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不是对这张相片发表政治或军事上的评论 -- 完颜陈和尚

共:💬61 🌺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觉美女不是很少

            不过身材超级好的不多,但大部分人长得不算难看。

          • 家园 送给珊珊一首歌

            [MP=320,240]http://members.optusnet.com.au/~olivia.chan/JamesBluntYouAreBeautiful.mp3 [/MP]

            前年?的英国最佳单曲,是说一个man在地铁看到一个beautiful girl后。。

            我想这首歌这么流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能够引起很多共鸣吧。

      • 家园 哈哈狞笑

        赞成的举这个牌子,不赞成的按牌子上的办法办了。

        点看全图

    • 家园 【原创】中国不应被堕落的英国文化影响

      此篇是本人2,3年前所写。

      中国不应被堕落的英国文化影响

      我小的时候提起英国首先会想到牛顿,丘吉尔,日不落帝国甚至绅士风度,想起环游地球八十天,想起福尔摩斯,想起足球。可是这个曾经充满骄傲的大英帝国,现在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下三滥国家。从撒切尔夫人倒梅杰到布莱尔,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上越来越弱,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差,经济文化方面更是乏善可陈。本文不打算研究英国堕落的原因,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英国的堕落正在对中国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说白了就是担心英国把中国给教坏了。

      现在什么是英国的文化?现在英国的文化就是娱乐八卦文化。

      随便打开中国任何一个综合新闻网站,你都会看到很多关于英国的消息,英国文化对当今中国有深刻影响。中国人学到了什么英国文化呢?我们显然学的不是霍金《时间简史》的科学文化,事实上这也不是当今英国的主流文化。当今英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以《太阳报》为代表的花边新闻八卦文化。

      很多中国人喜欢看英超足球联赛,但是的中国新闻媒体显然对贝克汉姆和辣妹的绯闻更感兴趣。如果你在中文网站看到"乔丹"这两个字,现在它们多半不是指的美国那个篮球天才,而是一位英国艳星!这件事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新浪网对"艳星乔丹"的报道简直到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程度,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上新浪看体育新闻总会看到这位三版女郎的消息,她既不是体育明星也不是超级演员,出名完全是因为胡搞乱搞的绯闻!然而不论是英国太阳报还是中国新浪网,对其报道的历时之长,频率之高,绝对比英国首相布莱尔有过之无不及!

      我不知道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爱看娱乐八卦,反正英国文化的主流现在就是娱乐八卦。英国记者是偷拍跟踪的祖宗,甚至玩死了他们的戴安娜王妃。美国人谈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人谈论太阳报。

      娱乐八卦本来各国都有,为什么说英国最严重呢?因为英国的八卦文化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了科学家。某些中国人搞科研是为了发文章评职称,美国人搞科研是为了能源部的经费,英国人搞科研的理由最不一般,是为了娱乐大众。

      英国科学家早在数年前贝克汉姆还没现在这么出名的时候就专门研究过其左脚香蕉球的物理定律,精确计算过如果有一台计算机代替贝克汉姆计算出脚的力量和角度,这个计算机至少得计算多长时间。如果你经常关注,就会发现英国科学家研究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研项目: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手机防盗打系统,英国科学家称带耳机听电话辐射更强,英国科学家成功再现古罗马时期女性化妆品,英国科学家称:50年内设计一张脸不再是梦,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喝茶能够改善记忆力,英国科学家:夫妻生活最佳时间是每日1时和22时,英国科学家称首相布莱尔为原子弹受害者。。。。。。

      当中国人在忙着宇宙飞船,美国人在思考超弦理论统一物理学的时候,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夫妻生活最佳时间。霍金是英国的物理学家,但英国人更关注这个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残疾科学家的感情生活,英国大众对他为什么离婚比他的黑洞理论熟悉得多。

      俄罗斯真理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国科学家,是中国媒体中最道貌岸然而实际俗不可耐的三个新闻来源。

      受英国堕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哪里?香港。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数十年,别的什么没学会,学会了记者就是狗仔队。伏明霞梁锦松,田亮郭晶晶,演技怎么样无所谓,谁有绯闻谁TM就是明星。香港记者甚至改变了娱乐界的游戏规则,香港观众看电影不看情节不看演技,专门看明星演员,专门看有绯闻的明星演员。在这样的形势下演员们没绯温就活不下去。台湾最先受到影响,国民党八九十年代不行了以后台湾彻底学会了香港这套"英式规则",以至于璩美凤借绯闻成明星!

      香港台湾都是弹丸之地,就算烂透了也无所谓,问题关键在于英国文化正在向大陆渗透。一开始是通过港台中转潜移默化,这样首先是广东省开始堕落没文化。现在内地干脆越过港台直接向英国取经,太阳报直接转载,中国科学家直接向英国科学家学习。一时间大陆娱记如雨后春笋,最近听说北京已经出了自己的娱乐八卦专门报刊,估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有自己的《太阳报》了!

      在美国大学的物理系有法国和英国留学生留学生。有一次物理系组织外国研究生学口语,老师教美式发音,一个法国学生听了之后不干了:我们以前学的都是英式发音啊!美国老师非常诚恳的说,我建议你还是学美式发音,因为你要搞物理需要钱,但是说实话英国没有钱。

      我们的记者能不能学学纽约时报?能不能多看看华尔街日报?能不能不看太阳报?新浪网能不能不再追踪艳星乔丹?

      像英国这样一个滥国家,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到底有什么值得妞妞同学不惜冒着父亲大人腐败被曝光的风险,忍受着《时差七小时》的巨大痛苦去留学的?

      • 家园 乔丹的奶是不小。。

        不过,比她奶大的女人海去了。。为什么就她能满天飞?不明白。。

      • 家园 证实我的观点:民主而富强的国家可以堕落为民主不富强的国家

        当中国人在忙着宇宙飞船,美国人在思考超弦理论统一物理学的时候,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夫妻生活最佳时间。霍金是英国的物理学家,但英国人更关注这个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残疾科学家的感情生活,英国大众对他为什么离婚比他的黑洞理论熟悉得多。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经常说,当大清国康乾盛世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人在游圆明园大观园,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不久,中国人被英国人打败。

        像英国这样一个滥国家,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到底有什么值得妞妞同学不惜冒着父亲大人腐败被曝光的风险,忍受着《时差七小时》的巨大痛苦去留学的?

        下一场马岛之战,英国可能要被阿根廷打败。

        阿根廷当年也是民主富强的国家,现在是民主不富强的国家,英国在走阿根廷的路子?

      • 家园 花顶好文——
      • 家园 好奇问一句,什么是文化

        英国没去过,不是很清楚.但你要说美国人都在谈论纽约时报,华儿街日报,那可真是搞笑.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很八卦的,商店CHECKOUT的地方摆的都是八卦杂志.

        很多人说香港没文化,我只知道小时候我最爱看香港电影,听那些经典的香港老歌,看金庸的小说.如果这些算一种文化,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堕落的文化.当然读人民日报,听革命歌曲更高尚也未可知.

        最后问一句,学物理搞钱和美式口音英式口音有啥关系?难道向NSF申请FUNDING还得随付口语磁带?那老中教授还活不活了?

      • 家园 这个嘛,存在了相当多的误解。

        而这些误解的来源,其关键在于:

        随便打开中国任何一个综合新闻网站,你都会看到很多关于英国的消息

        这个其实只是国内新闻媒体对来自英国的新闻作出的“八卦”化的选择。

        生活在英国的人如果只是通过英国媒体对中国做出理解和判断,那么肯定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同样,生活在中国的人如果只是通过中国媒体对英国做出理解和判断,那么肯定也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说一个最简单的误解,很多人都以为伦敦仍然是一个多雾的城市,“雾都伦敦”,这个词我们都知道,其实伦敦多雾早已是个历史现象,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后伦敦居民大量使用燃煤取暖而造成的,并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在100多年前伦敦就已经禁止使用燃煤,自然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因此现在的伦敦已经很少有雾,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同样自然条件的普通城市多。

        对于一个比较遥远的地方或事件,如果只是通过一些经过过滤和有选择的信息作出了解,那么将是很困难的。

        • 家园 好像是六几年开始禁止燃煤

          50年代伦敦的空气污染还很严重呢,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Smog_of_1952

          • 家园 找到这么一段。

            By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declining use of coal, along with tighter industrial controls, saw a reduction in smog, but air quality was still sufficiently poor for the infamous London smog of 1952, which lasted five days, to cause 4,000 deaths

            外链出处

            我印象中是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不让伦敦居民使用煤来取暖,但是我一时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证据。不过我显然忘记提工业用煤的影响了。

          • 家园

            说的是那次著名的事件。

            具体禁止使用煤的时间,我还要查一下,可能我的记忆有误。

        • 家园 关于伦敦雾的说明是出自你自己的观察研究还是别的学者得出的结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