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拜山】足球场上的王中王----永远的马拉多纳 (下二) -- 不爱吱声

共:💬46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拜山】足球场上的王中王----永远的马拉多纳 (下二)

    原本这篇文章早就该完成,不过拖到现在也好,全做给新版的拜山贴了。首先祝贺新版的开通,感谢老铁的辛勤劳动,希望新版能越来越火,老萨尽显英雄本色!

    在这个系列贴子的上和中两部分,主要回顾了球王马拉多纳的成长历程,他给球迷带来的精彩瞬间,及他对足球运动所起到的突出作用。老马离不开足球,足球也离不开老马,只有马拉多那才是足球场上真正的王中王。

    链接出处

    在下一部分,将马拉多那与另一位当红球星奇达内做了一下比较,我们看到马拉多纳的王者霸气是齐达内所欠缺的,而正是这种舍我其谁的王者霸气才使得我们的老马高于齐达内而称得上是真正的王中王。

    链接出处

    纵观足球发展史,另一位可以与马拉多那并驾齐驱的,也可以算是公认的球王的球员大概只有贝利了。贝利与马拉多那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英雄。贝利对我来说更像一种传说,可望而不可及;而马拉多那则是一种真实,与我们呼吸与共。马拉多纳给我带来的感动,带来的兴奋是难以忘怀,是永存记忆的。他在足球比赛中带给球迷的欢乐,带个足球运动的激情是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的,触摸到的。

    记得,就是90年的意大利那个迷人的夏季,那届世界杯是在意大利的米兰这个迷人的服装城市来开的帷幕。夜深人静,正是大家进入梦乡的时候,但那个日子对球迷来说不同寻常。我和父亲,弟弟根本没睡,一直巴巴地等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幕式的时刻到来。记忆中,在米兰圣西罗球场进行的这场开幕式,成了向全世界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演艺场。数千名意大利模特分穿白,黄,黑,红,褐五种色调的时装登场,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及和平。由气球和花团组成的24个参赛队国旗在赛场中心呈十字状排开,场地的中心是由一万个黑白两色气球组成的一个直径十米的大型足球模型。热情洋溢的意大利人充分表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宛如雕塑般的球员造型,妩媚多姿的名模,米兰时装和足球文化在圣西罗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优雅高贵的白色,柔美恬静的黄色,热情奔放的红色,神秘莫测的黑色,既体现出不同足球与种族的差异,又借时装文化的生动表现力向世人展示了意大利对世界文化和世界足球的理解和吸收。而那届世界杯的主题歌《意大利之夏》更是我心目中不朽的经典之作。莫里德尔很善于为世界性的大型体育比赛谱写会歌,另一经典,1988年奥运会的《HAND IN HAND》也出自于他手。演唱者南尼尼和贝托尼的意大利语演唱激情四射,全场观众都为之倾倒,其中那句:To be number one,running like the wind,play it hard and play it fair,reaching highest score in the blue Italian sky...后来成为了国际足联公平竞赛的宣传口号。在群情激昂的歌声中,圣西罗球场中间的那个巨型足球猛然打开,无数个色彩斑斓的气球迎风而起,飘满了球场的各个角落,开幕式在这一刻的宣泄中结束。可以说那届世界杯开幕式给球迷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至今在我脑海中有很深的印象。所有这些喧嚣结束后,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了,电视的音量已经调到最小,我仿佛能够听到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是的,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华美的开幕式结束后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真正的盛宴。四年一届世界杯,对球迷来说真是太长了,但也正是由于有这种等待才使得世界杯的魅力更加迷人!

    广告过后,我清清楚楚地看到,是我们的老马站在了中圈里,我摒住了呼吸,我们的世界杯就要开始了。只见老马将球挑到脚上,轻轻地颠了两下,然后用脚将球压在了脚下,下面一幕我也是终身难忘:老马用脚后跟向下方一磕,皮球腾地弹起来,从老马的身后像长了眼睛一样窜到了老马的头顶正上方,然后老马顺势将球在头顶上连顶了几下。。。球落地了,从新回到老马的脚下,我的心好像也落地了。我知道,有老马在,我的夜不会白敖!在马拉多纳的年代,球星如云,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场景球星数不胜数,我喜欢过巴斯滕的冷静,喜欢过古力特潇洒,喜欢过巴乔的机巧。。。但只有马拉多纳给我的是永恒的感受,不仅他在球场上的表演精美绝伦,甚至他的举手投足都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还是那句话,他对足球的感觉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他给足球注入智慧的同时也注入了野性,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足球。当我们失去了马拉多纳的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这种感受,也是在失去马拉多那以后,我才发现足球场上真正的王中王只有马拉多纳!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谈另一位球王贝利。贝利可以说是足球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所拥有的战绩让人可望而不可及,那更像是一种传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看看贝利成为球王所走过的历程吧。

    1940 年10月23日,黑人的孩子贝利生于巴西一座小城市,父亲是一个手头永远拮据的小职员。贝利在希伯莱语中是“奇迹”的意思,他的真名是埃德松?阿兰特斯?多?纳西门图――不过,忘了它吧,世人只崇拜“贝利”。向马拉多那一样,贝利起步于“街头”足球。他12岁时加入包鲁俱乐部少年队,14岁时入选巴西著名的桑托斯队,3年后即成为该队一线主力球员,开始真正的职业球员生涯。拥有贝利的桑托斯队成为了王者之师。在贝利带领下,取得了巨大成绩,该队共夺得12次巴西圣保罗联赛冠军,5次全国冠军,2次南美足球锦标赛冠军和2次洲际杯赛冠军。贝利技术全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盘带纯熟,过人轻松,头顶脚踢,突破如疾风掠草,远射则百步穿杨。贝利好像天生就是一台射门机器。在他20年的足坛生涯中,共踢了1363场,射进1283个球,无人能望其项背。此外一些欧美劲旅,什么阿根廷博卡青年队、葡萄牙本菲卡队、意大利AC米兰队,碰上桑托斯队也全部歇菜。那个年代,对其他球队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他们只有“永远争第一”的份。大家不妨欣赏一下传说中的贝利的一个代表作。在一场国内联赛中,贝利在巴西

    马拉卡纳体育场,即兴表演“千里走单骑”的精彩情节。对手除了2名前锋,其余9人全被贝利一气呵成过精光,已经无人可过的贝利,恋恋不舍地把球送入球网。所有的球迷均被如此超凡的技术所彻底征服!这种场面在现在足球中间简直如天方夜谭一般,即便在业余比赛中也是不可见到的。我们不得不佩服贝利的神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同马拉多那在86年世界杯上创造的连闯五关比较起来,对手的利害程度,对手对比赛的投入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期间的难以程度及差别也是不言自明的。贝利的技术好我承认,但说他一定比马拉多纳强我却不敢苟同。贝利踢的位置是前锋,主要任务是攻城拔寨,二老马踢的是中场,是攻防枢纽,他不仅可以靠一几之力力挽狂澜射门得分,而且其传球也是精妙绝伦,他的经典传球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从这一点上来说,马拉多纳要更胜一筹。至少我们可以说,从球技和对球队的作用两方面来看,传说中的贝利并不比马拉多纳强多少,如果贝利是球王,则马老多那更是当之无愧的!

    另一方面,贝利所创造的进球纪录确实是前无古人,肯定也是后无来者的。但这个纪录是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的,同时也是他所处的足球环境成就了他。他的一千多进球中,有90场每场进3球,30场每场进4球,6场每场进5球,1场进8球。这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足球的防守体系还横不成熟,如歌我没记错的话,在贝利之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使用的WM阵形,后来的巴西队则采用424阵形,总的来说那个年代是一个重攻轻守的年代,贝利可以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球王,但我以为,他这个球王不是永远的。而马拉多纳时代,尤其是他在充斥着混凝土式防守的意大利足坛所渡过的巅锋时代,是奉行1比0主义的高峰时期,一年进十六个球已经可以拿到意甲最佳射手了。到了九十年代前期,更是成了防守反击打法的天下。马拉多纳的足球生涯中曾经两次被踢断腿骨,而贝利只不过是被踩裂过一次右手拇指;1962年世界杯赛,贝利仅仅因为腹股沟肌肉拉伤就可以缺阵所有的复赛和决赛,而马拉多纳在意大利联赛曾经连续12场比赛需要打止痛针出场,最多的一次对垒鼎盛时期的维罗纳,依靠九支杜冷丁的药力打满了90分钟;1966年世界杯赛,贝利对于葡萄牙后卫雷丁连续两次背后铲球可以一直嫉恨十余年,而马拉多纳所面对的一直都是对他的死缠烂打的贴身防守。这些记忆虽然有些偏颇,但这些表象的背后说明了他们所面对的足球本质的不同。可以说马拉多纳的时代几乎是足球进攻最困难的时代,这种情况已经随着国际足联对规则的修改得到大大的改善。特别是对背后铲人的加重判罚,已经大大增强了技术球员在球场上的生存能力,鼓励了进攻,抑制了防守。由此可见,马拉多纳基本上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成长为一代球王,因此他这个球王是现实的,也因此是永远的。后人想超越贝利是不可能的,足球永远也不会再回到贝利时代的样子;但想追赶马拉多纳则是可能的,后人想成为新球王不妨来和马拉多纳比一比,至少他们的所处的足球环境不会有很大不同。但足球场上真的还能出现第二个马拉多纳吗?我倒真希望那一天马上到来。但在我看来,马拉多那是足球智慧,技术,野性的完美组合,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所以我认为马拉多那是足球场上永远的王中王!

    下面一篇我们再来看看贝利的无比辉煌的世界杯历程。

    关键词(Tags): #闲侃足球元宝推荐:今昔,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现在的球迷喜欢马拉多纳超过贝利是很自然的

      近大远小的效果总是有的,哈哈。

      个人对马拉多纳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作为足球的表率,他在场外的是非太多了,远不如乔丹,桑普拉斯,瓦尔德内尔等。几年后回头一琢磨,这本身不就是说作为足球运动员他已经鹤立鸡群了吗!?并不是一个坏评价啊。

      另外,马拉多纳自己最为看重的胜利是1989-1990年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甚至超过1986年世界杯。原因吗,经过前两个赛季败给两个米兰的经历,他认识到以当时的那不勒斯是难以和强队对抗的,因此他向俱乐部提出了系统建队的意见。根据他的提议,俱乐部买来了卡雷卡等人,随后一举夺魁。某种意义上,赛场内外他都是决定性的功臣。

      • 家园 老马确实是一个有性格的人

        记得有个电视节目里说,老马很讲意气,他原先在贫民窟的老伙伴都是指着他活着,他有了钱以后,就雇佣这些人,另外,还有一个花絮,说卡尼及亚的老婆到法院控告老马,说小卡流连在老马家都不回自己家,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老马的个人魅力

        在这一点上,老马和贝利走的是截然相反的到了,贝利在出名以后拼命的跻身上流社会,而老马还眷恋着故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象乔丹那样的公众楷模

    • 家园 礼轻情义重,在下来迟一步。聊聊高洪波。

      中国球员中我最喜欢高洪波,平时和哥们侃球还可以,真正写点什么,总觉得难以下笔,所以就搭一把不爱兄的顺风车,好在他是至尊宝,我是臭猴子,他也不会介意的。

      十年A的大幕已经落下,我看甲A的时间不是很长,从甲A开始到1997年,以后就是赶上就看,赶不上就算了,一方面我从高中时起一直是意甲的支持者,尤爱AC米兰,将意甲和甲A对比一下,我实在是兴趣索然;另外一方面那时球员的场外新闻的开始增多,使我很失望和无奈,就选择了以脚投票。

      在短短的几年看甲A的时间里,我百般无奈的成了高洪波的球迷,因为我当时在北京上大学,常常被北京的同学们嘲笑,所以北京队和外地队进行比赛,我们几个外地的学生不可避免的成了外地球队的支持者,但是面对高洪波,你无法不喜欢他。

      瘦弱的高洪波,常常只能在下半场登场,就像是金志扬宣称的那样,高洪波只能踢二十分钟的球。二十分钟,对高洪波已经足以,他就以这一场场的二十分钟,成为了甲A射手榜的第三名。他就像是一名出色的杀手,具有异常灵敏的嗅觉,出招前,在对手的周围,潜行蛰伏,如果不是偶尔走上几步,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木桩。出色的杀手在杀人前,常常静静的看着猎物,凝聚杀气,默默地等候,等候那个一击必杀的时刻。在喧闹的足球场上,他总是显得那么的落寞,那么的安静。对方的后卫而言,他这种人最麻烦,你盯着他吧,他不动,像一只木鸡;你不盯着他吧,他又像是一只鱼鹰,一击致命。

      我不曾看见他千里奔袭,过关斩将,气吞万里如虎,也不曾看见他在禁区里里用身体死抗,与对方后卫肉搏。在他的脚下,足球就像是一个精灵,进球的时候常常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事后一回味,唯有击节叫好。他的身体先天不足,这和他的师弟谢峰有着天壤之别。天忌英才,也许正是由于他身体先天的缺陷,使得他踢球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脑去踢。身体的不足,时刻提醒着他,久而久之,高洪波踢球的方式成了中国的甲A的足坛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既不猛也不快,唯有轻灵二字来形容他,他用他这种料敌在先的方式赢得了空间和时间。高洪波以后,中国的足坛上再没有了一个高洪波式的人物。也许现在的郝海东有点当年高洪波的风采。 

      高洪波属于生不逢时的人才, 瘦弱的身体给他的足球事业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高洪波。

      他在场下,就如同在场上,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站在那里,他只是静静的,当你以为他已经淡出你的视线时,他又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出现,面对镜头,他有些羞涩,有些难以适应,一个好杀手的禀赋,也许又将成为好教练的障碍。做杀手做久了,已经不习惯出头露面了,他已经养成了静静等待,冷静出击的职业习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一个领军人物,而是一名一剑封喉的杀手。

      祝福他的同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他会是一个好教练么?

      • 家园 高洪波在国家队的发挥和作用只能用一般来评价

        关键比赛进不了球,就这点来说不如郝海东。真要说技术的话我觉得高洪波也不如吴群立。

        倒是谢峰有些大器晚成,在国安队连替补都打不上了,在国家队却是绝对主力,而且场场都是超水平发挥。

        就从慧眼识人这点来说,戚务生还是比金志扬要强

        • 家园 好像有点冤枉老金了

          谢峰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断断续续伤病缠身,而那个时候韩旭谢朝阳等一直没什么伤病且状态不错,所以谢峰总不能首发

          再一个原因是,97-99年国安明显是攻强守弱,锋线上高峰+三杆洋枪一个赛一个的猛,谢峰的攻击和得分能力与他们相比并无优势甚至还是下风,而国安的后防却不太稳,这方面小韩小谢年纪轻 热情高 状态也不错,所以谢峰的地位有点尴尬

          如果一个队需要一个防守和助攻能力均衡的后卫,以其边路突破助攻来支持锋线得分,那么谢峰就是上上选

          可惜当时的国安并不需要这样的球员,因为它的锋线已经足够强大了,所以老金没有重用谢峰也在情理之中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谢峰在北京球迷心中,都是国安本土球员里绝对的前三 (第一基本上是浪子高峰,另两位则是曹限和谢峰)

          • 家园 谢峰在95年和96年在国安基本上也是替补

            作用就是在比分落后或者打不开局面的时候,用谢峰的速度冲一冲。

            至于说国安偶像吗,95和96年邓乐军,符宾,高洪波,甚至谢朝阳,南方都要比谢峰更火一些。

            唉,越扯越远了。在95年我还真以为中国足球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了呢。

      • 家园 群众兄刚回来就送大礼,弟实在感激不尽

        群众兄这么好的贴子应该是单独发的。

        同意群众的观点,确实高是用脑子踢球的,足球意识好,门前嗅觉灵敏,不发则以,一招制敌。但我个人偏好郝海东似既有头脑有个人能力超强能在必要的时候单骑闯关的球员,这一点高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稍逊一些,实在是个遗憾。

        关于北京的足球,等有空再跟各位聊聊。上大学,结识不少北京的球友,关于北京的职业足球队虽然了解得不多,但足球是有地域性的,从民间足球,从民风该也能看出些端倪。总的说来,北京足球技术好意识好娱乐性强,但北京足球总登不上最高峰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没有韧性!过于情绪话,喜欢打抱不平,却有点吃软,禁不住夸。

        • 家园 什么话啊,北京队就是好

          到底是御林军,就是有一股子别的队没有的气势。

          94年还是95年那次对桑普多利亚跟AC米兰的那两场球,踢得多棒!生生让愚蠢的裁判给断送了!吹什么爱国红哨啊,有病!

          俺是看的现场呢~~啦啦啦

          • 家园 你说的那个时候,是国安队的鼎盛时期。

            后来一直就是嘴上硬,脚下软。尤其是谢峰也走了以后。就谢朝阳还有点男人味。

            还有那些媒体不知是不是有毛病,形容国安队员什么京城四少,京都球侠,总让我想起了那些遗老遗少,感觉怪怪的。

            国安一直不缺人,缺的是领军人物。在甲A中球踢得算是好看的了,但缺少一个“稳”字。

          • 家园 所以我说他好打抱不平呀,吃硬不吃软

            你仔细想想吧,他们可以打上海9:1,但他们可曾等过顶?为什么?

      • 家园 高洪波到甲A开始时已经算老将了,他牛的时候是80年代末时

        他好象身体有毛病所以体力一直不好,到90年代时岁数又不小了(其实还不到30,但中国球员老得快)当然就是上半场的命了。高的意识不错,而且特别冷静,这点对成为优秀射手是至关重要的。甲A初期的北京队踢得很好看,技术配合很有特点,而且很有灵气,比较喜欢用脑子踢球。其实北京虽在北方她一直算是南派打法,据说是因为最早的北京队就是国家队,里面全是一帮老广,形成了北京技术比较细腻的特点。

        使北京队逐渐放弃这种打法的原因我认为就是徐根宝的抢逼围,尤其是甲A第一年北京客场对申花(好象是第三轮),我现场看的球,还打赌输了。北京技术比上海要好,旁边一个上海球迷都这么承认,但在申花凶猛又陌生的逼抢下北京都有点蒙了,我记得小范一脚劲射,球砸北京守门员胸口反弹老远(那时北京守门员是李长江,是个废物),北京的防守队员还愣着呢不是小范就是那个蒙了个第一射手的瓦列佳冲上来补射进了。还有很多时候北京队员还准备倒倒脚配合一下,上海队已经冲过来好几个了,说实话,北京队不仅技术象南派,身体也象,强壮的不多,倒是上海一帮苏北工人后代身体结实,所以北京被抢得很惨,估计这极大的打击了他们追求技术的热情,现在的北京队快也出现糙哥了,象吹的比较凶的邵佳一有点技术但就会瞎带,根本不动脑子。

      • 家园 顶!
      • 家园 唉,高洪波、郝海东,长得太那个了,实在没法喜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