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杂谈毒品 -- 暮春三月草

共:💬201 🌺149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毒品杂谈(三)艰难的戒毒过程

      接受大家意见,逐渐上图。

      =======

      继续谈戒毒。

      “瘾君子”们哪天突然良心发现,觉得吸食毒品实在是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毅然走进戒毒所去戒毒,这是不是就完了呢?

      这还不算完。

      首先是大约一周的“生理戒毒期”或者叫“脱毒期”。上文已经提到了,在停用吗啡类物质后,接下来的5到7天里,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比如全身疼痛、情绪失控等等。张少帅讲当年他戒大烟瘾时,曾“疼得满地打滚”、“用头撞墙,恨不得自杀”等等,就是一例。列位看官别的不说,就设想一下牙痛的滋味吧,也不长,疼个5天就行。怎么样,有点感觉了吧?算不算是个挑战?

      有人会说,那么我吃点止痛片不就行了么?非也非也。举个例子,正常的神经反应是:扇你一耳光后——你感到脸痛。止痛片的机理是让耳光扇不到你脸上,所以尽管你看到有人举起手了,你又听见“啪”的一声了,可没打你脸上,你还感到脸痛么?而所谓的“戒断”反应则是没人打你,你却喊痛,这止痛片也爱能莫助是不是?

      这里扯个题外话,就是以前河里争论的一个帖子:戒毒时方法不当会不会出人命?当小草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偃旗息鼓了,再挑出来就有炸板之嫌。下面就写点自己的想法。

      在以前替代、冬眠疗法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这个阶段的确是靠硬撑,抗不住的都有生命危险。现在呢,有美沙酮这类成瘾性、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替代品,大部分的瘾君子都能安全扛过这个阶段,很少听到戒毒期间死亡的事情发生了。似乎一个替代疗法就包治百例,可实际情况却要远远复杂的多。

      比如大部分人进戒毒所时都是吸食半年以上,有的人还使用多类毒品,属于“重度依赖”。长期吸食的影响,使得他们情绪不稳定,伴随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各种生理系统功能紊乱甚至濒临崩溃;还有集体吸食传染的肝炎、AIDS以及“妈妈吸毒,孩子上瘾”等等。有些戒毒者害怕受到刑事处罚,刻意向医生隐瞒虚报自己的吸毒史,还有的人由于毒品的影响,意识相当模糊,甚至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病症和感觉。种种这些加起来,极大增加了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难度,比如如何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情绪状态、如何消除其心理障碍等等,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医生们毫不为过。

      戒毒不当,真的就不会出人命么?

      小草的一个师弟,到一个戒毒治疗所实习几天,回来后居然好几天晚上不敢单独睡觉,说是给晚上瘾君子的“狼哭鬼叫”吓得(倒不是毒瘾发作,情绪失控而已)。一个大男人尚且如此,可以想想在那里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志愿者们又是如何了。找资料时曾读到一段,言某国戒毒所工作人员需定期看心理医生,于此不胜感慨,能做到的,也就如此了。

      言归正传。经过了“生理戒毒期”的煎熬,还有一道关在等着他们——“心理戒毒期”。

      “心理戒毒”,顾名思义就是从心理上戒断对毒品的依赖。先介绍一个叫条件反射的东西。

      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门大爷和周期表中的那个巴大爷)发现的。具体的历史八卦暂且放在一边,单谈是怎样形成的呢?举个例子。

      摇铃铛不能使狗分泌唾液,而给其食物却能,这个大家都知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在给食物的同时摇铃,重复进行这个过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的结果是,摇铃而不给食物,照样可以使狗分泌唾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为什么讲这个呢?

      如果我们把摇铃换成吸毒时的某些感受(比如地点),食物换成注射毒品,分泌唾液换成吸毒后的high感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难设想,这样的条件反射形成以后,是什么样的结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也就是说,完全戒断毒瘾的人,由于有意识无意识地形成上述的条件反射,当路过这个地点时,尽管没有使用毒品,却依然能产生吸食毒品后的high感。

      “心理戒毒”的本质,就是以时间的流逝,来消除这个条件反射的影响。一般持续3到12个月,期间辅以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期满后可认为是戒毒工作完成,三年内不再复吸的,算是戒毒成功。

      别看小草说得这么简单,最后能撑到三年不复吸的那些人,其毅力不是一般的“弓虽”。至于戒毒成功率是多少,小草就不方便说了。记忆中有这么一对,印象极其深刻:两人都是瘾君子,在戒毒所相识相爱,最后是手牵手走出戒毒所。他们到现在也没有复吸,小孩大概也有吧,伟大的爱情力量啊!呵呵

      最后再举个例子:“望梅止渴”这个成语都知道吧?这个也是个条件反射过程,咱们就充分近似,彻底简化,想体验“心理戒毒”的各位试试能不能做到“望梅”而不流口水,不说三年,三月就成,呵呵。

      下篇讲大麻和相应的合法化问题

      关键词(Tags): #心理戒毒(当生)#戒毒#毒品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猪啊猪,
      • 家园 吸了毒,这个人就是一具活死尸,很少能复生的

        许多吸毒的人迈出这一步多多少少都是因为对此认是不深,就象许多人开始吸上烟一样。戒烟比例高些也很难,但区别是烟不限制也不贵,离不开并不会就此影响人生。而毒因为是限供,因此为其所困,人的一生也就此改变了,在各国现行法律下,一条腿已经迈进了鬼门关。

      • 家园 呵呵,你居然一次见到两个戒毒成功的

        很少见啊,我到现在几十年见过的戒毒成功的人也不超过两只手的手指头数。

      • 家园 看过一篇回忆文章,讲的是当年的两个神医。

        其中一位,诊断手段与众不同。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他只用其一,切脉。切脉以后,就对病人的症状了然于胸。说你舌苔如何,察看核对,百无一失。端的是“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家根源”。

        那位作者的家庭,当年是颇有地位的。父亲年迈卧床,日渐虚弱,於是请来这位神医。神医把脉后,出来对作者说了两件事。一,老爷子有毒瘾,想办法搞点给他满足一下,别留遗憾。二,数日后春分,是个大节气,老人虚弱,不知能否经受得住,家里应该有所准备。

        作者很疑惑,因为老人的毒瘾多年前已经戒绝,从未复发。回去就试探着问老人,老人竟然含笑点头。当时国家禁毒,但还是有办法搞到的。老人熟练地吸食后,精神随之陡长。春分那天,全家人陪坐在老人旁边。老人看似精神尚可,众人以为可以无事。谁知聊天之际,老人忽然就衰竭,随即归天。回望时钟,距春分节令仅数分钟。

        跑题了,也算与毒瘾有关。

      • 家园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谈戒毒的,称心瘾难除。

        很多瘾君子前脚出了戒毒所,后脚就已经在大街上找毒品复吸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吸毒的司机,几进宫,就是戒不掉,最后他在临出去前,故意同几个刚进来的人专门谈吸毒的感受,及各种毒品的特点,哪得毒品好。据他说开始,一说身体就不由自主地有反映,可是毕竟还在戒毒所,没有办法找到毒品,同时毕竟生理戒毒已完成,慢慢地在谈,就没有感觉了。结果这次出去后,果真成功戒毒。

        当时我就想,我们的戒毒所可否借鉴这种做法,在快要完成戒毒出院时,对于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如果对于毒品还是有反映的话,则应该暂缓出院,继续心理治疗,以便提高戒毒的成功率。

        通宝推:心有戚戚,入江云,玉垒关2,
      • 家园 草兄此文功德无量!

        想起前两年国内报道广州天河医院使用一种类似射线刀的仪器直接对某些部位的脑组织进行摧毁来对付毒瘾很深多次戒毒失败的人,当时被媒体宣传后争论很大,后来被卫生部叫停了。

        别的且不谈(因为这里面牵扯得东西实在太多),仅从戒毒角度来说,直接烧死某些部位的脑组织真就能一劳永逸吗?

        记得以前看过某本小说时说到一种切除篮斑的方法,说是切完以后可以彻底不想毒品,但是此后一生再无喜怒哀乐,当时颇为迷惑,切掉篮斑就这么简单,对生命的影响仅止与此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