人.这个时候,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猫论.对于企业来讲,什么竞优什么竞次,生存第一.怎么做?做到错为止.就是这样的心思,使中国在改革后闯过各种各样的红线,并由此形成了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一般这些都被称呼为中国特色.在中国往往那些在激烈竞争里活下来的企业人,最不能适应的往往是当他们小有成绩的时候,往往一个政策的变化一个外部环境的因素的改变,甚至某一个官员的职务变化,都可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兴衰的转折.这个就是一个时代的竞争环境,无论竞优的问题还是竞次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适这生存的问题.

              在我看,无论竞优还是竞次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该做强盗的时候做强盗,该做商人的时候做商人,该做政客的时候做政客,该做慈善家的时候做慈善家,该做牧师的时候也可以客串成为一个牧师.这个就是见利而动,顺势而为.

              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竞争,不容易.但是我不反对竞争,只要法律许可范围里的竞争我都不反对.尽管亲身体验过商业竞争的残酷,甚至是一天大 血拼时候的5\6次相互降价那种近身肉搏式的价格战.适者生存,只有活下来你才有资格最终评价或者选择竞优还是竞次.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与顽强在中国站住了脚跟,同样,也正是国内的残酷竞争环境造就了中国的出口群狼,对于那些在层层保护下的小红帽,狼连假装一次狼外婆的伪装也不必了.中国制造打进国际市场的路,实际就是国内的市场环境造就的.适者生存

              不过,无论你的过去怎么样,如果你不能改变游戏规则就请改变自己.在我另一些讨论里和人集中的问题是,国际大环境的改变.新游戏就会有新规则,而我们现在只能修改游戏规则小小的部分.

              面对新游戏,面对新规则,对于个人来说我找一份工作,我进行一次投资,我们怎么能收入更多风险更小.对于企业来说,我需不需要变,如果要变怎么变.新游戏是否正确或者直接点说就是新游戏是自己的灾难或者机遇.这里就涉及很多的基本判断问题?怎么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在缺少基准参照物的时候具体谁优谁劣,我也无从比较,但是,有一点很肯定:时代总是会因为各种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不管你把他看做前进或者倒退,改变是迟早要发生,或许现在正在发生中.在这个时候,企业人唯一不能做的只是我行我素漠视变革,其他的由竞争决定适者生存.

              既然说到了在新游戏规则面前的企业的博弈,就不能不提到在我们这个国家既是运动员同时往往身兼裁判员的政府.同时,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几十年来风雨变迁,多少恩怨厉害在其中.更有,国门开放后长驱直入的各种海外利益.个人有个人的一盘棋子,企业有企业的一盘棋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一盘棋子.在转型期间,这样的复杂博弈拷问的是每一个企业人与中国人.

              其实现在我只有一个问题,如果今天的世界在明天突然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现有的 游戏规则还有没有可以适用的范畴,或者有多少 适用范畴,这个适用范畴有多少影响,更直接点说,对我有多少影响.那是每一个人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 不同答案的问题.

              有人很怀疑中共的制度与中共政府的能力,的确他腐败,他有潜规则,甚至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去实现的自己的目标(你也可以把这些叫做不择手段).本朝在上位者,或有99种分法,惟独少的是无能之辈.

              怀疑这些,那会影响很多最基础层面的判断,而且那与对和错无关.我曾经在文字里反复说过一句话,中共的历史其实就是一步反复试错过程中成长历史与成熟历史.这样的试错不是毫无必要赌博,是一种借鉴已有各种人类成功经验与教训历史上的试错.中共不是万能的,在我看即使他今天可以通过不断试错来调整自己的步骤与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但是,那毕竟是在借鉴前人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或许我们终有一天可以走在世界历史的最前沿,到那时候随着追赶效应下的后发优势的丧失,这样的试错还依旧有效么?那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试错会继续他的历史使命.面对转型,当企业人反复问: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我想企业人在对国家做基本判断的时候,不妨读读历史,那里或许给你启示,或许会给你答案.

              在我所接触的政府体系,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体系.显赫的家世,深厚的人脉乃至庞大的背景,也许未必会给谁带来竞争体制里当然 的优势.如果我们仔细点,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体制下,只有更大胆妄为的贪官,却没有多少丝毫不做实事尸餐素位的闲官.同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将来有什么变化,你可以没有背景\可以没有资本\可以没有人脉,甚至可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你唯一不能没有的是能力.对于中国商圈如此,对于中国政府如此,对于个人命运而言都如此.在中国,只有有能力这个1才能有后面代表无数个条件的0发挥无尽的作用.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不会明白中共为什么乱到这个地步都没有象国外期待的那样倒台.无他,回到基本.分析\归纳并判断之,终究还是适着生存.

              而在我看,今后的政府依然会试错依旧.但是这样的试错,如果引用朋友的话来说的话:这是断一个时代的时刻,可以和 49年和78年那样一个叫分水岭的时刻.

              如果我说的这个分水岭不存在,那么我所说的一些话不是傻话就是疯子说的话.谁都可以股照炒,舞照跳.可是如果我说的变化果有其事,或者说存在这样的可能,假使你这样有些须这样以为,我想我上面的两段文字还有这段文字多少会对有点点用处.还是那句很 土的话:可以做错事,不可以站错队.

              过去\今天\明天;竞争,竞争,还是竞争.路大体就是这样趟出来的吧.

              (完)

            • 家园 在路上:大连建成中国首台5万马力船用柴油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华网大连6月30日电(记者蔡拥军)一台单机功率达49680马力(36550千瓦)的超重型船用柴油机主机30日在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建造成功,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建造成功单机功率达到或接近5万马力的超大型船用主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前,由大连船用柴油机厂生产的一台34650马力(25480千瓦)柴油机也交验成功,将成为首次为中国船籍VLCC(30万吨超大型油轮)装备的国产主机。

              这台49680马力船用柴油机主机的型号为8K90MC-C,机长为15.6米,高12.4米,自重达1253吨,仅机内的一根曲轴就重211吨。这台主机将装备在太平洋船舶集团建造的4250箱集装箱船上。这台柴油机的建造成功,打破了日、韩在5万马力柴油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据介绍,这两台柴油机操纵灵活可靠,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均代表了目前世界船用主机的先进水平,成为国际上船东优先选择和争先抢购的船舶主动力源。大连船用柴油机厂目前手持主机合同150台,金额超过65亿元,生产已经排到2010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