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光武亦不杀功臣 -- aokrayd

共:💬185 🌺44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光武亦不杀功臣

    网上说起来好象只有宋祖不杀功臣,其实不然,另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光武,光武不仅未杀功臣,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他们还把握着内政和军事上的重要职位。事实上就中国的主要朝代而言,秦,前后汉,唐,宋,明,杀功臣并不是常态,元清是异族,此处存而不论。秦的历史太短,但白起蒙恬李斯之死,均涉及皇位的问题,与我们通常所论杀功臣的意义不同。所以真正杀功臣的是前汉和明。因此就历史时期来讲,不杀功臣才是主流。但为什么会感觉中国的皇帝总是把功臣杀光了呢?主要在于王朝更迭时期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是,第一,这种时期不能算中国文化的主流,第二,这一时期的很多情况必须具体分析。但是不幸的是往往这种杀戮给人印象深刻,以至于一种感觉中国的历史实在是纯然的残酷无情了。

    光武,唐宋祖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比较重感情,为人较为宽厚。读光武给部将的信,常如哥哥在嘱咐弟弟一般,宋祖见寇准,指着自已的脚说我的脚烂了你都不来看我,竟至于下泪,而又与其共饮至大醉,唐亦绘功臣画像与凌烟阁以供后人追忆。

    再者这三个皇帝均有出众的个人才能,不仅仅在政治上与识人用人,个人的军事才能亦很突出,都打过关键的重要的战役,都很自信,所以以才,以德服人,虽重权谋,但不以其为本。个人有信心有才能,又重感情,则部属也一般都很忠诚,君臣之间并肩作战,相互了解,感情深厚。因此也就能相互照应。

    相形之下,刘邦与朱元璋的情况就不同。两人身上都有较重的无赖气,而朱尤其是刻薄寡恩,残忍猜忌是他非常突出的特点。而两人之夺天下,依赖部属太多,而才德又均不足以服众,所以对功臣就多猜忌。

    而此两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刘邦性格更为豁达,也较重感情,张良萧何始终都极得信任,刀峰所及,主要是分封诸王。实在于诸王权力太大而中央权力太弱。而且当时之形势也有利于诸王作乱,且其中涉及的恩怨也多。但朱之杀戮功臣则无论文武,当时形势亦并非大有必要,只能说是个性阴暗,而权力欲望又太强,人极无情。

    之所以要强调此点,实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中国文化重一个情字,以情为国家之根本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并无宗教上神的要求,亦无逻辑上的严谨,全在于一个情字。国家即如家庭,大杀功臣,则无异于破坏了此一文化根基。再则中国的传统政治强调一德字,大杀功臣,则无德可言。而从实际的政治角度来讲,这也表明君主无才可言。

    明实是中国文化的堕落时期。朱无疑是始作俑者。通过大杀功臣,政治上权力不权集中到了中央,而且高度集中到了皇帝。经济上不存在大家族可与皇族相比,高度腐化的皇族经济成了经济上的一个大毒馏。而文化上,道德上,则再无恩义,忠诚可言,再经朱棣大杀建文之忠臣,至此明士大夫在道德上于皇帝则实无忠诚之必要。朱将大权集于一身,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士大夫对皇权的对立和遗弃,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反讽。明未士大夫在道德上的腐化和能力上的缺失,实为历朝历代之最,这与皇帝本人脱不了关系。而明以历代最大的领土和最多的人口却最终亡于历代最弱的敌人,则实在是历史对明之政治文化最为尖刻的嘲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是不杀,是没有能力

      开国功臣被杀,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诟病的事情。历朝开过皇帝杀功臣是他们有病吗?不是的。能够从龙开国的功臣那不是一般人,能力都非常强。开国后,一般都是百废待兴,但这些人要求的封赏如果不能满足,将很可能是又一朝代的开启之战。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能怎么办?光武的东汉不是打下来的,更像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光武占的股份也不够大没所以,没有能力而已。

    • 家园 对宋朝有很多误区,而且不少误区,

      对宋朝有很多误区,而且不少误区,恰恰是这几年所谓宋史专家的供献.

        

        具体如下:

        

        

        

        一

        

        把宋朝的高税,等同于经济高增长.很多这种对比,直接把宋朝的财政税收,和其它朝代比,一比最高,然后就说宋朝经济最好.

        

        而很多税,如盐税等,和经济增长与否根本无关,就是卡脖子.

        

        

        二

        

        是特务系统,都知道明朝的锦衣卫,但实际很少有人知道,锦衣卫是照抄的宋朝皇城司.

        

        

        皇城司管宋皇室警卫仪仗,并进行对内部官员和外部的特务活动,虽然最后开始不是,最终被太监按制这一点,都和明是一样的这点,不是朱元璋刻意学的,但锦衣卫的设置,应是对皇城司的直接考备.

        

        

        三

        

        宋的一些法也是很严的,虽然对士大夫的肉刑少些,但对一般人是很严酷的,就士大夫来说,也只是肉刑少些,其它有些地方甚至更严.比如贪污一贯,就流放两千里.

        

        四

        

        庭杖在宋朝也是有的,特别是宋初,不少犯罪的大臣被杖毙.

        

        

        五

        

        

        宋朝给官员高工资,但宋朝的贪官并没证据说明,比其它朝代更少.

        

        六

        

        

        宋朝太监的权势极大,实际远远高于明朝.他们不仅掌管皇家特务机关和监军,监视官员,而且还经常直接代替一般官员,担任相应公职.

        

        

        也就是说,不是你干他监视,而不用你干他干.

        

        

        七

        

        

        宋朝皇帝在给官员发高工资的同时,并没忘了自己,他们的内库钱,多的难以想象,高税收里,很多都是专供内库的.和宋的税是历史上收的最多的一样,很可能也是前后各朝最多的.

        

        

        事实上过去皇家虽也有私房钱,但内库这个东西就是宋朝开始设的.

        

        

        最高估计是,划入内库的钱,是整个财政的一半左右.

        

        

        所以大臣们在拿高工资之余,还经常会得到皇帝的高额赏赐,而皇家的财政却不紧张.君臣关系,空前绝后的和蔼.

        

        

        相对来说,收了大部分朝代都有,只有明没常设的商业税和矿税,每年不过三五十万补内库,最后还大部分用在万历三大征,打日本人和内乱的万历,被大骂为自古最贪财的皇帝,真是名利双收.

        

        八

        

        明朝在南方一些高产地区,多征农税,有说是朱恨当地人的,但实际这个税的高也是相对的.

        

        因为明的税种相对少,综合起来,当地的税是不可能高过宋多种多样的税的.

        

        

        而且猜猜实际在南方征最少税的是谁?

        

        

        是元朝.

        

        

        元朝打下南宋,除兵强马壮外,和他们相对宋朝收前后最高税比,收低税,只怕不无关系.

        

        

        明朝的税远不如宋,但比元朝也是要高些的.

        

        

        九

        

        明朝的工资相对低,但那是相对于后面的清和前面的宋,明的工资京官的和唐朝的差不多,地方官方面肯定高于唐初,因为唐初地方官根本没工资,直到贞观时才有.

        

        

        

        十

        

        宋朝宋室的王,除皇帝本人如上所说,掌握巨大的内库外,一般的收入相对不高.

        

        特别是相对于官员的高工资,相差不多.

        

        

        但宋皇既掌巨大的内库,除时不时赏官示额外之恩外,也自不会亏待身边的人.

        

        

        宋时宫妃月俸很高,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宫人的月俸一度高达12000贯。

      起点专门出了个专栏议 袁崇焕, http://www.qidian.com/publish/zt/20081203ych/1203index.html

      凤凰网:袁崇焕是不是民族英雄?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3/

      资料库(几百本相关书籍,数十G资料.)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3/articles/200810/1030_4886_854167.shtml

      高第小传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6&Page=1&TopicID=2425570

      袁崇焕真的那么好吗

      http://post.baidu.com/f?kz=143876458

      明实录

      http://lib.verycd.com/2005/12/10/0000078934.html

      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00800

      《孟子节文》事件本末考辨

      http://166.111.106.5/xi-suo/lsx/Student/2006salon/zhangjiajia.pdf

      明亡原因分析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59068.shtml

      史料(不仅有明的)

      http://lib.verycd.com/2005/11/14/0000074639.html

      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

      http://bbs.8da.com/viewthread.php?tid=285207

      揭穿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

      http://www.cqzg.cn/html/24/t-714824.html

    • 家园 我印象里明的领土好像并不大?

      应该是比清小的吧

    • 家园 呵呵

      "至此明士大夫在道德上于皇帝则实无忠诚之必要"

      这话的语法好"黄仁宇"啊

    • 家园 洪武何尝就是本性好杀——为朱八辩护一下

      朱八杀人多(确切的说朱八只是杀功臣、官员多)固然有他个人的性格和早年经历的原因,但也有很大的外部因素在压迫他的选择。

      首先得说,朱八得天下,绝对并非如楼主所评“依赖部属太多,而才德又均不足以服众”,只举一条,朱八出濠州时不过随人三十,几乎都是其时为小卒的乡党而已,后其中得封公侯伯者二十四,后来朱得到的人才中,除了常遇春、傅友德和刘基之外,也没有什么方面之才,朱明天下基本就是靠着朱八从淮西一隅之地短短几年收集的这批人打下来的。这种超饱和的人才成功率,难道是濠州发生灵气大爆炸而不是有人在调教他们?

      事实上,朱八得天下的过程在历代中可谓最艰,他既出身低微,又赶得晚集,得到独立带兵机会的时候,天下其余群雄都已经有大片地盘和队伍了,朱明是真正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毫无花巧可取。而且从战略布局到战役战术,关键的环节都是朱八一身独挑,相对刘邦的汉初三杰,除了徐常勉强可比韩信(但朱八自己比徐常更能打),萧张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朱八自己兼的。而且正是这个历来被批评诸开国帝王中最无情、自私的朱八,却是唯一一个曾两度放弃已经到手的独立大权,毫不讨价还价的把军队和地盘完全交还给自己老上司的人,这一点别说在元末,即使在最视信誉高于一切的春秋都是可以惊世骇俗的。中国秦后两千余载,本朝且不论,单论开国帝王个人武功和得天下之正,除光武之外,确实没有能与朱八相比者。

      其实西汉和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开国之君是彻底的平民出身,皇帝与众臣之间本来都没有不言自明的先天臣属甚至仅仅是上下级关系,完全是开国之君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慑服群臣而登上帝位的,这个问题导致的隐患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直白的说,就是诸臣对于新皇朝的效忠往往很不可靠,开国之君在尚好,一旦故去,子孙若软弱就险矣,尤其如果还有许多开国功臣们在朝,就威胁更大了。而且在这方面,朱八的处境比刘二更困难的多。

      不得不说,汉初时一诺不悔的春秋遗风比元明之叶强得太多了,虽然战国号称已经礼崩乐坏,但权臣要篡位?没个几代经营,以至国人都只知有权臣不知尚有国君,根本想都别想,刘二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借力于这种风尚。但到了明初,历代所谓“禅代”的先例太多太多了。而由于明初社会风气受蒙俗影响很深,在争战天下的过程中,各功臣大将都有自己用血缘和籍贯控制起来的部曲力量,强者为王亦是正义的观念也还非常普遍,这都让朱明的安全都完全寄托在朱八一个人的身上。明初文臣人才的匮乏和无能,甚至让朱八效法宋朝,用以士大夫共天下为代价交换文臣儒士集团迅速成为新皇朝坚定可靠的支柱都不可能(明朝以文制武的风气要到宣德朝才开始冒头,到土木堡之变后才大成气候,个人认为这也是明朝文臣集团学习成长的阶段)。

      即使这样,由于朱八本人实在太强,压得住局面,所以其实直到太子朱标暴卒前,他对功臣主要也是采取削弱和分化的策略,并不嗜杀。之前的被杀的功臣,一般确有明确的罪行,如朱标死前爆发的胡惟庸谋反案,与洪武两大逆案中另一桩的蓝玉案有一点是根本不同的——胡案本身并不是冤案,胡氏勾结部分将领,收买死士谋反确是事实。也是到朱标死后,长孙既少又弱,胡案及其它案件才被无限扩大,用以罗织让朱八放心不下留在身后的重臣的。

      至于对官员,朱八由于自己的少年经历,对于贪官深恶痛绝,打击唯恐不力,这本身算不得什么道德过失,扒皮实草看似残忍,但放在当时整个都很残酷的刑法体制下看其实也就不怎么突出了,主要还是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所以他死后不久也就废了。只有空印案这种显然的冤案,才是他晚年心理已经完全偏激化的例证。

      通宝推:迷途笨狼,wolfgan,柒柒人,九合诸侯,Wjwu,
      • 家园 朴素的社会主义皇帝嗜杀功臣

        换句话说,他们造反,成功在于顺应了广大底层人民的需求。但是成功以后,自己的个人经历希望更大让利于底层人民,而不是跟着自己的老同志。于是产生了尖锐矛盾,杀功臣。呵呵,怎么看这个问题都有点像是说文革。

        那些地主阶层出身的皇帝,就是轮换坐庄的,比较不大需要杀功臣,肉给分好就是了,也就是多一块少一块的事,一般都好摆平。不像前者,是要砸锅的。

      • 家园 时事不同了,政策也不能相同,如果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政策

        那天下的皇帝用一本史书书写即可了,楼主的回帖比主贴得到的赞同更多,正说明大家心里还是有这么一本帐的

      • 家园 重八得罪了士大夫,“恶名”是逃不了的。
        • 家园 历史上被文人所憎恨的四人秦皇汉祖明祖和主席

          由以后两个更甚。因为后两个真正动了自古以来权贵奶酪,明太祖容许在文人眼里贱民直接上告,主席更是说劳动者最光荣。蹊跷的是两人身后他们政策都是被利益集团靠军事政变推翻

      • 家园 朱先生其实就是本性好杀的。

        当然,也有许多人从其维护帝位的稳定和传承的角度为其辩护,这应该是很有道理的,或者说其本因或许就在于此。但是这无法解释数次大案,牵连之广,令人瞠目。也无法解释他的老伴马女士多次苦口婆心的刀下活人之举。要说政治智慧,我想马女士也应该不差;要说政治利益,朱马更是一致。马能理会到杀重臣老臣的‘必要性’,但她也认识到了许多的时候朱是在的滥杀,所以才会多次的劝戒。

        以至于临终之时,马女士拒不用医,就是为了让朱的刀下再少几个怨魂。至古而今,知朱先生者无过于马女士。而马女士早已经用自己的言行给朱先生的好杀本性定了钉子。

        要说杀头的必要性,于胡案来说,胡惟庸再加上数百颗人头或已足够达成政治目的,剩下的数万人头,就是八八好杀本性的体现。数次大案,每一次都是证明。

        • 家园 同意,以稳定和太子顺利接班为借口而杀同样是滥杀!

          如果照这样的逻辑,天下就没有好人坏人之分,谁做了坏事都可以以这样的借口为自己辩护:我是迫不得已才干的,好心办了错事。

          你总不能说你为了升职就可以陷害同事吧,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目标”就可以理直气壮的除去政敌吧?何况那些死在朱元璋“瓜蔓抄”刀下的是与他一同浴血几十年打天下的老朋友和同僚。

          替他这样翻脸无情嗜血成性的暴君翻案,对不起他那死去的千千万万的起义弟兄,对不起中华几千年的忠义道德伦理,也决不是一句宫廷斗争是残酷的就可以轻描淡写的。也不能因为他领导驱赶走了蒙古人,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以唯物历史观来说,他这个英雄人物,如果没有那么多起义弟兄的帮助,他又有什么作为呢?他一个穷和尚何来的家业需要子孙继承?正应了那句“太平本是将军造,不许将军见太平。”

          以前,几百年,对人的生命不那么重视,说这样的理由搪塞不了天下悠悠之口,现在还持有这样的观点,无异于草菅人命,死罪只有因罪该杀与不该杀之分,没有因势当杀不当杀之分!现代人连这个观念都没有,简直不配做人!小心死在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石原莞尔屠刀下的冤魂不服。

        • 家园 先生这话说的……

          马后在政治上自束最严,到了今天谁能证明或说是了解,马后的政治才能和见解到底如何。

          至于对胡蓝诸案的评论,先生忘了古代家主有罪,举族坐法,把诛连人数直接当作处决人数,吾也就不必多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