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激战,在中国的天空 – 日本所存抗战时期老照片选 一 -- 萨苏

共:💬81 🌺2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高炮问题,我也要做考据党!!!

        以前曾经在《兵器》上看到过一个德国高炮的专辑呢,从一战到二战,说的很全。这次看到老萨的高炮问题却发觉自己很多细节想不起来了

        所以自己动手粗略查了一下,我认为可以完全排除德系高炮了。

        首先排除37毫米德国高炮,因为照片上的炮架对于37毫米高炮来说可是太薄弱了,撑不住那个后坐力的。此外,德国37毫米高炮采用弹夹,而不是弹匣,也就是说炮弹是直接暴露的。总共有三型德国37毫米高炮,两型采用的是6发弹夹,一型采用的是8发弹夹。其实看过国产37毫米高炮的弟兄都会有印象的,37毫米炮弹的体积已经太大,不便于装弹匣的,这是采用弹夹的根本原因。这一块差别太明显了,也就不发图了。

        20毫米德制高炮有三型,分别采用15发弹匣和20发弹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是Flak 30/38采用的20发弹匣,明显和老萨的不同,上面的加强筋细且密,更没有提把了。Flak 30是二战德军主力装备,走过了整个二战。当然这是Rheinmetall设计的。

        至于Flak 38,39年开始服役,只是提高了火炮的射速,增强了火力的Flak 30而已,外观上是看不出什么的,因此多数时候还是直接写为Flak 30/38。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什么还有两个轮子?可以拖着跑路了么。还记得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最后的小镇巷战一段么?美国伞兵围着炸瘫痪了的德国坦克忙得正欢,不远处的德国兵推出一门小炮……美国人的血肉飞呀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Flak 30/38虽然正在操炮,但仍然看不到看不到弹匣,因为弹匣是平插在另外一侧的,而不是像厄利孔一样竖直插在火炮上的,这样瞄准时没有个大弹匣在前面碍眼,装弹药时的操作也方便很多。这个Flak 30/38其实由德国Mauser制造,严格的叫做GebF 38了,减轻了总重量,而且改进了座盘,原本为伞兵和山地部队准备的。

        德军还有一个装备较早的20毫米高炮是Flak 28,唔,是战前买来的啦,战争中从法国捷克啥的地方又挠了不少。对了,德军编号后面还有个,有个括号(Oerlikon),咋念?有叫厄利肯的,有叫厄利空的!!原来不是德国造的。这个就不发图了吧!

        结论,小日本不是考据党!!!

        关键词(Tags): #德国#高炮#Flak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喜欢看日本飞机的残骸……但是它们最好是出现在日本的机场上

        而不是飞到中国再被打下来……

      • 家园 今天RP好

        又抢一个沙发

    • 家园 多加几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贴地址:外链出处

    • 家园 德国高射炮

      那个样子口径不可能超过20毫米。

    • 家园 老萨再好好编一编

      等积攒到一定篇幅,把这些战争老照片系列专门辑结成书,弄一本“图说抗战”什么的,比现在一些张冠李戴的无厘头玩艺儿有收藏价值得多了。

    • 家园 日本二战的时候就有空军中佐空军大佐的头衔么?

      那时候日本人的航空兵好像还没独立成军吧...

    • 家园 顶好文
    • 家园 2503号霍克III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7年8月16日,25中队由董明德副队长率6架HawkIII(各载18Kg炸弹6枚)于15时15分轰炸上海日军兵营,其中2503号不幸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油箱迫降于远东运动场受损,飞行员张慕飞被上海民众抢救脱险。

    • 家园
    • 家园 好像此天皇号非彼天皇号

      大约7前在国内一本军史读物上曾经看到过有关中国军队击落天皇号的文章。可惜细节记不得了。文章中称那可不是一架侦查机,而是一架客机,正式的叫法是“天皇座机”。而且被击落的那次战斗中,它是一架单飞,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出了问题,在主动迫降的过程中闯入了中国驻军的火力圈。迫降成功后机上乘客夺取木船逃跑被击毙,这一点跟老萨文中相似。后来中国军队紧急派人抢修,我空军人员试图把它飞回我后方,还记得文中提到由于时间材料紧张。当时紧急用油漆还是黄泥什么的把机身上的日本标识涂去,但是飞行过程中被高空气流吹掉,反而招来我方的防空炮火。而且也引起日方搜寻飞机的注意而遭到攻击等等。

      希望国内的朋友看到过这篇文章的来帮帮忙,挖掘更多的细节。

      对了,好像还有个细节是这架飞机是木框结构的,或者是木框加铝制蒙皮的:)

      • 家园 我看了中方的文献

        觉得问题很多。

        首先,渡辺广太郎是1939年乘“日本一号”被击落后阵亡的,日军后来还命名了一架新的“日本一号”(一架新型一百式司令部侦察机),后来被飞虎队击落,从此这个名称就不再用了。第二架日本一号被击落的照片,我准备放在第二辑用的,可以看到它的猛虎标志改在了尾翼上。

        所以,如果冒出第二个乘“天皇号”被击毙的渡边广太郎,就太匪夷所思了。是不是把两个战例合成一个了?

        同时,对天皇号介绍的照片中,使用了100式运输机的图片,但不是天皇号本身。可是,这与文中描述不太一致,100式运输机不可能只有四个座位。而所谓天皇座机,日本天皇从未到过中国,为何将他的座机送来中国呢?如果承担普通运输任务,未免小题大做。同时,日军人员都被击毙,又怎样断定这是日本天皇的座机呢?

        存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